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第一状元郎 > 第六百三十五章 势不可挡

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六百三十五章 势不可挡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6:04:24 来源:小说旗

莒县学院一事,风传整个京东东路,各地的士子喜忧参半。

进学制的改革,让考试这个形式重回人们的视野,而且关于当日莒县的对话,被传成无数个版本,说什么的都有。

一时间大宋士林人人紧张万分,生怕真如传言那般,开始考各种蹊跷的技法。

钦差船只由运河拐弯,扬州就在眼前,再回此地的杨霖心情十分愉悦。

走上船头,眺望远方,初夏明媚的阳光下,江水悠悠,波光粼粼,两岸绿草红花,一片生机盎然。

远处渡口上,人山人海,杨霖笑着说道:“当年我和蔡京在此,迎接童贯,这厮人高马大,身躯魁伟,不似寻常阉人。”

陆谦笑道:“童贯老贼确实有些异象,不过心术不正,长得再魁伟,也是个阴毒阉宦。”

杨霖哈哈一笑,也不作答,三艘船在江边缓缓停下,放下踏板,杨霖匆匆上了堤岸。

周围的侍卫赶紧上前,将他护住,渡口人太多了些。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是自从莒县的事情之后,便让其后的淮阴、扬州都有样学样,急着窜到杨霖跟前,准备提出一些政见,也能像范宗尹一般平步青云。

官场学问实在太大了,一张椅子怎么摆,一杯酒怎么倒,一杯茶怎么敬都可以隐含极大的寓意,哪里会出现如今这样,摩肩接踵,人挤着人的场面。

杨霖使了个眼色,陆谦等人直接拔出刀来,站立两侧,护出一条道路来。

扬州的街道,虽然也算是繁华,但是还是无法和汴梁、洛阳等地相比。

如今并不是扬州最繁华的时候,因为蔡京的新政,让两淮的盐商凄凄惨惨,家破人亡。

蔡京的盐法变革,是他所有为政举措中,流传最广的。后世的明清两朝,都在沿用,因为他的盐政,让朝廷的收入大幅增多。

不过朝廷垄断盐茶的下场,就是让民间深受其害,许多偏远地方的百姓,一粒盐难求。

而且官方晒得盐,因为没有竞争,常常是掺杂一半以上的沙土。

扬州的钦差行辕,就设在杨霖的府邸,回到这里之后,所有的下人都凑了上来,喜滋滋地欢迎自家少爷。

回到自己住处,杨霖心情十分舒畅,让人准备热水和衣物。徐月奴笑着上前问道:“这就是你以前住的地方,还蛮不错的。”

杨家就是再有钱,当然也不如走私大户徐家庄,但是黄玄芝和灵云就十分满意了,在小院里这看看那摸摸,完全闲不住。

杨霖漫步来到书房,摆在上面的,都是些杂七杂八的书籍。

本来的经史子义,反倒不知道扔到哪去了,想到这里不禁一笑。

翻出一块墨来,自己轻轻研磨好了之后,提笔给蔡京又写了一封信。

关于开设多门考试,分别取士的事,事实上已经动摇了几千年来的选拔制度。

这种科考,已经从选官变为了选吏,也把精简官员,落到实处这一项,进行到了极致。

通过这次新政,杨霖也了解到了,这个官场生态已经成熟到不能再成熟。

有时候想要循序渐进,反倒不行,必须快打斩乱麻,一步到位。

再用强势的武力,压制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弹,过去几年大家反倒拥护起这个政策来。

想到这里,杨霖轻笑一声,现在自己站在这个位置,要做的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大势在我,顺我者即为正义,逆我者就是阻碍大势,死不足惜,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

这次变革的重要性,实则关乎未来的民族发展,能否从这个已经成熟到不能再成熟的体系中获得一次升华。在世界之巅,再领风骚千年。

与之相比,什么仁慈、正义、善恶都是微不足道之事。

秦始皇杀再多人、建阿旁宫、奢靡无度、焚书坑儒,他也是千古一帝,值得万世赞颂。

如今最怕的,就是自己出了什么不测,那么绝对是人死政消,没有第二种可能。

旧势力需要自己一直压制,直到新的秩序成型,有了自己的守卫着和拥护者。

思绪万千之际,这封信也写完了,不知道蔡京能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陆谦。”

外面的侍卫推门而进,笑道:“少宰,陆虞侯歇息去了,如今是属下当值。”

杨霖点了点头,道:“你派人去一趟驿站,把这封信交到汴梁文教司蔡京手中,另外去扬州衙署,让知府召集扬州从五品以上官员,来这里见我。”

亲卫出去之后,杨霖指挥着几个侍女,搬起小凳子,在院子里整齐排列出来。

不一会,扬州高官们兴高采烈前来拜见,一见满院的小椅子,纷纷愣在原地。

直到杨霖出来,笑着道:“诸君,各自入座。”

诸位官员哭笑不得地按资排座,一一落座之后,杨霖道:“今天把你们叫来,不为别的,专为淮扬盐榷。”

这可真是半句废话也没有,少宰雷厉风行,果然是名不虚传。

淮扬扬榷,就是当地的重中之重,因为蔡京的改革,让淮扬一带怨声载道,繁荣程度一落千丈。

当时他为了得到赵佶的宠信,为朝廷急剧敛财,把地方上给坑苦了。

而且今后历代的统治者,都看到了这个敛财妙招的厉害,无不有样学样,从此汉人普通百姓吃盐就是个老大难问题。

杨霖自问不需要这样的敛财手段,来为朝廷增加财政收入,便有意彻底革除此举。

废除盐榷、盐引,让民间自己经营,让市场来取优汰劣,既可以让百姓买到平价盐,也可以增加地方官府的税收。

因为杨霖是先控制了朝廷中央,再来地方推行新政,所以朝中的压力很小。即使有人不同意,也不敢抵触杨霖的政令。

所以这一项看起来很难的举措,实际上很容易就完成了,最怕的就是彻底放开之后,自由市场的这一段时期,形成了不好的风气或者出现巨头垄断盐业,坐地起价的形势。

所以杨霖打算,限制盐井的开发,不允许一个人占据太多的盐厂,不允许跨地域户籍地开采晒盐。

如此一来,就能彻底根除地方上的私盐贩子,因为你可以光明正大地做盐的生意,谁还要偷偷摸摸。

在场的扬州官员,全都被杨霖讲的兴奋不已,没想到这种好事都能出现。

朝廷终于不再压榨地方了,一旦盐榷废除,开始和陶瓷、粮食、布匹一样,改由私人经营了,那么地方上不知道要多收多少的税。

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无数的盐贩子,就会成为良民,成为正儿八经的客商。

靖绥地方治安的压力也骤降,不用随时担心被凶恶的盐贩子灭门了,能够光明正大做生意,谁愿意去刀头舔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