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刘辩,雄主 > 第一百零六章:风波之夜

我,刘辩,雄主 第一百零六章:风波之夜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3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中平六年五月初三夜里,大汉天子刘宏驾崩于玉堂殿,太子刘辩顺理继位。

看似简单一句话,实则并不是。

就在董太后与何皇后在灵帝的遗体旁哭天抢地时,刘辩则压抑着心中的悲痛,对张让、赵淳下令:“张公,立刻叫宫内宦官封锁省内,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再派人召虎贲中郎将崔钧,封锁两宫。……赵淳,立刻通知曹纯,叫曹纯率羽林右骑接管平城门至南宫的通道,随后你出宫去见你兄赵延,命他封锁全城,非我命令,任何军队不得入内。”

张让不敢怠慢,忙招蹇硕、潘隐等人率武装宦官封锁玉堂殿,原先在玉堂殿外值守的禁卫,全部被宦官取代。

随即又派人传令崔钧,以太子刘辩的名义令崔钧率虎贲军封锁南宫。

期间,赵淳则匆匆去见曹纯,在传达刘辩命令之后,赵淳离宫去见他兄长城门校尉赵延,而曹纯则迅速召集麾下羽林右骑,接管平城门以及此城门与南宫的通道。

前面说过,平城门是雒阳十二个城门中唯一一个直通南宫的城门,值守将领为南屯司马,受卫尉管辖。

鉴于当前的卫尉乃是杨彪,虽然以往并不怎么参与何进、袁绍等人试图铲除宦官的计划,但到底是何进一方的人,刘辩担心何进受袁绍挑唆,率军入宫,因此自然要提前做好准备,叫曹纯接管平城门。

南屯司马一听曹纯是太子刘辩派来接管,自是不敢反抗。

而曹纯也猜到刘辩命他前来接管平城门的原因,和颜悦色对南屯司马道:“宫内发生了大事,至于什么事,我无权透露,司马只要知道是太子殿下派我等前来即可。……为防发生不必要的误会,请司马的手下暂时卸下甲胄、交出兵器,安心呆在此处,不得擅离。”

南屯司马虽心中有些不忿,却也不敢造次,乖乖叫手下二百余兵卒交出兵器与甲胄,然后坐在城门内一角,似犯人般被羽林右骑的骑士看押着。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太子的心腹呢。

见已控制平城门以及前往南宫的通道,曹纯这才派心腹去向刘辩复命。

而此时,崔钧亦在刘辩的命令下集结了虎贲军,奉命驻守南宫的各个出入宫掖门,之所以没有像曹纯那样接管几处宫门,那是因为没有必要,毕竟这几处宫门不像平城门那样直通城外,再者,刘辩本身也不是很信得过虎贲军,毕竟虎贲军当初是跟何进与袁术的,再加上董重这段时间的笼络,军中不知有多少何进与董重的人,因此刘辩还准备招太傅、执金吾羊续率卫队监视虎贲军。

半个时辰后,在刘辩派人召唤下,尚书令卢植、执金吾羊续匆匆而来。

在得知灵帝驾崩的状况后,卢植与羊续亦很赞赏刘辩的处理,二人一合计,由卢植陪伴刘辩,而羊续则率执金吾驻守南宫几处宫掖门的外围,与崔钧的虎贲军一外一内,达到封锁南宫的目的。

此时刘辩才派人召请百官,包括大将军何进、骠骑将军董重,以及兼任河南尹的车骑将军何苗。

其实他也知道,此时恐怕何进、董重、何苗几人已经收到了灵帝驾崩的消息。

事实也证明刘辩猜得没错,灵帝驾崩没多久,何进与董重便收到了消息,区别在于,何进是张让的手下潘隐透露的消息,而董重则孙璋派人送达的消息,相反刘辩最信任的二舅何苗,得知这件事最晚,是曹纯在控制平城门后,才派人给何苗传讯。

因此何进是最早得知的。

在收到消息后,何进便命吴匡集结他大将军府的部曲,防备董重狗急跳墙,率军作乱,趁乱拥立董侯刘协。

但事实上,刘辩看董重看得很准,董重在得知灵帝驾崩的消息后方寸大乱,根本不敢率军作乱。

相较之下,倒是历史上有谋诛曹操意图的董承还有几分胆量,向董重建议,集结他麾下羽林左骑与董重私人部曲,杀入宫内,扶持董侯刘协,先下手为强。

但董重犹豫半晌,最终还是不敢这么做。

毕竟此次灵帝在驾崩前已明确册立刘辩为太子,若他兄弟率军逼宫,扶立董侯刘协,那便是谋反作乱——谋反作乱倒还算了,关键是太子刘辩那方兵力众多,卫尉、城门校尉、执金吾、虎贲军以及半个羽林军,都是支持太子刘辩的,就他董氏兄弟二人手头这么点兵力,如何敌得过?

于是董重思考再三,还是决定躲在府邸里,毕竟在他看来,虽然灵帝驾崩了,但他姑母董太后还在,谅何氏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董太后不利。

他却是不知,历史上何皇后与大将军何进还真敢这么做。

总而言之,等到司隶校尉袁绍赶到何进处,何进派出去监视董重府邸的探子已送回消息,得知董重府上大门紧闭,并无异状。

何进哪知道董重其实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纵使董重府上没有异状也不敢掉以轻心。

直到宫内宦官前来传讯:“奉太子之命,请大将军入宫。”

何进对外甥刘辩并无什么防范,闻言便要入宫,此时袁绍趁机说道:“陛下驾崩,幼主继位,难保不会被张让等人蒙蔽,何不率军入宫,趁机铲除宫内宦官?”

何进听罢犹豫不决,毕竟宦官恶名得来已久,若他能一举铲除张让等宦官,势必就能名扬天下,成为天下士人领袖。

可先帝驾崩当夜,这么做真的合适么?

当务之急不是应该拥立他外甥太子刘辩么?

何进犹豫不决,但鉴于袁绍、吴匡等人在旁劝说,他最终还是集结了手下私人部曲数百人,前往皇宫。

期间,鉴于手中兵力不足,以往受何进管辖的北军五营现如今都不在雒阳,因此何进派袁绍先行前往皇宫,而他则带着何颙、王允前往河南尹府,希望能从弟弟何苗手中借得数千河南军,图谋宦官。

相比何进、董重,何苗最迟得到消息。

收到消息后,他立刻沮授的弟弟沮宗出城,前往城外军营,命部将张郃集结河南军至平城门外驻扎,以防宫内万一出现什么乱局,好直接从平城门进入南宫。

此时城门校尉赵延已奉刘辩之命封锁雒阳十一处宫门,不许出入,但何苗的信使自然不在其中。

之后,何苗留下河南丞沮授坐镇尹府,前往了皇宫,比何进、董重二人更早进宫。

片刻后,待何进带着何颙、王允来到河南尹府时,何苗已奔赴皇宫而去,府里只有府丞沮授。

何进问沮授道:“我弟何在?”

沮授恭敬道:“获悉天子驾崩,府尹已先行前往皇宫。”

何进恍然,又对沮授道:“天子驾崩,我欲率军扶立太子,希望从尹府借兵,我弟即不在,你将兵符交于我即可。”

沮授质疑道:“天子驾崩,太子继位,名正言顺,大将军入宫主持大局即可,何必借兵?”

何进不好说他借兵是为了趁机铲除宦官,恼怒道:“我命你将兵符交予我!”

沮授皱眉说道:“府尹兵符,自然由府尹执掌,在下岂能获得?”

他也不告诉何进,事实上何苗的兵符早已通过其弟沮宗交予张郃,命张郃借此调动河南军了。

何进气恼,又叫沮授以何苗名义拟写临时的调令,沮授自然不从。

见此,跟随何进而来的亲信张璋大怒,拔剑威胁沮授,逼沮授就范。

此人还有吴匡,皆为何进亲信,因巧言博得何进欢心而受宠,但何苗素来视其二人为佞幸小人,十分厌恶——大将府上下,何苗最厌恶的便是吴匡、张璋二人,而吴、张亦因此记恨何苗,多在何进面前诋毁何苗,称颂何进,是故越发受何进喜爱。

不过今日张璋威胁沮授,却是碰到了硬骨头,沮授岂是惧死之辈?

对于张璋所持利剑,沮授面不改色,当场拒绝。

对此,何进等人纵使懊恼也没办法,哪怕是张璋也不敢真的动手杀沮授,毕竟他也知道沮授乃是太子刘辩喜爱之人,若他杀了沮授,那位即将登基的太子决计不会放过他,到时候何进都救不了他。

无奈之下,何颙只能好言相劝,顺便将他们谋诛宦官的意图隐晦相告,打消沮授的怀疑。

可惜沮授软硬不吃,闻言正色道:“先前太子命羽林右监曹纯代为向府尹传达,命河南军不得擅动,没有太子的命令,谁都不能调动河南军,哪怕是大将军!”

何进心中气急,拂袖而去,带着众人到皇宫外与袁绍汇合。

不止何进在沮授处碰了壁,袁绍也在宫掖门外碰了壁,被人勒令解散军队,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兼任太傅的执金吾羊续。

他的理由与沮授一般无二:“天子驾崩,天子召大将军与朝中百官与,大将军只身进宫即可,何须带兵?”

何进的威望与地位固然高,但在羊续面前却不好使,毕竟羊续是老资格的党人,况且现如今又兼为太子太傅,法礼上也是太子刘辩的老师,等到刘辩继位天子,顺势成为太傅,毫无疑问是最储君亲近的重臣。

更别说羊续也出了名的固执,何进甚至不能令沮授屈服,又如何能令羊续就范?

就在何进犹豫要不要遣散部曲之际,袁绍低声对何进道:“天子驾崩,宫内宦官失了依靠,必讨好于太子,若叫张让等人讨得太子欢心,日后除之无望,不如便冲进去,趁机除掉宫内宦官。”

何进犹豫道:“若皇后与太子怪罪,如何是好?”

袁绍低声道:“大将军乃皇后之兄,太子之舅,就算有些许小过,皇后与太子又岂会真的怪罪?再者,相较突入宫内,铲除宦官莫大功焉。错过今日,等到宦官依附幼君,再难根除。”

听闻此言,何进犹豫再三,终于咬牙点了下头。

袁绍心中大喜,振臂高呼道:“大将军有令,诸君闯进宫去,拥立太子、铲除奸恶!”

一呼百应,何进的数百部曲遂冲击宫门,而值守此处宫门的苍龙司马,亦在袁绍的喊话下,命手下打开宫门,放何进一行入宫。

见此,无论是驻守在宫外的羊续,亦或是驻守在宫内的崔钧,皆大惊失色,又惊又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