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太爽了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第一百八十八章 太爽了

作者:三七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2:18:01 来源:小说旗

房陵一郡之地,九座县城,人口将近三十万。

看似一目了然,但其实人口组成的成分极为复杂。城内人口先不谈,复杂的是城外的农户。

这城外的农户,分作原先农户,下山山民。

原先农户,便指在申家兄弟,蒯祺统治时期,便已经在城外平地上耕种田亩的农户。

山民下山则复杂许多,有张家里这样的普通黑户下山,也有被马良从西部山区吸引下山的七八万山民。

这七八万山民,又分作是汉人,巴人,夷人,成分着实是复杂无比。

现在官府依照规矩,使得这些下山的山民,以汉人村落,巴人村落,夷人村落分别居住,井水不犯河水,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

目前各村落,也都相安无事。

但各自感触又都不一样,当然感激都是肯定的,清一色都是感怀太守恩德。

但在感激之余,有一些人因为遭遇的原因,想法便有些不同。

士奇乃是一位外族人,至于自己的祖先到底是巴人,还是夷,或者是氐族人,士奇自己也搞不清楚了。

或许各个血统都有。

而且士奇的祖母,乃是汉女,所以士奇也可以算是汉人。

在大巴山,秦岭,巴蜀,汉中,房陵一带,这种情况极为常见。汉人虽然名义上统治益州,但也更多是占据成都平原,巴中平原,汉中平原上的良田城池,在广袤的山中,生活着诸多外族人,互相混血,也是情理之中。

士奇虽然已经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巴人,夷人,还是其他什么,但却能说一口蹩脚的汉话,能说流利的巴语,在此之前,也是与一支巴族山民一起,居住在房陵西部山区之中的。

不过当初山民七八万人下山,既有六部大族群,也有许多小部族下山,士奇便是出身小部族。

士奇这一部的族群很小,大约有百户,七八百口人。按照汉人的规矩,士奇这部族群被分做一个里,设有里长,上有亭长,乡长。

下山的日子,当然是好过。官府给规划出了一片荒地,给士奇所在的里开垦,士奇等人自己有耕牛,又有曲辕犁作为利刃,开垦田地十分容易。

有新式水车,蓄水与种植水稻,也减轻了体力活,可以开垦更多的田地。

山下的田比山上的肥沃,再则水稻的产粮,也比高粱要高一点。今年又是风调雨顺,估计是一个好年景。

如今水稻即将成熟,在秋收之前,反而是农闲的时候。士奇在家无所事事,便会时不时的前往自家田地的田埂上,观看水稻。

那一株株水稻弯下腰来,前头是沉甸甸的稻穗。士奇三十多岁,却因为常年劳作,看起来有四五十岁了,脸上密密麻麻都是皱纹,十分难看。但是当他看到这满满的沉甸甸的稻穗的时候,却仿佛是笑开了花而一般,绽放出了美丽的光芒。

这是幸福,美丽的光芒啊。

来之不易。

士奇弯下腰去捏了一粒稻谷,仔细捏了捏,再放入嘴中咀嚼了一下,他常年种植高粱,却是头一次种植水稻,判断不出来,今年的大概收成。

“一亩可能产二百二十五斤?”士奇颇为期待。

士奇知道今天晚上恐怕要辗转难眠了,因为绵延不绝的秋雨已经停了,明天就可以开始收割水稻了。

到底能产多少稻谷,过些天便知道了。

因为刚割下来的水稻,还需要脱粒,还需要晒干啊。

士奇背着手,光着脚踩着满是泥巴的道路,晃悠悠的回去了村落,一路上遇到了许多人,士奇知道,这帮人都是与他一样,忍不住来看看稻谷的。

不说别的,这稻谷,这沉甸甸的稻穗,看一看都是幸福啊。士奇与许多人打招呼,简单的说上一些话,遇到特别熟的,便停下来说几句。

不久后,士奇回到了家中。

这家也是新家,在他们一边开垦田地的时候,一边建造起来的。新房子,牢固,也不漏雨。

与在山中的老房子不一样,成天漏雨,而且年久失修,刮大风的时候就怕房子倒塌了。

士奇家中有个老妻,也是汉女,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都不到十岁,还干不了太重的农活,但却也能拔草除草,顺便照顾家中的耕牛。

此刻孩子们都不在,士奇估摸着孩子们都放牛去了。家中的老妻,则是在织麻布。绢布都是士人,或土豪家用的,庶民一般都穿麻做的衣裳。

织布这种事情,老妻一如既往的熟练。士奇起初不在意,随即便剑老妻脸上流露出的叹息,便问道:“怎么似乎有点心事重重?”

老妻欲言又止。

士奇便不快道:“吞吞吐吐干什么,有什么事直说。”

“太守恩德,上苍保佑。今年我们家定然是个大丰年,想必整个房陵多半也是这般。明年我们家就有好日子过了。我却是叹息,还留在山上的姐姐啊。”

老妻叹气道。

士奇明白了,自家妻子有一位姐姐,嫁给了马姓巴人部落,也就是马涛所部的一位巴人。

当时七部大族群,有六部决定下山,只有马涛坚持在山中,不知道是何故。

现在好了,下山的山民眼见秋收将在,丰年到来,却是欢天喜地,感念太守恩德。山上的山民,可不知道是个什么年景。

女人多愁善感,便为姐姐家担心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那马涛是个混蛋,山下好吃好住,却一定要呆在山上呢?”士奇说道。

老妻闻言抽泣一声,开始垂泪道:“山上的生活苦啊。常年劳作,不成人样。你我都是三十出头,却看起来有五十岁了。我那姐姐家中儿女多,上又有公婆,可比我过的还苦。”

士奇跟着也是叹气,然后劝道:“你也不必太感怀,山下的日子这么好过。等消息传上山去,马涛所部的山民也会下山的。明年秋收,必然也有他们的份儿。至于今年,如果山上的日子实在是难过,我们便送一些米粮过去,帮忙度日。”

“哎,也只能如此了。”老妻闻言也只能叹息一声,伸手拭泪道。

所有人,所有房陵的人。

所有看到了房陵城外,那密密麻麻的稻田中生长出来的水稻,沉甸甸的稻穗,都知道今年房陵必然是一个大的丰年。

乱世之中,没有比一个大丰年更好的事情了。

百姓能吃饱饭,太守能让士卒吃饱饭,民间军中都是稳定,便是好的年景了。

而至于到底是多大一个丰年,那只有秋收之后才知道。

百姓如何割水稻的,如何脱粒的,如何晒干稻谷的,关平没有去看,事到如今,关平已经极少外出了。

说起来也是一个悲剧。

像我这样一个大人物,需要防备别人刺杀。

要防备别人刺杀,需要多带护卫随从人员。

多带护卫,随从人员,便会扰民。

越是大的人物,就越是一个宅男。

所以古来帝王,基本上都是宅男。

唏嘘啊。

不久后,房陵九县的秋收基本上结束了。又忍耐了几天,关平这才招来了孙乾询问此事。

因为九座县城分散在深山之中,互相联络需要时间,也不太方便。信息接收,需要一段时间。

而关平估计信息都陆续汇报上来了,这才召见了孙乾。

这日上午,阳光充足。

房陵郡守府,书房前。关平亲自在书房门口等孙乾过来,见到孙乾后,关平热情邀请孙乾进来。

“公佑先生。”

关平连忙上前扶着孙乾的手,二人一起进入书房。虽然一个是太守,一个是功曹,这样有失体统。

但是孙乾另一个身份乃是关平的老师,便也坦然受之了。

二人坐下后,关平便迫不及待的问道:“秋收的情况如何?”

说起此事,孙乾也是笑容满面,说道:“今年是个大丰收,根据九县传上来的公文来看,今年每亩田水稻的产粮,平均是二百三十斤。各县都知道今年是个大丰年,所以陆续都新造有粮仓,但是平均每亩二百三十斤稻谷的产粮,却还是出乎各县的意料。目前收取上来的稻谷,粮仓都塞不下了。各县不得不腾出一些房子,来收藏稻谷。”

“粗略估算,积谷可供给四万大军,吃用一年半左右。”

关平闻言喜上眉梢,乐不可支,就差在屁股上安装一个尾巴,使劲摇摇了。

高兴的仿佛是有坚果吃的小松鼠。

太好了。

秋收之前,辗转反侧,无比紧张啊。

现在是一锤定音啊。积谷可以供给四万大军吃用一年半左右。而房陵郡计划招募,三四万精兵。

秋收之后,便可以招募兵丁了。待明年秋天,或是后天年初,便可以出兵汉中,拓展土地了。

今年的大丰收实在是太重要了。

若是今年粮食绝收,那就真的是要了老命了。

真是老天爷都在帮我啊。

爽快。

当然,高兴之后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严肃处理,至于征兵之事,另外再谈也不迟。关平对孙乾说道:“先生啊。这次秋收实在是大丰收,出乎各县意料,粮仓建少了,小了,这我不责怪。但是粮仓藏不下来的粮食,需得稳妥保管。若是谁把收上来的粮食,因为储藏不当,而发霉了,坏了。我便追责谁。另外,此事我们借机宣传一下,吸引大巴山,还有四周山区内的山民下山,继续增加人口。”

“诺。”孙乾也是严肃应诺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