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九阙朝凰之第一女帝 > 第290章 天下粮仓

九阙朝凰之第一女帝 第290章 天下粮仓

作者:席妖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5:41:03 来源:小说旗

谢琅态度温和,老百姓也舍不得离去,毕竟不是谁都能见到当今圣上的。

周钰在后面收拾好帐篷,铺开地毯,将随身带的几个食盒摆放好,只等谢琅那边的百姓散去,他们再带着儿子到处玩玩。

小太子依偎在谢琅身边,大眼睛打量着面前的老百姓,里面还有好几个孩子。

那些孩子们穿着朴素,有的人衣裳上面还有补丁,并不代表他们家里的条件就很穷,有些人家还是比较会过日子的,衣服破了补一补照旧可以穿。

不过小太子的穿着的确是太华贵,才让几个小娃娃看的目不转睛。

陛下都亲口说了,要女子十八岁以后再成亲,他们心里只觉得陛下对他们的好,至于多留两年是不是会成为老姑娘,他们现在也顾不得了。

若是县衙那边这样说,他们心里可能还会觉得不合适,可是换个人,心态完全变了。

“以前成亲早,是因为日子不好过,指不定什么时候人就没了,现在不同,天下安定,百姓也能吃饱喝足,生病后也有医院就诊,寿命比起以往长了好几年,所以晚两年对谁都好。”

“是,陛下这么说,咱们肯定不会给陛下添堵。”

谢琅眉目含笑,“家里的孩子也让他们多读书,哪怕大人过得苦一点,可不能耽误了孩子们,以后说不准家里就能出个做官的。读书不一定有用,但是不读书却很难出头。女娃娃也别觉得就不如男娃娃贵重,朕还是女子呢,不也成为了皇帝。朕的口碑在民间好不好?”

“好着呢。”人群里,一个婶子赶忙道:“就是给咱们老百姓人口地,不用再给地主老财苦哈哈的种地,陛下就已经好的不得了了呢。”

只这一点,谢琅就已经碾压了前面所有的君主。

谢琅笑容更深了,“老太太现在和家里的几个儿子一起住着?”

老人家抿抿嘴,“一大家子都住一块。”

“和儿媳可有摩擦?”谢琅还是想着打破现在父母在不分家的规矩。

“不瞒陛下,这筷子和碗都能碰出个响儿来,婆婆和儿媳妇那肯定要吵吵两句的。”

这话倒是不假,“一大家子住在一起难免会吵架,老太太还不如自己个儿住呢,将儿子儿媳都分出去。”

老太太愣了,这不合规矩啊,不过是谢琅亲口说的,她倒是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了。

“您老伴可还在?”

“在呢,身子骨也硬实。”

“那挺好的。”谢琅拔起几棵草,手指灵活的编织了一直青草的手镯,然后给儿子套在手腕上,美的小太子乐不可支,“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难免吵吵闹闹的,分出去的话,你们老两口过自己的日子,不用担心瞧儿媳不痛快,每天老两口想吃什么就自己做,人口地里面重点蔬菜或者别的卖俩钱,每年儿子儿媳给你们老两口一定的粮食。”

她瞧着老人家的眼神,对方似乎很难说服。

“老太太,你们老两口辛苦二十几年,给他们娶了媳妇,不应该轻松下来?难道还得再操劳个二十年,将孙子孙女也张罗了?”

“陛下,老话说父母在不分家的。”

“老太太为何觉得不分家好?儿子儿媳在眼皮底下,一家人挤在一起,感觉热闹?”

老太太沉默好一会儿,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朕明白,你辛辛苦苦把几个儿子拉扯大,突然他们娶妻后就要分开,心里会觉得空落落的,可是老太太,他们早晚都要独立的。当初你刚成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和公婆分家?”

“……”老太太想过,她刚嫁人的时候,婆婆就不怎么待见她,只因为老头子看上了她,婆婆却想让自己外甥女做儿媳妇,那些年看自己真的是跟仇人似的,每天天不亮就指使自己干活,大半夜才能进被窝睡觉。

后来好不容易熬死了婆婆,她的日子才算是好过起来。

见她的态度,谢琅心里了然。

“所以啊,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呢?对吧。”

老太太中午回到家里,看到家里二十几口人,莫名觉得挤得慌。

可想到分家,心里却忐忑不安,甚至还有点焦躁。

五个儿子,五个儿媳,还有十一个孙子孙女,把家里所有的屋子都挤得满满当当的,以前家里还有厨房,后来孙子孙女多了,厨房都空出来住人了,后来家里几个爷们在院子里打了个茅草棚,当做厨房用。

几个儿媳妇做好饭,二十几号人把堂屋给挤得几乎转不开身子,在以前觉得寻常,如今却有些看不下去了。

饭后,老夫妻俩回到屋里,老太太和老头子说起了这件事。

“老头子,你觉得咱分家合适不?”

老爷子看着老伴一眼,“咋啦?现在不挺好的?”

“好啥呀。”老太太叹口气,“家里堵得转不开身,吃顿饭就跟饿鬼投胎似的,一顿饭就得一大锅的馍,天天这样瞧着不得劲。”

“都一大把年纪了,谁知道能活几年,凑合凑合得了。”老爷子唉声叹气的转个身,“村里有谁分家了,这分开也不好看。”

“陛下说分开好。”

“……”老头子转头瞧了老伴一眼,“你说啥?”

老太太将上午遇到谢琅的事情说了一遍,老爷子似乎也沉思起来了。

几日后,上窑村里就传开了,老于家要分家了。

俩老的跟着长子长媳过日子,下面四个儿子都分出来单过。

于老头特地去村长家里,让村长给其他四个儿子批宅基地。

一时间,不少人都来老于家暗搓搓的打听消息,是不是几个儿子儿媳妇不孝顺,才让于老头俩人分家。

不过有人来来去去的,都没打听出什么来,于老头只说家里人太多,挤得慌,分开过日子就挺好。

于家长媳得知终于要分家了,心里似乎一下子就疏阔起来。

作为长媳,家里的东西一般是要留给他们夫妻俩的,下面还有四个小叔子和弟媳,长媳心里始终都觉得憋屈。

她愿意养活公婆,可心底对其他四家到底有想法。

都是上窑村的人,人家分家要批宅基地,村长自然没意见,随后带人在从村子里丈量了四块地,然后于家那四家晚辈就开始托人盖房子了。

房子倒是不用多少,却也是青砖房。

于家五个儿子都能干,分家也没有闹出什么笑话,手里的银钱盖房子还是够的。

前前后后大半个月,其他四家都搬出去了,老于家顿时也变得宽敞起来。

大房有三个孩子,俩小子一闺女,以前大房家的闺女都和其他房里的姊妹睡在一个屋子里,现在小姑娘自己就占着一个屋子,可是高兴坏了。

就连俩小子也是一人一个屋,晚上可是不用担心被谁踹下床,也不用担心有人和自己争被窝。

以前是妯娌几个一块儿做饭,现在是大房媳妇自己,就算是忙碌些,她也乐意。

等到公婆不在了,他们的体己也就是大房的了,而且公婆的人口地可是大房夫妻俩种着,老爷子和老太太一年能吃多少粮食。

几个儿子都是勤快的,分家后也知道孝顺爹妈,家里但凡有点好吃的,都会让孩子或者是亲自送过来给老两口尝尝。

老太太暗中也琢磨过味来了,分家的好处有,那就是几个妯娌的感情比以前好了,以前住在一块,私下里可没少在自个儿屋里嘀嘀咕咕的。

她每天还是帮着喂喂鸡,扫扫院子,其他的事儿有大儿媳,一个人就能利索起来,倒是和没分家之前,并无太大区别。

家里也安静不小,清闲时候就听孙子孙女当着自己的面背背书,她听着也高兴。

最最关键的是,蒸上一大锅的白面馍,够他们这几个人吃两天的。

以前一顿饭就得大半锅的米饭,或者是一大锅的白面馍,即便是一天两顿饭,那也得来两锅白面馍,瞧着就心疼。

谢琅并不知道老太太分家了,她也不认为凭借自己三言两语,就真的能让古旧的思想一朝顿悟。

分不分家看他们自己,谢琅并不会强制执行。

这一年,大周各大州府纷纷解除了宵禁,老百姓不需要到了一定的时间就关门锁户,大周五十州府,都已经铺路完毕,路灯也都装好,从入夜到晨曦前,街上的路灯几乎亮一个晚上。

如今气候还有些冷,绝大多数的人半夜之前就回家了,等到了夏天,恐怕很多人都能彻夜不眠的在外游玩。

京城这两年就是如此,夏日炎热的时候,即便是到了下半夜,美食广场都有很多年轻人在这里纳凉品尝美味的餐点。

而就在今年,冰棒问世了。

这并非是谢琅弄得,而是御膳房里的一个御厨的家人,学到了制作冰棒和冰沙的方法,就在京城里租了一个小摊位。

冰沙的制作方法不难,从冰块上挂下一些冰屑,再淋上捣碎的时令果酱,淋上一圈风靡,口感冰凉且香甜爽快,一开业就引来了很多年轻人和孩子们的竞相购买。

冰棒则是奶油与白糖勾兑后冻住的,这也是纯手工,咬一口香醇的奶味混合着甜滋滋的味道,感觉天灵盖都要升华了。

现在民间出现了很多的私人作坊,主要的产业都掌握在朝廷手中,其他的一些便民产业,谢琅是没打算插手的。

“粮仓的建设情况如何了?”早朝上,谢琅看着谢琏问道。

谢琏道:“回禀陛下,目前长安,江陵和云城的粮仓都已经建好了,从去年年底,户部就派人将粮食一次运往这三处粮仓,同时唐洲,耀州,燕京,凉州,和姑苏五处的粮仓也都在后期的建设之中。按照陛下的旨意,一旦这六座粮仓全部囤满,可以满足天下百姓五年的温饱,只要不是数年旱涝灾害,大周将不会出现饿殍遍野的情况。”

谢琅点点头,“每年户部收取上来的粮食,在保证京城百姓宽裕的情况下,其余的粮食全部秘密送往朝廷粮仓。同时,姚将军也派遣几批人马去各地粮仓驻扎,务必要保证其隐秘和安全性,那将会是我大周天下百姓的命脉。”

谢琏和姚慧芳恭敬领命。

“同时,也告诉地方官府,在各地建立地方粮仓。”她这句话是交代苏相的。

之后,她看着身边不远处的大周疆域图,这张长五米,宽三米的疆域图一直都摆放在太和殿中。

她在其中一个位置点了点,这里是豫州,位于大周的中轴线偏东北方的位置,属于沿海内陆地区。

豫州与江陵比邻,江陵是鱼米之乡,而豫州也是一处宝地。

“在这个位置。”她点了点豫州的一个郡县,“让豫州知府在苍梧郡重点发展玻璃大棚,种植各种蔬菜,有百姓对此有意的话,可以让豫州知府以及苍梧郡进行相应的补助,可以让银行给他们进行担保。另外再让人去那边进行帮扶。”

苏颍和谢琏再次领命。

如今大周虽说很多老百姓都会种植一些蔬菜,可是很少有人大面积的专门栽种。

一般都是在自家自留地里种植一些留着自己吃,种的多了,才会拿出来进行售卖,也都是少量的。

长安城作为大周帝都,肯定是不会缺少各种蔬菜,但是其他地方却相对要单调许多。

尤其是在沧州等最北方的几座州府,哪里大片的都是草原,老百姓对于羊肉奶类的倒是不缺,蔬菜却格外稀有,价格也比起其他的州府要贵了不止一星半点。

归根结底,还是量少的原因。

未来的系统里有很多的蔬菜种子,谢琅就趁着接下来的日子,让周钰把未来整理出来的栽培方法抄录下来,然后印刷装订成册,再让毕业生里对农业感兴趣的人才,去当地进行技术援助。

苍梧郡是在豫州来说不好不坏,各项条件只是占据中等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郡中的百姓也多是种地过活,虽说不会饿肚子,可是也存不下多少余钱。

此次得知朝廷要重点栽培苍梧郡,当地郡守差点没高兴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