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我,刘辩,雄主 > 第一百一十八章:整顿禁军

我,刘辩,雄主 第一百一十八章:整顿禁军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6:35: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月十五日,新君刘辩于崇德殿正殿设午朝,召见朝中诸臣。

当初即位后那日其实不能算,毕竟若没有何进与袁绍等人犯下的事,按理就没有那次朝会,今日这次,按例才是刘辩在成为天子后的首次设朝。

不过一般来说,此时的幼君大多形同傀儡,朝事基本上由太后以及外戚把持,更遑论是像刘辩这种才十二岁的幼君。

比如当年的裕帝就是如此,朝中事务完全被窦太后、大将军窦武以及中常侍曹节等人把持,形同傀儡。

但刘辩却是例外,他之前结交卢植,奉为太师,又以坚决征讨凉州叛乱并未军队筹集军费而赢得了皇甫嵩、张温、朱儁等将领的支持,前一阵子又在宫内事变中震慑乱军,已有了不小的威望。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他借那件事罢免了贪权、贪名的何进,换上了一个性情孤僻,不怎么贪恋权势的二舅何苗暂时担任大将军——何苗并不是一个会与外甥争权的人。

除了董太后与何太后按例垂帘听政,唯一的变数就只有近日愈发得意的卫尉董重。

当然,这董重也得意不了多久了。

当日朝会,先由太师兼尚书令卢植引领百官入殿相候,随后,刘辩与董太后、何皇后相继入殿。

按照规矩,新君先领着百官参拜垂帘听政的两位太后,然后坐上皇位,再由当下朝臣之首、尚书令卢植领着百官参拜新君。

待这些礼数完毕之后,刘辩坐在皇位扫视群臣,从旁,张让尖声道:“新君设朝,诸卿有事早奏。”

话音刚落,太尉曹嵩出列,伏地拜道:“陛下,月前宫内变故,臣身为太尉,不能洞察,罪该万死,恳请降罪。”

听闻此言,朝中诸臣皆露出惊愕之色,不明白曹嵩这是做什么。

其中袁隗更是咬牙切齿,暗骂曹嵩没事找事:之前宫内的变故,跟你这个太尉有什么关系?谁不知你这个太尉就是个摆设?非要揽上罪过,重提此事?

他提心吊胆地看向刘辩,怀疑这位新君是否要重提当日宫变之事,却见卢植出列,不紧不慢地说道:“陛下,当日宫内变故,臣以为与曹太尉无关,不过,宫内发生那等变故,对外确实需要有个交代。”

交代?

袁隗、袁基等人微微色变,却见此时刘辩点头说道:“太师所言极是。”

随即,刘辩当众宽慰了曹嵩几句,便罢免了后者的太尉一职。

这是惯例,但凡天下发生什么大事,基本上就是三公背责,其中太尉更是首当其冲。

前几年天下频频造反时无人提出此事,那只是因为不想得罪刘辩罢了,如今刘辩即位,自然也不打算破坏这个惯例——替天子背锅的惯例,为何要破坏?

而对于被罢免,曹嵩也丝毫不觉得可惜,反正他已经当过太尉了,更别说他如今还在尚书台内,相较有名无实的太尉一职,尚书侍郎才是实权官职。

不得不说,曹嵩是不觉得可惜,但他这一嘴,却是把袁隗、袁基、杨彪等人吓地不浅,纷纷猜测刘辩是不是要提审袁绍。

然而他们猜错了,刘辩暂时还无暇去管袁绍,毕竟他首要是拿回禁军的权柄,至于袁绍,他还准备看看袁氏的影响力呢。

于是乎,在曹嵩退回朝列之后,司徒崔烈又立刻出列,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曹太尉虽有失察之过,虽那场骚乱的根本,还是在于卫尉、虎贲、郎卫三军军纪散漫,不听号令所致,臣以为,当重塑禁军。”

“臣附议!”

执金吾兼太傅羊续,以及虎贲中郎将崔钧,亦出列附和。

朝中诸臣见此,心中澄明:新君这是要借那件事收权了。

果不其然,刘辩点点头道:“几位卿所言极是。那日朕也不曾想到,虎贲、羽林身为保卫王宫的禁军,竟助不轨之徒作乱,可见是长期欠缺管理……崔钧,朕命你重新选拔、重新训练虎贲士,将先前军中劣者通通剔除出去,重整军纪!”

“臣领命!”崔钧躬身拜道。

见此,袁隗暗暗叹息,此前他侄子袁术经营了数年的虎贲军,至此与他袁氏毫无干系。

奈何他却不敢反对,生怕新君发怒,一怒之下于登基之前,提前提审袁绍,甚至于斩了袁绍不说,还要波及到袁氏一族身上。

在他暗叹之际,刘辩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袁隗,见后者低着头一言不发,他心中冷哼。

不错,他笃定袁隗不敢再这件事上阻拦。

旋即,他又开口道:“至于羽林军……”

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见卫尉董重出列奏请道:“陛下,臣举荐臣弟董承出任羽林中郎将。”

刘辩微微皱眉,也开始觉得这董重有点不识相了,没想到董太后亦开口道:“皇帝,董承适宜出任羽林中郎将,为皇帝整顿羽林军。”

见此,何太后脸上闪过怒色,正要发作,在此之际,卢植用眼神暗示何苗,何苗会意,拱手奏道:“臣反对!”

只见他瞥了一眼董重,沉声说道:“董承身为羽林左监,那一夜本该在宫内当职,正是因为他的渎职,才导致羽林左军在不明情况下倒向乱军,幸亏羽林右监曹纯掌军严明,才使羽林军并未全数倒戈。……陛下既要重整羽林军,岂能任命渎职之人出任中郎将?”

董重又羞又气,反驳道:“我弟那夜并非渎职,只是正好轮歇,到我府上做客。”

何苗斜睨董重一眼,淡淡说道:“我只知道前前后后都不见董承身影,董骠骑的府邸距离皇宫并不远,我不信不曾听到宫内异响。”

“……”董重张着嘴,顿时语塞。

他怎么好说,他兄弟二人当时确实是听到了宫内的异响,但是却误以为是何进要杀他们,吓地躲在府邸里不敢出门?

何苗也懒得理他,奏道:“臣建议由曹纯升任羽林中郎将。”

“荒、荒谬!”

董重气急道:“曹子和尚未弱冠,出任羽林右监尚嫌资浅,如何能升任中郎将?”

他知道朝中没什么人支持他,赶忙求助董太后:“太皇太后……”

见此,羊续皱了下眉头,抢先出列,大声道:“能者居之,曹子和虽尚未弱冠,但当夜果断引河南军入城平息混乱,又迅速协助诸军镇压乱军,勇猛果断,臣附大将军之议。”

他高声发言,提醒了朝中诸如樊陵、许相等人,后者亦纷纷附议,连带着杨彪、马日磾、蔡邕等人也表示赞同。

见大半朝臣都附议,董太后也犹豫了。

就在这时,刘辩忽然问一言不发的袁隗道:“袁司空以为呢?”

袁隗此刻正疑神疑鬼,闻言吓了一跳,在看了看左右后,当即挤出几分笑容道:“臣、臣以为……羊公与大将军所言极是。”

见此,刘辩暗自轻哼一声,回头假意请示董太后:“祖母?”

见绝大多数朝臣都附议何苗之言,董太后也不敢再坚持,心下暗骂董承不争气之余,点头道:“既如此,皇帝做主吧。”

于是,刘辩便顺理成章册封曹纯为羽林中郎将。

平心而论,他其实有更好的人选,比如羊续,若任羊续为羽林中郎将,董重绝对不敢吱声,但他想培养曹纯,毕竟这位在历史上可是虎豹骑的统帅,他自然希望曹纯将羽林军训练地像虎豹骑那般精锐。

就在殿内众人以为新君即位的几把火即将烧完时,刘辩忽然毫无征兆地下了一道命令:“……除虎贲、羽林二军需要整顿以外,朕决定从省内宦官中抽出一些人组成拱卫司,负责省内及南宫的保卫,南宫各殿令,南屯司马、苍龙司马、玄武司马、北屯司马,改由拱卫司管辖……”

董重一听,顿时色变,朝中诸臣也暗暗惊诧:新君这是要削卫尉的权柄啊!

“臣反对!”

董重大声道。

董太后也心生怀疑,问刘辩道:“皇帝这是为何?”

见老太太的语气中有质问之意,何太后看不过去,便替刘辩撑腰,眼瞅着这对婆媳二人又要争吵起来,刘辩连忙劝阻,旋即笑着对董太后说道:“祖母勿虑,孙儿仍任董骠骑为卫尉,守卫北宫,护卫祖母安全,但南宫……孙儿觉得还是由孙儿派人保护母后为好。”

听到这话,老太太的脸上挂不住了,因为她明显听出刘辩有嫌弃董重、董承的成分,可偏偏她又不能反驳,毕竟前一阵子宫内生变时,确实是刘辩与羊续、卢植、何苗、等人镇压了混乱,董重、董承从头到尾都不见踪影。

她皱眉道:“董重非董承,那日他尚未出任卫尉……”

刘辩也不与老太太争吵,和气地说道:“祖母希望信任之人护卫左右,孙儿也希望由信任之人护卫母后,况且如此安排,两宫也能少一些摩擦。”

从旁何太后帮腔道:“我儿所言极是,本宫可不信某些渎职之人。”

董太后却愤恨何太后的态度,却也无法反驳刘辩的话,鉴于刘辩并未夺走董重全部权柄,仍叫他领军护卫北宫,她思忖片刻最终还是答应了:“好吧,就依皇帝。”

“太皇太后!”董重还要挣扎,但董太后却没有再理睬。

或许老太太心底还在骂:你兄弟自己不争气,我这老婆子有什么办法?

于是乎,刘辩顺理成章设立拱卫司,命张让为正、赵忠为副。

“多谢陛下,臣当忠心伺君,肝脑涂地。”

张让大喜过望,虽然他也知道,他跟赵忠都当不了太久,最后拱卫司会落到赵忠最小的弟弟赵淳手上,但就凭此事,他就可以明确肯定新君不会对他们过河拆桥,他张让可以寿终正寝,他们宦官也能继续得宠于这位新君。

当然了,同样是得宠,但相较先帝,有些事他们就不能做了,毕竟这位新君比过世的老皇帝手段高明多了。

看着张让大喜过望的模样,朝中大部分臣子都忧心忡忡,哪怕是卢植、羊续等与刘辩亲近的臣子,亦稍稍皱了下眉头。

因为他们隐约感觉到,除了他们几人以外,新君信任宦官多过信任士人,这对于士人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