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国士 >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善若水

大明国士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善若水

作者:子率以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2:2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二月二,龙抬头。

今日陈堪终于收到了来自辽东的信。

信件是徐肃的亲笔信,以密语写成。

毕竟暗中谋划这种事情,怎么也谈不上光彩。

陈堪拿着信件钻进书房,找出一本《左传》开始逐字逐句的翻译。

半个时辰后,一封完整的辽东军报就摆在了陈堪面前。

军报的内容很简单,猛哥速罕已经在徐肃的帮助下整合了东海女真的大部分力量,退回深山老林里暗中发展。

这不奇怪,有陈堪支援的那一批军备物资,还有徐肃去给当军事,猛哥速罕若是还不能理清东海女真一部,那陈堪就要考虑换一个人扶持了。

其次便是程风等人的动向。

据徐肃所说,程风到达辽东以后,并未与猛哥速罕碰面,而是化作一股流匪,深入敌后,大肆劫掠破坏猛哥帖木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城池与村镇。

被程风这么一搞,猛哥帖木儿也没法再将精力全部放在叛变的东海女真上,而是下令回师增援本部。

目前徐肃正在谋划着反攻的事宜。

总而言之,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去发展。

看完军报,陈堪没有回信的想法。

早年间的女真人曾被蒙古人大肆屠杀,再加上深山老林之地环境恶劣,所以女真人的族群还没有发展起来。

哪怕是分裂成三部的总人口加起来,也不会超过十万人。

简单来说,女真人现在的力量还太弱小,不值得让陈堪使出更高深的计谋。

而后续的谋划,也需要猛哥速罕在徐肃的引导下进军半岛之后,才会真正的展开。

陈堪看完辽东来的信,大同的军报也适时的送到了北京。

大同的守将江阴侯吴高与陈堪的交情谈不上多深,但总归是有着那一层利益牵扯的往来。

所以每次大同的军报在送往南京的同时,也会顺手抄送一份送来北京。

而陈堪虽说已经切断了北京三千营与大同守军之间的关系,但好歹张三在大同守军里,陈堪有时间也还是会关注一下。

相比辽东那边的精彩纷呈,大同的军报就要朴实无华得多。

自去年草原分裂成东西蒙古之后,以黄金家族的本施雅里统治的东蒙古一脉,便以正统的名义的朝瓦剌部所控制的西蒙古一脉发起了征伐。

瓦剌部刚刚脱离蒙古本部,本身也还没在草原上站稳脚跟。

所以在一开始时,马哈木率领的瓦剌部被阿鲁台打得可谓是节节败退。

两部之间真正处于平等地位是从去年年中开始的。

去年年初,汉王朱高煦率领的五千明军深入草原,成为了瓦剌部脱离蒙古最大的依仗。

但明军终究是只能作为第三方的威慑力量,朱棣现在也还没有做好的和阿鲁台全面开战的准备。

所以当时虽然有明军在侧,硬仗也只能交给马哈木自己去打。

到了年中时分,蒙古分裂已成既定事实之后,朱高煦便退出了草原赶回国内争储。

但朱高煦退出草原的时候,将大明带过去的五千军备全部留给了马哈木,有了大明留下来的军备支持,马哈木迅速组建了一支精骑。

靠着这支精骑,在去年年底的时候狠狠的打了几场漂亮的翻身仗。

然后便是大雪的到来不得不让马哈木和阿鲁台暂时偃旗息鼓。

总的来说,现在草原上的局势就是两军对垒,大明作为第三方,谁弱就支持谁。

大明国内现在趋于平静,一个互相消耗的草原才更加符合大明的利益。

看完大同来的军报之后,陈堪稍加思索,便提笔开始给吴高回信。

陈堪这些年在周边国家的谋划已经一步步变成了现实,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挑动草原继续内斗。

拉拢分化刺杀这些事情有锦衣卫的人手在做。

但光靠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的是没办法让草原一直消耗下去的,当阿鲁台和马哈木的力量消耗到了一个临界点,他们迟早会发现大明的那些腌臜手段。

所以,大同守军这边,需要做出一些姿态来吸引两人的注意力,将他们争斗的时间拖延下去。

至于怎么拖延,很简单,没事就给两边送点物资,最好能够在不经意间发现彼此的手上都有着大明支持的物资更好。

这样可以加深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疑心。

陈堪赌的就是现在草原刚刚分裂,他们一定不会选择坐下来互相对消息。

只需要利用双方的矛盾打一个信息差,陈堪的目的就达到了。

等他们发现人手越打越少,力量越打越小,没有人放牧,没有人种地,也没有打仗了的时候,就是大明露出獠牙的时候。

届时,大明出兵横扫草原也好,以粮食扼住他们的咽喉也好,选择面便宽广了许多。

写完回信,陈堪忍不住伸了个懒腰,随后走出书房的大门。

照例,陈堪来到厨房给朱瞻壑做了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早餐。

但当下人将午饭抬进饭堂时,却发现这些日子都不见人影的朱瞻基和花时竟然已经坐在了凳子上。

陈堪来到主位坐下,将打量的目光看向朱瞻基和花时。

花时率先说道:“老师,学生已经算过,现在建起来的水泥窑的产出已经足够供应整个北方的城池,若是想要扩大产量,便只能在其他地方建窑,否则产量过剩便不可避免。”

陈堪点点头,算是默认了花时的话。

水泥如今刚刚面世,能够接受的人还不算多,花时如今建起来十几座水泥窑,若是只供应北京周边的大户人家,确实已经够用了。

若想运到更远的地方,利润可能还不够路费,还不如去当地建厂。

花时的话音刚落,朱瞻基便说道:“以后我都回家吃饭。”

坐在一旁的朱瞻壑听见两位师兄的话,小脸上顿时绽放出笑容。

这些日子两个师兄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陈堪每日只教导他两个时辰。

就连小姑都在忙着处理府中的琐碎杂事。

虽然徐府的小少爷会经常跑来找他讨论学业,但徐正有自己的家,不可能天天朝侯府跑,所以这些日子他很无聊。

现在两个师兄的事情忙完,就有人陪他玩了。

朱月澜看着一家人终于聚齐,笑吟吟的朝云程吩咐道:“叫厨房再添两个菜吧。”

“诶!”

“行了,吃饭吧!”

陈堪吩咐一声,见他先动了筷子,三个小家伙便又像往常一样开始恶狗争食。

一顿饭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吃完了。

照例,陈堪是要出门消食的。

只是这一次出门,门后多了一个小尾巴。

朱瞻基一直跟着陈堪走到了一处亭子里,随后才感慨道:“老师,弟子发现前些日子都白忙了。”

陈堪翘着二郎腿坐下:“怎么说?”

朱瞻基摇摇头:“弟子以后肯定是不可能去做工匠的,那一身工匠的本领算是白学了。”

“嗯!”

陈堪发出一声鼻音表示赞同。

朱瞻基继续说道:“不过好歹也算是明白了什么叫做用人之道,就当浪费了那些时间吧。”

陈堪没有说话,只是定定的盯着亭子外面波光粼粼的金水河面。

朱瞻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有些好奇的问道:“老师,您在看什么?”

陈堪回神,忽然莞尔一笑道:“为师当然是在看水,还能看什么。”

“水有什么好看的?”

朱瞻基咕哝一声,忍不住挠挠脑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陈堪口中诵念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里的内容,随后转头看向朱瞻基:“水怎么就不好看了?”

朱瞻基一脸懵逼。

陈堪笑着起身:“人啊,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好,你擅长什么就该去做什么。”

“有句话叫做贪多嚼不烂,你没必要学习太多的东西,只需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世道就不会乱,这一点,你要向你父亲多学学。”

想起胖胖的大舅哥,陈堪忽然觉得可以对朱瞻基和花时进行第二阶段的培养了。

朱瞻基早晚是要被朱棣封为皇太孙的,自己不可能一直把他留在北京。

所以他必须要在朱瞻基回南京之前,将自己能教给他的东西都教给他才行。

沉默片刻,陈堪拍拍朱瞻基的脑袋:“以后你三天去一次北京城吧,为师准备对你和花时进行第二段的教学了。”

“没问题!”

朱瞻基答应得很爽快,自从他回过神来之后他就发现营造北京并不是非他不可。

就算他不在,那些手艺精湛的匠人早晚也会把北京建好。

现在,他已经不会去做舍本逐末的事情了。

朱瞻基的成长都被陈堪看在眼里,陈堪有些欣慰,这个小家伙终究还是明事理了。

不过心中欣慰,陈堪没有表现在脸上,反而一脸严肃道:“这一次为师会新增几门科目,格物,化学,生物,难度相比以前的基础算学将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