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匡扶汉室 > 第六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匡扶汉室 第六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作者:七月新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59: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如玉也从方才剧烈的母子对话中缓过神来,见徐庶仍久伏于地,遂过去搀扶他:“徐先生,老夫人只是一时动气。”

“侯女……”徐庶连忙擦掉自己的涕泪,朝刘如玉行礼,她毕竟是主公之女啊。

刘如玉抓住机会问道:“先生北来时,婢家母亲,还有阿斗是否平安?”

徐庶道:“奉命保护主公家眷的麋子方遭遇追兵,敌不过孤身逃回,而甘夫人与小公子却是落在后面……”

“啊!”刘如玉掩口惊呼,好在徐庶接着道:“万幸子龙将军北还寻觅,不多时便冲破曹骑包围,怀抱公子,载着甘夫人归来,皆得免难。”

“如此幸甚!果如阿绍所言!”刘如玉捂着心口,喜不胜收,但等等,那会阿绍正和自己一同被俘虏呢,他又是怎么知道赵云会救下阿斗呢?

对了,张绍在干嘛?刘如玉回头一瞧,却见张绍就蹲在居室门口,还不时观察里面情况——那屋子的门板大概被曹军拆掉去当床榻了,如今就挂着张竹帘子。

刘如玉遂替张绍问了他母亲夏侯涓、嫂子和小侄儿的安危,得知都无恙后,悬着的心才落了下去。

徐庶看着眼前面露喜色的少女,只心生感慨,她最该担心的,难道不是自己么?他于心不忍,又补充道:“主公送庶北返时,也提过,说若能遇到侯女姊妹与阿绍,托庶照拂一二。”

徐庶只没告诉她,其实夏侯涓也在渡口守了一个晚上,却迟迟见不到张苞带自家孩儿归来。次日听闻张绍被夏侯渊捉住,当真是悲喜交加,喜是张绍至少性命无忧,悲是母子恐怕要就此分隔——夏侯涓也想北返寻子,但只因她怀有身孕,根本无法成行。

刘如玉道谢,心中稍安,还想和徐庶再聊几句,却见夏侯霸已经走过来了,她遂牵着妹妹匆匆后退。

夏侯霸终于想起自己该说什么了,他干笑对徐庶道:“老夫人却是糊涂了,先生如今是弃亡虏而投朝廷,犹美玉脱于汙泥。以君之才干,丞相思贤如渴,何愁富贵不得?往后正可晨昏侍奉老夫人,以全孝心……”

话音未落,却听蹲在里屋门口的张绍忽然一声大喊:“不好了,老夫人要自缢!”

……

片刻后,张绍揉着自己的左腿,面带痛苦。

说好这脚要静养的,但他方才看到徐老夫人进了居室后哭泣良久,旋即竟在屋中寻到一根麻绳,垫脚挂于房梁,她将头伸入那结环内,眼看就要自悬于梁上!

张绍情急之下便先一声大吼,冲进屋中,试图撑住徐老夫人的双腿,她也因此失去平衡,和张绍一同摔倒在地……

刘如玉等人进来一看,顿时后怕不已,只道:“多亏了阿绍!”

而徐庶惊吓后心怀悲怆,跪在徐老夫人面前道:“母亲,何苦如此,你若有个好歹,儿当真也不能活了。”

徐老夫人缓过气来,仍掩面道:“归根结底,还是老妇没教好你,如今你大错已经铸成,我有何面目再见人?”

徐庶磕头:“是儿让母亲为难了,既如此,倒不如让儿先自刎于前!”言罢就继续顿首于地,死活不起,他在母亲面前也只是个犯了错的孩子,哪还有一点平素睿智多谋的样子。

母子二人就这样僵在那,夏侯霸站在门口,只被徐老夫人的刚烈惊得张口结舌,眼看徐庶也口不择言,正寻思着上去劝慰,张绍却一瘸一拐将他拉开。

张绍低声道:“以二舅的身份,恐怕越说事情越坏,倒不如到外面静候,此处交给小甥!”

夏侯霸懵懵地答应了,乖乖地离开里屋。

而另一边刘如玉倒先劝开了,她将徐老夫人扶到榻上就坐,轻声道:“老夫人确实不必如此,我虽然读书不多,但也曾听人说过两句话……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儿子对母亲的孝顺,是比天还大的事,哪有膝下有孝子,还寻死的道理呢?”

她又道:“再者,过去离开父亲的人很多,他时常会提及一位田豫先生,本是幽州同乡,年纪小小就自托于父亲,父亲也很器重他,一同救北海,下徐州。”

“可等到父亲成为豫州刺史时,田豫却收到信,说他离开的这几年,母亲在家中老病,兄长也已去世,故无人照料。田豫便因此与父亲泣别,回幽州去了。父亲时至今日不时感慨‘恨不能与田国让共成大事’,但仍庆幸自己当初没耽误田豫的一片孝心。”

刘如玉不愧受过良好的教育,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徐老夫人也不是好劝的。

她摇头道:“这不一样,那田豫于刘豫州功业初成时辞别,与我家在危急存亡之际弃左将军于不顾,焉能相同?老妇也是听过《孝经》的……”

徐老夫人看了徐庶一眼,回想起儿子临窗朗读,而自己在旁边缝补的场景,叹道:“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前者不过小孝,后者才是大孝!如今我家不能事君,用于立身的忠义也尽毁,真无颜立于天地之间。”

这逻辑倒也没错,刘如玉又不是辩士,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倒是张绍在一旁看得明白,徐老夫人自尽有两個原因:一是觉得过去几年自家在新野受刘备恩遇太重,实在是没法还。

第二才是更主要的,她将儿子的理想视若珍宝,比身家性命还重要,如今徐庶竟因自己而放弃了,徐老夫人失望之下,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徐庶,这才萌生死意。或许自己的死,能让徐庶猛醒,借守丧之名脱离曹贼的军队,往后再设法去复投左将军?这也是一个老妇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眼下只能针对前者下手,于是张绍单刀直入,也劝道:“老夫人,徐家对左将军,并非无以为报啊!”

徐老夫人抬起眼睛,却见张绍示意刘如玉姊妹:“左将军爱女在此,这些天多亏老夫人照料,方才免受许多劳苦,阿姊,你说是与不是?”

刘如玉会意,连忙点头,张绍又道:“但俘虏终归是俘虏,谁知道曹操会如何处置吾等?说不定会有更多折辱。”

张绍走到徐庶面前,试图扶起他,但徐庶竟纹丝不动,张绍只好蹲下来说道:“如今徐先生你北来,让吾等又多了一份倚靠,若先生能设法保全她们,这难道不是在回报左将军厚遇么?”

徐庶也终于仰起脸来,眼看自家母亲不再一味寻死,他忙接话:“正是,主公临别时,亦是如此相托!”

张绍一拍巴掌:“反之,若老夫人和徐先生一言不合都自杀了,扔下三个稚弱孩童陷于敌营,吾等又该如何是好?那才是真正的不义,真正的大错啊!所以,还望二位勿再言死!”

……

夏侯霸在屋外急得左右踱步,虽然未能如他所愿,让夏侯涓北返,但招降徐庶也是他父亲下的一手好棋,事后绝对能在丞相处得赞赏嘉奖的。

可若这对母子在当阳一同自尽,那事情就糟了!以士人们的脾性,肯定会对徐庶母子充满哀怜甚至敬佩,并将其事迹广加传播,扬名海内!

而“逼死”他们的夏侯渊则会名声大坏——夏侯渊也只能受着,难不成,你还想让曹丞相来背这恶名?

“若不然,还是派人将徐庶母子严加看管,十二个时辰都盯着?”

夏侯霸在那踌躇,却见帘子一掀,张绍笑吟吟地走了出来,而屋内哭声早已停止。

“如何?”夏侯霸追问。

张绍邀功道:“多亏了小甥一通苦劝,口干舌燥,总算让徐老夫人不再轻言寻死。”

不等夏侯霸高兴,张绍又低声道:“但二舅,他母子二人情绪仍颇为不稳,尤其徐老夫人,或许是在长坂受了吓,至今还视曹军将校为匪盗。二舅每次介甲出入,都会令老夫人不安,伱再留在这,她恐怕还会受激生出不测来!”

夏侯霸下意识道:“那该如何是好?”然后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在问计于八岁孩童啊,传出去不得被人笑死!但张绍的言行举止,有时又让夏侯霸觉得,他确实不似一般孩子。

张绍乘机道:“二舅不如先离开这院子去办其他事,让徐庶母子单独相处片刻,等到关系缓和后,自无大碍。”

夏侯霸仍有些犹豫,毕竟夏侯渊命令他盯紧徐庶,这个人要妥妥当当带到曹丞相面前。

张绍拍着自己的胸脯保证:“二舅放心,此处有我看着!”

言罢张绍又怕夏侯霸生疑,故意挠着后脑勺,腼腆道:“二舅给我肉吃,请医者帮我看病,替我埋葬亡兄,又带来其遗物……我无以为报,就想为二舅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毕竟我在曹营为俘,还要多仰仗二舅庇护呢。”

原来如此!是这孩子的一点小聪明啊。

夏侯霸这才颔首同意,想来院外有两什兵卒看护,而徐庶的剑已经被收走,又顾忌老母安危,应该不会出什么意外吧?

夏侯霸走出院门前,竟摸了摸张绍的头,眼中多了几分欣慰,他笑道:“阿绍,你确实聪慧机敏,又识大体。且安心,有我与你舅公在,丞相必不会为难你!”

……

门再次从外面被关上了,但张绍却还站了一会,哑然失笑起来。

他乐的是夏侯霸头一次不直呼张绍之名,而带上了亲昵之称,看来是真把自己当外甥了。

哦,还有那句根本代表不了夏侯渊意见的托大承诺,虽然算不得数,但起码有了夏侯霸照顾,今后自己在曹营的生活应该差不到哪去。

可俘虏终究是俘虏,张绍的性命,仍不由他自己,甚至不由夏侯氏做主。

他还笑夏侯霸大意,不知道自己临时起意要干的事多么大胆,多么疯狂……不,也不能怪二舅,任谁面对八岁孺子,都不会往那方面想吧?

就比如在刘备帐下以多智著称的徐庶。

这会徐庶已被从里屋内赶了出来,徐老夫人受了张绍一通劝,虽然不再刚烈寻死,但仍不愿和徐庶多说话。

“哎。”

徐庶来到院中后,只仰天长叹,在左将军帐下意气风发的他犹如轻矫虎豹,而如今自投曹营,却落魄得像一条失去主人的野狗。

昔日的大志和宏图在曹军压倒性的攻势下土崩瓦解,寄托在明主身上的理想也被自己一朝毁弃。

而在付出这么多代价后,连最起码的孝,他也没法做好,竟逼得母亲差点自尽,枉为人子!自己白白折节向学这么多年,到头来却还是个事事不成的无用废物啊!

一时间,徐庶神情沮丧,脚步颓唐,垂着头往前走了几步,却看到前方站着双小脚,一抬头,张绍正迎在自己跟前,脸上是盈盈笑意。

对了,自己还没感谢张绍拦下母亲呢……

徐庶正要过去拍拍这孺子的脑袋夸夸他,岂料张绍却先说话了。

“徐先生放心,夏侯霸已被我打发走了。”

张绍眼中炯炯有神:“如今这院中,就只剩下吾等自己人了!绍有件生死攸关的要事,请与先生密谈!”

……

刘如玉姊妹和徐老夫人都在里屋,整个小院,唯有徐庶和张绍二人独处,只要别“大声密谋”,二人说的话应该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先生请坐。”张绍寻到一面蔽席,铺在地上,请徐庶跪坐,他自己则不讲究地一屁股下去,抱膝盘坐在徐庶身边。

徐庶这才有机会仔细打量张绍——他在新野时常出入刘备、张飞的家宅,是看着张绍长大的。

但儿时的张绍一点也不出众,孩子们乘竹马而戏效仿大人出征时,汉寿亭侯长女总扮演将军,而张绍则是屁颠屁颠跟在后面的小兵。至于读书之类,他八岁了才识百字,比聪慧好学的刘如玉差了老远。

而今日的张绍,仿佛变了一个人,不但敏锐地救下徐老夫人,面对徐庶审视的目光也毫不怯场。

徐庶暗道:“此子气质大变,是我以前轻看他了?”

现在张绍故意支开夏侯霸,又想和自己说什么?

不料张绍张口便关心起徐庶来:“徐先生救母之愿已达成,但你是否想过,日后在曹营要如何自处?”

往后的打算?徐庶一时缄默,他辞别刘备北返时,一心只念着母亲安危,完全没往这方面想。

倒是刘备握着徐庶的手,祝愿他说:“备德薄,不能与先生共济大事,唯望先生北上后,勿要自弃于旷野,当善事新主,如此既能保全家人,又可成就功名,还能才有所用。以先生兼济天下的仁心,一定能让治下百姓过得更好。”

这话让徐庶越发惭愧!他听说,古人入仕时,必先将其名字写于玉策之上,作为委死之质,交给君主,以表示自己有必死之节。

在这乱世里,幸蒙明主不弃,得赐重用,徐庶十分珍惜,过去也以为自己能善始善终,却不料遭逢大难时,自己还是背弃了刘备。

因为母亲的缘故,他不能以死守节,但又哪能厚颜无耻地站到刘备的对面,辅佐曹操,对昔日的主公、故友、同僚们痛下杀手呢?

所以徐庶心中上选,是救下母亲后,能设法脱身,返回颍川郡,以图归耕故园,免遭大祸而已。

这当然是奢望,以曹操的脾性,恐怕难以如愿。再说如今还多了照拂刘备二女和张绍这层义务,自己最好还是入仕,这才能插得上话。

可一旦徐庶入仕,那就意味着他再无退路了,甚至得被迫与母亲分开,因为曹军有一种特殊的“质任”制度。

所谓质任,就是为曹操将守臣子者,必须将家眷放在邺城。名为保护,实同人质,将军太守等顾虑亲眷安危,背叛可能性大大降低。万一有变,曹操也能立刻将叛将家属处死族诛,以儆效尤。

据说这一套办法,还是曹操在宛城被张绣狠狠捅一刀后才严格执行的,那次敲寡妇门的代价,实在是太痛了。

徐庶料想,母亲必然被单独分开,战争结束前安置在当阳、襄阳等处,变成一根牢牢攥在曹操手中,让徐庶投鼠忌器、不敢高飞的线。

既然张绍救了母亲,还如此聪明懂事,徐庶便将这些想法一一道来,听得张绍连连点头,对徐庶母子的处境了然于胸,他心中的计划也由此更加完善。

徐庶又道:“若我能庇护侯女姊妹及阿绍一二,让母亲稍感欣慰,那也足够了,更何况,我纵入仕,也不会对主公不利,我会……”

来了!张绍立刻按照演义上的故事,打断徐庶的话,试探地说:“先生莫非打算,纵使入仕曹营,你也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一计?”

此言让徐庶面露惊讶!原来张绍竟猜得大差不差,虽然不至于“一言不发”,但徐庶打算拒绝一切军务筹略——当然,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没必要、也不一定放心在军事上用他。

张绍观察徐庶神色,心知自己蒙对了,遂又道:“先生就想凭此,来消解背弃左将军的愧疚之情?”

上一句道明了徐庶的心事,这话则直接戳破了徐庶的自我安慰,他一时有些尴尬,又察觉到张绍话里有话,遂轻声问道:“若确实如此,阿绍以为不妥?”

“当然不妥!”张绍摇头:“以先生之慧,若只做这种‘无言之争’,实在是太过乏力,甚至颇为可笑了。”

“那阿绍觉得我当如何做?”徐庶很好奇张绍的答案。

张绍道:“先生,应该做些大智大勇者方能为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