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万物皆可拼 > 第两百八十五章 英才尽丧,群星晦暗(三)

冷眼扫了跪地劝进的臣子一眼,最后曹操的目光在曾经极力劝自己称公称王的董昭身上顿了顿,然后毫不犹豫地拒绝道:“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跪在地上的一干大臣得到了曹操的明言,心中狂喜,也就不再发言,等着曹操去世,然后当他成为周文王的时候,自己的官职再提一提了。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儿子曹丕每日小心翼翼地前来陪伴,亲自熬汤喂食,可是他却能从自己儿子的眼中读到渴望——渴望自己死去,然后执掌天下。

虽然有着名医们的汤药和夫人子嗣的精心照料,可是曹操却觉得越活越没有了滋味,身体也在樊襄之战后日渐消瘦下来了。

这一刻,他想到了为自己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居中持重十几年最后却服毒自尽的荀彧,想到了在凉亭之下与自己煮酒论英雄的刘备,最后又想到了和自己谈论天下大事却因官渡一败而忧郁而死的老大哥袁绍。

“死不可怕,死是凉爽的夏夜,可供人无忧地安眠。世人,昨日看错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曹操呢喃着写下自传《述志令》,感慨道,“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随后他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想要让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指责。

夜里,洛阳城异常寒冷,心力交瘁的曹操,忍不住剧烈咳嗽了两声,没想到,竟然咳出了大口的鲜血。

咳罢,曹操抬起头,下意识地仰望夜晚的星空,不禁慨叹:孤,命不久矣!

于是,将曹丕召唤至病榻前,准备对曹丕叮嘱两句!

他望着自己的儿子曹丕说:“丕儿,父王我大势将去,有两件事,我叮嘱于你,你可得记住!”

“第一,我去世之后,有一人可辅佐你治理天下,此人正是司马懿,有了他,你就可以制衡诸葛亮。但是,司马懿这人心思较重,善于谋略,你可用他,但不可重用,要防着一些!第二,你兄弟众多,我死了之后,希望你能担当兄长之责任,不要兄弟残杀,给他们留一条活路!”曹操长吁一口气,如释重负!终于将心中的担忧,和盘托出,交待与自己的继承人!

说罢,他嘴里念叨着丁夫人的闺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他临死前留下《遗令》,根据他的遗嘱,他于二月十一日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

他那消弭战火,治水屯田的功绩和那些挖坟掘墓、坑杀降卒、劫持天子、抢夺人妻、屠杀百姓、逼死功臣、残害皇子、幽禁皇后的斑斑劣迹也一起被埋进了黄土之下。

在遗令中,他说道:“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开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十一月癸卯,继承曹操魏王称号的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

似乎是想要证明自己,曹丕对外一向主张征伐,他拜曹仁为车骑将军,统率荆、扬、益州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总数三千五百户,后还屯宛城。孙权派将领陈邵占据襄阳,曹仁奉旨讨伐,与徐晃大败陈邵,入主襄阳,派将军高迁等徙汉水之南的未开化之民到汉水之北。

乙卯,汉献帝禅让,曹丕三次上书辞让。辛未,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奉刘协为山阳公。

同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可惜事情的发展终究不如曹操所预料的那样发展下去,他不仅没有做成申包胥、蒙恬,也没有做成周文王,而是成了篡汉的奸雄。

曹操像周文王一样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也始终没有称帝,可惜他选择的继承人没有周武王的文韬武略。

受禅称帝后的曹丕没有按他的意愿好生照料他在铜雀台的“后宫”们,而是被各方面能力都差自己一大截但是贪恋美色的毛病却是一点儿都不输给自己的儿子曹丕全都笑纳了,卞太后听闻此事后大骂曹丕是畜生,至死也不愿再见曹丕。

曹丕为了稳固内政,采纳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把老父亲曹操花费了大半生争取到手上的人事任命权拱手让给了世家门阀,随后又眼睁睁地看刘备和孙权交战而毫无作为,只因为孙权上书一封“愿送子孙登为质”而斩杀了刘备的使者,白白错失了这一千载难逢统一天下的机会。

随后孙权因解除了蜀国的威胁,孙权以“称儿子尚幼,未曾娶妻,父子之情难舍,一旦离乡会水土不服”的理由把遣长子孙登入魏为质一事拖延再三,魏吴两国的联合也逐渐出现貌合神离的状况。

对于孙权的欺骗与背叛,恼怒的曹丕撕毁了鼓励孙权杀敌的《报吴王孙权书》,又下了《伐吴诏》鼓励将士们说:“南征进军,以围江陵,多获舟船。斩首执俘,降者盈路。牛酒日至。”表示坚决要南征孙权之意。

曹丕亲自从许都出发南征,各路兵马齐头并进,曹真、张合、曹休等诸路大捷,击败孙盛、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几乎攻下江陵。

孙权临江拒守,几条战线或溃或败,仅朱然获胜,曹丕胜利在望,却不料遇到疫疾,孙权乘机重新遣使纳贡,而曹丕又信以为真,双方言和,曹丕退兵。

黄初六年(225年)八月,曹丕不顾众臣的反对开启了第三次南征,这次大军从许都东行至谯县,再沿涡水进入淮河。

这地方沼泽密布人烟稀少,大军行进到这里不仅无法得到粮草补充,还经常遇到河道堵塞,导致战船搁浅。

这种情况在旱季更是明显,于是身为扬州人的蒋济认为水道会有阻塞,不利行军,更作《三州论》劝谏,但曹丕不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