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飘进贫困山区天空的暖流 > 第十八章 错失第二次考察机会

《海平市崇爱扶贫帮困社团组织》这一阶段以来被海平市民政局评定为《扶贫助困》先进集体。这个组织的成员周棠荣、吴金良、项水仙等几位同志被评定为本年度《扶贫助困》的先进个人。虽然杨洁雯女士这几年来一直热衷于慈善事业,周棠荣也极力向有关部门推荐了杨洁雯、许尚勤、姜有亭等几位企业家对慈善事业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但这几位同志都委婉推辞了出席颁奖仪式活动。

周棠荣主任这几天又在酝酿组团活动,他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加入到这个慈善组织里来。慈善事业利国利民,是他有生之年一直孜孜不倦所追求与之奋斗的目标。自该组织成立以来,该组织已多次组织各单位人员前往云贵省各贫困地区进行考察助困扶贫活动,从这个组织所捐献的财物资金折合人民币已超过五百多万元,为缓解当地民政扶贫支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地民政部门也对该组织的善举表示终身的感谢,多次向《海平市崇爱扶贫帮困社团组织》颁发了证书和锦旗。

周棠荣主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已不如当年,但他那颗仁慈之心始终如一。周棠荣主任本想在此次组团考察贫困地区任务完成之后,就将主任的职责移交给该组织里最年轻力壮成员之一章筠笙同志。这个章筠笙今年还只五十三岁,本也是企事业体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章筠笙因为热衷于慈善事业就早早退出自己的单位走上自行创业的道路。

多年来的他得益于政策的红利和他对市场规律的精准把握,他将自己的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企业在他的掌控下疾步奋进。为了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奉献慈善大爱这项活动,他就将自己的企业移交给他下面的助手来经营,自己则从此腾出身来专事这份光荣的事业。

《海平市崇爱扶贫帮困社团组织》在章筠笙的加入后如鱼得水,后劲十足。在海平市,有困难找崇爱都成了市民的口头禅,它同时几乎成了海平市的一张名片。

杨洁雯女士近来身体状况出了点问题。原本她在获悉周棠荣又一次组织考察团成员的时候就又义无反顾地在电话里报了名,周棠荣主任考虑到杨洁雯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劝她暂时放弃此次考察活动。但杨洁雯女士坚持自己的意见,周棠荣只好给她也报上了名单。

不料就在考察团即将成行的关键时刻,杨洁雯女士却病倒住进了医院。周棠荣主任亲自前往医院探望了她,并劝她好好安心养病,杨洁雯女士遗憾地错过了她的第二次云贵省贫困山区之行,她为此也非常懊恼。

这次考察团组团成员队伍相当庞大,所涉及的各事业单位非常多,但总的来说,绝大部分成员还是以民营企业家为主要对象。周棠荣个人的影响力和组织能力可见一斑。

周棠荣此行的成员规模已超过了七十多人,如此一来,周棠荣就出面联系了两辆旅游大巴来运送这些成员前往云贵省贫困地区。

现时不同往日。现在的道路交通状况早已比杨洁雯他们那次组团成行要好许多。大巴车现在几乎都走高速路前往了,因此,行车时间已大大缩短,过去要走三天两晚的路,现在只需要一天半时间就可以了。

杨洁雯之所以坚持要成行,并非没有自己的考量。在云贵省那些贫穷的山区里有她太多的牵挂。时间一晃就已过去了八年,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流经她手转出去的善款早已超过了五十万元之多,这还不包括她捐给民政部门和崇爱扶贫帮困的这个组织的款项。

杨洁雯很遗憾地没有在此次组团活动中成行,这使她的情绪很是低落。她知道,或许这已经是她前往云贵省那些贫困地区最后一次的机会了。因此,这场病也正是令她懊恼的关键所在。

病床上的杨洁雯这天接到了周棠荣的一个电话,周棠荣他们的团队此时已经到达目的地。

一到目的地,周棠荣主任就给杨洁雯女士打去电话报平安。

这个电话使杨洁雯女士兴奋不已。当电话里听到老朋友熟悉的声音的时候,杨洁雯女士就有些激动起来。

“喂,老伙计,到目的地了吗?我就知道你们这次成行会很顺利到达目的地的,这是因为你们的善举感动了上苍,连上苍也为你们保驾护航哩。”

周棠荣在电话里说:“杨经理,病情好些了吗?考察团能顺利到达目的地不是感动了上苍,而是托了您杨经理的福,我们才一帆风顺,我只希望在我们考察回来之前,您早已身体康复坐在公司办公室里运筹帷幄呢。”

杨洁雯笑着说:“如此说来,我即使有病,在您的祝福声中也早好了一大半了,我保证在你们考察回来之前坐在公司办公室里与您通电话哩。”

因为,周棠荣他们的考察团队此次所考察的地区早已不是之前的路线,因此,杨洁雯所委托周棠荣有机会代表她对她所资助和帮助的孩子们进行慰问的事情一时无法实现,但周棠荣也说了,他会尽量挤出时间成行,实在不行,也会用电话进行沟通的。

而杨洁雯最早支助的对象,有些已经回归社会,没有考上高中和大学的一部分学生都纷纷走上了打工之路自谋营生去了。有的已娶妻生子,生活幸福;一部分人还在读大学,这些孩子现在都已经长大了,懂事了,他(她)们依然用他(她)们自己最温馨的语言与杨洁雯女士通信通话。他(她)们用自己的最朴素的称呼称呼杨洁雯为杨老师、杨姐姐、杨阿姨、杨姑姑和杨妈妈。这些在人生当中最值得骄傲的称呼他(她)们都赋予给了他(她)们最敬爱的人-----杨洁雯女士。

第一批被她资助过的孩子们现在都已经长大了,但他(她)们依然将杨洁雯当成是自己的亲人,他(她)们经常给杨洁雯写信通电话。

杨洁雯从他(她)们的通话通信当中获得他们最新的信息。有些孩子已将杨洁雯的爱心之棒接力过去,他(她)们不断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各种不同的献爱心活动。有些孩子默默地走上街头走进献血车上进行献血,而有些孩子同样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参加义务帮工活动、开展报名参加在打工地方社团志愿者敬老爱幼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杨洁雯女士也并没有闲着,她的资助对象在不断地更新和增多。

这期间,杨洁雯对她所支助的最多的那位叫吴烟玶的三好学生的这个女孩子印象最深刻。

她已对她资助了八年时间。在这整八年时间里杨洁雯对她的资助从没有间断过,现在的吴烟玶还在贵大读她的研究生,她给杨洁雯的来信里总是夹杂着她的许多荣誉证书。令人感动欣慰的是,现在她马上就将毕业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了。她写信给杨洁雯女士,依然称呼杨洁雯为杨妈妈,吴烟玶说只要她一走上工作岗位,自己就会接过杨妈妈的爱心接力棒,走上爱心慈善之路,她非常崇敬杨妈妈给她所树立的榜样。

信里她对杨妈妈说,人生的路很短,短到只在一刹那间就已白发飘飘;人生的路又很长,长到织起的爱心之路千载万代都走不完。这些很有水平见地的人生感言真令杨洁雯涕泪横流,感动不已。

正因为有着这样出色的孩子们成长起来了,杨洁雯内心才始终感到很温馨。此次周棠荣组团之行,她固执地要求自己参加,她的目的也许带着一份私心,那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在贵大会一会这个吴烟玶“小朋友”。

自己很遗憾没有成行,她只好将自己的心事委托给自己的老朋友周棠荣主任。周棠荣当面爽快地接受下来,但他也知道,能否完成杨洁雯老朋友的委托自己也没有绝对把握。因为,这个队伍是他带队的,自己的职责是此次任务必须百分之百地完成,而杨洁雯的私人托付只能在队伍完成各项任务后才可以去进行。一旦在时间或者地点上错开来,那么就不可能替她完成的了。

他也知道杨洁雯对于这个孩子的殷切期望,她委托他是出于对他的信任,不能替他完成这项任务实在是一大遗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