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刘辩,雄主 > 第一百零五章:天子驾崩

我,刘辩,雄主 第一百零五章:天子驾崩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3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董重?他还敢谋反?”

在听完渠穆的讲述后,刘辩心底有那么一丝惊异。

毕竟在他看来,董重就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哪有什么造反的胆魄。

历史上刘辩登基之后,何皇后与董太后因相互干政而再度发生矛盾,大吵一架,事后何皇后便指使何进收杀董重,那么问题来了,董重当时在做什么?难道他未曾获悉危机?董太后未曾将她与媳妇争吵的事告诉董重?

总而言之,董重贵为骠骑将军,当时却什么都没做,眼睁睁看着何进带兵包围了他的府邸,随后畏惧自杀。

拜托,你可是骠骑将军,与大将军同品秩,地位尚在车骑将军之上,理论上也可以调遣国内的军队,就算当时雒阳的禁军大多都已倒向了何进,好歹你董重也有部曲,也有数百私军吧?为何不敢先下手为强?

就像公孙瓒以数百残兵反杀率军十几万的刘虞。

因此说到底董重还是懦弱,乍看张牙舞爪,实则色厉内荏,没了灵帝有意的袒护,这种人什么都不是,这也是刘辩从一开始不认为董重能造成什么威胁的原因。

当然,为了谨慎起见,刘辩还是吩咐渠穆继续跟进董重等人的谋划,设法找出董重在宫内的内应,包括但不限于卫尉麾下的各城门司马、宫殿卫令,以及虎贲军、羽林军以及省内宦官。

渠穆领命而去。

次日,灵帝召见了卢植与羊续,有意托孤,将太子刘辩托付给朝中最正值刚正的两位大臣。

这也是卢植与羊续在近几个月来首次见到灵帝,见灵帝面容憔悴,卢植、羊续二人亦悲从心来,暗暗垂泪。

期间,灵帝向两位臣子点出了大将军何进的威胁:“……太子年幼,朕故去之后,恐大将军趁机把持朝政,两位爱卿要千万谨慎,不可重蹈梁冀、窦武之祸。”

卢植与羊续虽然认为灵帝对窦武成见过深,但此时也顾不上为其解释,毕竟灵帝连何进都防着,更何况是窦武?

唯有连连称是,忍着悲伤在灵帝榻旁发下定会辅佐幼君、绝不敢有二心的誓言。

灵帝这才欣慰点头。

此后几日,灵帝陆续召见大将军何进、卫尉杨彪、太尉曹嵩、司徒崔烈、司空袁隗,以及此时已返回雒阳重新出任河南尹的何苗。

对于何进、杨彪、袁隗,灵帝自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嘱咐几人好生辅佐太子,唯独在召见何苗之际,灵帝嘱咐他道:“太子年幼,继位后理当由大将军辅佐主持朝政,然你兄身边多有野心之人,朕恐他们教唆大将军对太子不利,卿与太子最为亲近,朕希望卿在相助太子。”

此时何苗虽已是当立之龄,但可能是因为性格使然,与妻子也不慎亲近,膝下无儿无女,鉴于此前刘辩有意示好,他暗暗将刘辩这个外甥视为己出,自然不会不答应。

当然,答应之余,他还是要为兄长何进解释几句:“……臣敢以性命担保,家兄绝不敢行不臣之事,陛下所言佞幸,即吴匡之辈,臣日后定会设法除之。”

灵帝微微点头。

事实上,灵帝其实也不信何进一个屠户之子,会效仿王莽、梁冀、窦武行为,但事情重大,他防还是要防上一手。

连日召见这些位重臣,着实是消耗了灵帝不少精力,不过此时他还要召见何皇后。

在召见完何苗的次日,灵帝便召来何皇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何皇后日后善待婆婆董太后。

何皇后本是不情愿的,毕竟她与董太后已斗了将近十年,这份沉重的婆媳关系,又岂是说和好就能和好的?

好在此次是刘辩陪着一同前来,他偷偷对何皇后道:“母后,父皇册封孩儿为太子,也意味着您与那位老太太的争斗是您胜出,又何必得理不饶人,让父皇顾虑影响身体呢?”

“这……”

在儿子的相劝下,何皇后最终还是答应了,不过前提是:“……只要太后日后不干预朝政。”

“爱姬勿忧。”

灵帝笑呵呵地看了一眼刘辩,宽慰何皇后。

太后——确切说是太皇太后干预朝政,对于年幼的君主而言确实是一件麻烦事,但灵帝相信自己这个儿子能处理好。

毕竟这个儿子比他聪慧,且朝中的局面,也要较他当年入宫时好地多。

此后几日,灵帝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董太后、何皇后以及太子刘辩,分时间段各自陪伴着他。

鉴于此时董太后还试图劝说灵帝改立董侯刘协为太子,虽然灵帝希望母亲多陪伴他片刻,心中不免也感到有些厌烦,于是最后那几日,他多召刘辩作伴。

在那几日中,灵帝与刘辩又聊了许多,甚至提到灵帝后悔昔日因沉迷酒色,未能尽到作为人父的职责,以灵帝的好面子,能说出这番话着实不易。

聊着聊着,灵帝也聊到了身故之后的庙号与谥号。

庙号乃君主死后在庙中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不存在什么褒贬,但谥号却分褒谥、贬谥与中谥。

这算是灵帝最后的心结了。

历史上的灵帝,谥号为‘灵’,即乱而不损,暗指灵帝在位时期,朝局混乱、天下频反,但又不曾造成严重的动乱,故谓灵。

这个偏恶谥的中谥,乃大将军何进与朝中以袁氏为首的士人所谥,毕竟历史上的灵帝可不喜欢刘辩,一直想要改立刘协为太子,只是碍于大将军何进的存在而不敢行动,临末在驾崩之前,他还委托小黄门蹇硕去杀何进,改立刘协,何进自然要报复一番。

而朝中大臣为此也无法反驳,毕竟灵帝确实做了许多荒唐之事。

但这一次,灵帝喜爱刘辩,按理来说就不应再是‘灵’这个谥号了,更何况刘辩也心中哀痛灵帝命不久矣,也倾向于给灵帝一个美谥。

见灵帝扭扭捏捏,不好意思给自己取个美谥,刘辩遂以太子身份,命张让派人召来太史令王立与几名史官,取来一本专门用来给帝王做谥的谥册,在排除掉汉室历代先帝所用的谥号后,问灵帝道:“‘大’字如何?”

从旁,太史令王立倒抽一口冷气。

何曰大?则天法尧余曰大!

顾名思义,只有能与尧舜相提并论的君主,才能有资格用这个谥称。

因此他连忙劝阻。

刘辩不快于这些史官的严谨不分场合,灵帝都这样了,就不能说几句好听的话,让其在离世前开心开心么?

“出去。”他冷声喝道。

张让一听,忙将那一群史官赶了出去。

灵帝来不及阻止,只能在事后叮嘱刘辩:“我儿不可得罪史官。”

不得不说,除了个别无所谓身后评价的暴君外,各朝各代的天子最不敢得罪的便是史官,毕竟史官大多都是世袭的,可谓天下史官出自一家,得罪一人,就相当于得罪全部。

而史官修史,虽说大多都客观公正,但未尝不会夹杂私货,哪怕是太史公司马迁都不能例外,曾将卫青、霍去病这等功勋赫赫的汉家名将称为‘佞幸之臣’。

谁让太史公出身士大夫群体,而卫青、霍去病皆是外戚出身呢,双方注定不是一路人。

而相较灵帝的担忧,刘辩倒不在意,毕竟在他看来,人活着就求一个问心无愧,何必在意什么身后名?

他不以为然地笑笑,对灵帝道:“父皇还未回答儿臣呢,大字如何?”

灵帝砰然心动,但不敢用,毕竟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称不上一个明君,自然也不敢厚着脸皮用‘大’这个谥号。

“那崇、戴、道、恭这几个又如何?”刘辩又接着问道。

灵帝苦笑摇头,不是不满意,而是自知配不上,虽然他也知道,只要他点头,别说崇、戴、道、恭,眼前这个儿子连‘大’字谥称也敢拿来也给他用,但德不配位,只会惹来天下人的耻笑,同时还会有损幼君的名声。

他想来想去,说出一个让刘辩都感到意外的谥号:灵。

见刘辩面露惊愕之色,灵帝感慨道:“朕这段时日反省自身,自思继桓帝大位以来,无利于国家社稷,却也未曾敢做出大恶,勉强可为守成之主,当用灵字自省,我儿亦引以为戒。”

刘辩惊异地看着刘辩,很意外于灵帝居然恰恰就取了‘灵’字为谥号,莫非这就是历史的收束?

我也不信!

想到这里,刘辩摇头说道:“父皇十二岁入宫,虽得名分却无实权,其中艰辛,岂是外人所能知?儿臣认为人子,岂能坐视父皇取恶谥?”

说罢,他瞥了几眼谥册,指着上面一个字道:“这个字不错,就取这个字吧。”

灵帝顺着儿子的手指看去,才看到一个裕字。

裕,当然也是美谥,意指强学好问、建中垂统、宽仁得众、仁惠克广,倒勉强也能与灵帝沾边,但灵帝依旧感觉有点德不配位,连连摇头。

然而此时刘辩却罕见表现出了少年的任性:“就这个字了,父皇不答应也无用。”

灵帝哭笑不得,只能默认,不能看他时不时瞥向他那裕字,可见他其实也是十分满意。

似这般一直撑到五月初,灵帝终于不成了,半夜忽然急喘憋气,张让大惊,连忙派人请太子刘辩。

刘辩匆匆而来,总算赶上见灵帝最后一面。

只见当时已呼吸困难的灵帝用最后一丝力气抓住刘辩的手,仿佛在期待什么。

刘辩想起灵帝此前的嘱托,忙低声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会善待祖母与皇弟。”

听到这话,灵帝这才仰躺回榻上,双目目视着上方,先前因憋气而导致的狰狞,也逐渐恢复平和,旋即,失去了气息。

“陛下!陛下!”

见此,张让等人匍匐于灵帝榻旁,哀嚎痛哭。

不多时,何皇后与董太后先后赶来,顾不得争锋相对,亦哭嚎不已。

刘辩将自己所在的位置让给母亲,在稍远处看着一脸祥和过世的灵帝,莫名心痛。

不过此时他却顾不上悲痛,因为他知道,灵帝一驾崩,大将军何进那边就要动手了,以及,同样有动手想法却又不敢真的付诸于行动的董重。

他要坐稳皇位,就要摆平何进、董重双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