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投奔关太守去也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第一百八十九章 投奔关太守去也

作者:三七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2:18:01 来源:小说旗

诸侯拥兵几何,乃是与治下人口息息相关。

十取其一,已经算穷兵黩武。

而今房陵人口不足三十万,关平却希望征兵三四万。包括关平自己这个杨武中郎将在内,养八军,每军分八营,四千二百余人。

以目前房陵的人口来说,从民间抽调如此多的精壮,实在不利。

关平还是惦记着大巴山上的山民,搜刮一下,若能再得个四五万,那便是十分好了。

待山民下山,房陵人口超过三十万,关平便要轰轰烈烈的抽取壮丁,以增加兵马,待明年秋收之后,或后年年初便可以发兵汉中了。

脚步不能停,一旦停下,必为曹操所灭。

房陵只可为暂居之地,而不是长久之地啊。要为持久之计,必取荆州,益州,走隆中对路线。

而今年秋收大丰收,自然是宣传的绝佳时机。

不仅是大巴山上的山民,还有房陵四周深山中的山民。

正如马良所说,以德化为本。

官府仁德,下山富裕,又哪里会有民众愿意在深山之中讨生活呢?

山民,乃是重中之重。但之后关平还是与孙乾聊了聊其他事情,其中一件事情,便是当初典农部的五千曹军降兵的老婆问题。

当初承诺是发老婆,分三批发放。现在情况有变,典农校尉部都解散了,那批壮丁也都南下到达房陵。

有的人甚至因为自然原因死了。

古人寿命不长啊。

当初关平与北方来的神秘客商马进商量好了,批量购买战马,适龄女子,不管匈奴女人,乌丸女人,还是汉人女人都要。

马进承诺一二年内,供给关平五六千女子。

现在一年多了,关平自然关心那批昔日旧部,是否都曾婚配。

答案欣慰的。

据孙乾所说,新野官府与马进在女人的生意上,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昔日关平典农部的五千余旧部,每个人都有了老婆。

至于因为自然原因而死了的人,那就没办法了。

对此关平很欣慰,总算完成了那个承诺。当年关平也是依靠那批旧部才进入房陵,而此刻关平则需要房陵的力量,挺进汉中。

吾在房陵做太守,行仁政,布恩义,郡中子弟可愿为我驱驰,效犬马之劳?

兵马之事,暂且不提。

却说秋收之事,山上山下的民众,却是天壤之别。

房陵西部,大巴山东部,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老树远远望去,犹如华盖,遮天蔽日。老藤如蟒蛇,远看吓一跳。

深山之中,一阵惊动,便可引起鸟兽飞奔。

巴人马姓部落的山寨内,山寨内走动的山民,脸上也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因为今年山上,也是个丰年。

尽管日子也不是太好过,肯定也是紧巴巴的,但是比去年肯定好过啊。

渠帅马涛的房子大厅内,马涛盘坐在北方靠墙位置,马涛双眸紧闭,双手无意识的放在膝盖上,右手食指无意识的动着,仿佛在等待什么。

不久后,一阵脚步声响起。马涛睁开眼睛,便见到了自家堂弟马生走了进来。

马姓部落,基本上都姓马,掺杂着少量的汉人,夷人,其他姓的巴人。姓马的多如牛毛,但是关系互相有远近。

马涛身为族群中的渠帅,便是最顶级的权贵,其下是则是以血脉远近,论地位高低,这马生乃是马涛的亲堂弟,乃是族群之中的中流砥柱。

“情况如何?”马涛迫不及待的问道。

“计算过了,每亩田产一百十斤高粱。今年是个丰年啊。”马生喜色道。

差距,这便是差距。

山下的田肥沃,每亩产二百斤粮食便是平均线,二百斤以上,便是丰年了。

山上的土地贫瘠,每亩产一百亩便是平均线,一百斤以上,便是丰年了。

为了吃饱饭,山民不得不开垦更多的山田,消耗更多的力气,以至于人均寿命极短。

当然做山民也有好处,那便是不需要给官府纳粮,不需要当参军,不需要服徭役。但也有危险,山中山寨之间也可能起冲突,因为斗殴而死的人,也是不计其数。

在官府横征暴敛的时候,民众躲入深山之中,便可以勉强过日子。

而现在以关平为首的房陵郡官府,只抽取三成田税,今年平均每亩田产二百三十斤粮食,抽取税收之后,尚余一百六十一斤粮食。

这差距有点大,二十亩便差了一千斤粮食,而一千斤粮食,市价是一万钱,绝对是大差距。

只要官府清廉,山下的生活总会比山上好很多的。

马涛不知道山下也是丰收,闻言喜色道:“真是丰年啊,每亩田产一百一十斤,因为曲辕犁的作用,我们山寨平均每户人家,比去年多开垦了二成的山田,就算起来,今年真的是大丰收。只要多让妇人生孩子,我们的族群会愈发壮大。”

“过个三十年,我们的人口就会翻很多倍。到时候,大帅您就是可以称作巴王了,号令整个巴族。”

马生也很振奋道。

“哈哈哈。”马涛大悦,哈哈大笑不止。

而情况显然不是马涛所想像中的那样,完美的发展下去。

马姓部落处在深山老林之中,与外界的联系极为困难,但这不代表与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

山下秋收,每亩田收了粮食二百三十斤的消息,便也传入到了马姓部落的山寨之中。有些山民便有了怨言。

巴人杜光便是其中之一,听姓氏就知道,他不是马姓巴人,所以在山寨内的地位很低,属于偏远人物。

本身就没有地位,山上生活又比不上山下,杜光自然动了心思。

这日晚上,杜光与自家婆娘办完事后,盖着被子躺在床上。刚办完事的杜光还有些激动,对婆娘说道:“那马涛也不知道怎么考虑的,山上七个大族群,六部选择下山,他却独独留在山上,却是害得我们跟着一起吃苦。我们不能再跟着他了,我们得下山去寻关太守,明年不仅清闲许多,收获还丰盛许多。”

“下山倒是容易,山寨对我们管的比较松懈。但今年秋收之后,我们家也有二三千斤粮食,这粮食怎么带下山?”

杜光的婆娘也是心动,但也担心道。

“我想办法分批的卖了粮食,换取了铜钱,麻布,一起带下山去。”杜光想了想,说道。

“嗯。”杜光的婆娘嗯了一声。

夫妻二人就此睡下,而之后杜光不动声色的卖了家中许多口粮,得了钱币,麻布,选了一个晴朗的天气,带上了口粮,少许细软,拖家带口往山下去了。

在马姓巴人部落中,杜光只是偏远人物。他带着家人一起逃走了,便是叛逃,马涛这个渠帅闻言也不在意,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只是骂了一声。

养不熟的白眼狼而已。

但很快马涛就不对劲了,从杜光开始,逃跑的山民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了,汉人,夷人,他姓巴人,除了马姓巴人之外,跑的山民越来越多,很快甚至有马姓巴人开始逃跑了。

这时候马涛才知道,山下房陵郡大丰收,每亩田收了二百三十斤粮食这件事情,不由大惊失色。

连忙封闭山寨,命精壮巡逻,禁止山民下山。

但是情况不会变好,只会越来越坏。还是那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马姓巴人部落,以同姓为纽带,这是马涛的优势。这样的族群不容易崩溃,若是马涛是个英明的渠帅,甚至能紧紧团结族人。

哪怕再穷,再苦,也不愿意族群离散。

但问题是马涛只亲近与他血脉很近的兄弟,堂兄弟,对待其余普通马姓族人很一般,更别说他姓巴人,汉人,夷人了。

山下那么好的太守,田税只取三成,服徭役还给发工钱,就算是做了士卒,也有丰厚的钱粮。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有米肉供应。

寡居带子的妇人,孤寡老人,都有米肉供应。

听说在织布厂内上班,一月能拿三千钱,三千钱啊,不是三百钱。

太守恩德,仁政善政比比皆是。

我凭啥要躲在山中,与你这个一点也不能干的渠帅一起过苦日子?

反了,反了。

事情从九月开始,到十一月的时候,山寨内已经闹的很凶了。马涛已经渐渐压制不住。

这日上午,天寒地冻。马涛很是忧心,在家喝着自酿的高粱酒。不久后,马生走了进来,劝说道:“大帅。压不住了,要不我们也统帅全族下山吧?”

“那些山民当然无所谓,但我只怕我们这些渠帅权贵下山,会被那关平给砍了头了。”

马涛喝着闷酒,闷闷道。

这便是他不愿意下山的最大原因了,怕是山下那太守磨刀霍霍,把他们这些人全砍杀了。

“实在压不住了,我怕我们不下山。山民们先把我们给杀了。”马生低声劝说道。

马涛却还是摇头。

于是在十一月初八这天晚上,当初七部大族群,六部首领决定跟着马良一起下山,独留在山上的马涛马渠帅,便被自家山民给杀了。

随之死去的还有马涛一家老小,以及一些日常里在山寨之中地位很高的权贵,如马生。

之后这部族群在几个有威望的人的带领下,拖家带口,带上今年获取的秋粮一起,下山投奔父母官。

明府,关太守,关将军,关房陵。

而与此同时,下山的山民不计其数。

房陵郡的人口,在秋收大丰收的刺激下,第二次迎来暴涨。

这便是马良所说的,德化!

以仁德使之臣服,不需刀兵,兵革,以至生灵涂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