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六十章 入夜前

大明嫡子 第五百六十章 入夜前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滋啦滋啦。

小院里的厨房,不断发出烈火热油的翻炒声。

火焰在铁锅里翻滚着,铁勺在朱允炆的手中不断的律动着。

君子远庖厨的事情,早就因为他在中都没有食物饿着肚子的时候被忘记了。

秋娘被裹上了一件厚厚的棉衣,站在厨房门口,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望着正在为自己烹饪食物的男人。

朱允炆手上的动作很快,三两下一盘腊肉炒蒜薹便已做好。

将做好的菜都放在一个托盘里,朱允炆却是动作不停。

一边清洗着过,一边忙着回头看向站在门口的秋娘。

朱允炆皱着眉,轻声道:“再做一个汤就好了,厨房里油烟重,你快去屋子里待着。”

秋娘默默的摇着头,双手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的放在肚子上:“就想待在二郎身边。”

“傻丫头。”朱允炆苦笑着脸:“等下吃完饭了,我出去一趟,你在家里安心待着,哪里都不要去。”

秋娘颔首,低声道:“二郎是要去三王叔生辰宴吗?”

朱允炆这时候已经刷好了锅,开始往锅里倒油。

油热了。

汾水里的大鲤鱼整条下锅。

又是一阵滋啦滋啦的声音。

朱允炆静静的关注着锅里鱼肉的熟度,转头看向秋娘,摇了摇头:“去不得,就是在外头看看情况罢了。”

说完,朱允炆开始将锅里的鱼翻面。

翻过身,鱼的一面已经被油炸的金黄。朱允炆转身到了灶台后,小心的整理了一下锅底的柴火,而后重新站在锅前。

秋娘面有犹豫,轻声询问着:“会有危险吗?”

“能有什么危险?”朱允炆笑了一声,安慰道:“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大军,今晚王府里头都是达官显贵,官府也定然会在城中布置差役巡防,不会有什么事的。”

秋娘望着站在灶台前忙碌的朱允炆,眼睛里浮现担忧的神色。

她的脸上满是犹豫,踌躇许久。

秋娘才终于开口道:“那地窖里的地道……”

滋啦……

将鱼两面都煎好的朱允炆,刚刚将一盆清水倒入锅中,一阵滋啦声中升起一团白烟。

他有些意外的转过头,看向脸色紧张的秋娘,眉头不由渐渐皱起。

朱允炆轻叹一声,将一旁的豆腐和几片青菜倒入锅中,盖上锅盖,转过身走到了秋娘面前。

“那是我们保命的东西,有这个在,太原城就不会出什么大事。”

朱允炆想了很多,最后还是没有将所有的事情都说出来。

秋娘不太懂,那条地道很黑很长,以至于自己没有勇气去看一看地道的尽头会是什么地方。

她低语道:“昨夜你也很久才睡着。”

朱允炆目光闪烁,握住秋娘的双手:“放心吧,等过了今晚,说不定我们还能赶在年前回家的。”

“真的吗?”

秋娘有些期待,却依旧紧张不安。

朱允炆重重的点着头:“一定会的。”

说罢,他转头看向热气腾腾的灶台。

“鱼汤快好了,先回屋收拾一下桌子吧。”

秋娘点点头,情绪复杂的向屋子走去。

朱允炆赶到灶台前,揭开锅盖。

一股蒸汽扑面而来,伴随着那新鲜的鱼汤豆腐香味,止不住的往鼻子里钻。

撒了一把葱花,铁勺并着筷子,将鱼盛碗中,鱼汤和豆腐一勺一勺的盛起。

朱允炆做完了一切,已经是满满一托盘的饭菜端在手上。

屋里。

秋娘发出一声惊呼。

这已经不是二郎第一次做饭,但每一次都能让秋娘感动良久。

此时屋外日暮渐昏。

隐隐约约,远方已经有鼓乐声传来。

想到或许马上就能离开太原城,回到家里,秋娘脸上带着淡淡的喜悦。

这份喜悦和期待,也感染了朱允炆。

以至于让他在今晚喝了小半斤的北方烧酒。

“碗筷我来收拾吧,二郎还要出门,记着早去早回。夜深了路难走,路湿地滑,小心脚下。”

秋娘很温柔却固执的拦下了还想收拾碗筷的朱允炆,将其推到了里屋。

女人在屋里翻找了一阵,取了件大氅出来。

“这是前几日落雪的时候,那个刘先生让人送过来的,今晚穿上吧。”

秋娘仔细温柔的为朱允炆披上大氅,系好衣带。

随后,她又从箱子底下拿出一个香囊福袋,挂在了朱允炆的腰上。

“这是前几日在拱极门那边的报恩寺求来的,二郎可千万不要弄丢了。”

朱允炆面带笑容,默默的注视着为自己操办这一切的女人,伸手抚摸着对方那满头秀发。

“放心吧,早点歇息,若是我回的晚,不必等我。”

秋娘点点头,只是等不等男人,却不是他能做得了主的。

朱允炆走到屋门外,回头看向秋娘,脸上露出笑容:“走啦。”

“去吧。”

女人站在门下,脸上满是柔情和期许。

……

咚咚咚。

哐哐哐。

夜色降临,满城的大红灯笼已经被点亮。

华灯初上,已经是歌舞喧天。

晋王府前的大街人满为患,若非有官府差役和王府护卫在街上留出了可以让人通行的过道,恐怕这里已经是水泄不通,难以动弹了。

城中那些个在三司衙门和富可敌国的晋商面前,只能算作是小门小户的人家,早早的就带着贺礼进了晋王府。

这些人还进不了王宫,只能在前头布置的席位上有一席之地,王府的副典仪守在前面招呼着人们。

当夜幕降临,星火明亮的时候。

才是太原城里那些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到场的时候。

地位越高,来的越晚。

晋王府长史满脸红光,合手站在王府门前,迎接着一位位上门为晋王祝贺的人进府。

“下官恭迎府尊,见过县尊。”

王府长史看着同样是一脸笑容,和阳曲县县令岳兴会联袂而来的太原府知府宋生贵。

宋生贵快步上前,到了王府长史跟前:“长史言重,我太原府亦是在晋王藩国之内,太原府诸多地方都要仰仗长史在王爷面前美言帮衬。”

王府长史脸上笑吟吟的,瞧了一眼脸色有些不太对劲的阳曲县县令岳兴会:“王爷已经在正殿,二位快些过去吧,我还得在此等着三司衙门的上官过来。”

宋生贵点点头:“长史今日操劳,待年关前太原府做东,请了长史和王府司诸位一同庆贺年关。”

虽然知晓今夜定然会有大事发生,但晋王府长史仍然是满脸的笑容,点着头答应了宋生贵的邀请。

待宋生贵两人进了王府。

不久后,山西道晋商魁首,李府大院掌舵人李文相也已经是带着李本干下了马车,走上王府门前。

“问长史安,老朽今日携子而来,略备薄礼,特为王爷生辰贺。”

说着话,李文相已经是回头示意家中的仆役,将一份礼单送到了王府门前负责记录的文书面前。

若是放在过往,或是别处,这些负责记录礼单的人,定然是要将礼单上的贺礼给高声报出来的。

只是今日乃是晋王生辰,有些规矩还是要守的。

那负责记录的文书看了一眼李家送来的礼单,只是一眼,脸上便露出一抹诧异,不禁抬头看向长史。

晋王府长史只是淡淡的看了文书一眼,便重新笑容满面的看向李文相:“李先生一家这么多年劳心边关,又为太原府赋税贡献良多,该是王爷酬谢李先生才是的。快请进,请进。”

长史侧身颔首,引着李文相进了王府偏门,这才转身回到门外。

而那负责记录的文书,却已经是脸上带着一些不安的,视线一直不曾离开过长史半分。

晋王府长史心生疑惑,到了跟前,低声道:“怎么了?”

文书面有难色,想了想还是将李府送来的礼单推到了长史面前。

王府长史低头一看,脸上同样露出意外之色。

只见李文相带来的礼单上,非是那琳琅满目的贺礼,仅仅只有几段字。

值不得多少钱的福禄寿米糕,一方寿山石雕塑摆件,蜀锦一十八匹,苏绣一十八匹。

这等礼单若是旁人,可能算得上是大手笔。

可放在李家头上,那就是九牛一毛。

或者可以说,今年晋王生辰,李家是全然没有放在心上的,属于是应付了事。

“其心昭然若揭啊!”

王府长史低语了两声,收敛神色看向文书:“将礼单收起来,莫要被传出去了!”

文书不敢吱声,连连点头小心的将李家的礼单塞进自己怀中。

王府长史这才重新回到门前。

也正是这是,山西道三司衙门主官的车轿已经是同时出现在晋王府门前。

长孙贡、周云坤、柳良、郭玉闯四人像是约定好的一样,同时出现在王府门前。

四人联袂登上台阶,到了长史面前。

“今日是大喜的日子,晋王爷生辰,太原满城贺之。我等今夜,前来叨扰,讨要几杯酒水。”

长孙贡身为山西道藩台,当先开口,说着一番客套话。

王府长史躬身弯腰:“藩台客气,眼下王爷可就等着几位过来了。下官这就引诸位入府,稍晚些一同迎接太孙入城。”

长孙贡点点头。

放在往年,晋王生辰,等他们几人到场之后,这席也就可以开始了。

但是今年不一样。

朱允熥是大明朝的监国皇太孙,出京之后便是如皇帝亲临的权威。今夜,只有等朱允熥进了太原城,包括晋王都得要走出王府,大开王府正门,迎接朱允熥进府,然后才能开席。

几人进了王府。

王府里头早就热闹不已,鼓乐不歇。

甚至是前些日子在太原城外,为了迎接朱允熥北行行在,而准备的太原锣鼓,晋王府里头今天也准备了好几班。

更遑论是那应天皇城里凡遇宫宴,必备的戏班子。

晋王府没有养戏班子,但这太原城里那些个晋商家里头,哪一家是没有养着一支戏班子的。

王府正殿前的广场上,好几个戏班子同台上映。

一张张八仙桌从宫门一直排到了正殿前的台阶下。

王宫正殿。

今日里换上了一身大红衣裳的晋王朱棡,正一手插在腰间玉带上,一手不断的招呼着眼前过来祝贺的人。

当长孙贡几人在王府长史的恭迎下走进大殿,所有人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

朱棡张开双手,哈哈大笑:“可算是等到你们几个了!快快过来,今晚本王定要让你们不醉不归。”

长孙贡几人赶忙上前。

柳良目光扫过大殿内的环境,在一旁说道:“王爷的海量,山西上下谁人不知?便是我等几人加起来,也比不得王爷半分的。”

周云坤在一旁噗的笑出声,指着柳良便调侃道:“我可还记得去年,军门你是头一个在王爷面前败下阵来的。”

柳良脸上一红:“我那是未曾有准备。”

长孙贡笑而不语。

朱棡则是一把拉住柳良:“今天再比一比,先给咱们的臬台干倒再说。”

柳良立马附和着:“下官定为王爷前驱,干倒周臬台!”

周云坤脸色一愣:“今天不是说好了要将王爷给灌倒,怎地你个柳良现在临阵叛变了?”

“谁让你翻旧账?”

柳良挪挪嘴,白了周云坤一眼。

气氛在这一刻好到了极致。

长孙贡却是转头看向殿外:“想来,太孙殿下应当也快要过来了吧。”

朱棡立马哈哈道:“瞧我这记性,差点忘了正事,咱们还是一同去外头等着吧。”

说罢,他便当先迈出脚。

殿内太原城有司衙门官员、晋商缙绅翘楚纷纷跟随。

太原城外,镇远门下。

朱允熥身着明黄常服御马慢行,左右有兵马护卫。

守卫在城门外的行在大营官兵,以及城门内的太原守备卫所官兵,早已将路给清理了出来。

“末将恭迎皇太孙殿下入城!”

太原城镇远门守卫卫所千户官,领着一干麾下,站在镇远门下,高声呼吼着。

朱允熥面不改色,沉默不语,打马从这些人眼前走过。

穿过城门。

眼前骤然放亮,入眼处皆是一盏盏的大红灯笼。

前头街面上,有官府差役和王府护卫远远的看到朱允熥的队伍进了城,便立马转身往晋王府方向赶过去通报消息。

朱允熥笑看着此刻的太原城。

“殿下,行在大营官兵,此刻已经开始陆续进入地道,最前头的会在炆废人那处小院等候。

只要一声令下,大军便可冲入城中,依照炆废人给出的名单和位置,前往捉拿一干反贼。”

景川侯曹震身披重甲,腰佩战刀,目光阴沉的扫向周围角落里的巷道。

朱允熥点点头。

“那咱们就借三王叔的生辰,给太原城上演一出好戏吧。”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