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零七章 草原无战事

大明嫡子 第六百零七章 草原无战事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和大青山下那座还未建成,却已经是万事步入正轨的大青城相比。

走出长城,进入关外草原的数十万大军,却显得有些不太顺利。

这样的不顺利是需要比较的。

若说大军半月前进数百里,全程不曾遭遇鞑靼部兵马阻拦,便算得上是顺利的。

但随着大军不断的深入草原,却始终找不到鞑靼部的主力,那么就是极度不顺利的。

后方的补给线越来越长。

由晋王、燕王、代王分别统领的三路大军,开始更加专注于巩固大军身后的军需粮草补给线。

三路大军已经做好了要打持久战的准备。

而为了防止粮道被不知道躲在哪里的鞑靼人偷袭,从长城开始出发,三条粮道上可谓是防守严密。

被派往九边的工部官员们,这些日子几乎是要将满头的头发抓光了。

为了配合三路大军的要求,他们可以说是日以继夜的调动着整个九边的力量,在粮道沿路建造戍堡,好让户部的人能将粮食运往前线之后,有个安全的地方储存。

再以这些戍堡为核心点,依次向北推进运送。

苍茫的草原上,日头已经远远的挂在西边。

金黄的夕阳洒在大草原上,照射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发出耀眼璀璨的光芒。

一片背风的坡后,数量超过万人的大军正在安营扎寨。

铁铉带着一干文臣武将,从营中走到了坡上,望着北方除了草还是草的大漠荒原。

这位已经决定要当大明朝孤臣的武英殿大学士,目光有些凝重,甚至是有些愤怒。

“广武镇的戍堡建造,已经慢了整整三日,按照计划要在那里为东路军和中路军储备三万石粮草,现在全都堵在灵济泉堡。”

铁铉的声音在草原上平静的扩散开。

然而,在场所有人都听得出,这位帝国人屠的心中已经淤积着一团怒火。

“回大学士,草原上的土壤经过寒冬,如今方才稍稍坚硬些。然而后方的水泥、石材等都是重物,重复碾压,道路总是会变得泥泞起来……”

“这不是借口。”铁铉平静的说了一句,回头看向那名开口说话的工部官员。

对方立马低下头。

谁也不敢触犯了这位内阁大学士的霉头。

铁铉叹息一声:“北征初开,本官不愿因罪而杀。但是你们该明白,在我们的前面,是我大明朝的三位王爷,正在带着数十万将士们寻找鞑靼人。

粮草供应必须保证,谁要是让将士们饿着肚子,因而拖累到北征一事,本官不追究,朝廷也定然会严惩。”

在此作为户部领头的一名郎中,不禁抬起头,脸上有些迟疑。

铁铉却是很快就捕捉到了对方的动作。

“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出来。”

那名户部郎中当即颔首躬身:“下官们商议着,觉得是否再从山西、河北两地,征发民夫。以人力肩挑背驮,也要将粮食给运上去。”

坡上的官员们一阵沉默。

如今整个长城外,三路大军总数已经超过二十万,动用的民夫早已超过五十万。

如果再从关内征发民夫,恐怕今年北方的农耕一事,就要被彻底耽误了。

“征!”

铁铉却是当机立断,拍板子确定了这件事情。

他继而双目眯起,沉声说道:“发告示,告知山西、河北两地百姓,凡运送一石粮食至关外者,有功!战后,赏牛羊或钱钞、食盐。”

官员们立马窃窃私语了起来。

在场的吏部官员,当即迟疑道:“此事是否要……”

“草拟文书,发往大青山,请太孙殿下用印。”

铁铉当口发话。

这位人屠大学士,已经将整个北征的决断权,从皇太孙的手上夺了过来。

这已经是北征大军内部公开的秘密了。

在场的官员们,也已经是了然于心。

见铁铉已经做出决定,众人不再言语。

铁铉这位人屠大学士和太孙之间的事情,还轮不到他们去置喙。

太孙没有说话,朝廷也没有说话,他们就更没有说话的资格了。

至于此战之后,朝廷会如何对此番北征一应文武赏罚,那就得留待战后去议论了。

……

“这一次不彻底破了鞑靼人,此战之后我等皆是国家罪人!”

夜幕降临,草原上亮起了一点点的灯火。

大明北征东路军,中军大帐内。

燕王朱棣身披重甲,站在帐内堪舆前,手掌拍在堪舆旁的木架上。

怀远侯曹兴站在众将前部,看着堪舆前的燕王,皱眉沉声道:“军中的探马斥候已经前出百里,依旧不曾寻到鞑靼人的主力。以老臣之见,还是缓打缓进,等颍国公他们绕道北边,将鞑靼人赶到南边,再行决战。”

另一侧的定远侯王弼当即开口:“若是颍国公等人也找不到鞑靼人呢?”

曹兴的眉头愈发皱紧,沉吟良久之后方才再次说道:“除非鞑靼人离开这片草原!”

鞑靼人不可能离开这片草原。

如今关外草原上,西边有瓦剌部占据,按照近来朝中的消息,瓦剌人也在整军备战,试图在鞑靼人被大明剿灭之后,占据整个草原。

而往东,便是辽东了。

辽东!

朱棣紧皱着的眉头,有了一丝松动。

他在堪舆前转过身,看向帐内的军中将领们:“本王原以为,我朝三路大军该会师忽兰忽失温,直捣鞑靼人老巢。不过眼下看来,或许鞑靼人很有可能往东边逃窜了。”

“那我军该向东偏离定下的行军路线,向斡难河一侧靠近,提前在东边扎下军阵,堵住鞑靼人!”

怀远侯曹兴瞪大双眼,双手拍在面前桌案上。

定远侯王弼亦是点头道:“按照过往来说,鞑靼人若是要让我朝大军粮道拉长,便会往东走斡难河东逃。

我部作为此次北征东路军,稍稍向东偏离路线,堵在斡难河也是情有可原。便是堵不到鞑靼人,到时候也可继续挥师向西,横扫整片草原。

末将就不相信了,这帮鞑靼狼崽子还能躲在草地下面去!”

朱棣却没有继续下定论。

而是再次回头看向身后的堪舆。

良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广武镇的戍堡尚未建成,军中所需粮草如今都囤积在灵济泉堡。

而从广武镇出发到斡难河,中间还有胪朐河阻拦,此河水势湍急,眼下再有月余便是夏季。

便是我军能渡河而过,恐怕后面的粮草供应也必将受到迟缓。”

“那就就食于敌!”

怀远侯曹兴眼里透着杀气:“反正铁铉也说了,这一遭但凡是能提得动刀子的鞑靼人,都在我军征伐范围之内。

草原上的狼崽子们不都说胪朐河是他们的母亲河,大片的部落聚集此地。

咱们大军杀至,只管抢了他们的口粮便是!”

随着怀远侯曹兴杀气腾腾的一番话,帐内却是响起了一片低笑声。

凭着大明和草原上这么多年的关系,军中这批从开国之初便与元人作战的将领们,自然是清楚草原上的各种传闻。

朱棣也是微微一笑。

他想到了幼时看过的那些传闻。

胪朐河是成吉思汗的家乡,是前元帝王们的帝陵所在。

朱棣不由的拍了拍手:“传令各营,明日一早全军开拔,渡胪朐河,至斡难河。本王很想看一看,能不能马踏前元帝陵!”

……

“牛大富。”

“到!”

蓝玉骑在马背上,看着自己从太孙身边要来的这名牛大富。

当初还在瀛洲,作为东征大军一名百户官的牛大富,如今彻底的发达了。

以至于他时常会想着,自己是不是该回老家一趟,看一看自己家的祖坟是不是真的冒青烟了。

身上指挥同知的制式甲胄,就是要比百户官,甚至是千户官的甲胄更沉重一些。

蓝玉很欣赏这个有着那么一丝憨气的指挥同知。

已经带着万余骑兵,在草原上行军月余,脸上挂满沧桑的蓝玉,看着驾马赶到自己身边,低着头的牛大富。

他淡淡一笑:“你可曾听说过前元的那些皇帝们,死后都是怎么入葬的?”

牛大富抬头看了一眼周围的草原,点了点头。

“末将这些日子听军中的兄弟们说过,前元那些皇帝都是葬在这片草原底下的。”

蓝玉点着头哼哼了两声。

“一帮蛮子,也就只有这帮不通礼仪的蛮子,才能做的出骑着马在先辈坟包子上践踏的事情了。”

牛大富对此不置可否。

可以说是真正起于微末的牛大富,即便如今已经官职指挥同知,在蓝玉这支前出的大军里,领着中军三千骑兵。

但他始终都恪守着,上头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绝不多说一句话的原则。

蓝玉又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咱蓝玉做不到岳王爷那等功绩,但老子这趟也带着弟兄们走了三千里路了吧。”

牛大富点点头。

从大同出发,算起来他们如今是走了有快三千里路了。

蓝玉重重的冷哼一声,手中的马鞭在空中发出响亮的声音。

他咬牙切齿道:“但是鞑靼人呢!那帮狼崽子呢!老子连个土包子都没有看到!”

牛大富又抬头看了一眼周围的草原。

虽然草原上的积雪早就已经融化,但是远处高山上的积雪,却好似是终年不化一样。

伸出手,空气里同样带着冰冷。

他们已经走了三千里的路,已经走到了很北很北的方向。

不该碰不到鞑靼人的。

毕竟,在他们的行军路线上,每日都是将探马斥候向左右撒出去百里,从中军本部交替轮番的。

而他们也并非是直直的走一条直线。

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找不到鞑靼人在哪里。

牛大富低着头,闷闷道:“按照大将军的军令,军中已经以极刑审问沿途捉拿到的鞑靼人,除了查出鞑靼王庭已经撤离的消息之外,谁也不知道鞑靼王庭主力究竟去了哪里。”

“晦气!”

蓝玉满脸愠怒却又无处发泄的啐了一口。

这时候,前头有几匹战马,踏破片片青草,向着阵前而来。

蓝玉微微眯上双眼。

等前出的斥候们赶到面前,蓝玉才开口道:“可有消息了?”

斥候们摇摇头,却是转口说道:“回禀大将军,前面有一座大湖。”

蓝玉立马伸出手:“取堪舆来。”

牛大富则是迅速的从自己的马背上取出一份堪舆,展开放在了蓝玉面前。

蓝玉询问道:“大湖走势如何?”

那斥候回答:“西南至东北方向,湖水深如墨,冰冷刺骨。”

“北海?”

蓝玉眯起双眼,微微迟疑,侧目看了一眼牛大富。

牛大富则是点点头,慢吞吞道:“应当是北海了……”

蓝雨的嘴里响起一道闷响声。

“老子都走到北海了,鞑靼人呢!”

转而。

大军已经开进到了北海岸边。

万余骑兵,这些时日千里奔袭,可谓是人困马乏,一时间纷纷下马,在岸边取水饮用。

湖水冰凉,却是甘甜可口。

牛大富去了一趟岸边,然后便回到了刚刚才下令在此安营扎寨,而后再行定夺大军何去何从的蓝玉身边。

“大将军,属下刚刚带着人测过了,此地水深不知几何。属下已经下令,严禁军中将士下水。”

蓝玉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望着那湖面中间颜色深的发黑的湖水,便知道此地水深恐怕难以想象。

他望了一眼在岸边取水给自己和战马饮用的麾下将士们。

蓝玉的脸上不由露出笑容。

“本公听说,咱们那位人屠大学士当年在瀛洲的时候,便是每到一地就要在地方上竖起一块咱们大明的界碑。”

这事出身东征大军的牛大富最是清楚。

他脸上终于是露出一抹笑容,点头道:“大学士说过,那些就是记号,埋下一块界碑,那地也就是咱们的了。”

蓝玉也笑了起来:“传令后军,给本公在此地竖起一块界碑来。要大!要厚!要牢固!便是千年万年,也不会坏,也不会腐朽的!”

牛大富正要转身去后军那边传令。

蓝玉却是又将其喊住。

“你再告诉他们,再埋一块石板。”

牛大富问道:“大将军要写什么字?”

“就写……”

“大明凉国公蓝玉到此一游。”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