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六百八十五章 北美喜迎王师

大明嫡子 第六百八十五章 北美喜迎王师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内阁公房里,白玉秀发出了长长的一声叹息。

“不得不承认,咱们现在成了擦屁股的人。”

“你说,秦王殿下怎么就不能挑着点砍头呢?”

这样的问题,王信陵也答不出来。

白玉秀又是一叹,站起身从一旁的书架上找出一份用盒子装起来的存档文书。

他在里面寻找了很久,才挑出几份自己需要的放在了桌子上。

王信陵只是看了一眼,便见这几份文书封面边角上都用朱笔标着殷红的绝密两字。

几份文书的标题都不同。

《大明诸部、道考核预备官员存档》

《大明诸府、司考核预备官员存档》

《大明诸县考核预备官员存档》

这似乎是很重要的东西。

王信陵收起眼神低下了头。

白玉秀则是拍了拍这几份存档,轻声道:“原本这几样东西还没有完全弄好,只是作为一个通过考核的官员资料存档。按照计划,是将要朝廷所有的文武官员都考核一遍,记录存档,以备之后使用。

不过眼下,倒是要提前用上这些东西了。算一算该升的要升任直隶各府、司官职,该重新吸纳进来的也要加紧考核了。”

王信陵依旧低着头。

听完白学长的解释,他更清楚这份档案的重要性了。

或许,大明朝未来朝堂之上会有哪些人,可能都已经在这份存档里面了。

白玉秀却忽然说道:“想知道你在不在这里面吗?”

王信陵缓缓抬起头,正好看到白学长那双含笑的眼睛。

白玉秀则是解释了起来:“能进这份存档里的,都是朝廷可以大力使用的。不论现在官居几品,任何职务,皆分三等。

最次一等,可主政一方县政。

中等,可主政一方府政,或进各部司衙门为官。

上等,可为诸部尚书、侍郎,九卿,诸道三司主官或一方总督。”

王信陵的眼底闪过一丝炽热。

在朝为官,又是心学中新晋的翘楚之辈,他对自己又岂能没有期许。

“还请学长开释告知。”

白玉秀笑笑:“这份绝密存档,乃是当初太孙指示,内阁并吏部遴选考核,其意本是为了掌握天下官员,让朝廷能更从容的选用官员。

你很不错,没丢了咱们心学的脸面,当下得了个中等上的评价。或许往后能再勤勉些,为政的时候能更稳重、更机敏一些,说不得也能进上等之列。”

中等上,那就是可为一府知府或朝廷各部司中层官员的序列了。

王信陵心中不由一跳。

自己现在只是通政使司正八品的知事官,若是按照这份存档上的评定。

只要自己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走下去,最次也能走到通政使司正五品左右参议的位置上。

乃至于是正四品的左右通政或誊黄右通政。而一旦从京中外放,那就是一府知府的官职了。

大明有府二百,州二百,县一千二百余。

天底下为官者三万,能成为一府府尊的人,不到两百人。

而在这份名单上的人,若是外放为一府知府,也断然不可能是去交趾道或是瀛洲四道那等苦寒之地,不说南直隶的知府,也得是湖广道、河南道、山东道、浙江道这些地方的知府。

在欣喜之余,王信陵却也捕捉到了白玉秀话里的细节。

‘也能进上等之列’。

王信陵抬头看向面前正在俯首翻阅三份存档的白玉秀,心中不由一惊。

如果这样说的话,那白学长现在虽然只是吏部文选司郎中,但未来的成就可就是六部尚书、诸道三司正印堂官的地步了!

这还是最次的。

若是更进一步,说不得就是入阁为辅。

白玉秀这时候已经悄然抬起头,看着面前眼里带着诧异的学弟,微微一笑。

“那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可以看到的是,在解先生和高学长没有退下来之前,咱们这些人是断无可能再入阁的。”

王信陵听了之后,默默点了点头。

这是必然的事情。

不论是解先生还是高学长,两人都代表着心学在朝中的地位和认可。

如今心学在内阁已经有两个位子了,不可能再继续增多,除非是内阁成员人数再一次增加。

但按照眼下朝廷的走向,内阁大概率是维持现有的人数规模。

如此算来,就算白学长将来能入阁,那至少也要等解先生从内阁退下来,高学长接手解先生在朝中和内阁的地位,心学才会有可能补进一人。

见年轻的学弟什么都明白了,白玉秀笑着挥挥手:“我今天大概是要留在内阁了,你且先回去吧。等这段时间忙完,得了空闲的机会,咱们一同吃酒。”

王信陵立马起身,冲着白玉秀礼了礼。

走之前,他倒是有些心疼白学长来。

也难怪是能列入上等,就冲着这份勤勉也是应该的。

京中因为朱樉在直隶道大开杀戒,造成了不小的动静。

只是有太子爷坐镇中枢,倒也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

朝中弹劾的人不少,但那也是本着国家稳定和人心去的,也算不上有错。

直隶诸府在看明白了朝廷无动于衷的反应之后,也明白了这是一次无法反抗的清理。

南直隶的官场就这么经历了一次大的震动,无数官员落马,数千官吏被处斩,牵连数万人家。

只是权力和利益的清空,很快就被朝廷用新人填补上了。

旧得利益体被打破,在清楚了无法反抗之后,地方上新的政治体系很快就搭建了起来。

这年头。

自从朝廷开了考公制之后,人们才真正反应过来,天下是不缺当官的。

一旦将朝廷逼急了,现在只是下放到举人可参与的考公制,说不得就会继续下放到秀才便可参与。

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大明刚刚立国那一会儿,天下百废待兴,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而科举还没有恢复,前朝官员相继被弃用,朝廷里很多官员都是秀才身。

当时,不少六部各司的高官,都只有一个秀才的功名。

但这并不妨碍朝廷用人。

而在西南,局势一直保持着平静。

朝廷在一步步的蚕食着西南土司的权力范围,以工吸引西南土人、苗人等从大山里走出来,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而随着西部铁路的开工建设,朝廷除了要照顾西部铁路沿线百姓想要做工的期望之后,也已经开始从西南将那些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人给集中拉到西部,参与建设西部铁路。

这样的政策一出。

让本来还担心大规模迁徙西南土司地区百姓,可能会带来财政压力,以及可能会导致百姓反对迁徙的问题,一下子就变得迎刃而解了。

本就穷苦够了的西南土司地区百姓,在看到那些已经开始为朝廷做工的同乡们,开始每天往家里赚着白花花的银子,他们又怎么可能继续安心待在大山里。

这个时候能赚钱才是最重要的,甭管是不是要去从来都没有去过的西北。

朝廷一时间,似乎变得政通人和起来。

而在遥远的大洋上。

波澜壮阔的海洋,给了第一批走出中原近海的大明皇家海军官兵们巨大的视觉冲击。

但是,当那如同一座座山峰一样的巨浪,每一次都用出了要将整个舰队撕裂摧毁的灭世之力后,整个舰队的人心中只剩下早日抵达大洋彼岸的念头了。

陆地。

成了整个大明皇家海军东海舰队东渡分舰队的统一期盼。

这几日,海上相对风平浪静。

巨大的蒸汽战船,在这样的风浪下如履平地。

顶层可以眺望整支舰队的舰队指挥船舱里。

大明舳舻侯、皇家海军东海舰队总督、东渡分舰队总兵官朱寿,正在召开例行会议。

在他的面前,除了舰队各船的将领副手,还有朝廷各部派出的主官,以及如太医院、上林苑监的主官。

会议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时候正轮到太医院的人发言。

“通过我们的观察,远洋航行,海军舰队官兵和水手们遇到的最大问题,除了长期处在海上而导致的精神压力,便是身体上因为长期缺少新鲜食物出现的部分问题。”

每天醒来,看到的除了一望无际的海面海水,就是时不时铺天盖地的巨浪,不论是谁内心都会承认着巨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军心低迷。

而新鲜食物,更是成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东西。

若不是明军严苛的军纪保证,太医院的人可以保证,换成别的地方的人,早就出现大问题了。

朱寿沉眉点头,这个问题已经在舰队里出现了。

前几天就出现了一名舰队官兵落水的情况。

谁也说不清,那官兵到底是失足落水,还是因为心中的压力而主动跳水的。

至于食物的问题更是显著。

只要是吃干粮,官兵和水手们便只觉得如嚼干蜡。

一旦哪一天,舰队煮了数量并不多的豆苗、红薯藤叶,那必然会遭到所有人的疯抢。

在这个时候,新鲜的食物远比大鱼大肉更受欢迎。

太医院的人继续说道:“因此我们建议,等这一次回京之后,需要和龙江造船厂通气,增加远洋战船上可以用以栽种培育豆苗、红薯藤的地方,另外希望上林苑监能多培育出一些适合长期反复种植,并且短时间就能长成的菜蔬。”

船舱里,工部和上林苑监的主官点点头,将太医院的提议记在面前的本子上。

这些东西,都是要妥善保管,等待回京的时候汇总到一起,交到朝廷手中,为往后大明皇家海军能否雄霸大海大洋做准备。

朱寿沉吟片刻,开口道:“等这一次抵达新大陆目的地,有些问题便需要着手准备改善。

就比如这吃的问题,新大陆说不定会有不少咱们中原没有的菜蔬,到时候就可以弄到船上栽种。

等舰队靠岸之后,工部的人不光要开始筑城,建造各种东西,也要抽空将舰队船只有针对的改进一下。”

这还是工部和上林苑监的差事。

两个衙门列席的主官,一一点头。

这时候,船舱正对面船首位置的主桅杆上,一名海军官兵,已经是顺着桅杆滑了下来。

不多时就出现在了指挥舱室外。

“禀大将军,咱们找到地方了!”

眺望兵一句话,立马就让整个舱室里的人全都站了起来。

朱寿立马当先冲出舱室,爬到了舱室顶部的观望台上。

在观望台上,是有一个固定的大型望远镜在的。

朱寿双手抓住远望镜,脚步挪动,缓缓的对向舰队左侧。

在远望镜的视界里,连绵的海岸线和山峰下,一座明显是新建的城寨和深入海水的码头,赫然出现在朱寿的瞳孔中。

即便舰队因为之前有船只太过贴近海岸航行而触礁沉底的先例存在,而从此和海岸保持着三十里的距离航行。

但在远望镜里,码头上的大明龙旗却是那么的清晰。

“是咱们的人!”

朱寿离开望远镜,握紧双拳高呼了一声。

原本跟着他冲到眺望台的众人立马欢呼了起来,紧接着整艘旗舰上的官兵和水手也开始欢呼起来。

最后,整个舰队的船只都拉响了号角。

“船队靠近码头十里,放下快船探明航道,登上码头。”

朱寿开始下达指令。

整个船队立马转动方向。

所有人都开始忙碌起来,在这个深秋,他们已经航行了许久许久,这一刻终于是在付出了一路之上的牺牲后到达了目的地。

朱寿一直停在眺望台上,随着码头越来越近,他已经可以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码头上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后方的城寨里走出来、赶过来。

朝廷舰队出现在海面上的消息,仅仅只用了一刻钟的时间,就传到了朱允炆、孙成的耳中。

最近西部平原上的战争已经逐渐停了下来,随着冬季的即将到来,不论是大明和归附的本土人还是那些不愿归附的本土人都选择开始积极的为过冬做准备。

消息一到朱允炆耳中,他就立马带着孙成,招呼着所有人赶往码头。

“喜迎王师到!”

“喜迎王师到!”

“孙成,让所有人都停了手上的活,赶到码头上去!”

“告诉殷地安人,让他们也全都去码头上,换回他们以前的衣服,歌舞起来!”

“新大陆喜迎王师到!”

………………

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