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吃货唐朝 > 第819章 你呀,怎么就糊涂了呢?

吃货唐朝 第819章 你呀,怎么就糊涂了呢?

作者:肥皂快乐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9:59:54 来源:小说旗

看到城门外迎接自己队伍的阵容,慕容钵感到十分惊喜,自己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郡王,吐谷浑在大唐朝臣属国之中,也算不上实力最强的,大唐监国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前来迎接,这种规格实在是给他天大的面子了。

他一直听慕容翎说李佑在唐朝的地位如何重要,总是觉得她是在吹捧自己的老公,如今看来,自己这位妹夫在大唐的确有着极高的地位。自己不过是沾了这位妹夫的光而已。

感到惊喜的不只是慕容钵,李佑看到他身后的人更加感到惊喜。

“王爷,殿下,老公。”

随着亲切悦耳的声音,慕容翎、阿施那晴和武栩的一张张娇美的面孔,出现在李佑的眼前。分开了这么久,这些女人们实在是想自己的丈夫了。慕容翎不仅陪着慕容钵来到长安,阿施那晴和武栩也带着孩子们一起回来了。

跟随李佑一起前来迎接的萧婉玉和瑞娜也上前跟她们热情地打招呼。

西北王府。

“李佑。”慕容钵还是像当年在吐谷浑的时候一样,直呼李佑的名字。

他有些自嘲地说道:“我们吐谷浑穷,就没给你带什么贵重的礼物,你看看这份礼单行不行?”

慕容翎赶忙给他打圆场,她对李佑说道:“老公,我兄长可是给你带来了一些好东西呢。”

说着,她从自己的衣袋里掏出了一张礼单,说道:“我给你念念啊:吐谷浑特产黄河鲶鱼300斤,都是用冰块冰冻着运来的,还都很新鲜呢。还有青海湟鱼,昆仑大黄、虫草酒、湟源陈醋,还有5头大通牦牛,还有一些其它的食材。这些都是我兄长精心为你挑选的。”

在一边作陪的裴迪兰,原本在长安的消费一直都是由李佑提供的,心里多少有点儿不好意思。这时,他看到慕容钵送来的礼物也不过如此,心里多少平衡了一些。

就听李佑说道:“哈哈,还是慕容兄懂我,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啊!谢谢你啦。”

他当即命王寮等人去准备午膳,中午就吃吐谷浑风味儿的饭菜了。

裴迪兰心道:“李佑这吃货的名头果然名不虚传,这家伙有钱什么也不缺,就好美食这一项,我这就给大马士革发电报,让那里准备一些当地的特色食材送过来。”

李佑继续发表他的吃货演说,他神往地说道:“光阴似箭,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当年第一次和哈米德在伏俟城吃蒜蓉烧鲶鱼,那味道真不错啊。”

慕容钵笑道:“你啊,当初我看到你就是个吃货,还真的觉得你不靠谱,有些信不过你呢。哈哈。”

李佑在跟慕容钵谈话的时候,也不会忽略裴迪兰,他说道:“老裴,老哈你是熟悉的,当年我和老哈一起跑到伏俟城,第一件事儿就是去吃蒜蓉烧鲶鱼……”

李佑讲起了当年的往事,不免有些感慨。

裴迪兰听到李佑竟然在16岁的时候,就做出了如此牛叉的大事,不由得羡慕不已。

李佑说道最后,指着慕容翎说道:“老裴,你这个弟妹,就是我在那个时候认识的,我帮助了慕容兄,翎儿就算是他给我的谢礼了,哈哈。”

慕容翎红着脸笑道:“你别瞎说,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当年还不是你死皮赖脸,整天缠着人家的。”

众人说说笑笑的,裴迪兰很喜欢这种氛围。

慕容钵对裴迪兰这位大食国的王子也很感兴趣,吐谷浑的食盐很大一部分都是销往大食国的,其它的商业往来也很频繁,他以前就听慕容翎说过裴迪兰的事情,看到他跟李佑的关系如此亲密,也起了跟他结交的心思,于是热情地跟他叫交谈了起来。

众人说说笑笑的,话题无意中转到了吐s蕃和松赞ganbu身上。

提起松赞ganbu来,慕容钵也有些感慨,当年他们可一直是死敌,这么多年来,吐s蕃仍然是吐谷浑防范的对象。如今的吐s蕃也臣服了唐朝,从此以后,两国之间的关系变了,他跟松赞ganbu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就在不久前,他接到李佑的电报,已经调集了3万大军,准备配合松赞ganbu返回吐s蕃控制局势。

慕容钵作为与松赞ganbu同时代的少年英雄,相互之间又争斗了这么多年,彼此之间不免有些惺惺相惜之感。他说道:“我倒是想去会会这位吐s蕃的赞普,看看他是何等人物。”

李佑笑道:“这个容易,过几天,我和老裴陪着你一起去吧。”

裴迪兰在长安城徜徉了这么久了,他去的地方很多很杂,甚至比李佑这位老长安更加熟悉。裴迪兰比慕容钵年纪大几个月,他热情地说道:“慕容兄弟,长城好玩的东西多,你要是愿意,我来给你当向导,反正费用都有你妹夫这位有钱人来出。哈哈。”

李佑笑道:“老裴说得有道理,他现在也算是老长安了,也比我会玩儿,就让他带着你好好的游览一下长安城吧。”

东宫。

第二天早朝后,李佑接到李承乾的通知,就来到了东宫求见了他。

“大哥,你找我?”李佑说道。

“五弟,父皇来电说,他明天从洛阳出发,三天后会回到长安,你看这迎驾的仪式该如何安排?”

原来,在早朝上李承乾宣布了李世民即将返回长安的消息,讨论了关于迎驾仪式的问题。在组织迎驾这个问题上没有争议,但是在围绕组织什么样的规模上,大臣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以长孙无忌为首一派,主张举行规模宏大的欢迎仪式,他们认为东征高句丽是唐朝建立以来,对外征战所取得的标志性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胜利,理应大肆庆贺。

长孙无忌建议在长安的全体大臣、外邦使团都要参加、动员10万官员百姓到城门外迎接圣驾。由太常寺和礼部安排歌舞表演,搭建凯旋门等来营造气氛。

在组织欢迎仪式时,官员百姓都要穿新衣服,歌舞演员和乐工们也要购置新的行头。为了避免李世民等人在路上耽搁无法准时到达长安,还要给前去迎接的官员百姓准备一顿饭菜,乱七八糟的费用一大堆。

结果,高静明简单一算,大约需要花费40万贯。

以魏征为首的一派主张减小迎接的规模,组织一万人的规模就行了。他们的建议也有道理,因为在凯旋仪式之后,还要举行一次庆典祭祀活动。到时候还要大规模地组织群众参加,有些劳民伤财了。

李承乾对此感到有些头疼,他既希望组织一场规模宏大的欢迎仪式,令李世民开心,又担心花费过大,引起朝野之间非议。如果真的因此产生了不良后果,还有可能会令李世民不满。可是如按照魏征等人的意见,欢迎仪式的规模太小的话,很可能会令李世民不高兴的。

李承乾感到左右为难,一时拿不定主意,于是就叫来李佑商量此事。

李佑听到李承乾竟然为了这件事情犯愁,不由得笑道:“大哥,你呀,别的事情都办的很好,在这件事情上怎么就糊涂了呢?多大点儿事儿啊?”

李佑的态度,令李承乾顿时高兴了起来,他说道:“五弟,我就知道你有办法。你说,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