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五百九十五章 官衔最多的人出现了

大明嫡子 第五百九十五章 官衔最多的人出现了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诸卿。”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华盖殿内,伺候在皇太子朱标身边的内宫太监,站在角落里高声的提醒着殿内的大臣们。

殿内的文武百官默默不语。

一片寂静之后。

太监便沉声道:“散朝。”

群臣退散。

朱标在陛阶上,沉默的静坐了片刻,等到六部尚书、五寺卿开始退下的时候,他方才起身,背起双手,缓缓的向着华盖殿后面走去。

殿内,铁铉正欲转身离去,却被西平侯沐英叫住。

“铁学士留步。”

铁铉稍有疑惑,停下脚步,看着包括沐英在内的几名内阁成员,不知何时已经是聚在了一起,或是双手兜在一起,或是背着双手,默默的走向了自己。

铁铉当即颔首:“不知侯爷叫住下官,所为何事?”

沐英笑了笑,侧目扫了一眼身边的任亨泰、解缙、徐辉祖、翟善几人。

最终,还是解缙开口说道:“鼎石啊,咱们一同去文渊阁喝杯茶吧。”

铁铉点点头,侧过身。

解缙几人依着内阁里的排位,从铁铉的眼前走过。

等到最后,铁铉方才迈出脚步跟在后面。

出殿。

走在前头的任亨泰便轻声开口:“老夫很乐意见到内阁有年轻人进来做事,老夫老了,心气大不如前。只是眼下,九边却更需要有可定乾坤之人前往。所以,今日老夫在殿下面前举荐鼎石去往九边,鼎石可得要理解老夫的良苦用心……”

说着话,任亨泰的眼神默默的看了解缙一眼。

铁铉和解缙几人,当初都是太孙身边最早追随的朝中官员。

如今解缙为次辅,若是铁铉能再入内阁,对他这位次辅势必会形成助力。

跟在后面的铁铉瞧了解缙一眼。

等他见到解缙默默的点了点头之后。

铁铉这才开口道:“老大人良苦用心,鼎石又何曾不能明白。鼎石此番回京,亦是希望能在地方上,为朝廷实实在在的做些事情。”

任亨泰面色缓和了一些,点头道:“你能如此想便好。眼下里,九边要大举用兵是可以预见的事情了。你此番北上九边,无论有何要求,老夫都会协同内阁,尽力为你周全,使你北上不会有一丝负担。”

说罢,任亨泰又侧目看了徐辉祖一眼:“想来,大都督府那边也应当做好协调的。”

徐辉祖颔首点头:“大都督府上下一心,此番鼎石去边疆,谁要是胆敢推诿懈怠,本帅定不饶恕!”

得了军方第一人的许诺,任亨泰这才放心的嗯了一声。

“如此就好。”

几人沉默了下来,已经散去人群的皇宫大内,只有任亨泰几人的大红袍,在平坦的地砖上行走着。

当几人走到奉天殿东侧的时候。

后面远远的,却是有一名小内侍疾步追赶上来。

“学士!”

“学士!”

几人停下脚步,目光淡淡的注视着满头大汗的小内侍。

小内侍赶到众人面前,这才反应过来。

眼前这几位可都是大学士啊。

小内侍缩了缩脑袋,赶忙低下头:“铁学士,太子殿下召见。”

铁铉愣了一下,不知道太子爷这个时候为何要单独召见于他。

他转头看了看周围的几人。

任亨泰面带笑容的挥挥手:“既然是太子召见,定然是要与鼎石面授机宜,还是快快过去,莫要让太子等候太久。”

解缙亦是冲着铁铉挥了挥手。

铁铉抱拳躬身:“诸位上官先行,下官面见太子之后,便去文渊阁恭听教训。”

任亨泰几人对视一眼,笑了笑,姿态轻松的转过身往内阁而去。

铁铉则是跟在了小内侍身后,往华盖殿方向重新返回过去。

未几。

铁铉便已经被小内侍带到了华盖殿后。

在前面,便是皇宫三大殿之一的谨身殿。

此刻,两殿周遭无人。

大明朝的皇太子殿下,正背着双手,站在中间的御道上。

铁铉压下脚步声,看了一眼身边。

那原先引路的小内侍,早已消失不见。

他只得是小心翼翼的走到了朱标身后,未等他开口,前面的朱标便已经转过头。

朱标的脸上带着一抹笑容:“鼎石来了。”

铁铉躬身颔首抱拳:“臣,参见太子殿下。”

朱标的脚步向前探出一步。

“鼎石博学,可否知晓这座殿宇为何取名谨身?”

铁铉抬头,看向面阔七间、进深物件,重檐歇山顶的谨身殿,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不知太子为何会有此一问。

铁铉还是开口道:“汉书有言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於严,而民从化。

君王为天下亿兆臣民之表率,更应勤修己身,为天下表率。”

朱标点点头:“我中原古往今来,总是热衷借万般外物,警醒自身,以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空有经略社稷之志,却不识五谷,何以施政。”铁铉转口对答。

朱标默默的看了铁铉一眼,背着双手往谨身殿前走去。

“鼎石身居朝堂,即将为政一方,有何理想?”

“臣愿天下无灾,百姓五谷丰登,边疆再无战事,大明社稷万世而存。”

朱标忽然发出笑声:“鼎石倒是懂在这官场之上如何为官。”

铁铉也想了想,继而转口道:“臣其实只希望,自己的差事不会被自己办砸了就好。”

“哈哈哈哈哈!”

“好你个铁鼎石!”

朱标的笑声更大了一些,回荡在这片宫阙之间。

他的眼睛都要笑出泪来,指着铁铉道:“孤便取你这个不希望将事情办砸了的态度。”

铁铉面带笑容,颔首不语,只是跟在朱标的身后。

朱标收起笑声,轻声道:“明岁朝廷将会在九边,发起一场很大的战事。而从今年年中,工部打造的新式火炮和其他兵器,已经在陆陆续续通过海路,运往北平城。

这一仗,大明势在必行。

同样,大明也只能胜利,不许失败。

只要这一仗胜了,我大明才有超越强汉盛唐的根基。

这几年外头的人总是说,我大明拿下了交趾、占城以及瀛洲,都不算什么。

唯有驱逐元贼,收复西域,方才算是国家功德远超汉唐。

你懂孤的意思?”

铁铉默默的点头。

朱标则是继续道:“太孙毕竟未曾独自经历大仗,这一次北巡九边,是头一遭。高春风有治理交趾之功,却无征讨一地之经验。

你去九边,当多加辅佐太孙,以内阁大学士之身协调九边诸方兵马、官府衙门。

更重要的是,孤要你留在九边,好生想一想,我大明该如何彻底解决草原上的问题,不再叫北方成为中原的心腹之患。

孤,不希望千百年之后,中原再一次面临北方而来的铁骑践踏。”

铁铉抱起双拳,停下脚步,躬身弯腰。

“微臣明白!”

“明白就好。”朱标目光幽幽,站在谨身殿前转过身,面朝南方。

“为了这一目标,孤允许你在关外动用所有的手段。”

说完之后,一阵脚步声传入铁铉的耳中。

等待他再一次抬起头的时候,眼前再无皇太子的身影。

四下里彻底空无一人,只留他一个人站在此处。

铁铉目光幽幽。

太子今日单独召见他的目的,已经明白了。

不论太子前面说了多少,最重要的也只是最后那一句话。

可以动用所有的手段。

那么,亦如自己在瀛洲所为,便是往草原上从此再无一人放牧,也是被允许的。

铁铉的目光微微缩紧。

“学士,奴婢领您去文渊阁那边吧。”

正当铁铉在心中琢磨着,大明朝的这位皇太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的时候,方才消失的无影无踪的小内侍,已经是再次出现在眼前。

等到暮色挂在应天城上空的时候,铁铉方才出了皇宫。

而在朝廷各司衙门下衙之前,宫中也有了一道旨意出来。

“武英殿大学士铁铉,入值内阁,晋兵部尚书衔、都察院左都御史衔、刑部左侍郎衔、大理寺左少卿衔、鸿胪寺少卿衔、詹事府少詹事衔,加授资德大夫阶、正治上卿勋,领九边宣抚使,太孙北巡行营副使。”

宫里的旨意来的并不突然。

然而,旨意里的内容,却是让所有人看的眼花缭乱。

铁铉一个人,几乎是将整个大明朝能担任的官职都给揽入怀中了。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后那两个官职差事打底的。

仅仅是凭着这一份旨意,铁铉日后在九边各处巡察,将会无往而不利,无人能够阻拦半分。

夜幕之下。

人屠铁鼎石的最新任命,已经传遍应天城里里外外。

铁铉并没有进入内阁,只是多了一个内阁大臣的身份,而要在不久之后赶赴九边。

朝廷里多了一尊大佛,却并不会留在京师之内。

这让所有人在羡慕之余,心中又稍稍的松了一口气。

乾清门前。

朱元璋罕见的没有再沉迷于含孙弄怡的日常里,而是背影略显孤寂的站在宫门下。

远方的天边,一轮明月高挂星空,背后便是那银汉星河。

太子朱标默默的守在一旁。

内宫大总管孙狗儿站在更远的地方,望着那看了无数年的月亮,不知道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今夜又能看出些什么不同来。

“铁铉去九边的事情定下来了?”

灯笼未曾尽数点亮的宫门下,光线昏暗,朱元璋背着双手默默的询问了一句。

朱标上前一步,颔首道:“将士们如今求战似渴,铁铉去九边正是时候。”

朱元璋轻叹一声:“为政施策,向来都是双刃剑。将士们军心振奋,不畏生死,求战似渴,自是国家之利剑。可若是这把剑久悬不落,恐怕也会伤到那持剑之人。”

“儿臣只是担心,若是长此以往下去,我大明难道当真要打到天边吗?”

朱标的目光有些凝重。

朱元璋双眼深邃,目光幽幽。

良久之后方才轻声开口:“降旨吧。”

朱标再次上前一步。

“训斥燕王棣,无令领兵南下,私离藩国,罚俸三年,于燕王府家庙面壁二十日。”

“北平都司指挥佥事、燕王府护卫统领张志远,无诏领兵出河北道,狂妄不逊。夺北平都司指挥佥事职,夺燕王府护卫统领职,降为千户,领旨即刻前往开平卫独石堡镇守边关,无诏不得擅离。”

“训凉国公蓝玉,领兵多有不矩,跋扈狂妄,罚俸一年,夺大将军衔,于大同府听命行事。”

朱元璋背对太子,面朝明月,沉声下令。

朱标目光转动,考量一二,未曾多时,便颔首点头:“儿臣领命。”

朱元璋则是再次转口道:“告诉老二,让他将手上的差事办的麻利点。要是再如现在这般进展缓慢,朕就将他的秦王府拆了,让他无家可归!”

朱标再次点头:“儿臣知晓。”

朱元璋轻叹一声:“传信太原府,告诉熥哥儿,让他派人将那秋娘送回应天,于太孙府外另起一座宅院,以郡王爵安置侍女奴婢。再叫太医院,派出两人,即日启程,往太原府迎秋娘回京车马。”

“儿子等下就去办。”朱标应了一句,随后抬头道:“熥哥儿那边……”

“让老三传告朱允炆,他既然选择留在边军,那就好生的待着,朝廷一向公允,有功必赏,何去何从,他自思量。”

朱标躬身弯腰。

“陛下圣明。”

“圣明无过皇帝?”朱元璋冷笑了两声:“派人出宫到张二工家里,告诉他,俺明日要去找他耍。告诉他,要是敢泄露了消息,俺就拆了他的蒸汽机。”

朱标露出笑声:“儿子这就去办。”

朱元璋的脸色也舒缓了些,笑着道:“盯着钟山上功勋陵的事情,你爹不求死后还有千军万马指挥护卫,只求那帮老兄弟和军中儿郎,死后能得一份安息,他们家中的孩子们能说上一句,俺这个皇帝对他们不错,便再无所求。”

朱标目光闪烁,脸色有些犹豫。

“儿臣以为……”

朱元璋挥起手臂:“你去办事吧,盯好北上的粮草物资,等这一战结束,就让熥哥儿早点回家。”

朱标低下头,在心中轻叹一声。

“儿子晓得了。”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