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刘辩,雄主 > 第一百一十三章:趁机收权

我,刘辩,雄主 第一百一十三章:趁机收权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3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就在董重、董承二人急匆匆往皇宫而去时,朝中百官已来到嘉德殿,见到了坐在主位的太子刘辩与殿内卢植、何苗、桓典几人,还有临朝听政的董太后与何皇后。

期间,虎贲中郎将崔钧、执金吾羊续亦来到嘉德殿。

见百官都到得差不多了,刘辩遂开始了他亲自主持的首次朝会。

只见他沉着脸环视一眼殿内群臣,沉声道:“昨夜宫内的骚乱,想必诸卿也已有所耳闻,昨晚深夜,父皇不幸驾崩,我本欲召诸卿进宫,商议国丧之事,不曾想大将军受身边人挑唆,欲趁机加害宫内宦官,遂领兵闯宫……虽说大将军是遭人教唆,但终归也是惹下了此等大事,不可姑息,我便罢免其官职,令其归府思过。”

短短几句话,他就将昨晚的恶**件定了性,即何进是受身边奸人教唆。

对此,朝中百官虽然惊诧,但惊诧的却是何进竟然打算在先帝驾崩之夜行铲除宦官之举,倒也没怀疑何进造反,毕竟就何进那种前惧狼、后怕虎的性格,诛杀宫内宦官便久久犹豫不决,哪有效仿王莽的胆量。

同样,他们也不惊诧太子暗保了何进一手,毕竟两者终归是甥舅,只要何进并非真的想要造反,太子保他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更别说还有何皇后与何苗在。

相比之下,百官更惊讶于太子居然真的罢免了何进。

惊讶之余,百官也在沉思:率军闯宫乃是极其恶劣的事件,肯定要推出一个或几个人背锅,处死还不够,可能还要株连三族,既然何进要保,那么,谁来承担这件事的责任呢?

于是乎,一个人名逐渐浮现于百官的心中——司隶校尉袁绍!

果不其然,待刘辩平静地告诉百官他已罢免何进后,忽然大喝道:“司隶校尉袁绍,何在?!”

此时嘉德殿内,由曹纯率领羽林右骑暂时充当殿上卫士,在刘辩一声喝问后,曹纯便带着两名羽林骑装模作样地在百官中寻找袁绍的身影。

事实上,百官进殿的时候曹纯就在殿门外站着,袁绍在不在,曹纯又岂会没瞧见?不过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这不,曹纯在百官中扫了几眼后便抱拳对刘辩道:“太子,不见袁绍前来请罪,许是畏罪潜逃了!”

畏罪潜逃,罪加一等!

见此,太子借机发挥,拍案喝道:“袁隗!”

司空袁隗浑身一颤,赶忙出列匍匐在地,急声哭诉道:“太子息怒,臣冤枉,臣委实不知啊。”

太仆袁基见事不妙,也连忙出列叩地求饶,哭叙道:“太子,叔父与臣皆不知本初有此图谋,望太子明鉴。”

“……”

刘辩凝神盯着二人,半晌对张让道:“张让,将昨夜宫内的伤亡,念于诸卿。”

此时张让就躬身站在刘辩身侧,闻言朝后者鞠了一躬,旋即一边从转身面朝百官,一边怀中取出伤亡名册,尖着嗓子道:“昨夜,以司隶校尉袁绍为首的乱军杀入宫内,不分缘由、逢人便杀,杀死虎贲、郎卫、羽林共计千余,杀死寿安殿、黄龙殿、章德殿、承风殿、东观等值日宦官共计四五百人……”

听到‘东观’二字,杨彪、蔡邕、马日磾几人猛得抬头,脸上露出惊骇、难以置信之色。

要知道在东观任职的宦官,大多都是有学问、不参与朝政的宦官,可以说他们是与世无争,一心只想着与蔡邕、杨彪、马日磾等人校准观内的藏书,别看士人对宦官大多报以抵制、厌恶的态度,但是对于这些宦官却无厌恶,较为有名的有徐衍、郭耽、丁肃等人,杨彪、蔡邕、马日磾等人亦引为知己,平日里一同在关内校准藏书,闲时聚在一起小酌几杯,称得上是知己友人,此刻一听昨晚被乱军所害的宦官中,居然有在东观任职的宦官,杨彪、蔡邕、马日磾几人顿时色变,看向袁隗、袁基二人的眼神也出现了变化。

哪怕他们也知道,昨晚宫内的骚乱多半是袁绍教唆何进所为,与袁隗、袁基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不止杨彪、蔡邕几人,殿内百官在听到张让的讲述后,亦议论纷纷,甚至于摇头叹息,竟没有人对张让称袁绍率领的何进部曲为‘乱军’而辩驳什么。

毕竟他们也觉得这次何进与袁绍做得实在是过火了——杀宦官,你杀张让、赵忠、孙璋等十常侍啊,你杀普通的小宦官做什么?尤其是东观的宦官,那些可是亲近他们士人的宦官。

结果袁绍率领的这帮人闯进宫内后,不分缘由,只要看到宦官就杀,这不是乱军又是什么?

而袁隗、袁基听罢更是惊慌,一边在心中暗骂袁绍,一边连连使眼色让同僚代为求情,比如说马日磾与杨彪。

马日磾乃大儒马融的孙子,而袁隗娶了马融的女儿,因此二人乃是姑父与侄子的关系;而杨彪娶了司徒袁安的玄孙女,其妻乃袁绍、袁基、袁术的同族姐妹,论辈分也要唤袁隗一声叔父。今袁隗、袁基被袁绍牵连,暗中求救,二人自然不好袖手旁观。

可瞅着太子刘辩阴沉的面孔,二人亦不敢立即开口求情。

毕竟刘辩在他们看来可不是懦弱的幼主,反而相当有手段,刚被接回宫没几日便杖毙了房殿令冯禺与七八名小宦官,随后又巧妙引起张让与孙璋的决裂,将天下士人恨不得铲除的十常侍玩弄于鼓掌之上,甚至于渐渐将张让都收拾地服服帖帖,这等幼君纵使年幼,杨彪、马日磾亦不敢掉以轻心。

再者,这件事太过于恶劣,杨彪与马日磾也要为自己家族考虑,免得被牵扯其中。

他二人都不敢,其余朝中百官就更不敢了,唯一敢求情的恐怕也就只有蔡邕了,不过蔡邕还震撼于东观的宦官亦遭乱军毒手,心下也是恨及袁绍,暂时并未开口——毕竟刘辩也没说要将袁隗、袁基如何。

最后,还是卢植出面,替袁隗、袁基说了两句公道话:“太子息怒,大将军固然是受袁绍等人教唆,但臣以为此事当与司空、太仆无关……”

见卢植开口为他二人求情辩解,袁隗、袁基二人又惊又喜,一边高呼冤枉,一边感激地看向卢植。

然而卢植看都不看二人。

倒不是对二人有什么成见,实在是卢植恨及了袁绍,连带着对袁隗、袁基也有了成见,毕竟宫门被攻破,但凡是忠于汉室的臣子,都无法容忍这等恶行。

他之所以替二人求情,一来是觉得袁隗与袁基可能确实不知情,否则不太可能傻乎乎地等在宫门外,一来还是因为袁氏的影响力太大,不希望刘辩因为此事株连袁氏,而引起天下大乱。

事实上在训斥完何进后,刘辩回到玉堂殿,便与何苗、卢植、张让几人商议了如何处置袁绍以及袁氏的问题。

当时卢植便劝阻刘辩只处罚袁绍一人,莫要趁机收杀袁氏,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袁氏在天下的影响力太大,倘若将袁绍、袁隗、袁基等雒阳袁氏一支满门抄斩,又要诛袁氏三族,此刻在汝南的袁术势必要造反。

四世三公的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影响力是相当巨大的,倘若袁术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此刻见无人出面为袁隗、袁基二人求情,卢植才会站出来,免得太子刘辩恼恨之下,当真下令将袁氏株连,引起天下大乱。

卢植乃太子太师,刘辩登基之后便是太师,地位、尊贵朝中无人能及,他出面为袁隗、袁基求情,陆续才有与袁氏交好的百官顺势为二人求情,包括杨彪与马日磾。

在卢植的眼神示意下,刘辩终是放弃了冒险收杀袁氏的想法,喝问袁隗道:“袁隗,你当真不知袁绍图谋?”

袁隗连连拜道:“臣委实不知。”

见此,刘辩微微点头道:“好,我姑且信你,待抓到袁绍后,再作处置。”

说罢,他命二人起身,又吩咐执金吾羊续道:“太傅,我命城门校尉助你,于全城搜捕袁绍!”

“谨遵太子之命!”

羊续亦对袁绍十分不满,二话不说便领了命。

此时,刘辩的目光瞥向羽林中郎将桓典。

张让注意到刘辩,想起刘辩此前的暗示,忙道:“太子,昨夜乱军入宫,执金吾羊续、虎贲中郎将崔钧、羽林右监曹纯等人皆拼死与乱军作战,唯独不见羽林中郎将桓典,疑是与袁绍合谋。”

刘辩闻言目光一翻,喝道:“桓典可在?”

桓典在听到张让那番话后便暗道不妙,此刻又见太子喝问,忙出列跪倒在地,口称冤枉。

平心而论,桓典昨晚不算毫无作为,虽然一开始他得知何进、袁绍率军入宫,确实有暗助之意,并未第一时间召集羽林骑抵御,可当他发现乱军入宫后逢人便杀,他也意识到闹大了,连忙出面收拾,不止喝停被袁绍策说的羽林左骑卫士,还助羊续夺回苍龙门。

但因为昨晚之事,刘辩愈发迫切收回禁军的权柄,将士人的势力从雒阳几支禁军中剔除出去,又岂会放过桓典?毕竟历史上桓典同样也是不作为,才导致张让等人在绝境下将少帝与陈留王劫出城去,才使董卓有机会入主雒阳。

否则雒阳城高且坚,董卓哪能迅速进城,侵占了何进、何苗死后本该属于袁氏的成果?

单这件事,就决定刘辩对其没什么好感,更别说曹纯如今任羽林右骑,桓典不让位,曹纯怎么执掌整个羽林骑?

于是在卢植等人的一番求情后,刘辩顺理成章收回了桓典的权柄。

随后,他便将目光转向了卫尉杨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