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87章 攻击没有终止线

第3287章攻击没有终止线

朝廷派来的是新任右正言蒋之奇。

左右正言是御史当中的领头羊,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正副首脑。

宋代以右为尊,也就是说,这位右正言蒋之奇,比此前来的左正言陈的级别稍高。

目前,顺保寨汇集了左、右正言,加上之前的翰林学士徐师锡,曹氏将门、张氏将门派出来的两个人----可谓大宋文臣武将当中最有势力者都派出自己的联络人汇聚于此,一时之间,出现在黄河北岸的朝廷大臣已相当于小半个朝廷。

蒋之奇是冒险过河的,这时候的黄河是最危险的时候,河面上漂浮着的碎冰,有的地方还结着薄冰,但冰上站不住人。这样的水文状况,连赵兴都不愿试探,蒋之奇这个傻大胆居然吆喝士兵架起小船,赶到了北岸。

也幸亏他指示的是倭人,倭人比他更傻大胆,天朝上官一呼喊,受宠若惊的他们敢踩着刀尖走路。

蒋之奇在倭人的护持下有惊无险来到北岸,一路上,倭人为了保证蒋之奇的安全,有十多人掉入冰窟。赵兴心疼的直哆嗦:“养育一个人要十余年,百十个长大的人中,能选出一两个身手好的武士,这些都是驯化好的武士呀,多不易,一下子丧了十多个……”

蒋之奇不心疼,他一见赵兴,貌似恭敬的拱手:“恭喜恭喜,文臣武将功。莫大于拥立!赵大人这次押对了宝,拥兵入京,替自己挣下了一世基业,恭喜恭喜!”

赵兴翻了个白眼----这厮确实是个傻大胆。

如今,赵兴出现在流北水河的事是个禁忌,谁敢乱发议论,找死!

表面上赵兴是护送贡使入京,但实际上大家都明白:赵兴的出现使得赵佶登位更加顺利,且有了赵兴手中地军队支持,小皇帝很顺手的反对他登基的章清洗了……

赵兴的出现带着一连串巧合。小皇帝坐在京城装出一副没事人模样,假装忽视这一切巧合,向太后满脑子雾水却不好指责。朝中其他的大臣担心小皇帝的政治清洗波及自己。于是,大家都假装无无事人。对赵兴的存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诡异现象持续至今,连赵兴在北岸和辽人打的热火朝天,朝廷也假装不知情。到目前为止,唯有蒋之奇这个傻大胆。敢当面指责赵兴。

在这方面,连陈这位左正言的胆量也明显不如蒋之奇。难怪陈只能做副手。

赵兴会跟蒋之奇辩解吗?

这样的事属于心照不宣地事情,属于越描越黑的事情,赵兴才不会傻到跟蒋之奇争论,他把目光转向蒋之奇身后。那是一位熟人----潘大临、“满城风雨”潘大临。

“满城风雨潘大临……潘兄走到哪里,哪里总是满城风雨”,赵兴无视蒋之奇的存在,冲他身后地潘大临打招呼。

大冬天,潘大临还摇着折扇,他冻的浑身哆嗦,依旧故作潇洒地回答:“赵兄的足迹实在难找。我从太原追到环庆。赵兄去了杭州,我刚到杭州。赵兄去了岭南,等我花了六年时间赶到广东,赵兄却又来到了黄河,这一路,赶的我……苦啊!”

潘大临这个追星族如今级别不同了。原先,连秀才都不是的酒店老板潘大临,只能追逐在失意的官员后面,希望能得到他们地赏识,但因为结实了赵兴,并且成为赵兴名下商会里仅有的几名VI客户之一,使他坐拥雄厚地资金,也拥有了很高的声望。于是,潘大临追星的档次也高了很多,连蒋之奇这样的高官也肯与他结伴而行,这就是阶层差别。

赵兴一边招手让士兵送来御寒的衣服,一边继续无视蒋之奇地与潘大临交流:“这就对了!潘兄至今还保持昔日乡间的纯朴。不错,你我乃黄州贫贱之交,呼我赵兄正好,这称呼听得我暖洋洋的。”

给潘大临拿来衣物的是倭人源业平,这名倭国追星族遇到了宋朝追星族,两眼泪汪汪的,颇有点心心相惜的感觉。他一边亲手替潘大临披上御寒地衣服,一边感慨:“是呀是呀!如今满大宋敢当面称呼长门殿为赵兄地,也就潘君孚一个人了。”

潘大临拽一拽源业平给他送上来的衣服,发觉这衣物手感很柔软,面料很少见。这种面料非常挺括,染成鲜红色衣物是一件大衣款式,衬里是羽绒。

潘大临一边辨认衣料,一边顺嘴回答,语气说不出地炫耀与得意:“那是,你赵兄人称惹不得,带领两路大军进逼京城,连章相都不得不避你锋芒---如今,满大宋谁敢正眼看你,还不担心被你这头老虎吃了……

咦,这就是羊绒料,是密州邓御夫家的纺织作坊出产的,我早有耳闻,说这种羊绒料摸起来像裘皮一样柔软,像丝绸一样嫩滑,果然名不虚传。

瞧瞧,我早就说过,赵离人从不肯亏待自己。他哪怕扎驻在野外,也会把自己的窝造的舒适无比。这北岸虽然是野战营地,但有赵离人在,它一定比南岸的顺保寨还要舒适。哈哈,这样的羊绒大衣,据说每件百贯上下,我都不舍得买,可你的士兵每人一件----你这是来打仗的,还是搞冬日踏雪的节日巡游。”

潘大临所说的“节日巡游”,也就是宋代节日经常有的项目----禁军上街表演,以显示与民同乐。

蒋之奇好不容易找见潘大临说话的缝隙,他一边懊悔带多嘴的潘大临随行,一边急着插话:“赵大人,我奉诏出使辽国。与辽国商谈这边境冲突,大人身为当事者,有什么要说?”

谈公务了,潘大临自觉的退后两步,让出赵兴来。

朝廷终于肯直面宋辽冲突了----这也意味着京城地小皇帝已经腾出手来。

赵兴不自觉的摸上了腰里的刀,冷笑着说:“人都知道我赵离人惹不得,先皇辞世前,曾要求举办一个万国来朝典礼,为免出什么意外,我亲自护送贡使----交趾二王入京。可是,我却在河上遭到了最无耻的、最卑劣的抢劫。

辽乃大国,大国该有大国的气度。我大宋虽然是辽国的侄国。但历年来不缺贡赋,不缺问候。此次万国来朝。辽也有使节去京城朝贺,然而,辽兵却悍然出动,在河道上拦截贡使,此种行为。不可饶恕。

我要求惩治肇事者,交出此次抢劫事件的责任人。并向我大宋赔礼道歉,向我的士兵赔礼道歉。这寒冬腊月的,我地士兵不得不宿营于野外,与他们相持不下,多辛苦----我要求辽人赔偿,赔偿我的士兵受到的损失,赔偿我地心灵伤害,赔偿我为这场战争所开销的庞大军费……”

蒋之奇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你战船陷于河上,在前;辽兵围攻河面上搁浅的战船。在后。你是将战船上的财货摆在北岸上。引诱辽兵攻击的。在场的没有一个傻子……”

一阵令人牙酸地吱哟声,赵兴已经把刀抽出了半截。他面色冷峻:“蒋之奇,搞清楚,你是我大宋的官员,怎么我现在听到地却是一番辽国的腔调。你不适合做使节前往辽国,我军在北岸明明打胜了,你抱着这种态度去谈判,我军将士的血白流了。”

蒋之奇板着脸,似乎要为刚才遭受的冷落讨回面子,他回答:“本官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你赵离人明明做得不对,难道我还要奉迎你吗?”

赵兴摇摇头,叹了口气,低声自语:“又是一个没有封建意识的奴隶……你要搞清楚,你所属的国度是什么?是大宋,大宋才是你的归属。你监察百官,没错,但你监察的是大宋百官,不要把自己的立场摆到辽人那面----蒋之奇,你如果没有立场觉悟,我宁愿扣下你,也不许你出使辽国。”

蒋之奇淡淡地反驳:“你赵离人出身环庆,我知道环庆自范纯粹开始,都有扣押国使地癖好,原本我也没指望出使辽国,你要扣留我,请尽快动手。”赵兴盯了蒋之奇半天,脱口而出:“老狐狸!”

定了定神,赵兴换上了一副笑脸:“好,实话说,现在确实不适合出使辽国,刚才辽国派了个使节过来,我用大炮轰杀了他,你现在过去,难免辽国方面要以牙还牙,没准会把你凌迟了。”

蒋之奇摊开双手,毫不在意的回答:“我不管,朝廷地意思是眼看快要正月了,新皇登基,正月需要改圆。大臣们已经商议好了,新的年号就叫建中靖国。新年里不能妄动刀兵,陛下有旨意,要你速速与辽国脱离接触,平息战火……你看着办,本官反正已经把旨意传到了。”

蒋之奇所说的“新年停火”,是基于传统的五行八卦理论。五行八卦理论认为:兵者,凶器也,五行属金。金克木,庄稼五行属木。新年属于阳气初生时节,天人感应格外强烈,故此,在新年妄动兵戈不祥,会使庄稼不生长,农民歉收,各地灾荒频发……所以,在古代中国,除非全盘否定五行学说,否则就必须新年停火。

若说有什么学术是赵兴最看不上眼的,就是这套五行八卦理论,因为历朝历代,凡是遵守五行八卦理论,处处按照八卦理论中所说的“吉祥”、“祥瑞”行事的朝代,结果他们都亡国了---无一例外。唯剩下百姓悲惨地做个“乱世飘零人”。

赵兴哼了一声,慢悠悠的从怀里掏出一支打火机,随手点燃了一只火把,他故意将动作放的特别慢,让蒋之奇看得清。

蒋之奇不屑的撇撇嘴:“你手里这玩意我见过,不就是杭州自来火嘛。据说这东西是几年前,你家小妾作坊里出产的,如今京城里已经开始用它替代法烛。这东西不稀奇。你这么做什么意思?是想显示你虽在冬天,虽在野外,却依旧坚持的住吗?这话你给我说了不算数,你要给辽国人说。”

赵兴晃了晃手里地打火机,笑着说:“你知道这是什么---这是金生火,它的出现打破了五行八卦理论。五行相生理论说木生火,可我这支打火机里没有半根木头,纯粹是金属摩擦金属产生的火焰。一支打火机就可以打倒五行术。所以,不要跟我说新年里,新皇登基。妄动刀兵不祥。用枪炮声恭贺新皇登基,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吉庆的。”

蒋之奇哈哈一笑:“妖。非常妖!常听人说广东的学术是妖学,如今仔细一听。果不其然的妖。告诉你,一万万只自来火也打不垮五行理论,更会有一万万个人拿着你的自来火(打火机),撮动上面的金属砂轮,摩擦发火金(打火石)。引燃火苗,而后。依旧非常肯定的说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理论持续数千年了,一万万只自来火也打不倒。

所以,别拿你那个自来火显摆,官家认为正月动兵不祥,它就是不祥,没有任何借口,你现在唯一能做的是赶快跟辽人谈和,而后撤回南岸,等待官家下一步地诏命。”

赵兴想了半天,无可奈何的将打火机抛给源业平。回答:“你说得对。惯性思维下,人哪怕享受着打火机的好处。依旧相信木生火,金不能生火,哪怕他们手中就是反证……好,我原本想着你来了,我该撤回南岸,既然这样,我们就逼辽人过来和谈。

别地事情我不拿手,逼人谈判这事已经做熟了,好了,儿郎们,收拾收拾,准备拔营,我们去辽人那里窜窜门。”

源业平一挺胸:“我不想留守此地----帅梅州去了南岸,我应该紧随大人,大人,这临时营地让萧氏兄弟留守也就足够了。”

赵兴看了一眼潘大临,命令说:“把伤兵、物资先运回南岸,潘兄,朝廷已经赦免了老师苏东坡,诏在我怀里揣着,你能不能帮我跑一趟广东,亲手将诏交给老师,再护送老师北上。”

潘大临咧嘴一笑:“我刚才说了,我是从广东来的,听到你在黄河,我在登州登了岸,在真定府遇上了蒋大人----坡公已经知道了朝廷赦免地消息,他打算明年开春上路。

坡公还听说范纯粹回守环庆的消息,特地做了一首诗让我送给范大人,诗曰:才大古难用,论高常近迂。君看赵魏老,乃为滕大夫。浮云无根蒂,黄潦能须臾。知经几成败,得见真贤愚。羽旄照城阙,谈笑安边隅。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诸郎更何事,折鞭其雏。吾知邓平叔,不斗月支胡(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

潘大临摇头晃脑吟诵完苏轼这首并不怎么出色的应景诗,咂了几下嘴,似乎品味了一番,旁边的源业平已经听痴了,他眼中放出的光芒比潘大临还迷醉,嘴唇不时蠕动,似乎在背诵这首诗。

等潘大临回味完,他感触地叹息一声,说:“我来的时候坐地是陈不群的船,他已经回防广东了,顺便带回了朝廷的消息、你的消息,听说我要北上找你,他还特地调了两艘大战舰……好大的船哟……”

赵兴催促:“说重点,说重点。不要把话题越绕越远。”

潘大临茫然的瞪大眼睛:“重点是什么?……呀,重点---坡公已经知道朝堂的消息,但因为没有接到朝廷诏,所以他打算再等一等。坡公说贬谪岭南多年,还没来得及浏览一下当地的风景,现在是无罪之身了,正好四处游玩一下,写几首吟颂的山河的诗……

啊啊,坡公地每首诗都足以流传千古,恨我受人所托只能赶着来找你,却不能于坡公身边聆听佳句,大憾,大憾!……重点是----好了好了。我随船给你带来了数万斤火药,还有一千杆新式火枪,帅梅州(帅范)正在南岸盘点,他说等黄河冻硬了,他就过来接应你。”

赵兴转向蒋之奇:“蒋大人,我们别做意气之争了,等黄河结冰后,我地补给恢复了,我就提兵向前,逼迫辽人与我和谈。争取在正月前与辽人重新达成协议。不过,我记得这样的和谈大事,应该有礼部地人主持。蒋大人是不是送信回去,让朝廷派一个礼部官员过来……”

蒋之奇还没来得及答应。一堆朱雀军地参谋匆匆跑来,一见赵兴,也不管还有其他官员在场,大声嚷嚷:“大人,确认了确认了!刚才几名士兵出营去搜索辽人伤兵。找到了一名辽人军官,得到确认消息:对面的正是崇义军节度使为韩资让。广顺军节度使为御史中丞韩君义---二韩都在,韩君义受了重伤,说是被我们的炮击惊了战马,坠马受伤。还有,辽人的参知政事、汉人行宫都部署赵孝严刚刚病逝,现在辽人那里做主的是枢密副使王师儒。”

蒋之奇怅然若失:“赵孝严赵大人死了,王师儒开始独挡一面,没想到啊,昔日一见,今日天人相隔。物是人非。咦吁兮……”

赵兴好奇的扫了一眼蒋之奇:“蒋大人认识赵孝严、王师儒?”

蒋之奇点点头:“我曾经出使北国,当初负责接待的就是这两人。赵孝严大人道德文章,令人仰慕;王师儒大人好学不倦,北国人物,也就这两个人出色。可惜,再也见不到了。”

赵兴点点头:“我听说这两位大人也是中都儒学名家,认为辽国才是中原正朔,而我朝只不过是南夷,是辽国的臣属国,蒋大人敬仰此二人,难道也赞成他们的主张?”

蒋之奇憋了个脸红,他说不出话来,只好借咳嗽掩饰。

赵兴只好挥挥手,命令士兵腾出一间帐篷来,又对蒋之奇安排说:“蒋大人,北风寒冷,你先去暖帐里安歇,我跟参军们商量一下这仗怎么打,等商量好了,我再去请你。”

蒋之奇点点头,借咳嗽掩饰,赶紧随着士兵走。在他身后,赵兴冲着蒋之奇的背影轻轻摇头。潘大临好奇地问:“赵兄,怎么了,那位赵孝严我也听说过,听说苏辙苏大人出使辽国的时候,接待苏小学士的也是这位赵孝严大人。”

赵兴望了一眼源业平,叹息地说:“一个人想要改变世界,真难。我原本以为撤了章,朝堂上会好一点。没想到上来的陈也是个两眼里尽看到权地酸儒,而这位蒋之奇,却是个老滑头兼老骗子。没有正义感,没有正确是非观念,且人傻胆大。

为什么,为什么我大宋的苦难还没有中止?”

源业平虽然喜欢追星,但赵兴这一发愁,他立刻把那些偶像抛到了脑后,一边摸着腰中的胁差,一边使眼色:“大人,这天寒地冻,又是两军交阵上,大人若看他不顺眼,交给我,我去割了他的喉。”

潘大临惊出一身冷汗,赶忙阻止:“不可。赵兄,朝廷上下正对大人议论纷纷,蒋之奇新任右正言就出使辽国,若死在大人这里,恐怕……”

潘大临顿了一下:“除非,除非大人立即举旗造反,否则的话……”

赵兴责备地望了望源业平:“听到了,不要老是打打杀杀的,这可不是正确地政治手段。好,派出斥候,搜集附近的消息,等黄河结冰了,我们立即出营,向辽国境内攻击前进,以战求和。”

源业平躬了个身子,态度很恭敬的接受命令,嘴里却在辩驳:“大人,这辽人也不是守江山的料,整个中都路没有几座县城,全是大片大片的牧场。

我听说,辽人在城市的街道上都忘不了种牧草,这一路上没有什么大的堡垒,大人要攻击前进,我看不用镇守此地----我们若打胜了,辽国人我们纵横,若打败了,留着条后路也没用---大人,最好给我们一个明确指示:我们的攻击纵深是多少,什么地方是我们的攻击终止线?”

“没有终止线,我就想知道一下,辽人的城墙与我地大炮谁更坚硬!”

ps:求票,感谢各位读者投票支持,继续求票中!恳请读者投票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