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五十一章 张辉到西南

大明嫡子 第六百五十一章 张辉到西南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乾清宫里,颇为安静。

除了时不时从偏殿里,会传来几道阿巴阿巴的声音,便再无旁的动静。

朱允熥原以为自己在朝堂上已经够激进的了,但是现在却发现自己还是过于保守了些。

和眼前这位太子老爹相比,自己倒是显得有些小气。

“父亲要以大手笔经略西南,改土归流,非时下一日之功可成。若要全局而动,恐怕还是要好生权衡一番,朝廷当调度西南诸道、都司官员兵马,方可行之。”

朱允熥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说出要权衡的话来,只是说完后,眼神下压了一下,悄悄的瞅了太子老爹一眼。

朱标依旧是笑了笑:“权衡倒是要的,毕竟这是为了百姓安宁,却不能因为我家要急于时刻,便害了百姓们。”

见老爹这般说,朱允熥才放下心来,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是真的有点怕,这位大明朝无可替代的太子爷,忽然就一声令下,西南数十万兵马就冲进土司地界,开始强行推动改土归流。

此刻见此情形,朱允熥便默默说道:“倒是可以让湖广道都司兵马开始操练起来,以壮声势,先稳住地方民心。”

“以我看,不管这一次西南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起了乱子,这一仗终究都是要打的,只是或早或晚的事情罢了。如此,朝廷现在就得要为此做准备,京中兵马操练,将帅选择,粮草调集,兵械锻造,都需要操办起来了。”

朱标嘴里说着话,手指已经在桌面上轻轻的敲击着,很显然他已经在思考若是对西南用兵,京中该如何安排的事情了。

朱允熥却在想另一桩事情。

西南土司之乱,已经有近千年的时间了,想要彻底的一下子解决很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历来,西南土司作乱,朝廷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将其平定。等回过头,土司们觉得不满了,又会继续作乱。

西南的地形就决定了,朝廷想要平叛必须下大功夫,付出巨大的成本。

那茫茫山间,无数的山壑洞窟,是朝廷大军压境,土司们躲藏的最佳地点。

若是将土人们尽数迁徙出来呢?

朱允熥这时候想到了后世的某一桩事情。

既然西南地势险要,朝廷屡次因为地形在平叛的事情上吃瘪,倒不如将山里的人全都给弄出来。

瀛洲四道和交趾道、占城道,还有大片的土地,是可以安置大明百姓的。

都是好去处。

只是还是得要配合着朝廷兵马,才能完成迁徙。

朱标这时候却是继续开口道:“粮草兵械诸般事宜,内阁就能处理好。前番北征,倾国之力,朝廷也没有出现什么大乱子,为清剿西南做准备倒算不得什么麻烦事。只是将帅一事,却要好生思量。”

朱允熥目光闪烁了一下。

目前朝廷要为清剿西南而点将选帅,确实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大明已经立国三十年了,国初的那一批老将如今还健在的本就不多,加之大多数都是在北边或是西边,朝中能用的就更少了。

若是选一方主将,倒是容易,大都督府那边还有不少功勋武将可以调用。

但是统御西南诸道、都司清剿土司,朝廷就必然要选一员主帅,执掌诸方,手中权责能调动诸道、都司。

而这样的人,朝廷眼下就显得有些少了。

常升算是历练出来了,人家都已经晋封郡王了,但现在还在南边继续向着印度河平原征伐。

李景隆的身份和地位也都可以,只是他在瀛洲那边做的事情,终究还是差了一些,放在西南为帅便显得有些不合适了。

朱允熥猜测着太子老爹心中的人选到底是谁。

朱标已经是开了口:“前些年,也就是洪武十八年,五开蛮吴面儿犯上作乱的时候,你皇爷爷是让你六叔为帅,信国公汤和为征虏将军,平定叛乱的。

可是你也知道,你六叔为帅,那也只是替我们家去前线盯着的,让将士们都知道他们在前线,我家也有人陪着他们。至于战事,终究都是信国公指挥的。

倒是眼下……”

汤和已经薨逝了,如今就葬在钟山上的功勋陵里。

朱标又道:“申国公邓愈也薨了好些年,周德兴坐案被诛,宣宁侯曹良臣也薨逝多年。其实若论起来,凉国公倒是个合适的人选,只是如今他还在草原上。”

这就是大明朝如今的尴尬之处。

将才无数,帅才少有。

至于凉国公蓝玉?

朱允熥心中默默笑了笑。

他倒是有些意外,自己这位舅姥爷竟然能心甘情愿的跑到贝加尔湖那边,亲自带着人为大明修建新的北方边疆长城戍堡。

也不知道依着蓝玉那不老实的性子,朝廷会不会有一天忽然就接到消息,他凉国公给还没有成为沙俄的莫斯科大公国打下来了。

想了想,朱允熥试探着说道:“洪武十八年,就是六叔为帅,如今倒不如还是继续让他为帅,朝中可调西平侯、景川侯等人为将,分兵几路,合围西南诸土司?”

他这话刚一说完,朱标便立马摇头。

“老六此次不宜为帅,若单是经略湖广道西南部土司,他可为帅,掌御全局。但此间涉及西南诸道、都司,他还是显得单薄了些。”

“那就让三叔或者四叔南下?”

朱允熥很是光棍的说了一句。

晋王和燕王都是大明朝有名的九边塞王,这么多年也一直都在边疆上和元贼对阵,军事上的本事自然是不用说的。

而且最重要的,现如今大明的九边已经算是名存实亡了。草原上的敌人都已经灭了,九边存在的意思已经几乎都要消失了。

不论是朱棡还是朱棣,这时候大概都有些闲的发慌了。

但朱标却还是摇着头。

“朝廷要重现西域,你十四叔还年轻,一个人担不起来。你二叔如今在朝中做事,西北的事情现在只能交给你三叔和四叔来操办,他们走不得。”

自己的几个提议都被否了,朱允熥悄悄的冲着太子老爹翻了翻白眼,随后闷声说道:“那依着父亲的意思,该是选谁为帅呢?”

朱标顿了一下,回头看向偏殿里正在带着两个孙子的老爷子。

他又看向面前如今业已长成,并且被寄予厚望的儿子。

“且再等等吧,容为父多思量,等张辉带着人下去查明了缘由,再行定夺吧。”

……

张辉很想念诏狱。

之前朝廷北征,他不得不跟着一同过去,草原上跑了一圈,让张辉觉得自己的技术已经极速下降了。

自己还有很多没有用过的手段,要在诏狱里的人犯身上实验。

按照太医院对自己的评价,自己那是在为了大明朝的医道做着卓越而无私的奉献。

在诏狱待着,就是为天下百姓造福。

张辉在自己的脑袋里,为此画了一个等号。

好不容易北征结束了,中原再也不会有来自于北方的危险了,自己也回到了应天城,躲进了诏狱。

可是又因为孙镇抚跟着朱允炆要去寻找新大陆,他不得不担负起北镇抚司的部分差事,以至于自己在诏狱里的时间比之过去少了很多很多。

现在可倒好。

自己正要开展一项全新的实验。

合共一百零八个鞑靼人,已经被关在诏狱里头了,就等着自己下手。

张·大明医道圣手·辉的伟大实验还没有开始,宫里头便传话,叫自己亲自带着人往西南跑一趟。

张辉有点郁闷。

难道鞑靼人和西南的土人就能有不同的地方?

嗯?

如果这样想的话,自己倒是可以去一趟的。

于是,从应天城到岳州府大庸县城,直线距离超过一千五百里,官道距离两千五百里的路程。

张辉带着锦衣卫的人,过江渡河游湖,再翻山越岭,仅仅只用了五天就到了。

过了澧县,沿着澧水河一路向西南方,过石门县、慈利县,五天之后的张辉终于是骑着马带着人,出现在了大庸县城外。

澧水河在此处蜿蜒,在群山之间肥沃了一片平原。

河北面是大庸城,南边远远的就能看到山峦之上,豁然露着一个巨大的洞。

这便是后世闻名世人的天门洞了。

如此绝景,张辉却没有观赏的心情。

他现在只对土人和鞑靼人的身体是否有什么区别,感到好奇。

“亲军锦衣卫指挥使司北镇抚司,代管北镇抚司千户官,张辉,奉旨西南,尔等速报大庸知县、大庸卫指挥使等有司文武官员,于县衙集合。”

城门下,张辉的副手亮出锦衣卫的令牌,冲着守在城门前的官兵差役传达着命令。

徒然见闻锦衣卫到来,让城门前的官兵差役们不由心头一震。

要知道他们这里虽然是流知县,但因为抵临西南土司,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天高皇帝远了。

皇帝爪牙锦衣卫这么多年,可是很少有来到这里的时候。

忽然来了这么多锦衣卫,必然是出大事了。

城门下的大庸官兵差役,目光带着些胆怯的望向张辉及副手身后。

过百锦衣卫缇骑!

一名锦衣卫就已经能让一个县城提心吊胆,现在却来了上百人。

而且刚刚那人还说,那马背上的是代管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千户官。

锦衣卫那么多的千户官,这个人能代管北镇抚司,可见背景深厚。

官兵差役们只是一瞬间便想到了很多,立马是抱拳领命,转身就让城里跑去。

张辉等人则是慢了下来,骑着马缓慢进城,且还有闲心观察城中的情况。

大庸城坐落在澧水河边,河岸边地势低,越往北边去越高,县衙和几座官府衙门就坐落在靠近北边的核心区域。

城中百姓人家不多,便是有也都是些土人装扮。

岳州府是流知府,但这大庸县北边就有一个桑植安抚司,更不要说西南边就是一个永顺宣慰司。

所以临近永顺宣慰司的大庸县城,多的更是兵马走动。

朝廷要对西南土司下手了。

张辉心中明白,而到时候这座大庸县城也必然会成为大军的中军所在,城南澧水河对面的平地大概都要被连绵的军营占据。

而赶在张辉等人前头进城禀报消息的官兵差役们,已经是到了各座衙门。

大庸县衙,高堂之上。

大庸县令李雨龙正愁容满面。

西南边的乱子已经半年多了,最近时局很是不宁。一旦永顺那边的乱子止不住,彻底爆发出来,以大庸城的位置,就是首当其冲。

不然朝廷也不可能当年在大庸城设立大庸卫,又在西南边靠近永顺的边界位置另设大庸所。

这一片的朝廷兵力就有六千多人。

为的就是防住永顺那边的土司若是爆发冲突,会顺着澧水河一路向下冲击到岳州腹地,进而波及到整个湖广道。

“这县令还不如不当!”

李雨龙手臂撑在桌案上,手掌拖着下巴,满脸焦虑,这些日子因为心中有火,嘴唇都起皮干裂了。

蹬蹬蹬。

县衙的差役急匆匆的从外面冲了进来。

本就烦心的李雨龙眉头立马皱起,不满的呵斥道:“是天塌了还是天门山崩了啊,规矩都忘了?”

差役这时候哪里顾得上解释,直接说道:“县……县……县尊,是……是是是……锦衣卫来了!”

一句话,就最后几个字是最关键的。

堂下知县座椅上,李雨龙蹭一下站起身。

李雨龙瞪大双眼,满脸的诧异,嘴唇都开始哆嗦起来:“锦……锦衣卫来了?他们来做什么?可是来抓本官的?”

一瞬间,李雨龙连少年时在老家偷看隔壁村寡妇洗澡的事情都回想了一遍。

自己在大庸县为官,也没做过什么坏事啊。

这破地方,可谓是穷山恶水,想要捞银子都没地方去。

差役摇着头:“不知道,但很多,有上百人,领头的更是锦衣卫里头代管北镇抚司的千户官。”

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官官居几品?

正五品。

大庸县县令又是几品?

正七品。

官品差距巨大,更不要说锦衣卫那先斩后奏的特权了。

就是岳州府的知府,锦衣卫也是能说抓就抓的。

李雨龙两腿开始颤巍巍了起来,浑身打着颤,扶着桌案走到了前面来。

“人……”

“人到哪了!”

(天门山还是值得爬一爬的)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