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14章 与朝廷做交易

这人话中的意思是说:朝廷隐约听说了密州在贩马的事情,只要每年上交三千匹战马,内情朝廷就不追究了。这也是赵兴早就预料到的结果,每年三千匹这个额度也不算太艰难。甚至他还算占便宜了。

朝廷现在战马奇缺,定下的和买价格非常高,等到走私路线走向繁荣,马价必然大大下跌了,再要求朝廷按和买价格支付,算起来赵兴还占了很大的便宜。

赵兴心里窃喜,他以为这又是章在背后出力的结果,但实际上,由宋一代都鼓励民间走私马匹来宋境,为此还给予走私者很多优惠,比如开茶引、盐引等等,朝廷甚至允许用粮食换战马。而赵兴这次只获得了官方默许,却没有占其他便宜,这对他来说,实际上是一种不公。

另一方面,朝廷是不会亏待贩马者的,那些该有的优惠一定划拨下来,只是大家都欺负赵兴傻,提前截留了而已,但赵兴却不知道……当然,他从没有贩茶叶的兴致,至于盐引吗,马上他的私盐场即将开工,他也不指望别人的盐引。

密探说完,看到赵兴的情绪有所回升,他取出两块黄金,不等赵兴伸手,他又伸出双臂,护住了这两块黄金,嘴里急忙解释:“休得鲁莽,这不是赏赐你的,这是朝廷新铸的金牌、金铤,范金部想让你看看,提点意见。”

金牌、金铤?!

赵兴看着金牌的样子,不禁纳闷:这不是日本的金小判、金大判吗?他曾经拿着似是而非的金小判去苏轼家忽悠。没想到在这里看到原装正版地金小判,就跟战国游戏里的图画一模一样。

原来这东西叫金牌、金铤。

看到金铤,赵兴不禁想起周涛走私的那批金锭,估计那批金锭也是金铤的一种,这玩意像一个长柄竿,边缘冲压出不规则的花纹,铤面写着分量与铸造年代。然而,它太大了。

“黄金要作为货币,它必须是一种小价值的东西。因为黄金价值太高了。要参与日常交易,最大的面值只能是一两,这十两金铤,我看它太厚了,估计在用的时候。要任人切割,那就失去了货币标志物意义。我建议,金铤以一两为最高单位。金牌则以一钱为单位……”赵兴回答。

来人点点头。回答:“范金部也是这个意思……你写封奏折。”

赵兴笑了,他嘲讽的看了一看,慢悠悠地回答:“章枢相曾告诉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以,我不写,打死也不

来人瞪了赵兴半天,赵兴则悠闲地吹起了口哨,一副与其奈我何的态度。对峙半晌。来人收起了金牌、金铤,脱下一件外衣把赵兴送的木盒子包裹起来。而后说:“如此,我告辞了……这木匣太重要,你得派一都护送我。”

“且慢……这火药,这火器,怎么说?”赵兴别有意味地喊住了职方司密探。

密探犹豫一下,小心翼翼地试探:“大人以为,该怎么说?”

“我送你一场功劳,如何”,跟密探说话,赵兴不得不话留半截。他的意思是说:打探出火药火器的功劳全归密探,是密谈地个人努力完成了这一切,而赵兴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事也没干,清白的像一颗新剥小葱。

“如此一来,我到离人这里,如何解释?”密探小心求证。

赵兴大胆假设:“我雇了那么多营州逃人,总得有个说法,你只是来向我打听逃人的事情,并向逃人打听当时地情景,不是吗?至于逃人怎么说,足下可自处。”

“大是!大好!……在下元丰二年进士孙琮孙子枢,职任伴辽使,赵兄大恩,在下记下了,必有后报。”孙琮抱拳拱手。

张用被重新召唤上来,他写了调兵文,赵兴与他共同签押了官印,程爽带着八名廓尔喀武士护送他去官衙,从那里送走他。等此人一出赵兴地府上,赵兴看着一身便装,神态悠闲的王子韶,问:“范金部出了什么事?”

赵兴问的没头没脑,王子韶愣了一下,马上指点赵兴面前的那堆邸报,说:“九月,范金部与李常求取外郡,还有你老师苏子瞻与其弟苏辙,都在求取外郡。诏令不许,有御史攻讦:说此等四人罔负帝恩。”

果然,范锷这混蛋出主意铸金币,看来朝廷也有意采纳他的意见,但传统思维禁锢了他,结果他只做出来了金牌、金铤,这厮极狡猾的一个人,知道最近风向不对,自己要求出任地方官,却让赵兴建议金部铸钱方案,把黑锅让赵兴来背。而赵兴虽然是极憨厚的一个人,却从来只有别人替他背黑锅,决不出头当替罪羊。

王子韶看赵兴那窃喜地态度,隐隐猜到了点什么,他一抖身上地便装,很潇洒的说:“忘了告诉你,这人还带来了几道诏令,我已经调往京师,任吏部郎中、卫尉少卿。”

“升官了,恭喜恭喜,你得请客”,赵兴赶紧向对方拱手。王子韶很开心,他点着头说:“总得等新任官接任之后我才走,大概也要明年开春,老夫真有点等不及了。”

虞侯史佥一直插着手,站在那里含笑不语,赵兴很奇怪他为什么没有告辞,但王子韶地话引发了他更大的疑问,赶忙问:“新任知密州是谁?”

“王巩。他牵扯一项贪渎案,诏责:不检事体,量未到间——命除密州。”

赵兴摸着下巴,有点兴奋,这么说那位著名的歌伎柔云,绰号“点酥娘”的女子也要来密州。只是不知道,这位能够说出“吾心安处是故乡”的奇女子,是否又要将密州当作故乡。

赵兴在那里沉思,虞侯史佥终于得到机会插嘴,他说:“李大人已经动身了,诏令李之纯大人为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

“呀,知成都府,这可是蔡京蔡大人地位子”,赵兴脱口而出。

“蔡京蔡大人已经改任龙图阁待制、知成德军了”。史佥回答。

赵兴突然想起。好像那个密探走的时候并没有提及吕惠卿最终如何处置,他连忙捡起刚才那人念过的邸报,翻检一番,发现那段文诰中的最后一行字——“九月十二日,吕惠卿许密州居住。不行。胡宗愈、孔文仲、王觌、韩川言其不当也。”

眼珠一转,赵兴已经明白怎么回事,他丢下文诰。看看冷冷清清的碧霞阁。大呼:“还等什么,今天可是冬至,来,歌舞上来。”

此时,大雪已经覆盖了碧霞阁的琉璃屋顶,房间里显得有点昏暗,一众歌伎提着琉璃灯鱼贯而上。将整个玻璃屋照的星光灿烂。乐声轻柔的响起。赵兴举起玻璃杯,装满淡粉色的甘蔗酒。向王子韶劝饮:“王大人,共事一场,十分感谢你地照顾,为王大人贺,请满饮此杯。”

论理,张用这个武官是坐不到席上地,但这是赵兴家里,所以这场宴会相当于私宴,王子韶正好有求于密州团练,也就默许张用出现在这种文官唱酬的宴席上。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又冲张用与赵兴说:“今年密州砚才出了百十方,我打算此次进京多带几方,离人与张管军还需多多包含。”

“包在洒家身上”,张用能坐在宴席上,已经喜出望外了,他拍着胸脯答应。

史佥显然另有任务,他趁张用与王子韶你来我往喝得开心,凑近赵兴身边低声问:“签判大人,你上交的密州水营,船型似乎不对,我听说那应该是软帆船……”

赵兴不以为然的撇撇嘴:“软帆船?谁说的,密州水军什么时候定购过软帆船,在哪里订造地?”

史佥阴着脸,回答:“这恐怕不好,京东路面对辽国,不拿出最好的战船,恐怕……”

赵兴斩钉截铁的回答:“半成!”

这说地是走私地分赃比例,对方显然知道赵兴说的是什么,他气得面红耳赤:“你怎么敢拿这种肮脏的钱来引诱我们赤胆忠心的刘大人,刘大人为了防备辽国,可谓呕心沥血……”

赵兴回答只要一句话:“再加两分,不干拉倒。”

史佥的回答也斩钉截铁,两个字:“成交!”

也就是说,走私的收入防御使大人干拿7%,这个比例是赵兴给出的上限,如今彼此都满意了。

丝竹悠悠,歌舞生平,众人在灯红酒绿中畅谈未来,对明年地美好生活充满期待,聊到高兴处,三人还亲切问候了来自异国地文艺工作者,给她们以春天般的温暖……

等这些人每人搂着两位倭女找房子歇宿后,赵兴地府院外响起了叫卖声——“吉祥如意蛋,卖吉祥如意……蛋!”

这时,满院的***随着这声叫卖依次点亮,程阿珠穿着新装,提着灯带队跑到门口,买了一枚吉祥如意蛋,陈伊伊、廖小小紧跟着人手一枚。三人拿着这种蛋壳上绘制了山水人物的吉祥如意蛋跑回碧霞阁,不由分说,按倒了赵兴。

赵兴正在与喀丝丽调笑,被按倒后,他强辩说:“别,我可清白着,也就是说了几句笑话而已……”

程阿珠举起那枚吉祥如意蛋在赵兴眼前演示了一下,赵兴忘了争辩,惊问:“蛋壳画,宋代的蛋壳画!天,国宝!”

陈伊伊一手将喀丝丽揪到一边,嘴里催促:“快点快点,午夜了,我还等着呢。”

程阿珠将那枚鸡蛋在赵兴胸脯上滚动起来,一边滚,一边念道“吉祥如意”、“年年如意”……滚了几圈之后,她手里稍一使劲,啪的一声蛋壳碎了,赵兴仰脸躺着。心疼的直喊:“蛋壳画啊,怎么就弄碎了。”

廖小小在旁边翻了个白眼:“相公怎么不心疼自己的衣服,竟疼鸡蛋壳。”

“你不知道,我这衣服值几个钱,我……”

刹那间,程阿珠已经把鸡蛋拨好,赵兴正张嘴说话呢,她把鸡蛋囫囵个塞进赵兴嘴里。

然后是陈伊伊、廖小小,她们依次上前。一边在赵兴胸口滚鸡蛋。一边说着一些吉利宋词,三枚鸡蛋囫囵吞下,赵兴噎得直翻白眼——早知道,当初不娶那么多老婆。天哪,这要是娶了三妻四妾。一人一枚鸡蛋,那还不被噎死。

吃完鸡蛋,冬至节地最后一项行程进行完毕。程阿珠挥手让陈伊伊、廖小小退下。准备说点私房话,赵兴却抬手止住,他盯着廖小小,扔出了一份邸报,沉着脸说:“念念!”

廖小小接过邸报,疑惑的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稍作停顿。念道:“九月。驸马王诜以隐匿妇人刘氏,而被罚铜3斤。”

赵兴一愣。这事来的那位密探倒没提过,愣了一下,他醒悟过来,这是帝王家务事,跟赵兴毫无关系,那位密探说什么。

王诜这厮一贯花心,公主在世的时候,他就喜欢留恋青楼,神宗亲笔写下手诏,斥责王诜:“内则朋淫纵欲而失行,外则狎邪罔上而不。”所谓“朋淫”,即群聚作荒淫玩乐之事。这厮的花心最终生生把公主气死,如今没了管束,他又死不悔改的犯老毛病了。

可赵兴虽然与王诜认识,但这事确实与他没关系,他一转念,命令:“继续!”

“知郓州、龙图阁直学士滕元发知瀛州,知杭州……龙图阁直学士、知瀛州滕元发与龙图阁待制、知成德军蔡京对易……”廖小小继续念道。

看来宋代的邸报也像现在一样,刊登的都是些官场事务,只不过现代报纸像是会议通知,而宋代邸报像是官员们地升职降职公告。

“继续!”

廖小小地声音越读越小,等所有的废话读完,她才试探的读了这份邸报的头条:“臣僚奏闻:吕惠卿……”

等廖小小读完,赵兴表情淡淡的问:“说说,有什么感想?”

廖小小地说话结结巴巴:“妾身只是可怜吕相公生活困窘,帮他向故友递了几封信,求故友帮忙支助一下……”

赵兴深深的叹了口气:“我曾经警告过你,罢了,吕惠卿的心眼不是你这个小女子所能承受地,经过这事,你一定要明白,小人地恩惠是不能接受的,他给你一点恩惠,最终会凭借这点恩惠把你的油榨干……”

吕惠卿当初帮助廖小小,那是无心之举,等廖小小特地来感谢,他敏锐的发现其中的利用价值,而后便利用对方的迁就,得寸进尺的步步紧逼,不仅让廖小小替他带出信,联络旧党,还一心想把这事闹大,把赵兴也拖下水。

赵兴不想追究这事,是因为他一直认为感恩是人类中美好地情景,而感恩无需责备。廖小小只是不知道适可而止而已。他顿了顿,提醒:“大宋不对罪官抄家,想当年老师贬谪去了黄州,还有收拾家产地时间,而吕惠卿也没有被抄家,他在任上积攒了百万贯不止,他会生活困窘……到此为止了,你对他的帮助已经够了,今后禁止你去看望他,如果他派人来,你就用这话回答他,说你家官人禁止你出门。”

赵兴在训斥廖小小,程阿珠摆出大妇地姿态,端坐不语,陈伊伊耐不住性子,听到廖小小差点危害到这个家庭,她气的捋起了袖子,频频大喊:“看来上次打的太轻,兴哥,动家法,快点!”

陈伊伊的话被赵兴直接无视,他摆摆手,叮嘱廖小小:“这事到此为止,以后做事多转转心眼!好,夜了,都安置。”

廖小小捧着邸报,先郑重向程阿珠、陈伊伊道了谦,又问赵兴:“官人,还读不读?”

“还有什么?”

“环庆路将兵与夏人战,俘获老幼妇女,令范纯粹选留。仍揭谕其亲故,以旧掠汉人对易。其引导者赏以绢三匹,十岁以下二匹……”

“哦”,大宋朝也开始俘虏兑换了,不过,这场俘虏兑换对侵略者简直是种补偿,赵兴听完,轻轻摇摇头。

“十月,汴梁大雪。朝廷赈济。每户散于20文钱,老少咸于……”

廖小小读完,合上邸报,说:“相公,这是十月的邸报。还有十一月的,要不要继续读?”

赵兴摇摇头:“明天是拜冬,你们各自休息。我需要好好想一想。”

张用终究是睡不踏实。第二天酒醒后,他第一个来找赵兴,紧着问:“离人,昨日那人都说了什么?没有问我们的事?”

赵兴轻轻摇头:“放心,前次参与海战地都是我的兵,他们嘴巴很紧,不会泄露出详情的。

参与的渔夫从没有接近我们的大船。他们知道一点内情。然而部分真相不是真相。更何况我们已经把真相歪曲了不成样了。

出问题的是宣祈,那家伙拐了交易的钱财。跑到登州去投靠朝廷,因为我们劫掠营州,动用的都是登州沿岸渔民,所以他以为参与者是登州水军。可他万万没想到,当他在防御使衙门投之后,立刻被登州水军发现了,他们杀了宣祈,吞了他随身携带的金银财宝。

这笔损失我们得认了,登州水军出手帮了这么大地忙,我昨天已经连夜派人去送信,要求与他们会面,进行密商。

另外我们还要去锦州一趟,宣祈地事情给他们造成了损失,这事也不能全怪他们监管不严,我们要给他们一个说法,才能把这买卖长久维持下去。

朝廷那方面大概隐约听到点风声,我估计问题还出在登州,是登州的文官告的密,他们虽然不知道详情,但几千上岸的营州百姓无法掩人耳目。

不过,这些都过去了,契丹方面只以为是海盗,朝廷不愿意生事,沿线百姓只想着将那些营州人变成自己的丁口,以便升迁,所以这事今后更可以肆无忌惮。

来人唯一提出地要求,是要我们保持每年三千匹马的供应量,这事容易。等把锦州方面安抚好了,三千匹的任务可以完成……”

张用听完,拍着胸口说:“那就好,昨天我担心了整晚。”

家仆地通告打断了两人地密议,首先来拜访的是李之仪,他哥哥走后无处安身,又想来赵兴这里蹭饭,所以打点齐行装,在路上紧赶慢赶,终于在冬至第二天赶到了赵兴这里。

赵兴见到对方,显得很亲热:“李兄,你可终于肯登门了,这大雪天的,你还四处游山逛景,不嫌冻得慌。”

李之仪显得很潇洒,他从那匹女真战马上跳下来,晃着鞭子回答赵兴的问候:“我昨天在学谕那里饮酒,看到学谕在炫耀他的八卦笔,心里不忿——怎么那厮有份拿到八卦笔,我却没有。这不,大清早我就忍不住来府上取笔,东西备下了吗?”

“备下了,李兄往里面请”,赵兴连忙迎进了李之仪。

接着登门的是邓御夫,大雪天的,他穿着一身文化衫,绸布上印着苏轼地诗句,脚下蹬着一双黑亮地靴子,披着裘皮披风,脚步轻松的走进赵兴地大门,一见赵兴连忙拱手:“离人,我给你拜冬来了。”

邓御夫这一身打扮,如今正是大宋最流行的装扮,文化人都喜欢穿这样印上诗句的文化绸,用四种颜料印刷出来的绸布,上端印制的风景画,下端是配合风景的诗文。这种文化衫的兴起,倒让到大宋的山水诗比平常多了许多。

据说,现在已经有这种风气,文人们写了一首诗,家境富裕的就托人制成雕版,或者亲自用笔提写在衣服上,配一副印景的画,然后制作成绸衫,奉送亲朋好友。赵兴房里现在堆了不少此类文化衫,其中不乏名作,但大多数是蹩脚诗。

赵兴从上到下打量着对方的装束,嘲讽说:“有钱人就是不一样了,瞧,邓兄,现在骑肥马衣轻裘,只是不知道家里是否又添了几个小妾……咦!你的靴子,怎么还是那么油亮?”

昨天释菜先师的时候,赵兴就注意到对方脚下那双油亮的靴子,今天大雪终止,满地泥泞,对方的靴子一路踏雪而来,上面竟不沾半点泥青,这让赵兴很诧异。

“怎么样,这越人靴不错?”邓御夫终于有一样东西可以在赵兴面前炫耀,他伸出脚来,得意的展示:“这是漳州人用薯莨汁秘法染制的靴子,它风雨不侵,水里走过,不沾半点雨水。”

宋代竟然有了雨靴了?

等一等——薯莨汁,这个词好熟?在那里听到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