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刘辩,雄主 > 第一百零三章:以退为进

我,刘辩,雄主 第一百零三章:以退为进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3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晚,何进派人将何苗请到府上小酌。

在兄弟小酌之际,何进对何苗道:“前几日我夜梦父亲,他在梦中对我言房屋漏雨,昨日我找了一名方士询问此时,此人猜测可能是父亲坟墓漏雨所致,仔细想想,父亲的坟墓确实修了有些年头了,因此我想重修坟墓,顺便祭祀。”

何苗闻言有些惊讶:“兄长要回南阳?”

何进沉默了一下,随即故作苦恼道:“修墓这等大事,理当由作为嫡长的为兄主持,不过最近……二弟你也知道,今陛下病重,董重、董承心知不妙,拼命抓权,笼络卫尉辖下宫门司马、宫殿卫令,威逼利诱,我若此时轻离雒阳,岂非趁了他心意?因此我想请二弟代我回一趟南阳,主持修墓、祭祀之事。”

何苗闻言犹豫道:“那我河南尹……”

何进笑着说道:“我会让王子师暂任河南尹,此人能力不俗,我欲委以重任,正好借此机会让他在河南尹任上磨砺一番。”

“这……”何苗显得有些犹豫。

见此,何进故意笑道:“二弟不会是怀疑我夺你权柄吧?你我乃一家兄弟。”

“那倒不会。”何苗连忙摇头,旋即点头答应。

何进大喜,频频劝酒,兄弟二人一直饮到深夜。

次日,何苗来到河南尹府,唤入尹丞沮授,嘱咐道:“过几日我要回南阳一趟,为家父修墓,在此期间,我兄会举荐其从事王允暂任府尹,你且好生辅佐他。”

沮授一听,顿时起疑,皱眉问道:“府尹要在此时离开雒阳?这恐怕并非明智之举。”

“为何?”何苗一怔。

沮授正色道:“在下听说天子生恙,久久未能康复,朝野上下皆在议论立储之事,虽说史侯胜算较大,但为防骠骑将军董重等人耍弄阴谋,在下以为府尹应当坐镇河南,为史侯外助才是。”

何苗恍然,摇头说道:“无妨,有我兄长在也是一样。”

听到这话,沮授沉默了片刻,旋即摇摇头,正色道:“未必。”

“……”

何苗一怔,随即皱着眉头看着沮授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沮授道:“昨日陛下命史侯监国,又任执金吾羊续、太尉曹嵩、司徒崔烈三人录尚书事,与尚书令卢公一同辅佐史侯,却唯独不任身为史侯舅舅的大将军,府尹如何看待?”

“……”何苗闻言皱起了眉头:“你想说什么?”

沮授斟酌一下,正色道:“近两代天子,桓帝时有外戚梁冀为祸,当今陛下登基时,亦有大将军窦武把持朝政,作为士人,在下不应质疑窦武,但陛下恐怕未必这么想。倘若陛下果真要为史侯铺路,那么他势必会将大将军纳入考虑。不任大将军为尚书,多半是担忧大将军日后把持朝政。”

何苗皱了皱眉,带着几分不悦道:“我也并未被任为尚书,照你所言,陛下亦担忧我把持朝政?”

沮授笑了一下道:“在下的话确实不中听,但请府尹莫意气用事。……府尹膝下无子,又与史侯亲密,再者……生性孤僻,陛下无论如何都不至于防备府尹。之所以没有任府尹为尚书,一来是府尹就算不为尚书,亦会支持史侯;二来,若任府尹而不任大将军,那陛下对大将军的防范之心,岂不是人人皆知?”

何苗低头沉思了片刻,皱眉道:“我兄对史侯的感情并非虚假……”

“在下明白。”沮授点点头打断道:“在下担忧的,也从来不是大将军,而是大将军身边之人。”

“身边之人?”何苗的眉头皱着更紧了,脑海中亦浮现几个他不喜之人的影像。

“正是。”沮授正色道:“在下来雒阳的时日不算久,却也知晓大将军身边之人一直处心积虑想要铲除宦官,陛下在位时,这些人尚能安分,可一旦陛下驾崩,局势混乱,这些人难保不会趁史侯登基之际,教唆大将军铲除宦官。然宫内常侍又岂会甘愿受戮?介时必然会有一场祸事。……府尹一向不赞同铲除宦官,今大将军请府尹回南阳修墓,故在下怀疑是计。”

“……”

何苗被说得将信将疑,半晌迟疑道:“如你所言,我该如何?”

沮授停顿了片刻,拱手道:“在下的建议是拒绝大将军,但倘若府尹有顾虑的话,在下建议先将此事告知史侯。若府尹不方便开口,在下愿意做这个恶人。”

何苗思忖片刻,旋即点头道:“好,你与我进宫。”

事已至此,何苗立刻带着沮授进宫。

等到二人进宫来到崇德殿时,殿内就只有卢植、曹嵩、崔烈三人,执金吾羊续还在例行视察武库以及巡视两宫宫墙,刘辩也在玉堂殿探望灵帝的状况。

于是二人便站在崇德殿的廊下等候。

不多时,刘辩带着赵淳、夏侯渊等一干人来到崇德殿,见二人站在廊下,不由一愣:“二舅?”

“史侯。”

何苗与沮授连忙下阶相应,拱手行礼。

“二舅这是带着公与来探望我?”

刘辩笑着与二舅以及沮授打招呼,却见沮授正色说道:“史侯,请借一步说话。”

见沮授神色严肃,刘辩亦收起了笑容,带着二人来到了崇德殿前的小花园。

待刘辩吩咐夏侯渊与赵淳于四下警戒,防止不相干人打搅之后,沮授便将大将军何进请何苗回南阳修墓、期间由王允代任河南尹一事告诉了刘辩。

“王子师?”刘辩的表情微微有些诡异,毕竟历史上王允在这段时期便出任过一阵河南尹。

原本他以为历史已有所改变,没想到还是发生了,而且是在如此敏感的时候。

旋即,沮授隐晦地说出心中的担忧,刘辩听得微微一笑。

不枉费他当初花费许多精力保下沮授,这位能力与忠诚兼具的臣子,终于还是为他所用,有此人在二舅何苗身旁,他足可以放心了。

不过这件事该如何处理呢?

像沮授说的那样当面回绝大将军?

“不妥。”刘辩微微摇头。

毕竟宫内亦有大将军府的眼线,别说卫尉杨彪辖下的宫门校尉、宫殿卫令及其手下卫士,崔烈的虎贲军、桓典的羽林军,甚至是张让手下的武装宦官,难道就没有大将军的眼线?

比如历史上向何进通风报信的潘隐,此人如今就在省内。

换而言之,今日何苗带着沮授前来崇德殿,是瞒不过大将军的,虽说双方具体聊了什么大将军未必能得知,但倘若何苗前脚来见过刘辩,后脚便反悔前往南阳修墓,何进势必会怀疑到刘辩头上。

刘辩又不是真的要对付何进,他只是要阻止何进被袁绍等人利用罢了,何苦为此让何进误会,致使舅甥真的反目?

思忖片刻刘辩有了主意,对何苗道:“二舅既然已应下此事,就不应反悔了,况且是为外祖父修墓、祭祀这等大事,以免大舅误会。大舅与我等本是一家人,当防范的,乃是大舅身边的袁绍、郑泰、何颙等人。……是故,二舅且去,只要令王允不能出任河南尹,问题不大。”

何苗连连点头,从旁沮授急道:“史侯……”

仿佛猜到了沮授的心思,刘辩压压手说道:“公与不必着急,王允一事,问题不大,只要再荐一人为河南尹即可。”

“何人?”何苗好奇道。

刘辩闻言耸了耸肩,毕竟他看好与拉拢的朝臣,基本上都已经在尚书台了,再要推荐,那就得用与张让交好的那批人了。

“前太尉樊陵?还是少府许相?”何苗说出两个人名,旋即又担忧道:“就怕董重趁机搅事。”

“不至于的。”刘辩笑着宽慰道。

其实在他看来,就算董重盯上河南尹这个职位也不要紧,正好转移大将军何进一方的视线。

不过大概是不太可能了,毕竟灵帝确实已经在为他铺路了,就算要用董重制衡何进,关键职位也不太会落到外人手上。

只要刘辩授意张让推荐人选,灵帝十有**都会允许。

想到这里,刘辩不禁又联想到了近日来愈发憔悴的灵帝,心底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片刻后,待何苗、沮授二人告辞离去,刘辩再次前往玉堂殿,叫赵淳将张让请到殿外私下商议。

他将何苗、沮授所述之事告诉张让,对后者道:“……据说此乃袁绍等人的建议,张公以为他们这是要对付谁?”

张让自然不是傻子,闻言面色顿变,跪地苦求道:“殿下,我等对陛下、对殿下忠心耿耿,殿下千万不可弃我等不顾啊。”

刘辩俯身扶起张让,宽慰道:“昔日我许张公寿终正寝,自然不会背诺。我将此事告知张公,是想让张公知晓,袁绍、郑泰等人已有所行动,张公当有所防范。”

张让恍然大悟,旋即咬牙切齿道:“此等佞幸之人,可恨大将军被其蒙蔽。……史侯,老臣该怎么做?”

刘辩看了看左右,低声道:“首先,张公推荐一位亲善的朝中大臣于我二舅赴南阳之际暂代河南尹之职,对了,别忘了提醒此人,我二舅尹府文有沮授,武有张郃,无需他做何改变。”

“老臣明白。”张让会意地点点头,在思忖片刻后请示道:“侍中许相如何?此人以往与老臣等人亲近,故遭朝中士人排挤,更重要的是,此人识时务,绝不会做让史侯不喜之事。”

“随便。”

反正是暂代,刘辩也无所谓,点点头又道:“其次,尽力安排亲近之人出任卫尉,包括辖下各宫门司马、宫殿卫令……”

“这恐怕不易。”张让面色犹豫。

仿佛是猜到了张让心中的顾虑,刘辩压低声音道:“实在不行,杨彪的卫尉可以暂时不动,其辖下各宫门司马、宫殿卫令,宁可留下与董重交好的,也要将与袁氏交好的剔除出去。此事张公可以与渠穆合计一番,借董重之手。”

“老臣明白。”张让微微点头。

次日,在何苗奏请灵帝,言说前往南阳为亡父修墓的请求后,张让立刻奏请灵帝,荐侍中许相暂代河南尹。

此时灵帝的病症已愈发严重,强打精神思忖了许久,最终同意了张让的推荐。

于是何苗安心前往南阳。

消息传开,何进勃然大怒,将张让恨地咬牙切齿。

而张让亦恨袁绍、郑泰等人想要铲除他们宦官的心不死,双方在朝中越斗越凶,直到四月初八,宫内传出灵帝册封史侯刘辩为太子的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