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国士 > 第二十一章 黄袍加身

大明国士 第二十一章 黄袍加身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2: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护驾,快护驾。”

宫人刺耳的声音让整个队伍都慌乱起来。

但诡异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止将要“行凶”的活尚书茹瑺。

这太奇怪了!

陈堪站在远处看得津津有味,强忍着不让自己笑出声来。

太可乐了,个个都是影帝啊,演技爆表。

“嗯,这小太监戏有点过,脸色太夸张,但是眼神差点儿意思。差评!”

“咦,解大才子这份慌乱恰到好处,小金人非你莫属。”

“嗯,燕王今日发挥得不算出众,好歹你也是无双猛将,装出这份无助给谁看呢,太假了!”

“李景隆,叉出去!”

陈堪一边看着文武百官“慌乱”的护驾,一边摇着头评头论足。

终于,茹瑺迈着胖胖的小短腿突破了“层层封锁”跑到了朱棣的身旁。

趁着朱棣“还没反应过来”时,将手中的明黄色袍子盖在了一脸“惊愕”的朱棣身上。

随后毫不犹豫的“扑通”一下。

跪在朱棣身前,五体投地高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茹瑺此言一出,“慌乱”的文武百官瞬间为之一寂。

现场顿时安静得落针可闻。

朱棣“勃然大怒”。

“茹瑺,尔要陷本王于不忠不义乎?”

茹瑺被朱棣突如其来的滔天怒火吓得“体若筛糠”。

但仍是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埋着头高呼道:“王爷效仿周公旧事,奉天靖难,诛除奸佞,乃亘古未有贤王之资。

哀哉!成王昏聩,引火**。

正所谓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成王**,大宝空缺。

王爷奉天靖难,扫除奸佞,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臣为天下百姓计,为大明江山计,恳请王爷克继大统,登基为帝。

万岁,万岁,万万岁。”

茹瑺话音一落,现场的文武百官和禁军将士们仿佛约定好了似的。

如潮水一般跪倒在地,高呼道:“为天下百姓计,为大明江山计,恳请王爷克继大统,登基为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你们...你们...你们这是要做什么?”

朱棣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手足无措。

群臣不答,只是重复道:“为天下百姓计,为大明江山计,恳请王爷克继大统,登基为帝。”

“你们...你们不要逼本王。”

朱棣有些恼羞成怒,又有些奇虎难下。

“万岁,万岁,万万岁。”

又是一阵山呼万岁的声音响彻云霄。

朱棣情不自禁的后退了几步,一手指着群臣怒斥道:“你们...你们这是要逼本王做那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吗?”

“啧,这台词,怎么这么耳熟呢?”

陈堪当然也跪了下来,只不过他没有像群臣那样,行五体投地的跪拜大礼。

而是低着头,以余光偷瞄着朱棣的表情。

就在这时,变故突生。

跪在朱棣不远处的丘福,朱能二人突然起身,以迅雷不及掩耳将朱棣整个人给抬了起来。

与此同时,朱高煦带着一队禁军将士不知道什么时候将奉天殿内那张巨大的龙椅给搬到了这里。

“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

朱棣“慌了。”手抓脚蹬,但仍然没能逃脱二人的魔爪。

二人将朱棣掳到龙椅前放下,然后一把将朱棣摁在龙椅上坐着。

随后后退一步,朝朱棣跪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又惊又怒,指着为首的朱能,语无伦次道:“你……你们……你们真是……害苦了我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整齐划一的声音响彻天际。

“唉,你们真是害苦了我呀。”

朱棣无奈的叹了口气。

“罢了,罢了,都平身吧。”

人心所向之下,朱棣也只得无奈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两个宫人麻利的上前为朱棣将明黄色的龙袍穿好。

朱棣无力的反抗了两下,见实在拗不过他们,也只得任由他们在自己身上施为。

待宫人为朱棣穿好龙袍,方孝孺起身拱手道:“陛下,连日以来,京师遭逢战乱,如今天下人心思定,积压的政务堆积成山,还请陛下早些回到宫中主持大局,莫要在此浪费了时间。”

有了方孝孺牵头,群臣异口同声道:“请陛下移步回宫,主持大局,”

“唉...你们......”

“罢了,便依方卿所言。”

朱棣闷闷不乐的朝身旁的宫人招了招手。

宫人会意,高声尖叫道:“起驾,回宫!”

......

一场黄袍加身的场景剧,让陈堪看得直呼过瘾。

果然,大明朝个个都是人才啊。

只是,朱棣今日点名要自己随行,难道只是为了让自己来看他演戏吗?

带着满心疑惑,陈堪老老实实的跟在大队伍后面。

反正不管朱棣有什么目的,也得先回宫再说。

从孝陵回京师的速度,就比早上从京师到孝陵要快得多了。

说到底,这次谒拜孝陵不过是朱棣策划出来的一场政治作秀。

现在戏演完了,谁还待在半路上晒太阳。

这可是六月,江南的六月能将人热出翔来。

况且,朱棣现在还得着急回宫收拾建文帝留下来的烂摊子。

登基为帝,可不是自导自演一场黄袍加身,三辞三让的场景戏那么简单。

朱棣打的旗号是奉天靖难,恢复祖制。

既然是要恢复祖制,那么建文一朝的许多政令都需要重新复核。

而重新复核的意思也不是说就要全部否决,还得分辨一下,哪些政令是对国家有利的,哪些是有害的。

有害的废除,有利的换个名字继续推行。

还有许多建文一朝的旧臣,有些需要撸下来,给朱棣的班子腾位置,有些又要加以重用,以此来维持这个庞大帝国的正常运转。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环,那便是如何对于在靖难之中立下功劳的功臣们进行论功行赏。

怎么安排他们在朝中的位置。

朝堂之中空出来的权力蛋糕怎么划分,分给谁。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都需要朱棣这个大明帝国新的掌舵人去操心。

根据陈堪的计算,就这些事情,没个三五个月的时间,朱棣别想理出什么头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