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69章 宋商到哪里光明到哪里

第3269章宋商到哪里光明到哪里

赵兴升官之后,虽然是三品,但已经有了调遣大军的权力,这个权力就相当于“太尉”。首发看而广东天高皇帝远,赵兴一手控制着两广地带,已有百姓私下里称之为“广州王”,此后,李格非的态度也变了,对于赵兴婚事的提议,不再只是推脱,还频频创造机会,让两个小孩相处。

李格非爬上了赵兴的马车,将自己的马车空出来让赵风与李清照乘坐,赵风则苦着脸,慢慢爬上那辆马车,而李清照爽利的翻身钻进车厢,伸手拉扯赵风上车。望着李清照的动作,李格非满意的说:“赵风这孩子,很是稳重,我很喜欢。”

“那还等什么,我明天就去下聘”,赵兴坐在马车上,兴奋的直拍大腿。心中暗自傻乐:“赵挺之,我终于撬住了你的墙角。李清照----我没能改变大宋的历史,却改变了你的命运。”

李格非轻轻点头许可,答:“我去年的任期满了,今年担任广东经略使,干满这一任,我打算回乡定居,若是孩子的婚事能定下来,不知你的孩子是否回杭州还是在广州?”

“回!”赵兴生怕李格非反悔:“我杭州那片庄园就该由嫡子继承,今后,那片大城堡就由你家清照折腾……说起来,那可是进可攻,退可守的风水宝地,周围的一赐乐业村落、程族村落遥相呼应的,堡内倭人奴仆,廓尔喀奴隶,加上昆仑奴。拉起来就是士兵。城堡的仓库里还有火炮……到了杭州,你家清照可以为所欲为,因为,但凡杭州吏员都是我与坡公亲自任命地。”

李格非点点头:“我对仕途没有什么大的期待,我不像你,身上打上蜀党的烙印,还能如此强蛮霸道,所以我做到广东经略,已经算做到头了。等这个任期满了,估计下半辈子养老的钱也够了。我打算定居苏州。闲暇无事也可去杭州看看女儿。悠哉游哉,正好安度晚年。”

赵兴遗憾的叹了口气:“广州方兴未艾,正是大发展的时期,怎么李兄要这时离开?难道不能再待几年?”

李格非朗声笑了:“再待几年,估计我就走不了----你在杭州经营越来越稳固,朝廷下一步一定会想着减除你的羽翼,而我正在其列。到时候再不走,恐怕没个好结局,还是早走的好。”

赵兴还想再劝,马车外响起了一个嗓门,问:“是赵经略的马车吗,下官正好同去,可否登车一见。”

赵兴敲了敲马车板壁,马车停顿了一下,文勋掀开车帘爬上了马车。跟车中两人打招呼。

赵兴的马车是四轮马车,原本会有几名侍女在车中伺候,但今天是官场宴酬,侍女们就跟在马车后边,没有进车厢。所以马车里很宽敞。文勋坐好后,伸了个懒腰。冲赵兴拱了拱手:“下官一直想进府中拜会赵大人,可大人忙地脚不沾地,经常擦肩错过,说起来,我大宋勤勉地官,也少有像赵大人这样忙碌的。”

赵兴眯着眼,一副很享受文勋恭维的模样,他得意洋洋的回答:“文大人这番话,应该多往信中写。”

赵兴所说的“多往信中写”。是暗示文勋多给小皇帝汇报。

文勋马上回答:“写了写了----说起来我们虽然在一个城市。可想见赵大人一面,真不容易。我跑到广州转运使衙门拜会。说你跑到了广州市舶司衙门,等我追到市舶司衙门,又说你去了香港铸钱司……光这三个地方都让我跑细了腿,更不要说大人还喜欢往广西跑。

下官这次来,是向大人辞行的,我已经获得转授荆湖北路察访使,新来的走马承受年底上任。另外,我听说广东广西那两位察访使也将调任河东路,明年广东官场便会有一场大调动……”

赵兴跟李格非对了一下眼,两人刚才还在谈论这事,如今看来,章开始下手了。

“荆湖北路转运使谢麟谢应老刚与我在宜章城会过面,文大人要去荆湖,我恰好可以跟他打个招呼”,赵兴不客气地回答。首发

这是暗示,暗示对方今后我们还有合作的需求。文勋也不客气,他笑眯眯的说:“我听说大人要修通往宜章的运河,还要修官道,今后我在荆湖北路,恐怕免不了还要与大人打交道。”

文勋这么一说,李格非突然想起来,他连忙从身下取出一份《海事新闻报》,晃着那份报纸说:“对了,新的报纸刊登了一条消息,说是韶州、广州、以及荆湖郴州、潭州商人出资建立了一家运河公司,我正在纳闷,广州哪里有运河,原来如此。”

赵兴笑的很憨厚:“不错,那些商人跟我交流过,他们想凑钱开挖一条运河,因为是商人自己出的钱,纯属商业行为,所以我就没跟朝廷汇报。

反正朝廷不拨款,人家自己经商而已。咱地方官只能替他们做好后勤……据说运河挖通后,他们准备对河上船只进行收费,而后用这笔费用继续疏浚运河,维持运河运营,顺便再挣点小钱。”

李格非冲赵兴笑着意味深长,文勋也不糊涂,他语气寡淡的说:“怕不是小钱!洞庭富饶,我广州零散的货物可以通过小船运向洞庭,而长江沿线地货物、尤其是成都府的蜀锦川货可以顺流而下,不换船直接运到广州,我听说成都的蜀锦与茶叶,很受海商的欢迎,如此一来,广州市舶司想不增收,也很难。”

赵兴点头,老实的承认:“最近,广南海军已经抵达了曾经的黑衣大食,现在地阿拉伯国土。听说他们那里地战马非常雄峻,每一匹都在千斤、数千斤以上,个头又高又大,而且奔跑起来不知疲倦,常常在沙漠里奔跑十余天。依旧精力旺盛(十八世纪沙漠越野比赛中,唯有阿拉伯马可以完成全程)。

你知道吗?这样雄峻的马只需要七篓茶叶就可以交换(阿曼港曾有如此历史记载),而最上品的战马,才不过十篓茶叶,也就是150斤茶叶,或者两匹蜀锦……便宜呀。我准备用蜀锦、茶叶向阿拉伯换回大量的战马。但那些阿拉伯商人的胃口已经养叼了。非要真正的蜀锦。那种灿烂云霞的锦缎,才能诱使他们让步----对土地的让步。

有位阿拉伯土王承诺,如果我赠送他一定数量地蜀锦,他会把海边一块沙地卖给我,那片沙地虽然没什么出产,我准备把它命名为科威特----当地人就是这样发音地,而后我打算把它作为落脚点。以它作为支撑,我们地海军可以航行到更远地地方。”

文勋又问:“大人将这片土地买到手后,是否要交还大宋?”赵兴点头:“当然,我成立海外事务司,也是筹备做这事的。海外宋商孤苦飘零,背后没有大宋的支持,他们只是一群被人欺压的孤魂野鬼。非要有官方出面,他们才能挺起胸膛,行走在那片土地上。”

文勋默默点点头。不再说话。

马车走近码头区时,早已守候在那里的源业平迎了上来,他刚从耽罗赶到香港,还没去赵兴府上报道,就在码头炫耀自己的战马。而他那匹高头大马也确实雄峻,见赵兴马车走来。源业平立刻凑了上来:“大人,你看,这就是我们耽罗岛培育的骏马,是按大人所说,由西班牙马与阿拉伯马杂交而成----瞧,这骨骼粗大壮实,四蹄宛若腾云,走起来像是舞蹈,骑在马上毫不颠簸……

这样一匹马。在京城以卖到八万贯。还有价无市。大人,现在我们耽罗岛已有三千匹战马。算起来,价值两万万四千万贯……这几年地辛苦,总算是见到成效了。”

赵兴过去,拍拍马脖,暴烈的战马不停的蹬踏着地面,在赵兴温柔的抚摸下,才逐渐安静下来。

看着战马油亮的皮肤,赵兴满意的点点头,说:“我记得,并不是所有的马都适合做战马,我们还要训练,要让它习惯枪炮声,可惜,这马太贵……”李格非附和说:“我听说战马要想上战场,必须要到七岁的牙口,每训练一匹合格的战马,至少要在训练过程中损失三匹马----这样昂贵地战马,只适合有钱人把玩,平常士兵,哪舍得骑着它上战场。”

源业平两手交叉,鞠了一躬,回答:“李大人,可是,优秀的战马依旧是优秀的,这匹马对主人的动作非常敏感,稍加训练,就会随着主人的微小动作做出各种反应,比如突刺冲锋,跨越障碍。而驽马需要花十几倍的时间训练,还不见得训练出来。因为那些马地神经迟钝,非要用鞭打才能驱使。

对于优秀的马来说,马鞭只是做样子的,它们根本不需要鞭子落在身上才能领悟主人的意思----这匹战马就是如此,它跑起来又快又稳,欣赏它的跑动简直如同欣赏一场舞蹈,李大人,有时间,我们好好欣赏一下这匹马的奔跑姿势。”

源业平跟李格非说话的这功夫,赵兴已经把目光转向后面的马车,后面的马车上,李清照笑眯眯地牵着赵风地手跳下马车,而赵风这个小弟弟苦着脸,直向赵兴发出求救的目光。赵兴赶紧把脸扭到一边,装作询问源业平:“你见了陈不群了吗,他地舰队昨天进港,说是忙着收帆,没来我家。现在该忙完了。”

源业平回答:“我在码头见过他,他已经把卸货的事情安排好了,而后自己去了光明塔。”

赵兴马上接嘴:“那我们还等什么,去那座光明塔。”

光明塔前,广州相关的官员都在这,他们围拢在塔前,评价着这座全部用水泥石块砌成的十三级浮屠塔。

广州经常有台风与暴雨。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印度式飞檐楼阁建筑,变的不太适应恶劣地气候,赵兴建的这座石塔完全摒弃了高高的飞檐,纯采用石料砌出了一个类似开封铁塔的短檐,但风格更接近地中海式建筑。

与开封铁塔稍有不同的是,这座塔是六角形塔。塔的五面、面向大海的地方,每一层都镶嵌着巨大的玻璃窗,唯独面向陆地这面是封闭的石墙,只有最顶端那一层是六面镶嵌玻璃。通透敞亮。

这样的高塔。古代中国一般称之为“浮屠塔”。

这座塔总共修建了两年,在它刚打地基地时候,赵兴就让苏轼题词“光明塔”。

宋代石塔地揭幕仪式与现代差不多,“点呈”来的广州官妓载歌载舞,奉献出一套完美的大宋“路演”,以吸引路人的关注。等歌舞表演完毕,赵兴剪彩。携手众官走进光明塔,沿着楼梯走到了塔的第十二层。

第十二层里,陈不群正举着望远镜在五面镶嵌玻璃的窗户上挨个观察。此时,太阳逐渐落山,晚霞一片通红,将陈不群也印染成了通红,在满天的红光中,陈不群先向赵兴行了个礼,而后收起望远镜。默默地闪到一边。

李格非划着一根法烛,点亮了赵兴手中的火炬,赵兴正准备用火炬点燃塔上的灯光,忽然停顿了一下,招手唤过李清照,笑着说:“今天。这份荣誉应该给李家小娘,诸位可能还不知道,刚才我在路上已经与李大人订下了亲事,明天我就去提亲,所以,今天点亮火炬的荣誉,我准备由我家将来的儿媳动手。”

赵风的脸苦的能淌下水来,但赵兴却发现孩子的眼睛里全是笑容,眼角上弯。掩藏不住的快乐。赵兴心花怒放。不由分说将火炬塞进李清照手里,并指点李清照上前。用火炬点燃灯芯。

这座塔地第十三层是个大油台,灯芯点亮后,整个十三层照亮起来,过了一会,烘烤产生的热蒸气开始转动十三层上的金属银罩,银罩发出轰隆隆的转动声。

这个银罩是采用宋代走马灯技术做成的,冲压而成的非常薄地银板,拼接出一个巨大的旋转灯罩,灯台燃烧后的热空气冲向灯罩顶端,气流自然带动了灯罩,像走马灯一样的旋转。

走马灯上绘制的是传统故事与人物绘画,但这座灯罩不是严丝合缝的一个灯筒,它的一面留了个豁口,四面银色反射,灯光只能从这个豁口中倾泻出来,而灯罩一旦旋转起来,远处海面上的船只就会发现灯塔发出的一闪一闪地光芒,而后可以根据这闪光,校正航向。懂得三角函数地船员,甚至可以根据闪光的间隙测算出自己地船速,以及船与暗礁的航行角度……但这都是高级船员所需具备的知识。

十三层的灯光点亮后,赵兴领着官员们爬上了十三楼观景,站在十三楼的玻璃窗边,观察着走马灯罩的旋转,冲压制成的薄银板非常光亮,当豁口正对众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眼前一片光明,刺的人睁不开眼睛。

见过走马灯罩的工作状况后,赵兴扭头走到玻璃窗边,居高临下俯视着香港城,这时,香港的百姓也纷纷在窗前点亮了蜡烛与油灯,以响应灯塔。而海面上航行的船只也响应的燃起灯火,祝贺灯塔的点火,不久,整个世界变成了一片灯海。灯火绵延不断,仿佛一只照耀到天际。

赵兴扭头对沉默不语的陈不群说:“曾经有个西洋人告诉我,当着世界大多数城市都是一片黑暗的时候,大宋的城池光明一片,因为我大宋是这个时代唯一不宵禁的国度----瞧,瞧我们脚下的光明之城。它的灯火一直可以照耀到世界尽头。”

李格非一拍手:“光明之城----这个词非常贴切,我今天终于知道你为何将这座塔称之为光明塔。”

陈不群默默的点点头,马上又说:“老师,可光明之城不止有香港、广州,我大宋所有的城市都是不宵禁的,我们所有的城池都是光明之城。”

“对,这个国度所有的城市都是光明的,这是一个光明之国。与此同时,除了我大宋之外,世界各国的城市,到了夜晚都是一片黑暗。”

陈不群摇摇头:“不止,如今南洋一带,凡有我宋商的城市,它也是光明的,只要有我宋商聚集的地方,即使是深夜,也是灯火一片,歌舞声声。”

赵兴接着补充:“不错,这就是文明的火种,我们给这个世界传播光明,而你我师徒就是那点燃光明之火的人……我知道,你很不满意我在大理那件事上对你的处置。可我们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呢?

当初,当我看到一座玉石之城匍匐在我的脚下的时候,我就知道,征服这座城市的只能是我----不,我们师徒。张田打下了那座城池,但人人都知道,没有我,他做不到这一切。

张田胜利了,他也被调走了。调到京城荣养起来,我却不希望你当时就被调走,我们的路还长着呐,世界就在我们眼前,等待我们推开大门,点燃灯火,带去光明----我们有更广阔的天地去要征服,何必在乎大理。

那个本来的象林郡回归,算什么功绩。收服故土,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的追求是开拓,开拓出一条面向大海的路。

不群,你跟我去过西洋,你知道,我宋商的脚步已经遍布在这条西洋商路上,现在,我宋商已经走向大海,缺少的只是官方的正式承认,缺少的只是有个人出面,将他们拧成一条绳----这才是我需要你做的,我希望,你我师徒以海洋开拓者的身后名,被宋人铭刻在心中。

不群,官方的认可不值一提,只有百姓心中的丰碑才是永久的。”

陈不群低着头,思考片刻,向赵兴请罪:“老师,其实我到了金兰城就已经想通了。原先我宋人在南洋像是一条丧家犬,任人欺负,但现在,他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就是老师说的:自信的笑容。

看到他们的笑容,我已经明白了一切,老师的志向不在大陆,而在大海,我的职责就是追随老师的脚步,让我们身在异域的宋人,拥有一份与我们的文明相称的骄傲;哪怕身在他乡,也能够感受到朝廷的庇护。

我这次之所以不敢见老师,是没脸见老师。我在阿拉伯吃了个大亏,被阿拉伯人用火攻船烧沉了十多艘战舰,其中有两艘是巨舟级别的……老师,我现在两眼一闭,就能看见那些上身的阿拉伯人,举着火把向我们扑来……

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我们非洲那条航线已经叫蕃商发现了,我护航的船队经过呼鲁纳岛(斯里兰卡岛)时,就有蕃商要求离开船队,独自向西,我当时没在意,等我回来的时候,发现那些商人已经从非洲回来了,正等我们一起回广州……老师,我当时应该再坚决点,坚决的击沉那些脱队蕃商。”

ps:求票,月初求票了,感谢各位读者投票支持,恳请多多投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