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八十四章 年关之前

大明嫡子 第五百八十四章 年关之前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棣走了。

除了给朱允熥和朱棡留下一个小趴菜的印象,便是将张志远小杀神的名声传扬的更远了一些。

望着燕王大军远去的影子,朱允熥默默收回视线。

在他身边的朱棡,侧目看了一眼。

低声道:“你四叔的性子,看似豪放,却是我们兄弟几个里面心思最多,想的也是最多的。”

“四叔可为国之砥柱。”

朱允熥默默的念道了一声。

朱棡则是忽然笑了一下,歪头道:“其实有桩事情,你大概还不曾知晓。”

他的脸上有些犹豫,只是慢慢坚定起来。

朱允熥则是保持安静,等待着这位老三叔的解释。

朱棡脸上带着一抹笑容:“其实上一回,老爷子叫我们都回应天,我们心里原本是以为老爷子要为了你而削藩。

当时我们也都想过,若是老爷子当真如此,我们也就做个闲散王爷罢了,还能少些烦恼。

只是不曾想,回去了只是喝醉了一场,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当时我们就知道,将来你是能容得下我们这些当叔叔的。

所以,这也是为何你四叔这一次会不顾朝廷规矩,带兵前来的缘故。”

朱棡说的很缓慢,几度观察朱允熥脸上的神色反应。

皇家无私情,自古便是多猜忌。

朱允熥却是摇了摇头:“侄儿知道。”

“你知道?”朱棡的脸上先是疑惑,随后慢慢释然,点头道:“以你的聪慧,知道也是情理之中。只是今天也就算是借着这个机会,三叔也与你说句话。”

朱允熥转过身,正对着朱棡,脸色郑重。

“三叔请说。”

“若是以后,假如有一日,你觉得我们这些当叔叔的,已经不能用了,你就直说,你的这些叔叔们都是知晓道理的,到时候给我们在应天起几间屋子,有几亩田地,过着祖辈的日子也不是不行。”

朱允熥有些意外。

很显然,没有想到老三叔朱棡会这么直截了当的,就将这番话给说出来了。

而不是像老四叔朱棣那样,还得要换个角度去暗示。

他笑着摇摇头:“三叔多虑了。”

朱棡却是脸色认真:“不是你三叔多虑,而是国家不能出乱子。若我们会引起乱子,你就得要以国家为重,无论家人亲情,你可知晓否?”

朱允熥沉默了。

到目前,老朱家这帮王叔给他的感受,都不算差的。

便是如眼前这位三王叔,即便当初有过不少不法之事,可如今也是能说出要与太原城同在的。

那位刚刚离去的四王叔朱棣,虽说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该是上演一场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可如今也是敢于冒着风险,亲自领兵前来为自己助阵。

大明朝当真需要削藩吗?

朱允熥的心中是肯定的,但如何削却是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毕竟,自家人办事更放心,这句话放在什么时候,都是真实有效的。

肉烂了,也得要烂在一个锅里,这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犹豫再三,朱允熥终于是缓缓出声:“前唐宗亲五代而至,三叔以为如何?宗亲子弟,当习文弄武,报效国家。”

李唐时,为了管控李氏宗亲,皇家制度之中就有皇帝之子为亲王,五代之后除了一个皇家血脉的身份,便不再享有任何特权。

朱棡不假思索道:“你认为是最稳妥的法子,便可用之,无需过问任何人。”

朱允熥继续保持沉默。

半响之后,朱棡笑着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

“进城督促军务去了,今年你还是得要留在太原过年,回头咱们两一同喝酒。”

说罢,朱棡便真的丢下朱允熥,自己往身后孟县城内走去。

等到许久之后。

朱允熥紧了紧拳头。

能让朱棡选择在今日,直接将那番话说出口,他知道这便是做不得假。

这是三王叔的真心话。

或许,也与朱棣私下商议过,两人的心思借着朱棡的嘴说出来。

革新是方方面面的,只是从一开始,朱允熥就有意的避开了宗室这一头。除了摊丁入亩,要宗室作为表率,带头清丈田亩之外,便再也没有别的革新之举。

只是如今看来,自己的这帮王叔都是明白人。

如此,也能少了自己要去做更多的斡旋。

朱允熥的脸上不由的露出一抹笑容。

大明朝上下一心,值此时节,便是奠定大明万世的开端。

……

应天城。

近来的国都,显得愈发热闹起来。

随着年关将至,帝国除了边疆偶尔会传来战事,便似乎真的是天下太平了。

新年是中原人最看重的一个节日了。

也正是因此,每一日送往应天城的物资都可以海量来形容。

这是当今世界上,吞吐量和容纳量最大的一座城池了。

应天府上下,也终于随着上元门码头和仓储集散地的修建成功,而松了一口气,以更从容的心态,去应对洪武新政第一个年关那海量的货运。

邹学玉一日既往的,当府衙的公务处理完毕之后,便会带着人走上街头,亲眼看看自己治下的应天城最近又有什么问题暴露了出来。

所幸。

这一年里因为邹学玉担任应天知府,京师各处都有了不小的改变。

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看着没几步就会出现的垃圾桶,以及不时就会从街上巡逻而过的官府差役。再看看街上百姓露出的笑容,周围一切祥和安宁。

邹学玉的脸上就生出了一种由内而外的欣慰。

甚至于,在各处街口安排的兵马司里,最魁梧的官兵身边,时不时就会有城中未出阁的小娘子远远的围观,指指点点,倒是叫这些军中儿郎脸上涨红羞涩。

但或许连邹学玉都没有发现。

他似乎是有着走在吃瓜最前线的体制。

最让邹学玉不喜的马蹄声,远远的就从街头传了过来。

少顷,更让邹学玉不喜的,就是这些亮明了军马快报的骑兵,出现在眼前。

一如既往。

邹学玉躲闪到路边,却还是吃了一嘴的灰。

然后看着那些不带避让,在应天城里横冲直撞的骑兵,扬长而去。

自己难道就要回回都被这帮人喂灰?

邹学玉真的怒了。

跟在他身边的府衙差役,小心的询问着:“府尊,要不要先回衙门,回去晚了您最爱吃的红烧肉可就要没了。”

“吃?”邹学玉咬着牙:“吃个屁!今天本府便要追过去,看看这帮人是不是就算撞死了我应天百姓,也没人管了!”

骂骂咧咧的倾泻着心中的不满,邹学玉便已经是提起脚步,往皇城方向赶了过去。

差役们无奈,却又不敢多言。

毕竟,邹知府上任以来,虽然衙门里的事情徒然增多,难度也愈发的大了。可府尊却会实打实的给弟兄们发饷钱还有补贴。

这不就在前几日,因为上元门码头和仓储集散地完工。衙门里的户房仔仔细细的核对了两个晚上,发现朝廷拨下来的钱粮,竟然还剩了不少。

然后邹学玉便将大头,用于城中各处施粥给那些穷苦百姓,以及在西城修建了一片避寒的屋子。

余下的,就都让户房分给了整个衙门上上下下所有人。

没有一个人不曾拿到,只是按照品级大小、地位高低,拿多拿少而已。

这本就是规矩,所有人拿了余下的钱钞,前些日子的辛劳立马是烟消云散。

便是他们这些差役,最少的也拿了三两银子。

至于说工程款没有用完,是不是应该交还给户部?

差役脸上便露出一抹窃喜。

按照邹学玉的说法,朝廷都是按照最低限度给的钱粮,应天府上下没有贪墨半文,码头和仓房修建的完全符合工部尚书张二工定下的标准,甚至更高一些,那么余下的这些钱就合该是应天府上下所有人的辛苦费。

差役还记得清楚,前两日分钱的时候,府尊脸上的得意。

而且府尊还说了,要是应天府将这钱粮还回去,户部自然会高兴的不行,但除了户部,往后所有的衙门都会对应天府记恨上。

少顷。

邹学玉已经带着人赶到了西长安门外。

先前那队骑兵的战马,则是静静的拴在城门下。

邹学玉认清了要找的队伍,继续上前到了城门前。

今日值守宫门的朱尚炳立马上前:“邹知府,里面可就是皇城了,无召不得入内。”

邹学玉看了一眼,认出朱尚炳,便凑近低声问道:“哪里来的?”

朱尚炳回头看了眼,撇撇嘴:“山西道来的,已经问过了,没出大事。”

山西道来的。

邹学玉目光转动了一下,现如今满朝上下都知道,皇太孙就在山西道。

“那就是皇太孙的奏章?”

他问了一句。

朱尚炳点点头:“有熥哥儿的奏章,也有三叔、高仰止以及曹震的奏章。”

“我得入宫面圣。”

邹学玉想了想,觉得自己还是要请旨,好将这应天城里是不是就出现的不和谐问题给解决了。

朱尚炳撇了眼这位应天知府:“府尊该是明白,这入宫面圣得讲究规矩。”

邹学玉瞪着眼,瘪着嘴。

随后在朱尚炳的默默注视下,挥了挥衣袖。

正当朱尚炳和追随邹学玉而来的差役,以为他是要放弃的时候。

邹学玉却是冷哼一声:“本府这就去通政使司!”

说完,也不管朱尚炳,继续带着人往南边的通政使司衙门赶过去。

朱尚炳望着邹学玉风风火火远去的背影,皱眉嘀咕道:“这是谁招惹了的?”

应天府的事情,他这位亲军百户管不到。

但是,旁的事情却是能决定的。

朱尚炳脸上带着杀气,转过身看向宫门前的麾下官兵,高声道:“都站好了!等下了值,咱们今天继续去讲武堂找回场子!”

那可是事关十两银子的大赌局。

一时间,宫门前一片杀气腾腾。

而在皇城之内。

却是一派祥和喜气。

作为如今大明朝最尊贵的女人,太孙妃汤鹊清已经开始正式接管整个皇宫诸般大小事务。

宫里宫外,朝上朝下,太孙妃的一句话往往就能让满朝文武的后宅一阵迎合。

东宫。

太子爷常在前头陪着皇帝,父子二人忙碌国事。这东宫也就成了汤鹊清这位太孙妃的根据地。

内宫各司库的太监和女官,今日里皆被汤鹊清召集于此。

偏殿内。

汤鹊清靠在软榻上,怀里抱着铜暖炉,望着眼前大大小小的皇家管事。

“今年各地王府的贺礼都发出去了,有劳诸位,只是赏给朝中那些诰命的东西,也要尽快。东西我看了,不在贵重,一份心意到了就好。”

“职责所在,奴婢们不敢居功。”

殿内,大小太监、女官齐齐出声。

汤鹊清又道:“再传出去话,如今大明朝虽然多了些钱粮,但也禁不起浪费。宫里头这一遭的赏赐,那也是左手转右手,让各府不必费心费力费钱的为宫里置办。”

一名女官,大抵已经是汤鹊清的心腹了。

当即脸上带笑,上前道:“太孙妃放心,奴婢们都叮嘱过了。就连前几日有人要往太孙府送年节礼,也被奴婢叫人还回去了。”

汤鹊清满意的点点头,转口道:“宫外的事情忙完了,宫里各处娘娘那,也要准备好礼物。挑着些稀罕却不贵重的,或是实用的,你们费心,这些日子陪着我多去各宫走动走动。娘娘们都是金贵过的,眼下倒是晚辈多陪陪才是真。”

“太孙妃孝心,娘娘们可是每日都有夸奖。”

汤鹊清含羞的笑了笑:“思来想去,再与宫外说一说,若是有哪位娘娘的家人是在京中的,挑着小年入宫吃个饭。陛下和太子那里,我自会去说的。”

“奴婢记下了。”

这时候,汤鹊清才看向眼前众人:“你们也辛苦一整年了,明说下去,你们和外头那些人,每人三两压岁银子,不许弄扣一两存一两发一两的事情。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年节的东西,虽然值不得多少钱,但总是下面人没有的,你们也不必抢了他们的。回头,再给下面人,一人发一份果子、糕点,自己吃还是送回家,都不管。”

“太孙妃心善,奴婢们绝不敢打马虎眼。”

殿内,一团和气。

而在外头,却是有脚步声传来。

来人是内宫大总管孙狗儿。

孙狗儿上前,满脸笑容:“太孙妃,有太孙的奏章和家书入宫了。陛下和太子,正等着您过去。”

闻言,汤鹊清脸上一喜,立马站起身。

“我这就去。”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