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零九章 辽东和铁路

大明嫡子 第六百零九章 辽东和铁路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流官制度无疑是一项绝对强化中央集权的东西。

官员的调动,有效的防止了地方的权力扎根。

而这一项制度,对于那些偏远外族地区,更是有着无可替代的创造力。

如今的辽东亦如大明在云贵一带的政治模型。

朝廷只派出少量的兵马驻扎在辽东都司辽海卫至定州右卫以北的广袤辽东平原上。

而将更多的兵马和精力,都集中在辽东都司辽东镇一带。

至于辽东那大片的土地,更多是以一种朝贡或是附庸的形式存在的。

辽东的女真等部落,对大明俯首臣称,尊大明为天朝上国。大明没有投入实际的钱粮人力,便取得了一大片广袤土地,在名义上的宗主权。

在辽东的各部落需要的时候,开放互市,与辽东各部落交易各自所需的物品。

蹲在地上的朱高炽,则是默默的抬起头,低声说道:“今早刚刚接到的军报,我爹正带着东路军往斡难河赶。他们要堵在东边,不让鞑靼人逃到辽东去。”

说完之后,他的眼神淡淡的扫了朱允熥一眼,而后便继续低着头,双手抱紧身前的水泥柱。

朱允熥眨眨眼,沉吟半响之后方才开口:“如果鞑靼王庭真的要去辽东,那我们就要将斡难河一侧放开,让鞑靼人去辽东。”

朱尚炳嗯了一声。

引得几人的注意之后,他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我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朱允熥的脸上露出笑容,点头道:“那你就说说,我们是怎么想的。”

阿卜只俺也在一旁投以微笑。

他投诚归附大明已经有些日子了,对皇太孙身边的这几位宗亲也是有所了解。

甚至他认为,在朱允熥这位大明皇太孙的规划之中,将来的大明宗室,将会以燕世子为经国之才,以秦世子为军国之能。

要说秦世子能看得懂这些经国谋略。

阿卜只俺倒是对此保持了几分怀疑。

朱尚炳却是哼哼了两声,仰头挑眉瞅了阿卜只俺一眼:“你是觉得我很笨?”

阿卜只俺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被盯上了,立马颔首低头:“臣不敢,世子聪慧英武,可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听到顺安王如此说,朱尚炳的脸色才稍稍缓和了一些。

他这时候也开始解释起来:“你们是想要驱狼吞虎,对不对!”

朱尚炳眨着双眼,以求夸奖的眼神看着朱允熥。

朱允熥却是嗯了一声道:“继续说。”

“如今不知去向的鞑靼王庭就是那群草原狼,辽东的女真等部落便是那山中虎。”

“这些年,朝廷对辽东并未有太多的经略,辽东女真等部落也都恭顺的很。要是这个时候,朝廷忽然要开始大举经略辽东,道义上总是说不过去的。”

“咱家还是得要点脸面的,那既然咱们不能直接出手,就只能借鞑靼王庭这把刀,将整个辽东彻底打乱。”

“到时候咱们当出兵辽东,也就显得名正言顺了。”

“等到事后,咱们扫平鞑靼王庭,派出去的兵马也大可直接驻扎下来。到时候再以借口,迁徙山海关以南的百姓去辽东,只需要些时日,辽东也就能彻底成为我大明的新地。”

大青城核心区域,尚未建成的高楼之上。

朱尚炳张开双臂,不时的挥动着,满脸神采奕奕,一副指点江山于指掌间的模样。

等他将自己想到的可能说出口之后,便安静了下来,目光定定的看着朱允熥。

“我说的没错吧。”

等不到熥哥儿的认同和夸赞,朱尚炳不由再次开口提醒了一句。

朱允熥这才连连点头:“那给四叔的东路军传信的事情,就交给你吧。”

“啊?”

……

还是在大青城尚未建成的城中高楼上。

朱尚炳已经消失不见。

而在城北方向,则是有一支骑兵队伍,正在快马加鞭的往大青山方向赶去。

朱高炽抱着水泥柱,好不容易站了起来。

只是看了两眼北边的队伍,便赶忙低下头盯着自己的脚尖。

“你就不怕炳哥儿会误了事?”

朱高炽低着头,小声的说了一句。

朱允熥立马摇头道:“他误不了事。等他北出大青山,只会一路往斡难河方向追赶。只有进了四叔的东路军大营,他才会放下心来。”

阿卜只俺在一旁轻声说道:“秦世子很是英勇,只需几次军阵上的历练,便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对于阿卜只俺突然的夸赞,朱允熥和朱高炽两人,只是默默的看了一眼。

良久之后,朱允熥方才继续说道。

“大明的将才太多了。”

“大明缺的是有足够战略眼光的帅才。”

自从中山王薨逝,当初那一批开国功勋逐渐年迈从前线退下来之后,大明军中能算得上帅才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燕王算得上是一位帅才,但大明太大了,一个帅才不够用。

至于说应当快要回到应天城的征东大将军、曹国公李景隆,至多算是一个有着几分邪性的将才。而征南大将军、开国公常升,则更像是一个守正将才。

能够真正坐镇一方,经略边疆和外域的人,还是太少了一些。

阿卜只俺默默的低下头,看向正在热火建造之中的大青城。

按照近来的事情而言,他觉得自己很有可能要在大青城建成之后,成为这座城池的第一任城主。

又或者,自己将会被朝廷一直安排在这里坐镇。

那自己的江南梦呢?

固然。

阿卜只俺不得不承认,他喜欢现在大青城的气氛。

当牧民们能够和迁徙到此地的明人,友好的在一起相处,一种新的生存模式在大青城上演,这让他有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这样的场面,在过往可是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的。

“孤知道,顺安王最大的梦想就是定居应天城。只是除此之外,顺安王还有什么想要做的吗?”

忽然,一道声音,传入阿卜只俺的耳中。

这声音,他很熟悉。

于是阿卜只俺立马转身,颔首躬身:“回禀太孙,臣只希望天下能够永远太平。”

朱允熥笑了笑,点头道:“顺安王在应天城的王府,想来已经开始动工了。等关外的战事结束,顺安王便与凯旋的将士们,一同去应天。”

阿卜只俺的脸上立马露出喜悦的笑容,随即立马收敛起来:“臣遵令,只是大青城建设还需时日,臣亦不敢久留应天。”

“那就夏秋待在大青山,春冬在应天。”

朱允熥随口一句话,算是定下了对阿卜只俺未来的安排。

而后他便走到另一侧栏杆前,推开那个可以活动的栏杆,跨步走出高楼楼顶,到了一块晃荡的长条形吊框上。

阿卜只俺看了一眼,立马搀扶着已经闭紧双眼朱高炽,只能任由自己引到吊框上。

等到三人都进了吊框。

朱允熥这才伸手,将吊框边缘的一根绳索拉动了两下。

远远的。

高楼下有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响起。

紧接着整个吊框微微一颤,便开始缓缓的向下降落。

……

巨大的船帆,随着绳索的解绑,开始缓缓降落。

原本遮蔽天日的船帆后,露出一支庞大的舰队。

应天城外的江面之上。

应天府的官船,早已封锁了上下游。

今日是大明朝的征东大将军、征南大将军同时回京的日子。

这是两位即将晋封郡王爵的有功大将,朝廷给与了足够的荣耀和规格。

一艘艘的战船和福船,开始散开,向着龙湾码头边缘的栈桥驶去。

舰队核心位置的两条吞海巨兽,则是随着船帆的落下,速度也开始不断的下降。

到了最后,只能依靠龙湾码头的拖曳船,向着码头最中间,也是规格最大的栈桥上移动过去。

大明龙旗、开字旗、曹字旗、常字旗、李字旗、东征大军军旗、南征大军军旗等各色旗帜,将两艘宝船装扮的五色斑斓。

龙湾码头上,亦是旗帜招展。

数不尽的在京文武,奉皇命,早早的就等候在码头上。

为首,乃是大明宗人府宗人令,大明秦王朱樉。

在他的身边,则是内阁首辅任亨泰、次辅解缙,大都督府大都督、内阁大臣徐允恭,内阁大臣翟善。

更远处,则是在京的开国功勋,以及六部侍郎、五寺卿等有司官员。

东征大军、南征大军,在外数载,开疆拓土万里,为国创立无数功勋。此番回京,两军主帅晋封郡王爵,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这是国朝的荣耀时刻。

龙湾码头上,不少人心有同感,只觉光荣无上。

也有人带着几分羡艳,这里面多以那些开国功勋为主。

而内阁次辅解缙,今天却很是不开心。

不是因为他要出城,到这码头上迎接开国公、曹国公,让他不喜。

而是自己要建造洛阳至哈密卫的铁路,这件事情遭到了朝廷上下的反对。而更严重的是,这件被他视为大明世纪工程,走向盛世的铁路,同样遭受到了来自于皇帝和太子的质疑。

“解阁,你该换个理由,去游说朝臣,还有我家老爷子。”

江面上的宝船,还未停靠进栈桥上。

朱樉双手插兜,歪头侧目看着脸色黯然的解缙,低声说了一句。

虽然他的声音很小,但另一边的首辅任亨泰还是听见了。

任亨泰亦是侧目看向皱着眉的解缙。

他同样不赞同朝廷在这个时候开工建造洛阳至哈密卫的铁路。

耗费太大,且收益太不明确。

在国家还有无数其他更重要、更紧要的事情要做的前提之下,这条铁路即便有着无数的理由,也不该在这个时候动工修建。

眉头紧皱着的解缙,微微颔首,侧过身:“臣愿闻其详。”

朱樉摇摇头:“眼下关外草原上的战事才刚刚开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听说熥哥儿又在河道地区那个什么大青山下建造一座大青城,这又是一个大的耗费之地。

我还听说,九边那边有些风声,说是这一次指不定就要借机将辽东地区也一并收回来。

解阁您说说,那么大的地方要是尽数收入朝廷手中,该是要投入多少的钱粮去治理?”

解缙眉头愈发皱紧。

朝中反对的理由很充分,更是无可挑剔的。

眼下国家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单单是这一次举国征讨草原的事情,几乎是将整个黄河以北的力量投入进去了。

而长江以北的地方官府,也在全力运转,配合北边的军事行动。

半个国家的精力都被九边之外牵扯。

眼下国家根本就没有精力,也没有那么多的钱粮,去做一件眼下根本就看不到收益的事情。

当真要是这么做,还不如将这笔钱粮投入到瀛洲去,到时候瀛洲那边的金银产出,定然还能更上一个台阶。

解缙不得不点头道:“臣,对此,不得不承认。”

朱樉嗯了一声:“这就对了。您是内阁大臣,不光要想着长远的事情,还得要想着眼前的情形。

不过……您要是当真想修这条铁路,也不是不可能的……”

解缙闻言立马抬起头,瞪大了双眼盯着秦王。

一旁的任亨泰也不由的皱起眉头,默默的注视着似乎总是不怎么靠谱的秦王殿下。

“臣,洗耳恭听。”

解缙底下了头。

朱樉则是回头看了一眼盯着自己的任亨泰,微微一笑:“首辅不必惊慌,俺朱老二这次可没准备干坏事,给您惹麻烦。”

任亨泰对此不置可否。

眼前这位秦王殿下,可是给自己惹了无数的麻烦。

光是地方上的弹劾奏章,他就为朱樉擦了一遍又一遍。

只是对方是宗亲,是宗人府宗人令。

任亨泰还是保持着良好的臣下之礼。

朱樉这时候才转过头,看向已经等待答案许久的解缙。

“解阁,这桩事情从一开始就不是您那样办的。您得给朝廷和老爷子创造一个需求,只有有了这个需求,有了这个必要,朝廷和老爷子那里才能更好说的过去。”

解缙愣了一下,这样的答案似乎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朱樉叹息一声,随后指着码头前的两只宝船。

“您想想,常升和李景隆两个人,当初是为何会领兵出征的?”

………………

月票推荐票(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