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64章 大奸臣交代的任务

这一顿酒宴过后,赵兴算是正式上任了,官衙里,录事官由万俟咏担任,勾押官是帅范,孔目官为单锷,加上留任的开拆官鞠常、客司官汪革,整个班子搭建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作为地方主官,开始独当一面,首先接到的是一桩投诉案:廖小小投诉赵离人。

“你怎么就用自己的车马送柳京娘,那狐媚子可是精擅勾魂摄魄,谁沾上了都甩不脱,听说有两位良家子为她轻生,扬州皆称其为九尾妖狐,你怎的就让她上了你的马车?”廖小小跺着脚,不满的抱怨。

“九尾妖狐,这绰号起的好”,赵兴轻轻拨开廖小小拽衣袖的手,好奇的问:“我就纳闷,这位九尾妖狐擅长什么?昨日我在席间没听她唱一首歌,怎么蔡京对她谦让异常?难道他俩有一腿?”

廖小小摇着头说:“我来扬州三月了,都已经打听清楚了:蔡元长蔡大人虽然人品不行,但对正妻却恭敬异常,因为这位正妻是王荆公的女儿。至于这位九尾妖狐是极擅钻营的,据说没有她哄不好的男人,所以扬州官宴唱酬,文人士子都喜欢把她请去,她虽不擅歌艺,却极擅逢迎,有她在,整个宴席倒不至于冷场。

据说有许多良家子也被她吸引,立志非她不娶,我也听说此人艳帜高悬,门前车马不断。不过,蔡京大人却从没有留宿妓馆的习惯,每日必然回家,两人之间仅限于官场唱酬……对了,我听说九尾妖狐写的一手好字,绘的一笔好画。那些文人作诗,喜欢让她当场写。也算一件雅事。

相公。京娘乃是扬州行首,以蔡大人的身份,尚不敢随意亵玩,你可要注意了,此地位于天下枢纽,屁大点事传的很快,可不要让人寻到把柄。”

蔡京的夫人是王安石女。这事宋朝人都知道,因为这事牵扯到一个典故。据说蔡京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大摆酒席庆贺,一名伶人上前祝颂。说得那句话也留名千古,他当时说:“赤府(指京城知府)今日大拜,全是依靠夫人裙带!”

伶人这是讥讽蔡京现在的官职是从老婆身上得来,否则,他不可能升官如此快速。据说伶人如此当面嘲弄,蔡大人居然也受得了。他哈哈一笑,若无其事地赏赐了伶人。

蔡京当时不惩治伶人,不是因为因为他治不了对方,当时汴梁在他这个开封府尹地管辖下,收拾一个汴梁伶人无需费事。但当时地风气是:伶人的调侃不能较真。一旦较真,那么名声更臭了。因为戏子的嘴可是挨家说话的。所以蔡京只能赏钱以图息事宁人……

此后,汉语中多了一个成语:裙带关系。

蔡京家中有这样一名大佬女,他当然不敢随意在外包二奶了,也必不敢留宿勾栏瓦舍。

对于廖小小充满醋味的提醒,赵兴完全理解。大宋朝规定官员不可与官妓发生私情,其中唯一例外的是太学生,这群皇家最高学府的学生才百无禁忌。地方官员则没这个福分。不过。即使是太学生,与妓女走地密切了。名声也会很不好听,譬如曾经的太学生秦观。

赵兴想了片刻,随口答:“没想到,蔡京这方面倒自律性很强……既然京娘坐过那辆马车了,索性由你出面,将那辆马车送于她,如何?”

廖小小拍手称快:“太好了,如此便断了她的念想,也让人绝了物议。就这么办,反正扬州城内马车用不上。”

赵兴的马车是一架轻便旅行马车,它虽然是两轮马车,但钢架,减震弹簧等样样俱全,轻薄地马车壁用油漆刷的锃亮,四面镶上了玻璃,侧面的马车门密封的极好,关起门来,即使走在颠簸的路面上,马车里也绝听不见零件的响声。

然而,马车虽好,却如廖小小所说,扬州是座水城,河道纵横,人们最方便的旅行工具是船,而不是马车,因为街道狭窄、马车不方便回转,也无法过桥……

廖小小把京娘坐过的马车直接送给京娘,是显示出她与京娘势不两立的态度,京娘收到马车后,笑的像一朵花:“这位廖大家呀,我听说她嫁入赵大人家中,虽然表面风光,在家里也是向正妻做低服小地,连侧室陈氏也许讨好,怎么今日对姐妹们硬气起来——浑不知同病相怜。”

老鸨顺着京娘的话感慨几句,马上又说:“我早听说赵大人是杭中巨富,如今看了他那辆马车,才知道所言不虚。京娘,听说他家马车地底盘都用轻钢制成,漆黑发亮,走起来一点声音都没有,女儿你若不喜欢这车,便送给干娘?我也坐坐杭州赵大官人的马车,好向姐妹们炫耀一下。”

京娘抖了一下手帕,责备的说:“妈妈只看见车底盘,还没有看到车上镶的五彩琉璃窗呐,我昨天坐那车时就发现,车四壁镶嵌的五彩琉璃跟水一样透澈,隔着琉璃望出去,街景纤毫毕露,一点不变形。

我估摸着,光这四壁的琉璃也得价值千贯,妈妈也想要吗?不过,这是赵大人送于女儿的,妈妈若是坐上……嘻嘻,我听说赵大人有个绰号,人称净街虎,听说他在富阳擒获了数百盗匪,一个不留全砍了头……妈妈不怕他发怒,便自个坐去。”

老鸨一撇嘴,答:“你光知道赵大人有个绰号净街虎,还不知道他也叫惹不得。昨夜你去撩拨这只老虎,别人打昏了抬进来,吓得娘一身汗,女儿呀,赵老虎你也敢惹,如今他家女老虎发威了,还不就坡下驴,撒手!”

赵兴长途奔去击破富阳陆家石堡一事,虽然那场乏味地战斗过后。他自己都将它丢在脑后。但这事却在江湖中引起很大凡向。经此一役,赵老虎成了江湖上最凶名卓著地人,四境的匪徒相戒不入杭州,使得杭州草市迅速发……。

杭州离扬州并不远,水路交通地便利将消息传递到扬州。杭州客商们每每谈起赵老虎,都语带骄傲,但消息传着传着就会走样。比如最初盗匪袭击赵兴的城堡。使得赵兴展开反击,变成了湖山陆家堡惹着了这名赵老虎,结果赵老虎带几个庄丁,一小撮厢军杀入百年无法攻破的陆家石堡。呼风唤雨,施展掌心雷毁灭了整个城堡……

老鸨、京娘是低层人物,不可能获知事件的全部真相。这俩人为争这车子,你说两句我说两句,也说越恐怖。倒是老鸨最先休战,她缩了缩脖子,向往地说:“女儿,你跟赵大人说说,让他有空也常来一下我们的瓦舍,如今扬州捣子游手也闹地太厉害。索求无休无止,蔡大人也不管。可赵老虎是谁。京城地捣子窝不就是葬在他手里,你让赵大人无事来坐坐,也让那群捣子消停会

“赵大人啊”,京娘毕竟还有自知之明,她指着那辆马车说:“这马车不到我手我还不知道,听送马车的人说,赵大人这次来扬州没带正妻。当家主事是廖大家。你说。廖大家如此态度,扬州城里哪位女娘敢跳腾……唉。可惜了一个好人家。我听说赵大人会写诗会作曲,家财万贯会做官,打起架来也厉害,几个妻妾都开着场坊,各个身家不薄。如此好人家,我怎么认识的晚了。”

京娘在这里谈论赵兴,赵兴那头可没有闲着,他正忙着接任安抚使的职位。

原本,扬州这里个个官衔层次分明,路有路的官员,州有州的官员,但因为有蔡京这条大鳄存在,几级政府的官衔全乱了。蔡京本身兼任四路发运使,于是,附近各路地路一级的官员建制全被打乱,不仅如此,蔡京还兼任了扬州知州,所以,州一级官员建制也被他搅乱了。

赵兴现在是正七品的江都令,这官衔欧阳修曾经担任过,但江都作为“依郭县”,品级实在太低。而赵兴正处在官场上最尴尬的时候,他担任过两任通判,按资历需要一个小县令过渡一下,才能升任知州,可扬州有蔡京这位大佬压着,所以他又获得了一个不尴不尬地招讨安抚使官衔。这个官职属于“路”一级别的,从六品。对赵兴来说等于是一种变相升迁,这意味着他已经触摸到高级官员的门槛。

五品是中国古代官员的一个槛,升上五品之后,就可以继续向更高位迈进,而且五品官与低级官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官员到了五品之上,再触犯法律需要“八议”,亦即只要有理由,非谋反大罪都可罚铜了事,或者酌情罪减一等;如果没有减罪理由,官员们会创造理由。

招讨安抚使是一个跨越品级的官衔,在防御州,这个官衔品级要高于知州;在非防御州,这官衔又要低于知州——这是大宋官场的一种制约机制。此外,官衔前加招讨使它偏于武职,而“弃文崇武”是大宋官员最不情愿的。

目前,全大宋也就赵兴对自己这职位的变动最不上心,他在招讨安抚使衙门漫不经心的接受了属官地拜见,顺便把帅范带入这个衙门,让其兼任判官的职务,而后漫不经心地开始“点验”杭州兵马。

“本州驻防禁军十个指挥,三千人马;另有厢军五个指挥,七千人;厢军内含水军四个指挥。大人,以上便是本州全部的兵马”,留任的兵马提辖鲁豫不动声色的向赵兴解释:“扬州这块粮草充足,本部兵马缺额不多,此外,若有大事,邻近的高邮军可以支援。”

旁边另一位提辖补充说:“所谓大事,不过是太湖匪徒骚扰,扬州此地是水运枢纽,常有些土匪自太湖而出,打劫商船。他们时聚时散,一遇大军围剿,则散入湖中,伪作良民。大军出动,靡费钱粮,加之搜缴不利,一般来说。只要土匪不太过分。商人愿意花钱买平安,我扬州水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赵兴轻轻的点点头,扬州如此富饶的地方,养活一万两千兵马,百姓负担还不算太重。他隐约记得,似乎金兵南下后。整个北方都沦陷,唯独扬州还在抵抗,靠地就是这一万两千兵马。

扬州是个有抵抗传统地城市——不,严格的说它是个有抵抗满人侵略传统地城市。在宋时。它抵抗金兵最为勇烈,在明亡时,它抵抗后金也不遗余力,以至于遭受了“扬州十日”的大屠杀。理论上常说商人是最喜欢妥协的一类人,然而扬州这座商人之城,却狠狠地嘲笑了这种理论。

对扬州所管辖地兵马,赵兴没有插手的意图,他只略略翻翻名册,算是将扬州的兵马点校完毕,而后向几位官员拱手:“其实。大家以前跟我打过交道的,我家小妾经营了一座鳅栈。时常有土匪前来骚扰,平常还多亏各位照应,今日见面,我也就什么话也不说了。”

鲁豫眉毛跳了跳,问:“原来,那个迅猛兽鳅行是大人的产业?”

接着,众官员心领神会的笑了。

赵兴的鳅栈讲究地就是货物的快速流转。为了防止土匪的骚扰。常常花钱请扬州水军护航。扬州水军都是大船,这大船不能闲着。有时候也会稍带一部分短途货物,比如从黄州向扬州运送一些小件物品。

有了这层关系,扬州水军望向赵兴的目光就亲切了许多,鲁豫还笑着说:“我扬州水军地大船实在爬的慢,倒是老受赵大人家中的埋怨,如今好了,以后他要埋怨,直接找赵大人去,因为现在开始,扬州水军也是赵大人的水军。”

众皆大笑,气氛轻松了很多。

鲁豫又接着问:“大人,我就纳闷了,你家的鳅行怎么起个迅猛兽的名字,这名字虽然威风,但有点不伦不类。”

赵兴端着茶杯,微笑着看了众人一眼,发现坐在下面的帅范嘴唇无声的蠕动,他笑了笑,肚里说:“原本该叫迅猛龙的,可是龙这个字不好随便使用,所以……”

这些话当然不能乱说了。

帅范嘴唇动了半天,插嘴说:“扬州战船既然行动缓慢,怎么不更换呢?”

众官员脸色难堪,他们基本无视了帅范的话,鲁豫把脸转向赵兴,漫不经心地问:“听说大人要主持扬州牡丹会,不知可否有此事?”

赵兴捧着茶杯,微笑的说:“古人曰: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地三月花会可是文明数百年,能亲自组织这扬州花会,这是莫大的荣幸,还要靠在座诸位鼎力相助。”

帅范不甘心的又把话题扯了回来:“扬州城内水浅,我看把海鳅船的轮桨缩小一点,装在船尾,穿街入巷用手划船可比用桨划船快的多。诸位大人没想过换几艘快舟吗?”

不顾众人的脸色难堪,帅范继续说:“我知道一艘大的轮桨船,一艘大地海鳅船不过千余贯,然而战船装上轮桨,在小河沟里便可以自由穿梭,无需纤夫,桨手……诸位大人不是也稍带着运货吗,一千贯,我估计一年就可以挣回来。

扬州附近有土匪出没,必定有些商人愿意让水师地船押运货物,尤其是贵重货物,水师有这个优势,为何不利用起来?”

赵兴脸色平静,但心里已经有点不满,这帅范直爽是够直爽的,但他给别人地建议是与赵兴的鳅行进行竞争的。他摇晃着杯子,正准备找机会开口,鲁豫已经回答:“帅判官,你不知道,我水军顺路搭载一些货物,只能是一些尾货。因为水军有汛地限制,战船不能越境。而且水军战船身不由己,上头一个命令下来,便要整船调动……”

鲁豫接着望向赵兴,哈哈笑着补充说:“以前我们搭载大官人的货物,因为投送不及时,没少受大官人的埋怨,哈哈哈。”

帅范听了这话,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退到一边不再开口。

文官挂招讨使的头衔,是大宋文武相治的传统,但大多数文官并不懂军事,一般不会插手军队内部事务,赵兴也不打算破坏官场潜规则。聊了几句。仆人奉上二陈汤,军官们喝了汤,开始告辞。

等人走后,赵兴望着帅范,闲闲的责备说:“帅兄,我在官场混了几年,只学会了六个字:多干事。少说话。因为官场有许多禁忌,乱开口说话,弄不好要出乱子的。”

帅范恭敬的谢过赵兴的教诲,顿了顿。他又不甘心地问:“我听说大人在密州组建了一支效用军,不知道能否在扬州也如此做。”

赵兴微笑着摇头:“两地情况不一样,密州贫瘠,组建效用军开创一番新局面,那是为密州百姓谋福。但扬州不一样,扬州这片地方成为天下枢纽已有数百年历史,自我朝建立以来,扬州每个角落可能地利润都已经被人占领。

我们是外来人,一旦插手过多,那就是从别人口中夺食。真要那么做了,恐怕我们待不长久。”

帅范想了半天。拱手漠然告退。

接下来,赵兴投入了牡丹会的筹备工作。这项工作有点招人骂,因为蔡京是强制富户奉献家中名贵牡丹品种的,虽然说牡丹大会上会评选出最佳的鲜花,让主人获得一份荣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种荣誉。

扬州牡丹以朱聪、丁俭、袁宗溪、徐瑜四家品种最多,这四个家族从北宋初年就连续把持牡丹大会的头几名。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朱家。这位世家大族有万亩的芍药园,前任江都令王观整理地《扬州芍药谱》。光收录朱家的名贵牡丹品种就有数百种。

朱丁袁徐参加芍药会,有相互斗气的成分,也是对他们财富的一种炫耀,但其他小门小户地人家参加这场芍药会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因为前几名的荣誉与他们无关,参加这种大会反而要花上时间与人力。他们这种不情愿的态度,让赵兴很是头痛。

该怎样让参加牡丹会的人有利可图,以至于踊跃参加呢,赵兴为此费尽了心思,无奈之下,赵兴找过他的三名属下商量。

“可以卖门票”,帅范抢先建议:“让观赏牡丹会的人都掏几个大钱,扬州花会如此名声赫赫,他们一定肯的。”

万俟咏与单锷还在沉思,赵兴苦笑了一下:“大宋的园林是不收门票的,皇家金明池开放也没听说过收门票,民间的园林敢收门票,不想活了。”

万俟咏解释:“扬州杭州素有花会地习俗,富人家的园子每到春季,都会开放几天,任由人观赏,没听说过谁收门票。敢收门票,即便是官家不吭气,乡邻也会骂死。这事做不得,不够丢人地钱。”

赵兴自言自语:“参赛芍药拍卖也不行,芍药名种都在那四大家把持着,百姓参赛的花卉卖不出大价钱。那点小钱不够折腾的,难怪百姓不肯。”

看到赵兴的目光转向自己,单锷摇头说:“别问老夫,老夫只懂水利,我跟大人来,是想大人任官就在太湖附近,或许有利整修一下太湖。”

“有了!”帅范一拍腿,喊道:“拍卖摊位,将摊位费补贴花农。”

赵兴轻轻点点头:“先这么筹措,但愿到时候我们会想出办法。”

几人商议完毕,走出官衙,顺着扬州的小巷慢慢散步。迎面一个老汉赶着一大群鸭子从赵兴面前走过,那群鸭子呱呱叫着,白毛浮在绿波上,再加一个孤舟蓑衣翁,好一幅田园景象。万俟咏看赵兴望着出神,解释说:“他赶着这群鸭子是往京城走,每年春天,扬州这里的鸭农都这样赶鸭入湖,等到秋末,他们的鸭子赶到京城了,沿途鸭子也养肥了,正好在京城卖掉。”

赵兴嘴里嘟囔着:“鸭子,我怎么忘了鸭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