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五十八章 独属于大明的至高荣耀

大明嫡子 第五百五十八章 独属于大明的至高荣耀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胡闹。”

乾清宫里,朱元璋脸色一黑。

前来禀报的人,见着陛下皱眉冲着外面挥了挥手,立马躬身压着脚步退出乾清宫。

寝宫里。

朱元璋低头看了眼抱在怀中的朱茯苓,将其交给一旁的嬷嬷,随后两手叉腰。

他的脸上带着愠怒:“你教出来的好儿子!明知太原城是险地,却偏生还要跑过去。”

正在批阅奏章的朱标眉头皱起,转过头看着怒气冲冲的老爷子,只觉得自己人都麻了。

合着这几年到底是谁在教那小子的。

朱标正色道:“山西道的局势到底如何,我们在京师难以知晓详尽,或许熥哥儿是因时而动,顺应时势所为。”

“哪来的时势?”朱元璋黑着脸,哼哼着:“我看他就是要逞英雄。如今山西道各方都已准备妥当,只等逆贼起事,朝廷占据大义,天下人人皆知,到时候便是兵锋所指,彻底清理山西道的时机。”

朱标放下手中的朱笔,双手握着先前被放在腿上的暖炉藏在袖中。

他站起身,开口道:“您又不是不清楚,熥哥儿为何要这么做,又何必置气。”

哼!

被点破心思的朱元璋不禁冷哼一声,转头看向别处。

朱标脸上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老爷子如今当真是如老小孩一样,让人属实有些无奈。

他继续道:“哀民生之多艰。倘若熥哥儿真的坐视山西道逆贼起事,席卷无辜百姓陷入战火厄难之中,那他也不配站在现在的位置上,他也对不起您这些年对他的培养。”

朱元璋脸色有些尴尬,侧目瞥着太子爷,哼哼了两声。

“就你会说话?”

朱标面露姗姗,摇头轻笑道:“您无非就是心疼担心熥哥儿亲临险地,或有可能发生不测。可老三也留在太原城,景川侯曹震也在太原,还有高仰止等一众北巡行在文武官员。

他们能去得太原,为何熥哥儿便去不得?

因为他是天潢贵胄?因为他是大明朝的监国皇太孙?

正因为他是我朱家的子孙,所以才更应该去。要叫山西道和天下的百姓好生的看一看,我朱家的子孙不是孬种,我朱家就是拼着子孙安危,也要护这天下亿兆黎庶的安全。”

朱元璋目光淡淡的瞅着滔滔不绝的太子,小声的哼哼着。

随后瞪着眼:“就你话最多!”

朱标走到老爷子面前,将手中的暖炉塞进老爷子的手中,随后搀扶着他坐在一旁的火箱旁。

这位大明朝最无可争议的皇太子,轻声开口:“您该相信熥哥儿的判断,相信他正在做最应该做的事情。如此,他才算得上是您选出来的合格人选。”

“老子打的仗比你吃的饭都要多!”朱元璋双手团抱着暖炉,在朱标的伺候下,脱了靴子,将双脚塞进火箱里。

他皱眉闷声道:“蓝玉为何会去大同。正是因为熥哥儿看出来,关外那帮贼子,若是闻讯我大明内部生乱,定然会挥军而来。蓝玉坐镇大同,不是为了从山西道北侧震慑山西,而是为了防备关外的人。

今年朝廷和瓦剌部商议互市,俺一早就有过问。为的就是让关外不至于抱团,等这些事情都做完了。

便是没有熥哥儿这一趟出京北巡,查出山西道的事情,俺也得要对山西道下手。

山西道的事情办完了,接下来大明还要做什么?”

朱元璋停下了话音,目光静静的注视着正坐在一张小凳子上,为自己捶着双腿的朱标。

朱标点点头:“山西道的事情结束,朝廷内部的隐患也就差不多都能暂时压下来了。便是再有心怀不满的人,也会因为山西道而不敢在这个时候乱动。

等到这个时候,便是您老一声令下,我大明数十万九边将士尽出长城,扫荡大漠草原,以犁庭扫穴之势,彻底肃清那片大漠草原。

如此,我大明南北安宁,东海之外倭患解除。便可全力梳理新政,河西便可再入西域,重现强汉盛唐景象。”

“不!”

朱元璋断然摇头否定了朱标的结论。

他目光闪烁,将暖炉压在手臂下,双手握紧。

“那时候,大明朝将远超强汉盛唐!俺看不到,你也能看得到。你若是也看不到,定然能在熥哥儿手上成就这份独属于我大明的至高荣耀!”

朱标微微皱眉。

大明四方皆平,老爷子所图甚大啊。

“咱们大明的至高荣耀?”

太原城的一座小院中。

漆黑的夜,冰冷的风雪,似乎并不能阻拦人们跑到外面进行着那只能在黑暗之中进行的事情。

朱允炆不由面生疑惑的看着坐在面前的朱允熥,对他说的那个独属于大明的至高荣耀,很是疑惑和好奇。

小院里,接连数日的降雪,虽没有头一天那般大,却让地面上一直保持着足够深的雪层。

孙成带着人藏在院墙四周,田麦则是领着数量更少的人手,却是散出院子藏身在周围的屋舍之间,警惕的关注着这个夜晚里一切可能发生的动静。

高仰止很无奈。

说好的晋王殿下生辰夜之前,皇太孙殿下不会再入太原城。

但偏偏明天就是晋王的生辰,今夜皇太孙却非得要入城。

院子里没有凉亭,又为了不惊醒已有身孕的秋娘,几人只能是缩在厨房里,点着一盏摇摇晃晃,好似随时都会熄灭的油灯。

朱允熥倒是显得很平静,背靠在这张竹椅上,手里捂着一只茶水滚烫的杯子。

他点头道:“大明四方,如今东、南皆已平定,纵深万里之远,便是再有危机,朝廷也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处置。待这一次山西道事了,朝廷内部在新政上的困局,也将真正被压制下来。

到时候不必等九边的将士请战,皇爷爷定然也会下旨,我大明倾巢而出,彻底将长城外那困扰我中原子民千百年的危害给连根拔除。

等到那个时候,朝廷只需勤修内政,整顿河西,出兵西域,一个前汉、前唐的局面也就能在我大明重现。”

朱允炆眉头皱起:“只是如此,也算不上独属。”

朱允熥笑了笑:“张二工此人,你可知晓?”

朱允炆还在脑海中搜查着有关于张二工的记忆,而高仰止却是眼角一跳,侧目看向在灯火下,脸颊轮廓分明的皇太孙。

“新任工部尚书,大明朝第一个以匠官之身进入官场仕途的那个张二工?”

朱允炆的眼中流露着光亮,对那个张二工倒也是颇为好奇。

能在短短数年之间,从匠籍脱身入了官场,又能如此之快的坐上了大明朝工部尚书的位置。

这份奇遇和速度,可是满朝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

朱允熥点头道:“是他。这些年朝廷不少新事物,都是他带着人弄出来的。”

您在其中可是也有不少参与的。

高仰止默默的看了朱允熥一眼,心想着如果不是皇太孙一力支撑,张二工又如何能有那般天大的运气,从匠籍脱身变成了大明朝的命官。

要知道,张二工坐上大明工部尚书的位置,虽然令人诧异,但是与之相比的是他以匠籍入官场,才是最艰难的事情。

也正是从张二工开始,大明朝现如今的选官,在考公法的配合下,已经开始不限制于那些只读四书五经、圣贤文章的两榜进士。

凡是朝廷需要的,且品性良善之辈,只要有个举子的身份,便有机会步入大明朝堂。

若是再加一个心学子弟的身份?

高仰止想到了自己离京之前,内阁收到的一份数据整理。

现在且不说施政产生效果缓慢的地方,单单是应天城里,各部司衙门里的皂吏已经大多为心学子弟占据。

这些人仍然可以参与考公法。

而在应天,有官身的心学子弟数量,也在以稳定的增幅不断的提高着总数。

这一切,如同张二工成了大明工部尚书一样,都是眼前这位大明朝的监国皇太孙一手推动而成。

高仰止心中有些感叹。

朱允熥则是继续解释道:“工部在龙江造船厂打造的蒸汽船已经下水,下一步就是铁甲蒸汽船。

依照那个范虫所言,不说铁甲蒸汽船,单论蒸汽船,我大明朝就足以在天下四海纵横。

若有铁甲蒸汽船,则那万里海疆之上,只可见我大明旗帜!

铁甲蒸汽船的速度更快,运载更多。中原过往只能守着这一份祖宗之地,却因种种缘由而无力外头那万里无人的土地。现如今,却有了机会。”

拥有着时代差距,掌握这个世界最尖端科技,却保持不断革新进取态度的大明朝,没有人能够从外面将其打败。

朱允炆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幽幽道:“古往今来,无数史书都在说,内乱远比外患更加严重。前汉如何?前唐如何?前宋如何?前元如何?

就算你能将中原外头所有的土地都打下来,可最终还是需要人治。岭南一地,多少年了,朝廷现在的改土归流还是推行缓慢。

虽然地方上的乱子比开国的时候少了很多,却还是需要朝廷费心费力去稳定。

朝廷当下便都是如此,外头的新征之地呢?

新政是为大明社稷着想,天下间多少人暂时蛰伏,可往后呢?”

过往,朱允炆是个理想主义者。

只是这几年,他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去更加冷静的长时间思考某一个问题。

他目光平静而又深邃的盯着眼前的朱允熥,盯着这位带着大明朝已经走上一道谁也不清楚尽头是何景色的三弟。

朱允熥目光闪烁了两下。

“你说的问题,我都明白,只是不做,依旧会如此,做了,或许还有一些改变。”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问题被重新还给了朱允炆。

而他在思索了半天之后,却是默默的摇了摇头。

“我也不知道。”

朱允熥笑笑:“谁都不知道,但事在人为。而且,中原内部的稳定,随着张二工他们将那蒸汽火车不断改良,可以和水泥路一样开工建设,我相信这会缩短朝廷和地方的距离,也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地方。”

距离从来都是制约中央集权的一个巨大因素。

可能某一地某一县,已经尽数落入贼寇手中,中央朝廷这个时候可能才知道这件事情。

然后朝廷要查明缘由,派遣军队镇压。

如此一来二去,可能一场叛乱需要中央朝廷耗费一年乃至更久的时间去解决。

而如果在此期间,前线的军事行动出现失败,亦或是贼寇开始流窜席卷周边,这样的一场祸事可能就会拖垮整个中央朝廷。

修路,是为了让地方百姓能够被盘活,让钱钞和物资流通起来。

但更深层,却也是为了更强有力的控制地方。

朱允熥目光幽幽,铁路的修建和水泥路一样,势在必行。

亦如他当初推动新设大明税署,为的就是将帝国的财税收回到朝廷手中。

没了财税,地方上再有乱子,他们也得能拿的出钱粮来收买人心才成。

“蒸汽火车?”

朱允炆面露不解,他对这个东西倒是不曾有过听闻。

高仰止却是点点头:“铁路开建,蒸汽火车行驶于其上,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定然是会被加强的。”

朱允熥看着两人,为其描绘出一个宏伟的画面。

“试想将来的某一天,从应天城开出的铁甲蒸汽船,纵横在千万里海疆之上无人胆敢阻拦。从应天城开出的蒸汽火车,将整个中原连通。

再开出长城,开进大漠草原,开往西域乃至更西边,开往交趾道乃至于整个南部地区。

那个时候的大明朝,又会是何等景象?

那个时候的大明朝,是否担得起一句独属于大明的至高荣耀?”

不知为何,今夜朱允熥躺在城外行在大营中军大帐里,辗转反侧,就是难以入眠。

所以他才起了悄悄进城,和朱允炆唠唠嗑的念头。

不知不觉,他就在朱允炆面前画了一个宏伟画面。连带着,高仰止的眼中也出现了迟疑。

朱允熥看着两人,却是站起身,拍了拍屁股。

“说完了,回去睡觉了!”

“明天,还有一场热闹等着所有人。”

………………

月票推荐票

抱歉我没做到,今天还是只能一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