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嫡子 > 第七百一十四章 圣旨:废黜皇太孙

大明嫡子 第七百一十四章 圣旨:废黜皇太孙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1: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难道皇家内部,真的出现矛盾了?

文华殿里,随着太子朱标说出要废了皇太孙的言论之后,一众内阁大臣纷纷沉默。

朱标却显得很是平静。

他开始整理着面前堆积成山的案牍和文书,语气不急不慌道:“既然事情是因太孙而起,加之如今城中百姓激忿。而我朝立国以来,便是以百姓为重,顺应民心,方才得了这中原江山。

如今,既然百姓有所请,也有所依据,朝廷为保公平公正,施政公允,自当一如既往的顺应民意,废黜太孙之位,以安民心。”

首辅任亨泰急了。

他看着太子爷的表情和语气,全然就没有作假的可能。

那是真真切切是动了要废黜太孙之位的念头啊。

任亨泰眉头紧锁,上前一步,躬身抱拳:“殿下,此举不可啊!太孙殿下,万万不可废!”

朱标看了眼首辅,依旧是不曾表露任何的情绪:“如何不能废?朝廷既能册立,便也能废黜。”

任亨泰心中大呼,急声道:“这事全然不是太孙之过,乃是有歹人在背后策动,借我朝即将举行禅让大典,推波助澜,方才造成了今日应天城中动乱。”

任亨泰急于解释。

言语之后,目光凝重的看向身边的几位内阁大臣。

徐允恭没有开口,好似这文华殿里正在发生的一切,都和他没有关系。

他不开口,那在他之下的沐英和李景隆两人,自然也不会开口表态。

军方在大多数时候,比之文官内阁有着一个优点。

那就是军方在内阁之中,总是能走到进退步调协同。

解缙也没有开口,老神在在的。

自从西部铁路开始建设后,他的精力似乎都放在了西部铁路上。

原本他都已经去了河南一趟,年前因为朝廷有清算会议,所以才又赶了回来。按照计划,等明天元宵节上的禅让大典结束,朝廷政局稳定下来,最多也就是正月底就会继续前往河南道、陕西道。

高仰止看了一眼满脸焦急的首辅,瞥了一眼老师,便低下了头。

翟善想了想,才上前一步。

他动的很慢,一直在思考着当下的问题。

最后,翟善站在任亨泰身边,看向安坐不动的太子爷。

“殿下,太孙不可废!”

翟善重申了一遍,目光颇为凝重。

他继续说道:“太孙乃是国之继承,受陛下册立,昭告天下。近年,朝堂洪武新政,亦可谓乃是太孙首开。

大明而今国势日盛,将士开疆拓土,文臣守土治理,文武和谐,百姓安宁。

天下承平数载,偶有灾患,却再无乱民生。

此乃陛下之功,太子之功,亦是太孙之功。

今日城中谣言四起,激愤百姓,从而引发如今城中动乱,乃有歹人从中作祟。

我等皆知,宋、罗、齐三家之女入朝为官,乃是为应天府一地官、民工厂招工所行之举。

其中,并无宫廷内外嫌隙发生,亦无民间人云亦云之强抢民女事滋生。

百姓懵懂无知,却好事宫闱,千百年来频为裹挟,为怀揣野心之辈利用。

今朝应天城内发生的一切,亦可说明,此间有歹人包藏祸心,恐意图借京师动荡之局,行祸乱朝纲之事,借机动摇我大明国本。”

翟善在这件事情,排除一切,仅仅是从他自己的立场上而言,都必须要确定城中这场动乱的非法性。

毕竟当初宋柳红三女能入朝为官,别说什么皇太孙在背后推动的。但在朝堂之上,却是他这位内阁大臣、吏部尚书带着一帮人提议的。

如果今天城中动乱是正确的。

那就说明他翟善是错误的。

皇太孙若是被废,他这个明面上提议三女入朝为官的吏部尚书,又焉能继续立于朝堂之上?

而在翟善发言之后,任亨泰再次开口:“当下紧要之事,首要之举,当是派遣官员,于百姓面前澄清此间诸般事实。锦衣卫会同有司,当加紧捉拿暗中推动谣言滋生,裹挟百姓动乱之人。待明日朝廷禅让大典之后,朝廷可当众审理此次案情,晓谕百姓其中内情。”

朱标看着面前的内阁大臣们。

他先是看向徐允恭、沐英、李景隆三人:“你们怎么说?”

沐英依旧是低着头,李景隆抬头看了一眼徐允恭。

徐允恭躬身抱拳:“臣以为,任阁老、翟阁所言,有理。”

朱标又看向解缙、高仰止师徒二人。

“解阁、高阁如何看?”

解缙和高仰止两人同时抬起头。

师徒两人好似是商量好了一样,躬身弯腰。

“臣等以为,任阁、翟阁所言公允。”

朱标笑笑,最后看向任亨泰和翟善二人。

“孤的意思,其实还是平息城中动乱为先,不过既然内阁都持相同意见,任阁老和翟阁又言辞太孙无错,城中当下动乱乃是有歹人在暗中策动。那……西安门外请愿的百姓,便由任阁老、翟阁前去游说吧。”

任亨泰这时候哪里还会去想别的。

只要现在能不废黜皇太孙,就是万幸,朝廷就能暂时把持稳定。

他当即领命,转身之际,淡淡的看了解缙一眼。

按照任亨泰的推算,如果当真要废黜皇太孙,恐怕解缙、高仰止这对师徒,就要立马在朝堂之上发难了。

到时候,朝廷就不会有一天平静的日子。

与其那样,倒不如死死的保住皇太孙。

而且在任亨泰心中,对朱允熥这位皇太孙,其实也是很满意的,甚至可以说在剔除掉一部分在他看来过于激进的手段和方式之后,任亨泰是很推崇朱允熥这位皇太孙的。

翟善则是悬着心稳稳落下。

暗自松了一口气。

保太孙,就是保自己啊。

不管是于公于私,这事情都必须如此去做。

他只是有些奇怪,按理来说如果太子爷说要废黜太孙,那么最先出来反对的应该是解缙和高仰止师徒二人才对。

毕竟他们都是心学在朝廷里的标杆,是被太孙一手推上来的。

就算解缙和高仰止师徒两人不说话。

可那边不论是徐允恭,还是沐英又或者李景隆,都不可能沉默不语,而应该是坚决反对的。

徐家如今已经和太孙府那边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徐家现在大半的产业都落在了交趾道和海上,徐允恭不可能坐视太孙可能被废而不管。

至于沐英就更不用说了,这位新晋的黔国公那可是太孙的岳丈。

太孙被废,他沐家大抵又要回到云南去了。

倒是最后这位曹国公李景隆,不论是反对还是支持,其实都是正常。

但不要忘了。

当初大明东征,李景隆能上任征东大将军,可是太孙推举的。

李景隆封王,也是太孙当初在西城橄榄球场看台上的那一句话,才得以成真的。

看不懂。

这些明明应该是态度明确支持太孙的人,在这文华殿里却保持沉默。

反倒是自己和首辅出声反对。

翟善有些搞不明白。

他正要追上已经急着要去西安门外游说百姓散去的任亨泰。

却听身后,太子爷的声音已经是传入耳中。

“正午时分,若是城中动乱不能平息,百姓不能散去回家,孤自当奏请下旨,废黜皇太孙之位。”

翟善肩头不由一晃。

出了文华殿,翟善第一时间就是确定时辰。

“还有一个多时辰,就是正午了。”

翟善有些焦虑,看着面前的任亨泰。

任亨泰眉头锁紧,心中亦是不安。

他沉声道:“不管还剩多少时间,今天必须劝退百姓,平息动乱,绝不能废黜太孙。”

翟善点点头。

任亨泰则是上前,再一次沉声叮嘱:“要记住,明日就是我朝禅让大典,这个时候不能出任何错!”

翟善目光犹豫,小声询问:“若是等下我们游说不了百姓,又该怎么办?”

任亨泰冷哼一声。

“老夫乃是内阁首辅,不论是兵马司还是京军,总该听一听老夫说的话吧!”

这位在朝中素来只求稳定,保守之余追求稳扎稳打的首辅大臣,眼里杀气腾腾。

翟善跟在任亨泰身边,脚步不停,两人行色匆匆。

翟善叹息道:“我总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城中百姓怎么可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被策动起来?如果单看明面,这件事恐怕就是宋、罗、齐三家所为。可如果真是这样,他们三家岂不是自找死路?”

任亨泰则是目光愣了一下。

随后对着在两人身后跟随的内阁舍人开口道:“传令刑部、大理寺,命他们先将宋、罗、齐三家拘了。”

不管今天这件事情到底真相如何,都离不开这三家。

对任亨泰要拘宋、罗、齐三家的举动,翟善并没有置喙评价。

两人很快就出了西安门。

两人还没走出宫门,就听到宫门外聚集的百姓发出的喧闹声。

等两人走出西安门,之间在玄津桥上,羽林卫的官兵已经是用身体将整座桥梁封堵了起来。

在玄津桥西边,从西安门外大街一路向西,延伸道刘军师桥位置,并向南北扩散,所有的大街小巷上,都挤满了人群。

翟善只是看了一眼,便头皮发麻,浑身冒冷汗。

今天这件事情若是处理不好,一旦中间再发生些什么意外,那可真的要出大乱了。

他双腿僵硬的跟在任亨泰身后。

却在玄津桥东边,被羽林卫的官兵给拦了下来。

羽林卫的一名千户官,顶着满头大汗拦在任亨泰和翟善两人面前。

“任阁老、翟阁,前面可去不得啊!”

“太危险了!”

“刚刚我们的人,都被人群里扔出来的东西给砸的不成模样了。”

千户官是好心,也是怕内阁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出什么事。

任亨泰这时候脸色很是难看,态度却无比强硬。

“本官奉命,前来游说百姓,尔等放行!”

千户官无奈,只能亲自带人护着任亨泰、翟善二人,往玄津桥西边过去。

……

“任亨泰和翟善不可能平息城中动乱。”

“锦衣卫那边还没有查清楚事情缘由吗?”

“这件事情,总还是要有一个收场的时候,让蒋瓛好生查,查不好就别再来见朕了。”

乾清宫。

朱元璋斜靠在软榻上,看着皇重孙、皇重孙女在地上铺着,脸色并不好看。

自从去年病倒两次之后,这位重拾中原河山的开国皇帝,终于还是彻底暴漏出了老态。

朱标站在跟前,眉头锁紧。

“事情还在查,应该快要出结果了。不过无论如何,那三家和背后有牵连的人家,总是要先清理干净。”

朱元璋点点头:“明日禅让大典之后,你便是大明的皇帝了,该如何做,你自己下旨便是。”

朱标很平静,只是转口说道:“前两天水院使与儿臣说,父皇最近不怎么进药?”

朱元璋立马将脑袋低下,看向在地上趴着的两个重孙子。

朱标这时候才皱起眉头。

“父皇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若不是为了父皇的身体着想,儿臣也断无可能接下这个担子。孩子们都还小,您还得好生修养,等着这些孩子们长大。”

朱元璋有些忍不了太子的聒噪,抬起头瞪了朱标一眼:“那药太苦了!你老子吃了一辈子苦,这到头了怎么还在吃苦。不吃!不吃!”

朱标有些无奈。

老爷子如今是愈发的放纵。

朱标哼哼了几声,沉默不语。

朱元璋眼睛盯着地上的两个孩子,眼角余光却是始终瞥向太子。

半响之后。

朱元璋终于是服软了。

“好好好,俺进药还不成吗?”

“就是能不能和御膳房的说一声,俺进药后,多送些甜食过来?”

朱标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却摇了摇头:“不成的。太医院那边最新的研究,甜食吃的太多容易导致肥胖。当初炽哥儿瘦下来,除了不吃油腻,勤加锻炼,便是严控甜食。”

朱元璋撇撇嘴,觉得这日子愈发的没有意思了。

朱标则是笑笑,坐在一旁看起了书。

直到正午时分。

朱标缓缓抬起头,看了一眼外头。

一直守在寝宫里的内宫大总管孙狗儿,也瞧了一眼外头。

然后看向皇帝和太子两人。

最后,孙狗儿从一旁的桌子上取出一份明黄圣旨。

洪武三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午时一刻。

西安门外。

“陛下旨意,夺朱允熥太孙之位。”(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