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86章 最好的活体实验材料

第3286章最好的实验材料

之所以说这是火药与骑兵的“天下第一战”,是因为赵兴在这里误把火药与炸药混淆了---这恰好是现代愚民教育的结果。

之前,宋军曾有过大规模使用“火药”与西夏兵会战的经历,但那种火药是《武经总要》中记载的、含硝量少、只能燃烧发火而不能爆炸的老式“引火药”,简称“火药”,而赵兴在河岸上使用的是真正的“发火炸药”。

除了这场战斗外,赵兴在以前的战争中也曾使用过“发火炸药”,但那些战斗规模较小,地处南方,造成影响不大。而这次,却是宋军与华夏大陆上“千年第一强军”----辽人骑兵的对峙,战斗中,不仅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火枪火炮,且通过这次战争,宋军的火器战术正是成熟,并开始大规模列装。

赵兴观察完炮击效果,摊开手,不慌不忙对记官指示:“记下:火炮必须形成火力梯次,才能达到战场遮断的效果……回头让参谋人员研制出一套火炮梯次的阵地布设方法,进行兵棋推衍,我希望知道火炮阵地的最佳射程配置。”

帅范喜动眼色:“这么说,你答应从船上调更大口径的火炮来?”

赵兴点点头:“前天下了一场雪。瞧这天气,今明两天还会有大雪,这场雪一下,黄河就要封冻了----命令船上卸下五门大炮,我需要舰首炮两门,甲板炮三门。”

赵兴不知道火炮的口径分类法,反正这时代玩火炮的也就他独一家,所以他便依据火炮的大小,依次命名为“舰首炮”、“甲板炮”、“行军炮”。其中,舰首炮并不一定装在船头,但当货船上只配备一门炮的时候,他们配备的火炮往往就是口径最大的“舰首炮”。在现在的口径计算法。估计这种炮的口径相当于十八磅炮,或二十磅炮。

“这数目不对”,帅范插话说:“我们应该调三门舰首炮来,甲板炮最多只添两门。那种甲板炮比行军炮口径大不了多少,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大口径火炮,才能构成长短射程地火力梯次。”

“按帅大人说的办”。赵兴转身吩咐记官:“战船卸下大炮以后,请他们立刻退出河道,现在河中的浮冰越来越多,再待下去太危险。”

赵兴接着转向帅范:“黄河封冻后,我需要有个人在顺保寨驻守,以保证我们的后路……我不相信曹煜,我不认为他在危急时刻能够拼命赶来救援。源业平也不行,他没有对抗天朝官员的勇气,萧氏兄弟更不行。他们的莽撞只会把事情搞砸。所以,我两之中必须有一人回到南岸,坐镇顺保寨----我认为。你去最好。”

帅范一挺胸膛:“怎么可能。我怎么可能躲到你后面。坐视你在北岸孤军战斗。”

赵兴摆手:“我们两个都不太熟悉这种古董火炮。必须有一个人根据战斗情况。推导出火炮地火力最佳搭配。论推导计算能力。我比你行。还是让我留在这……也唯有我留在这里。才能保证朝廷不来个壮士断腕。”

帅范沉思片刻。答:“我等江面封冻后再走。”

“现在就走”。赵兴笑着说:“你瞧!我说我地推导能力比你强----黄河刚开始结冰地时候。结地是薄冰。冰上压根不能行走。需要等到冰面冻结实了。才能自由往来。在此之前。差不多有十几天地时间。两岸是彻底隔绝地。碎冰挤撞船只会导致既无法行船。又无法在冰上走路。所以。你必须要在天黑前渡过黄河。否则……”

帅范掰着指头算了片刻。回答:“今年冬至是十一月初二(阴历)。现在是十一月十八。按照一般地节气惯例。从冬至开始就是数九寒天。一九二九关门闭首。三九四九冻死老狗。现在是二九地最后几天。马上就该最寒冷地三九天了。我过河后有十多天。你们完全孤立无援……一定要坚持住。要熬过这严酷地冬天、残酷地战斗。”

赵兴轻松地耸耸肩:“熬地过去!我每天持续炮轰半天。让这个营地热气蒸腾。保管小伙子们连短衫都穿不住。”

帅范苦笑了一下:“迄今为止,我们唯一值得夸耀的就是炮兵的动作熟练了许多,火炮发射的速度增加了七成以上。除此之外,只是与辽人缠斗而已。”

赵兴重新举起望远镜。辽兵这时又靠上来了,从望远镜里看到,那些辽兵徘徊在大炮最大射程之外,偶尔分成个位数的小队散布开,快速催马逼近几步,但不等炮兵做出反应,他们又斜斜地返回本阵。

目前,这场战事只相当于实战操练,并不激烈。所以北岸的宋军都神态轻松,赵兴也语气轻松,他举着望远镜,边观察边说:“估计,此刻天下最郁闷的人正在我们当面……辽兵虽然纠缠不走,但他们只有挨揍的份:想打我们,够不着!突的太近,会被我们地火炮轰退。

而我们屡屡调校射程,增添更大口径火炮,所展现出来的最大射距,屡屡出乎辽人的意料。想必纠缠了这么久,对面的辽将还一头雾水。不敢确定我们真正的射程,郁闷呀,我都替他郁闷。”

帅范犹豫了一下,终于下定了决心:“大人,我这就走,你那武士团没有什么大用,我全带走,再带两个都的火枪兵,好等冰封之后给大人保证补给----我现在就动身。请大人保重!”

“我会保重的!”赵兴傲然回答:“能打伤我的子弹还没有生产出来呢,我可是主角哟。”

帅范干笑了一下,开始指挥小船登陆向北岸走。

稍后,停留在黄河河道上的最后两艘执勤船靠上北岸,开始卸炮。

赵兴站在北岸高坡上,眺望着脚下那座临时登陆点中,他看到帅范一路跑入营寨,询问了几句,开始带着士兵头也不回地登上小舟,向南岸进发……此后数天。赵兴便一直留在高坡上,保持这个姿态。

这座高坡炮兵阵地修在黄河北岸、堤坝的最高处,占地虽不多,但很坚固,居高临下,钳制了辽军的进攻路线。

数日后。黄河封冻,辽兵采取围一个打一个的措施,企图对火炮阵地围而不打,全力攻击位于低洼处临时营寨。但他们马上遭遇了两个寨子的交叉火力,辽兵损失惨重。

那次进攻可能是辽兵这段时间里损失最大的一次进攻。自此以后,辽兵再也没有去试探临时营寨,而是专心致志骚扰位于高坡之上地炮兵营寨。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辽兵使用了诱敌,埋伏。迂回,突然袭击等种种战术,甚至发动了几次夜袭。但赵兴每次都把辽人的诱饵吞下,干净利索地全歼辽人地诱敌小队,而后龟缩在堡垒后面,利用自己的射程优势欺负可怜地辽人。

最近几天,估计辽人再也找不到愿意担任诱饵的士兵,战局便僵持下来。使得赵兴有闲情,站在坡上,悠闲地看着辽兵在射程之外展示精湛的骑术。

看了一会儿,赵兴呼唤几位参谋。指着对面辽兵吩咐:“经过几天实战,你们讨论一下,重新调整火炮位置……还有……”

赵兴坏笑着,道:“我们从从船上卸下的大炮一直藏着,也该给辽人一个惊喜了,说说,有什么主意?”

坡上简陋,几个参谋就手在地上摊开图纸,推演起来:“大人。火炮的发射频率是三分钟一炮到一分钟一炮,我们口径最大的炮涉及到炮管冷却问题,时间要长些,小炮则射击频率快,可惜威力不足。

骑兵的奔袭速度是……在我们打一炮的时间里,他最快可能跑过……丈,慢则为……丈,我们的炮火要覆盖整个区域,这样。无论敌人地骑兵采用什么速度。都在我们火炮的持续打击下。照这个方针布署,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能静等辽人踏入那片陷阱。

不过,我们应该给辽人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让辽人轻易不敢发动进攻---我认为,对峙几天辽人都松懈了,我们该让火枪手来一次逆袭推进。”

参谋在图纸上勾勾画画一番,答:“火枪手要排列成散兵线向前推进,才能显示威力。我们地火炮火力遮断区域在这儿,火枪手应该从这向前推进,如此,两翼都在火力掩护下,他们推进时不用担心侧翼安全。

根据火力遮断区域的纵深宽度,我建议派出的士兵不要多,左右各放五个都,以五十人为一条散兵线,排列成五队横列,他们的推进,应该到我们最大射程的边缘就止步不前,否则的话,辽人的骑兵会兜转过来,攻击他们的背后。”

赵兴点头:“如果纸上推演没有问题,就让我们试验一下,从寨墙边抽下五百个人来,进行休整,等辽兵再次进攻的时候,就让休息好地士兵投入战斗。”

参谋敬了个礼,转身去执行赵兴的命令。

赵兴藏好了杀手锏,然而,辽兵却再也没兴趣攻打他,在寒冷的冬天里,他们让赵兴等啊等,等的胡子都白了,直等到十天过后,辽兵再度增兵,新来的倒霉蛋不知赵兴的厉害,终于出动了。

首先来的是一名使者,他先在阵前高声通报:“广南东路转运使、敷文阁学士赵大人,我道宗陛下已接见了宋国的告哀使,大辽陛下已决定派出吊唁使团前往宋国,祭奠宋国先王,并恭贺新王登基。

赵大人,别打了,再打下去毫无意义,你身后的黄河已经封冻,你回不去了,不如向我大辽投降,我大辽保证不为难赵大人,只要大人束手出营,我大辽保证高官后绿,荣养……”

赵兴低声嘟囔:“屁……参谋官,调最好地炮手来,给我把五门舰首炮都装满火药,瞄准那个嚣张的家伙。”

赵兴这番话是在栅栏后说的。辽使并不知道。他一边喊话,一边催马向这里靠近,语言与神态都充满居高临下的恩赐。赵兴见他踏入射程,眼珠一转,伸手从侍卫手里夺过一杆最新款的火枪,粗粗瞄了瞄。扣动了扳机。

“砰!”,平息了几天的北岸爆发了一声枪响。

这枪声顿时打破了北岸的宁静,紧接着,高坡炮阵三门大口径大炮轰响起来……

三门大炮发射完毕后,像是一头沉睡的火龙从睡梦中惊醒,整个炮兵阵地发出接连不断的咆哮,眨眼间,赵兴标定地火力覆盖区域成了火海地狱。

遗憾地是,那片区域只有一名辽国使者。他没有在这场风暴中幸存下去,等这一轮炮火平息,火力覆盖区域内空荡荡的。除了深浅不一地大坑,连个人影子也没有。

这是示威,也是极度嚣张的挑衅。赵兴用事实告诉辽人,胆敢踏过那片区域,我不惮把他送入地狱。

“准确率是多少?测算没有?”赵兴不慌不忙的问。

正在观察弹着点地一名参谋兴奋地回答:“打中了,我们第一门炮就落在他身边,跳起的实心弹将那人打成两截……接着,那匹马也没有幸存,大人。你瞧那儿,坑边那团红色的乱肉,就是那人与马仅剩下的东西。哈哈,他身上其他东西,估计都在坑里,我们这个位置见不到。”

赵兴夸奖一声:“不错,有长进,打了二十多天了,炮手每人都开了几百炮。总该有点准头了----就要这准头!记官,记下发射药的分量,弹丸的重量,顺便给我整理一份操作典范,今后颁布全军,照此执行。”

对面又冒出一名骑兵,他声嘶力竭的冲着这个方向叫嚷:“赵大人,别打了,我们真的是使者……该怎样你才相信我们是真使者。”

高坡上。静寂中。赵兴笑嘻嘻的冲那名胆大包天地辽兵回喊:“回去告诉你家将军,是韩将军?告诉他:我是大宋的官员。辽国皇帝的命令对我无效。”

那名辽兵得到这个答复,立刻拨转马头,逃命似地向回跑。他身后,赵兴笑嘻嘻,转身与几名参谋继续讨论火炮阵地的调整。

一名参谋感慨的说:“还是这样好----又有实战气氛,又能立刻检验效果……简直是花钱也买不得到的机会,辽兵陪我们操练了这么久,真委屈他们了。”

赵兴斜着眼睛瞪了那参谋一眼,不满的问:“怎么,你在辽国有情人吗?为什么你替辽人担心呐?”

那名参谋尴尬的一笑,马上转移话题:“大人,朱雀军不能全交给范纯粹,我们需要这些经过实战的士官,帮我们培养下一批士兵,大人,不能放这些人走。”

赵兴点头:“不错,朱雀军给范纯粹五百人,是因为我知道范纯粹的为人,我相信他的品格;而交给官家五百人,是因为官家也不会亏待他们,至于剩下地人手,我压根没打算交出去---谁要都不给。”

赵兴说这番话的时候,想到了明代的灭亡。

明代末期,大臣孙圆化倾力打造了一支全火器的部队,然而,明朝的大臣在国家灭亡前夕,一如既往的保持“重文轻武”的传统,他们对待这支全火器部队,像对待普通士兵一样苛扣军饷,排挤陷害……,最终把这伙人逼的潜逃辽东,投奔了满清人,而后,用他们被明朝训练出来的火炮技术,灭亡了明朝。

在那些只会勾心斗角,贪赃王法地“斗争学派”的党徒手里,哪怕送给他们一颗原子弹,他们也不会用这颗原子弹去轰击自己的敌人。

这个时代,火药技术实在太犀利了,它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如果这支当世最犀利的武器落到吕惠卿手里,弄不好会让他转卖给西夏人、辽人,或者任何大宋的敌人,以便能拿上回扣。

这也正是赵兴此前想方设法隐瞒自己手头的军队,隐瞒火药威力的原因。

全火器军队是一支昂贵的奢侈军队,装备这样一支军队花费巨万,而训练他们也是纯粹烧钱,赵兴好不容易才训练出几千熟练地火枪手,现在,眼看他们逐渐成熟,哪怕天王老子来讨要,赵兴也绝不肯撒手。

那名参谋在图上推演了一番,遗憾地咂了咂嘴:“辽兵自十日前退去后,主力现在不知隐藏在哪里,若是我们有几匹战马,出去侦察一番,那就更知己知彼了。”

骑兵!骑兵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不亚于战争之神火炮。

赵兴记得,似乎直到机关枪发明,骑兵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此之前,火炮阵地万一过于突出,就会遭遇骑兵的逆袭。

“下一步我们就是发展骑兵,让每个火枪手都长上四条腿,让每门大炮都有两匹马拖曳,如此一来,我们地朱雀军团就成了这个时代无敌的存在,无敌!”

参谋继续说:“想必,这段日子对峙,辽兵已经看出端倪了:在我们的火炮阵地前,步兵脆弱的仿佛羔羊,唯有骑兵的速度可以稍稍抗衡,但,等我们的火炮新阵型研究妥当,连骑兵在我们面前,也讨不了便宜……如果再给火枪手每人配上一匹马,那我们就更了不得了,骑上马的火枪手,只有他打别人的份,哪轮到别人凑近他。”

骑上马的火枪手,现待称之为“龙骑兵”,它像一只喷火龙,既有速度又有难以想象的破坏力。

另一位参谋小心提醒:“大人,你瞧,顺保寨来人了,似乎是帅大人亲自来的,他还带来了几张冰耙犁,瞧仪仗,上面坐的似乎是朝廷大臣。”

ps:求票,感谢各位读者投票支持,多谢了,恳请您继续投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