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七十九章 太子爷要大开杀戒了

大明嫡子 第六百七十九章 太子爷要大开杀戒了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洪武三十年。

大明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变得让所有人都陌生了起来。

应天府的天空,很少再能看到过去那片湛蓝的天空,灰蒙蒙的天空层层落下,变成了应天府府库里白花花的税银。

直隶总督衙门正在如火如荼的从南直隶一十八府手上收缴权柄,应天府积攒下来的成熟工业化改革,也同时自京师向着南直隶一十八府席卷而去。

从京师出发的水泥路越修越长,已经开始在南直隶一十八府组成一张密集的路网。

工部正在雄心壮志的规划着一项前无古人的空前工程。

他们要在工部尚书张二工的带领下,在奔流亿万年的长江天堑上,横架一条可以让人们如履平地的桥梁。

技术上,河道总督衙门已经为工部积累了诸多的经验。

黄河上游的减水坝基本已经修成,河道总督大臣潘德善在开年之后,从洛阳城为朝廷送来了整整五车河道水利道路系统的经验总结。

白花花的银子,金灿灿的黄金,从瀛洲四道、南域诸地发掘开采运回,自户部手上转变成雇佣百姓做工的钱粮。

应天府西边的太平府正在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钢铁产业集群,以长江为纽带,上游各地产出的钢铁原料和钢铁原件,被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太平府境内。

朝廷所需的重型火炮、蒸汽机等大型钢铁构建,产量正在一日高过一日。

龙江造船厂下达的新型铁甲蒸汽战船的原料需求,也已经递送到了太平府钢铁产业集群。

成人腕臂粗的铆钉成批量的被锻造出来,送过太平府连接应天城的铁路,被运抵龙江造船厂。

借助江水带动的水锤,整日整夜的被抬高,然后重重落下,将每一片钢铁锻造到匠官们设定的标准。

这些钢铁片,一旦被水锤锻造成型,就会通过江船直接送进龙江造船厂。

南直隶的百姓们已经不再单一的追求进入官办工坊做工。

因为直隶总督衙门发布一条全新的新政命令。

自洪武三十年九月十八日开始,凡南直隶一十八府境内做工的百姓,都将获得一份名为养老保险的保障。

这项保障自然是有限制和要求的。

百姓们需要彻底脱离务农,至少每个月需要有二十天的白天是在官办或者民办工坊做工。

在达到要求之后,这些百姓需要持续或总计在工坊做工二十年,方可开始领取保障。

钱并不多,按照直隶总督衙门的前期规划,大抵每个月能领到三百文的保障。

而这一笔钱,将完全由百姓们所在的工坊缴纳,由南直隶境内税署各分税司负责征收,转移大明银号统筹投入地方上的各项商业投资中。

在经历了邹学玉的上一次摧残之后,南直隶的商贾们已经彻底摆烂了。

他们这个时候要是从南直隶搬走的话,说不得又要再被官府狠狠的征收一笔不知道什么名头的税款。

而每个月只要给那些工人们缴纳一百文的养老保险,算一算也不至于让自己亏本,除了老老实实的开始执行总督衙门的行政命令之后,这些人倒也是开始琢磨着该如何逃避这条规定。

大明正在从南直隶开始,逐渐成为人们过去无法理解和设想的模样。

就在邹学玉大开大合推行南直隶各项改革的同时,之前早就确定下来的直隶总督衙门以下各级官府吏员考核,也终于是推上日程。

按照邹总督的意思,八月初十是个好日子,整个南直隶府县官府,包括转运司、两淮督盐转运使司、漕运司都需要参与考核。

为此,好几个南直隶的转运司联名督盐转运使司、漕运司上奏内阁,反对直隶总督衙门这样无理的要求。

他们的理由很充分。

这几个衙门过去一直都属于朝廷直接管辖的。

各转运司的设立,是为了朝廷调度钱粮之用。两淮督盐转运使司则是干系着两淮地区,每年价值数百万两食盐的营生。而漕运,更是牢牢的维系着帝国北方的粮草物资。

这些衙门,在过去要么是归户部管理,要么就是直接受皇帝任命。

现在邹学玉一口气,要将这些衙门里的吏员都纳入到南直隶吏员考核之中。

这些衙门自然是异口同声的反对。

只是奏章送进了内阁,很快就被打了回来。

上来还留下了内阁首辅和次辅的联名批注,要求这些衙门主官牢记直隶总督衙门设立之时,皇帝给予的权柄。

直隶总督衙门的权柄有哪些?

这个时候,人们终于开始从过去的朝廷公文堆里翻找了起来。

最后他们终于是得到了答案。

凡南直隶境内一应军民,皆受直隶总督衙门管辖。

这就没天理了。

除非这些衙门能搬离南直隶的地盘。

但他们想了想,觉得自己大概是没有这个胆子,将朝廷的官衙搬走。

别说搬走了。

就是他们挪动衙门里的一个砖头,只要被南直隶巡察御史知道了,都得要挨上一个弹劾。

一时间。

邹学玉就是南直隶的天。

这样的话,渐渐在地方上生出,并且开始传入应天城里。

但即便是这样的抹黑之言,依旧不能阻拦邹学玉要开直隶道一十八府境内一应吏员考核的决心。

很快,洪武三十年八月初十,邹学玉定下的直隶道吏员考核日便如期而至。

邹学玉一早就从总督衙门赶到了应天府学旁的贡院。

应天府的一府八县所有吏员,都将在今日于贡院内参加大明立国以来的第一次吏员考核。

邹学玉一身红袍,领着总督衙门和应天府、上元县、江宁县的官员们,站在贡院门口。

自从邹学玉上任直隶总督大臣,已经过去不少日子了。

为官,向来都有个威势日盛的**。

如今的邹学玉,便是站在这里不发一言,身后的官员们便是谁也不敢开口出声,就连挪动身子都要小心翼翼的。

不过邹学玉今天的心情挺不错的。

至少在他为官一年多的应天府,一府八县的吏员们,全都按照要求赶至贡院。

此刻,贡院前的围栏已经被差役们打开。

一早就聚集在贡院外的应天府吏员们,正排着队接受查验核实,排队进入贡院。

当这些人看到邹总督竟然亲临现场,纷纷神色一凝,对自己乖乖听从上头差使,前来贡院参考长出一口气。

甭管这考核到底都要考些什么东西,又会不会剔除掉一些人,但至少得要来一趟。

不然,可不就成了鹤立鸡群的那个人。

回头总督发起飙,头一个想到的就是那只呆头鹤。

“属下参见督台。”

一名名应天府吏员走上台阶,面朝邹学玉躬身作揖,随后才会提着竹篮背着书包走进贡院。

邹学玉则是一一点头回应,侧目看向身边的应天知府虞大廉。

“本官很希望,今天参考的这些人,都能考核合格。”

虞大廉亦是面带笑容,见督台开口发话,这才回话道:“应天一府八县,共计五百七十六名吏员,今日全数参考。下官倒是希望,能通过这次考核,将这些人里往日只会偷奸耍滑而荒废本职的人给剔除出去。”

这才是南直隶一十八府吏员考核真正的目的。

虞大廉作为邹学玉这个直隶总督大臣的头号马仔,自然清楚督台的心思。

邹学玉倒也只是笑了笑:“本督非苛刻之人,不论这些人家世如何,只要能担当的起本差,做好朝廷和衙门交代的差事,不徇私舞弊,本督一律录用。”

虞大廉这时候便只是含蓄的露出笑容,不再说话。

指望地方上的那些吏员能够克己守法,怕是有些难度的。

这些人能干好本差,乖乖听令行事,就已经是烧高香的事情了。

虞大廉心里头,其实是和他刚刚回答邹学玉的话一样的。

朝廷在府县衙门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房,是给予了如六部那般的期望。

只是往往到了地方上,这些官府吏员大多不是以本差能力选用,而是以当地名望和豪强选用。

作为一名从地方上一步步走到应天知府位子上的虞大廉来说,他很清楚地方上的官府衙门里,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一个朝廷授予正印的堂官,往往在新官上任干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了解当地的民生,也不是去做改善民生的事情。

而是去了解自己衙门里的吏员们之间的关系,去拉拢或者分化打压这些一直在衙门里做事的老吏。

想了许久,虞大廉终于还是将藏在心中许多年的话说出口。

“督台,其实下官有一事,已经思量许久,不知当讲不当讲。”

“哦?”邹学玉眉头挑动,见最后一名应天府吏员已经走进贡院,便回头看向虞大廉:“尽管说来,若是好事,到时候便放在总督衙门堂议。”

虞大廉深吸了几口气,似乎是在为自己打气。

在邹学玉的注视下,在身后一众应天府官员的好奇目光中。

虞大廉终于是小声开口:“朝廷自洪武元年开始,地方官员任选便有异地为官的规则,更有吏部考评周期轮换的讲究,不叫官员长期为官一地。

下官以为,朝廷人数最多的吏员,也应当遵循此法。凡本衙吏员,不可以本地人氏为选。”

在朝廷任免的官员里,不但大明讲究一个本地人不做本地官,此前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规则。

这就是为了避免官员若是在本地为官,会倾向本家、本族,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家族谋取私利。

邹学玉眨眨眼,觉得这倒是个好想法。

他询问道:“可有详细说法?”

虞大廉点点头:“下官也是思虑许久,觉得官府吏员自全国选用,也不太合适。”

毕竟吏非官,不可能让人家一个吏员,从陕西道跑到直隶道来做事。

真要是这样搞,大概明天大明朝就只剩下当官的,而没有做事的吏员了。

虞大廉又道:“下官觉得,可以讲究一个本府吏员不可本府为吏。”

他这话的意思,若是放在直隶道,便是应天府出身的吏员除了不能在应天府为吏,但可以在其他一十七府为吏。

而苏州府出身的吏员,则可以在除了苏州府以外的直隶道其他一十七府做事。

“一道之内,府域之外,吏员异地任用。”

邹学玉总结了一下虞大廉这番话的核心细想,随后缓缓点头。

虞大廉点点头:“下官正是这个意思。”

邹学玉很满意的看向虞大廉:“回头你写个章程出来,到时候总督衙门堂议无误,本督便亲自上呈太子。”

他刚一出口,虞大廉的脸上便立马露出笑容。

而在他身后的一众应天官员,则是纷纷目露诧异。

吏员异地任用,真要是这样干的话。恐怕掀起的动荡,比之现在正在进行的南直隶吏员考核还要严重。

虽然眼下应天府一府八县的吏员都已经参考,但谁都清楚出了应天府,直隶道一十七府还指不定有几个衙门吏员参考呢。

更不要说,让这些把持地方府县真正权力的本土老吏们异地任用了。

而关于南直隶一十八府及各司衙门吏员考核的事情,很快就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总结。

“嘭!”

文华殿内。

刚刚拿到汇总消息的朱标,愤怒的将手中的文书砸在了地上。

在他的面前,是内阁首辅任亨泰、次辅解缙、内阁大臣高仰止,以及直隶总督大臣邹学玉。

邹学玉的手中还拿着另一份奏章。

就是他让虞大廉整理出来的南直隶吏员异地任用的奏章。

只是太子爷此刻满脸愤怒。

在场四人也心知肚明。

南直隶这一次的吏员考核,从一开始到最后的结果,都很难看。

明天就是洪武三十年八月十五了,但四人都知道这个中秋节大抵是过不安稳了。

果然,朱标在扔掉汇总文书之后,满脸怒气道:“他们想做什么?他们当真以为自己是土皇帝了吗!他们是在逼孤动刀子吗?”

这话有些重,很少会从太子爷的嘴里说出来。

任亨泰颤巍巍的蹲下身子,将地上的文书捡起来。

首辅的脸色同样很不好看。

南直隶一十八府,这一次的官府吏员考核,除了应天府是满员参考。余下的一十七府,总体来算参考人数甚至不到一半。

病请、迟到、在外当差等等理由,可谓是层出不穷。

更有一个苏州府的混账,竟然是从头一天就开始吃花酒,醉的稀里糊涂的跑到考场外撒了好大一泡尿。

任亨泰颤巍巍的低着头,伸手拍着汇总文书。

朱标冷眼看向首辅。

冷哼一声。

“任阁不必劝说于孤,孤这一次绝不姑息!”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