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53章 吃人不吐骨头

第3253章吃人不吐骨头

纠缠半天,陈伊伊使出百种手段,又是撒娇,又是发嗲,但赵兴糖衣吃下,炮弹打回,水火不侵,陈伊伊无奈,她半是忧心,半是失落的垂泪说:“越南之地,我陈族占了一半,如今三万精壮尽丧于大理,我父疼我,特地将广源肥硕之地作为赠嫁,这一下,陈族精锐尽失,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地盘都成问题,算起来,是妾身对不住父亲……呜呜呜。”

赵兴笑着一直南方:“广源怎么是肥硕之地?要不是我开发广源的煤铁,那里原是一片没人要的荒原。我把广源开发好了,他们现在说这话,是想收回了?女儿的赠嫁父家也想收回,这事放在大宋也说不过去。哈哈,陈族的人活不下去,不妨去南方发展,这样,我准许你在金兰收拢陈族弟,让他们歇息养伤。”

陈伊伊大喜,她觉得自己总算替陈族谋了一条生路,但她却不知道,老虎吃人是不吐骨头的----金兰领刚刚开发,处处缺人手,熟练政务的陈族弟到了这片领地,再想回到陈族,那要看陈族的号召力能否超过赵兴。

赵兴安慰好了陈伊伊,一边起身,一边说:“告诉你的族人,金兰领的存在是你陈族的希望。有它存在,交趾李氏想动陈族,那要看我愿意不愿意,所以让他们别怕,回去好好舔一舔伤口。花二十年地时间,再培养出一代人来,也就够了。”

得到赵兴的许诺,陈伊伊稍稍换了笑脸。她在赵兴怀中扭着身,回答:“二十年哪够?要想再培养出三万敢战的人,怕有一百年也不能成事,相公真狠心,怎么翻手之间就杀了那么多陈姓民。”

赵兴哈哈笑着,边向外走,边回答:“越南百年不能北侵,这正是我的希望。我希望在今后一百年里,越南只能依附广南而生,而陈族只能依附我地儿生存……你在这里歇着。刚回来且休息一下。我去看看小小。”

赵兴告辞,陈伊伊也有话要通知她的族人。也不挽留,连忙起身恭送。赵兴边向后院走边在琢磨:少了三万青壮,越南的人口增长率必然会大大下降,用二十年的时间,即使生养出一代人来。也不能选拔出三万勇士,想重新组建一支能战斗的军队,一百年的时间刚刚好,等越南老实下来了,他便好有精力经营好南方了。

一路想着,他走进廖小小所在的小楼,小院非常冷清,以前习惯了筝歌弦乐作伴的廖小小,如今已经怕听到丝弦声。在这座小院里。侍女们走路的脚步都尽可能的轻。赵兴走入屋内地时候,几名侍女也只是无声地行礼。期间并没有发出半丝声音。

听到赵兴上楼的脚步,廖小小在榻上有气无力地问了一声:“官人来了,恕妾身不能起身相迎。”

赵兴连忙摆手阻止了廖小小的起身,责备的说:“生命在于运动,你病了,也要适当活动活动,怎么能成天躺着。小小,我打算让你回杭州待一段时间,养一养身,你以为如何?”

廖小小有气无力的展现了一个笑容,答:“妾身怕是不行了,妾身昔日迎来送往,弄坏了身,也不能替官人生下一男半女,眼瞅着连胡姬喀丝丽也即将诞,妾身这心里堵得慌,怕是活不长了。”

赵兴走到床边,轻轻的扶起她,劝解说:“秦观有词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过去我实在太忙了,不仅冷落了你,也疏忽了阿珠她们和孩,最近刚好没什么事。你放心,我一定多陪陪你,你有没有孩我不在意,那些孩不都是我们地,你要把心胸放宽。你家相公现在已经站稳了脚跟,今后,好日还长着呢……”

廖小小依在赵兴怀里,软弱无力的轻声唱起来一首《满江红》:“雪后郊原,烟林静、梅花初拆。春初半、犹自探春消息。一眼平芜看不尽,夜来小雨催新碧。笑去年、携酒折花时,应识。兰舟漾,城南陌。云影淡,天容窄。绕风漪十顷,遥浮晴色。恰似槎头收钓处,坐中仍有江南客。试与问、何如两桨下苕溪,吞梦泽。”

这首歌被廖小小唱的断断续续,一曲唱罢,廖小小喘匀了气,又轻声呢喃:“也曾经朱门酒肉,也曾经满花醉,也曾经走遍密州环庆,也曾经嫁了一个疼我爱我的好相公,也曾经盆满钵满,也曾经赠学相识满天下……,妾身这一辈也算值了。”

廖小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低声唱起柳永的那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廖小小反复吟唱着最后一句,自怜自艾的呢喃:“又快到清明了,清明要祭柳七,只是明年清明,谁来祭我?”

廖小小是个妾,如果她没有自己的孩,其他的孩是不会祭奠她地,因为这种祭奠不符合礼法。

赵兴轻声劝解:“你可以收养一个,咱家家大业大,不如就收养一名婴儿,你慢慢地抚育,教导,若是日后你生养了,我便给这个养一份产业,让他独立出去,否则,便让他继承你的印坊与玻璃坊……”

廖小小眼睛一亮。马上叹了口气回答:“却是还要相公挑选,只是不知道我能否等得及了……”

日落时分,赵兴久久没有回到前院,李格非与万俟咏心急公务。便到后院来寻找,他们发现赵兴正站在一棵樱花树下,默默地出神,身边没有仆人伺候,完全隐身在黑暗之中。

李格非叼着牙签,大大咧咧的问:“大人,今天晚上约好了春江楼诗会,怎么还不动身?”

万俟咏发现赵兴情绪不对,他轻轻一拽李格非衣袖,示意对方不要乱说。赵兴似乎被两人的到来惊吓住了。他一愣神。方摸着树干,慢悠悠的说:“当我年轻地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将目光紧盯在眼前,希望能改变我的国家;我想。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或许会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

现在,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然而,这依旧不可能。今日当我站在这棵树下,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也许,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而后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俩位回家去!我现在才明白什么叫家国天下。先有其家。才有其国,然后才有天下。如今广州各项事务已经走向正轨。我们也该多待在家里,陪陪孩了。”

李格非一呆,马上端容拱手:“大人这话说的在理,是下官冒昧了。”

万俟咏连忙向赵兴拱手:“如此,下官告退了……交趾……”

万俟咏以为赵兴的伤神是为了交趾陈姓族人被屠杀而伤神,事实证明,赵兴的失神只是一刹那,万俟咏这一句提醒让赵兴又回到了现实世界,他马上回答:“交趾地事情,按我们商定地办,李大人,你家清照小姐呢,怎么最近没见她来我的府上?”

李格非脸上露出自豪地笑容,他拱手回答:“这几日我把她管束在府里,这丫头也该学一学淑女的礼仪了。说起来赵挺之曾经与我议过亲,我打算近日派人去赵挺之那里问问,看看他是否还有结亲的**。”

李格非是非常宠爱自己女儿的,他出来做官目的很明确,是给女儿挣一份嫁妆地,如今他算是挣足了女儿的嫁妆,连自己后半生的开销也充足了。而仕途上李格非也很有成就感,他现在已经升到了四品经略使,等他在赵兴这里再干几年,积累好了资历,天下都可去得。

志得意满的李格非于是便想着早早替女儿定下婚事,但他说的这话却让赵兴最不喜欢,他皱着眉头回答:“文叔(李格非的字),我不是早已经说了吗,你家女儿花钱手脚那么大,平常男哪能养的起?还是嫁到我程族,唯有我程族能养的起这样好赌爱花钱,兼且有购物狂的才女,你怎么老想着赵挺之那个穷儿。难道我家世不如那厮?财富不如那厮?官品不如那厮?知识不如那厮,还是能力不足?”

李格非来后院时已喝地有点熏熏然,他一听赵兴地话,瞪起眼睛顶撞道:“离人,你怎么说这话?重然诺,我既然跟赵挺之谈过婚事,怎么也要让他给个答复。清照会花钱我不怕,大不了我在你这里多干几年,你这里一年万贯上下的收入,我家清照怎么花,恐怕都够了。”

“不够”,赵兴笑地很憨厚,一般他露出这笑容就是打算忽悠人:“你的女儿喜欢收藏金石篆刻,还喜欢搜罗南洋的宝玉、宝石、珍贵木材,外加珍珠玛瑙玳瑁象牙,此外,她还喜欢字画,我听说她最近在和盛轩买了一副字画,一幅画就价值三万贯,你那点钱哪够花,还是嫁给我家……实在不行我家长许给你,如何?”

李格非一摇头:“程族弟优秀的不过是你的三个学生,可这三个学生都成家了。而程族毕竟根基浅,除那三人外余碌碌,哪配得上我家清照,至于你儿嘛。年龄太小,他等地起,我家清照等不起……说起来你的和盛轩可真黑,清照拿回来那幅画我看了。坡公也说那是仿造的赝品。

还是黄鲁直憨厚,直接说那是蔡京仿制的,说你家和盛轩跟蔡京那厮有勾结,专门将蔡京地画刻版印刷,成批量仿制此类假画……什么唐代古画,分明是蔡元长的印刷品,你也敢卖三万贯,心真黑。”

赵兴嘿嘿笑着:“蔡元长那厮的手笔,也值个千贯上下,至于标价嘛……你以为把古画仿制的惟妙惟肖。这不需要功夫吗?我相信。这幅画以后不止三万贯,它还会卖的更高价。价格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李格非一晃脑袋:“行,等我将来穷了,也到你这里专门造假,并以此谋生。但现在我不跟你说,我听你的话。回家陪老婆孩去。”

赵兴连忙招手阻止:“别走,说到那幅古画,似乎你家清照还没付钱,她可是打着我的旗号去赊账的,你可不能不管。”

李格非头也不回,边走边嚷嚷:“分明是个假货,还想让我掏钱,还是我家清照聪明,这钱就不付了。”

赵兴在后面冲李格非嚷:“可也不能养成你家清照的坏习惯。万一今后她习惯了到我家铺张口要东西。还不付钱,这怎么办?她可不是我家什么人。我可不想替赵挺之养活他儿媳。”

李格非把这话当作耳旁风,万俟咏见赵兴眼角扫来,他慌忙拱了拱手,神情专注地冲李格非地背影喊:“文叔,等等我,今天的公文,还有几个字句要斟酌一下……”

这两人溜地比什么都快,他们这一吵闹,赵兴从悲伤的气氛中走了出来,他背着手回到自己的后院,再度向廖小小房间走去……

三日后,廖小小病逝。赵兴随后收养了一名孤儿,取名赵寥,以廖小小为他的养母。此后一段时间,他似乎无心办公,每天只在后院与妻妾孩作伴。

正月,京师汴梁举行了盛大的献俘太庙仪式。这是大宋朝百余年来第一次开疆拓土,令小皇帝感到非常自豪,他随即下令将这一年地年号改为“元符”。在随后的正旦大雪中,小皇帝也格外大方,给汴梁城百姓补贴的炭薪钱增加了一倍。

稍后,端王赵佶的信传送到广州。在献俘仪式上,他加司空衔,改昭德、彰信军节度使。

这封信是高俅写的,在信中,端王回答了赵兴此前的询问,他先是抱怨自己手头紧,而后很无奈的答应赵兴:既然广州实行士绅一体纳税,作为封地在端州的宗室王爷,他同意赵兴的请求,愿意交纳海贸税。

但紧接着,他又再三确认:赵兴在来信中说,一旦官绅一体纳税,会增加端州地收入,是不是会让他地进项增多,如果赵兴做不到这一点,他这位宗室王爷就要祭起祖宗**,拒绝继续纳税。

与宗室王爷交流的事情,不能让外人知道,赵兴只能躲在密室自己琢磨,他摇摇头,轻声地说:“又是一个只顾眼前利益的人,他不知道,民族的血性要用公正培养,没有公正则没有民族血性。因为没有公正,培养的只能是欺善怕恶、趋炎附势。

有人纳税了,享有特权的人以不纳税作为身份象征,这不是公正……罢了,赵家江山,我操什么闲心?既然他答应了,就不能让他太为难,我只需要他一个表态而已,而后象征性的征收一点……”

赵兴随即召唤《海事新闻报》编辑,令其发表赵佶的信,在这封经过赵兴润色的端王信里,端王表示:鉴于朝廷与西夏大战,各处协饷沉重,身为宗室王爷,端王决定遵从广州地方发令,在海贸上与官绅一体交纳税收……

端王这一表态,让广州一带本来心存抵抗的官绅彻底打消了抗拒念头。是个官绅又怎么样,连王爷都正常纳税了,官绅们怎能例外……随后,广东、广西开始实施新的、官绅一体纳税的《市易法》。

端王这一表态,也让朝廷在其他各地征收协饷的工作顺利展开。不过,据京城传来地消息,端王这一举动似乎在宗室里很不受待见,其他的宗王很不满意地附和了端王的行动。他们很想骂端王一通。但因为宋代对藩王较多压制,且宋朝的御史得罪不起,那些宗室王爷只能满怀着怨气,忍下了这口气。

不出赵兴所料,端王这一举动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地声誉,御史言官对他这一举动交口赞扬,小皇帝也将这位小兄弟叫到宫中,狠狠夸奖了几次……

在京城掀起的波澜还没有平息的时候,赵兴迎来了环庆路上派来的四千火枪手。这是章委托赵兴培训的,原本只有三千名额。但章知道赵兴这里手头也缺兵。所以他慷慨的多赠送了一千人。那额外多出的那一千人是打算在广东安置的,所以那些人都拖家带口。

见到这些环庆兵。赵兴才知道自己在环庆一带的名声实在好的不得了。环庆军属知道要前来投奔这位昔日地“安抚”,原本要返回环庆地三千兵勇也耐不住了。章则以为:反正那一千人的家眷没个数,谁想往其中夹带自己地家眷都许可,结果,整个队伍膨胀到三万五千人。平均每个兵勇携带了九名家眷。组成了一只变态数量的迁移部队。

这些人穿越中原走到扬州花了四个月,而且由于开销庞大而超支严重。等他们好不容易到了扬州,赵兴看在那准备留下的那一千士兵份上,替他们支付了坐船的费用,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再花六个月的时间,从陆路一寸寸跋涉到广州。剩下地路,他们只走了十余天。

这些人的到来,也意味着福建有了盼头。在此前。赵兴一直以兵力不足为由。拖延出兵助剿。现在听说环庆的兵到了,福建转运使再也坐不住了。他派出自己的亲信从海路赶到广州,一见面就哀求:“赵大人,福建现在盗匪四起,我等州府命令不出府城。如今的局势,再也不能耽搁下去了。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赵大人再不出兵,饥民就成了燎原之势……大人,我听说大理已经平定了,交趾已经屈服了,这两地已经开始回军,大人已无后顾,恳请大人速速出兵福建。”

赵兴点头:“原本你不来,我也要过去看看。这样,我出兵两路,一路乘船直抵福州;一路从陆路过去,我要顺便勘察一下陆路的地形,以确定今后的补给路线。你赶快派人回去,告诉转运使大人,就说既然春荒,那就召集人手,我出钱修路,修一条大路直通福州,方便我军今后补给。”

那位福州派来的官感激地直冲赵兴拱手,说了一箩筐感激地话后,他又小心的说:“大人,我听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我福建多山,群匪出山则四处劫掠,若事败,则入山为民。若大人派出一个不晓事地军将,怕剿匪不成,反被匪徒击败----我福建本路禁军已经被他们这样打怕了,还请大人派出一员晓将,以便犁庭扫穴。”

赵兴答:“我们的帅监司正从广西撤下来,但还没到广南,我手头拿不出其他的人。这样,陆路我亲自带队,水路由水师战船压阵,应该没问题。”

“太好了”,福建官员连连拱手感谢。

此后,赵兴拖拖拉拉,一直等到当年开春,这才告诉福建路派来的使者说军队准备好了,可以行动了。是年春,赵兴带着一千火枪兵,外加五千辅助士兵,慢慢的离开广州府,向福建路进发。

按谢麟与他当初的约定,福建归广南助剿。实际上是一份划分势力范围的建议。谢麟的意思是:淮南、淮北、荆楚一带属于谢麟管辖,这几片地方向来是大宋的富足之地。相对来说,广东除了一个市舶司,都属于贫瘠不堪的穷地,而福建多山,历来也是不适合耕作的贫困地区,所以谢麟慷慨的将福建让给了赵兴。

但是福建也有一个市舶司,是大宋三大市舶司之一----泉州市舶司。谢麟出于农耕文化的意识,小看了市舶司的威力。赵兴把福建囊入袋中,如此一来,大宋海贸70%的收入都由赵兴掌控了。而密州市舶司又在他的影响下,从此,大宋海贸便深深打下了赵兴的烙印。

ps:求票,感谢各位读者投票支持,多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