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国士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南北方的差别

大明国士 第三百三十八章 南北方的差别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2: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整场抓捕计划从开始到结束太过于戏剧化,以至于陈堪麾下的亲卫们此刻都有些怀疑人生。

一场即将席卷整个山东的叛乱就这么被他们消弭在无形之中,怎么都有些不真实的感觉。

别说陈堪麾下的亲卫,朱济潢和云姬被带上宝船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的表情。

他们还没开始的大业就这么夭折了?

太憋屈了。

谁懂啊?

陈堪待人将两人带上宝船时,朱月澜和云程也恰好带着采买的物资回到了船上。

朱月澜的大大的眼睛里满是迷惑。

他看看被捆成粽子,嘴里还塞着臭袜子的朱济潢,又看了看一脸自得的陈堪,忍不住狐疑道:“所以,夫君你带着两百人在一个时辰内就平定了一位藩王的叛乱是吗?”

陈堪一愣,随后脸上的笑意收敛。

这个剧情,似曾相识。

像极了后世某个新闻,说某个人在山里分封了文武大臣,创立了后宫,正准备带人攻打县城作为首都,只是还来不及有所行动,就被两位民警平定。

今日的事情,和后世那个新闻何其相似。

“难道历史真的是一个轮回?”

陈堪忍不住自语了一句,随后恶狠狠的说道:“这就是平叛的大功,不准瞎说。”

朱月澜瞪大了眼睛,嘴巴张成了o型。

片刻后,她艰难的点点头:“好吧,这是平叛之功。”

陈堪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取出纸笔开始写奏折。

奏折上着重描述了他是如何敏锐的察觉到东昌城里酝酿的阴云,以及他如何身先士卒,更是差点被敌方的暗器偷袭差点殒命的事情。

但最后的结果是好的,他带人与敌人鏖战了一天一夜,终于将朱济潢这个大明的不稳定因素,还有云姬这个白莲教余孽绳之于法。

洋洋洒洒数千字的奏折一气呵成。

“张三,你跑一趟京城吧。”

陈堪将奏折递给张三吩咐道。

张三迟疑道:“侯爷,那晋王和白莲教妖女?”

“让陛下叫人来京师接呗,难道还要本侯亲自送回去?”

“是属下明白!”

陈堪无所谓的看了一眼甲板上的两人,马上都要到北京了,他可没什么心情再回一趟京师。

“走吧,起程。”

巨无霸宝船在东昌短暂的停留半天时间,在陈堪顺便带人偷了个水晶后,又再次起程。

至于山东这里留下的烂摊子,秦祀自然会上报给京师知晓。

陈堪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

十天的时间一晃而过,这十天以来,陈堪一直在琢磨怎么搞出一套题,能让朱瞻壑学到至少小学六年级的程度。

终于,在第十天,陈堪通红着眼睛将厚厚的一沓练习题交到了朱瞻壑手上。

朱瞻基和花时好奇的看着朱瞻壑手上的练习题,眼神之中满是掩盖不住的好奇之色。

陈堪揉揉朱瞻壑的小脑袋:“这套题是为师费尽心力专门为你量身定做的,你的基础不如你两个师兄,但你的=毅力比他们都要强,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知识也是一样的,同样类型的题你做一百遍,在遇到类似的题目后,自然便知道解题的思路从哪里来。”

听完陈堪煲的鸡汤,朱瞻壑的小脸上顿时露出郑重之色,像是对待绝世珍宝一般从陈堪手里接过了足足半尺多厚的练习题。

看见朱瞻基和花时伸长了脖子,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陈堪没好气地训斥道:“这东西你们用不着,为师讲究的是一个因材施教,这些东西只适合小壑一个人,不过你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找小壑借阅一下,前提是他愿意借你们看的话。”

一听这话,两人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自从陈堪将他们教到了后世六年级的程度,寻常的算术题或是文史题之类的他们已经不放在眼里了。

而陈堪又迟迟不开始下一个阶段的教学。

而两人本就是耐不住性子的人,陈堪迟迟不教他们新的知识,他们怎么可能耐得住寂寞。

所以朱瞻壑在接过陈堪给他的东西后,突然就发现了两双亮晶晶的眼睛盯住了他。

朱瞻壑忽然叹了口气,脸上露出小大人似的表情:“两位师兄如果感兴趣的话,便随我来吧!”

“老师,那我们去啦。”

“去吧去吧!”

陈堪挥了挥手,目送三个小家伙远去,心里又开始盘算起来。

朱瞻基和花时都是天才,从他们跟着自己不过几个月时间,便能达到后世六年级左右小学生的水平,足以证明他们的聪慧程度。

当然,不排除他们在拜师之前本身就底子好的原因。

不过朱瞻壑的天赋就确实一般了,花时和朱瞻基已经可以进入初中的课程了,朱瞻壑最多只有二年级左右的水平。

这也是陈堪为何迟迟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教学的原因。

既然收了三个徒弟,那就要一视同仁才好。

不出意外的话,陈堪这辈子应该就这三个弟子了,而三个弟子中,朱瞻基将来肯定是要继承皇位的。

所以陈堪将来的衣钵传人便只能从花时和朱瞻壑之间来选。

那就要尽可能的保证三人的学习进度都差不多才行,谁快了,谁慢了,都容易在将来的大世之争里埋下隐患。

琢磨半天,陈堪还是决定先暂缓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什么时候朱瞻壑跟上了进度,什么时候再开始。

“侯爷,涿州到了!”

恰好此时云程的声音也在陈堪耳边响起,他便顺势将这些事情抛在脑后。

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一眼望去,就见一座还算规整的小城映入眼帘。

“涿州!”

望着眼前的小城,陈堪喃喃自语了一句。

这里是元修京杭大运河的起点,也是前元时期元大都的后花园,在当年,也曾是盛极一时的商业兴盛之地。

可惜自大明定都南京之后,大量人口南移,使用运河的频率减少。

这座城也就不可避免的的没落下来。

宝船靠岸,云程问道:“侯爷,咱们是在涿州休整一下,还是直接启程去北京?”

陈堪伸手拦住刺眼的阳光,目光似乎越过涿州看见了那座正在大兴建设的北京城,心下还有那么一点点激动。

“直接去北京吧!”

陈堪做出了决定,因为他已经看见了在涿州码头上朝他挥手的方胥,还有说在大同府等他的程风也赫然在列。

二人身后,是一大群腰间别着短棍的闲汉,想来应是方胥寻来帮忙搬家的。

走下宝船的一瞬间,陈堪忍不住有些恍惚。

北方的风景与南方完全不同。

南方一年四季都是一片碧绿的风景,水网密布之间蕴藏的是小桥流水人家。

北方则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旷野。

宝船在停靠在涿州码头上,运河的对面就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田野里是是一堆又一堆,宛如将士营帐一般星星点点的草垛。

夏粮已经收割,许多百姓正在田地里劳作,补种秋凉。

望着无边的旷野,似乎整个人的心胸都要开阔不少。

天很蓝,云也很低,除了空气有些干燥之外,没什么不好的。

“侯爷,陛下主政北平时,曾在顺天府范围内大禁刀剑,这些泼皮闲汉便只能使用一根短棍争强斗狠,所以这些泼皮闲汉又叫棍夫。”

云程正在给陈堪科普方胥和程风身后那些人的成分。

虽然他也是第一次来管家,但仍旧能够将北京的人情风物讲得头头是道。

这就是一个合格的管家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陈堪点点头,走到一个空地上静静的欣赏着北方雄厚壮阔的景色。

云程则是已经很自觉的代入到了角色,将方胥和程风带来的闲汉指挥得团团转。

方胥凑到陈堪身边,拱手道:“侯爷,北京城里现在到处都在改建,根本没法住人,所以属下自作主张的在金水河上游购置了一套三进的大宅院。”

陈堪拍拍他的肩膀:“辛苦了!”

本来陈堪也没想过住在城里。

真正有身份的人谁住城里啊。

现在的北京是什么样子陈堪完全能够想象得到,

朱棣铁了心要将南京紫禁城原模原样的在北京也建一座,北京城里能住人就有鬼了。

所以方胥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全家人直接搬到金水河上游去居住,这样就算将来朱棣真的迁都北京,也只能在下游喝陈堪的洗澡水。

北方本就不像南方水网密布,大江大河更是少得可怜。

一条金水河,已经是北京城里除了护城河以外数一数二的大河,等朱棣迁都北京,金水河上游的宅子将会成为稀缺资源。

想到这里,陈堪心里忽然又生出一个发财的大计。

趁着这个机会,将金水河上游的宅子全部买下来,等朱棣迁都之后,光靠卖房子,都足够陈堪的后人再过上十几代富贵生活。

以江南那些官员的富裕程度,我一个平方卖他个百两黄金不算过分吧?

说干就干,陈堪顿时摁着方胥的肩膀问道:“你有没有打听过,买下整条金水河上游的所有的宅子要多少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