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96章 都想来占便宜

第3296章都想来占便宜

曾布指着盟约条款解释,说的语言里有很多新词,某些新词赵佶只在赵兴的信中见过,这令他深度怀疑曾布在鹦鹉学舌,他说:“陛下,过去我宋人入辽境刺探消息,形象太明显,辽人一眼可以看得出来,但有了那个墟市就不同了。宋人可以打着商人的幌子在辽国的地盘上公开活动,收买、刺探,颠覆……无所不用其极----此其一也。

其二:许可证制度。我就知道赵离人老是给人下套子,陛下,这许可证是什么意思,我们许可他才能进入墟市,持证与辽人交易。且不说贩售许可证可以给朝廷增加多少收入,只说这许可证又规定审核年限,若哪位宋商做的不满意,我们随时可以取消他的许可----如此一来,所有派往那个城市的宋商岂都捏在朝廷手心。

其三,辽国人想用战马换火药,换火枪……这其中做手脚并不难,我知道那火枪离了合适的火药,就是废材一根,而火药成分复杂,只要在配方中稍稍做做手脚,辽人的火药就远不如我们朝廷的军队。两军对垒岂是儿戏,只一点射程差距,就让辽人把军队命门送给我们。

臣此前,也曾细细研究过赵离人与蒋之奇的汇报,赵离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辽国虽然虚弱,但不做好万全准备,我们尚且吞不下这头骆驼。他还说,传闻女直人比契丹人更凶狠,万一我们干掉了辽国人,疲筋力竭,再遇到了女直人怎么办?……”

韩忠彦在一旁插嘴:“没错,辽人自澶渊之盟后,虽然年年骚扰不断,但总的说来,已不再大举南侵。银十万两对我们来说只是小菜,所以辽人并不可惧,多年以来,我们已经知道辽人大体是遵守盟约的,但女直人能不能遵守盟约,鬼才知道?

赵离人说得好:为了让那两条狗斗的久一点。我们该用火药等商品搬空辽国的金库,搬空他的牧马场。这些火药要做手脚,官府不好出面,交给民间。做过手脚的火药威力虽不如我朝军队,但契丹人拿去对付女真人,那是足够了。让他们撕咬去,我们不妨两边都卖点武器,谁弱卖给谁多一点。”

曾布微笑着摇晃着那份盟约:“赵离人说要借此撬开辽国一个口子。现在他已经用火药换回辽国一片土地,建立一座新城……谁知道还有什么。万一辽人把家底倒空了,或许,他们还会换给我们一些别的。”

赵佶通的一下站起来:“换别的!?----昔日太祖留下封桩库。原打算用钱换辽人地脑袋,赵离人若能用钱买回来燕云之地,他便是朕的良辅,朕一定厚厚封赏。”

稍停,赵佶意味深长的说:“祖宗之法,谁取得燕云之地,便是异姓也能封王,赵离人若能为朕取回燕云,朕不吝啬一个王爷。”

说来也奇怪。君臣光顾热烈地讨论金钱能否换来更多的东西,之前赵兴意图不明地兵压黄河两岸,又未经朝廷许可擅自与辽人交火的行为,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悄无声息,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甚至连赵兴与辽人的火线交手,都仿佛是一群鸭子在河岸上叫两声,那么不足为奇。朝臣们只顾讨论新城市该用来干什么,没人愿意提新城市是怎么来地。

按说臣子不提。皇帝心中该有芥蒂。毕竟挑战皇权是历朝天子最忌讳地。但赵佶太好大喜功了。在正常地历史上。即使他到了四十多岁了。也依旧好大喜功。赵兴与辽人那场说不清胜负地战斗。让赵佶看到希望。一个战胜辽国地希望。此刻。他心中全想着超越先祖。恢复幽燕----全不顾对方地“大不敬”。

历史上。说赵佶昏庸也因如此。他执政期间宦官梁师成、李彦等伪造圣旨。御史告知他后。他不过一笑置之……

话题转向了辽国方面地虚实。前线地曹煜、张敦礼。参与谈判并深入辽国地蒋之奇已陆续传回了他们地目击与耳闻。将门子弟谈及新式武器地巨大威力。令他们耳目一新。蒋之奇谈及武清知县何好古地主动投靠。令他们又看到了辽国人心地向背。曹张二人还做出了大胆地预测:赵兴赵大胆地经历证明。由石氏将门引入军中地火药。经过80多年地发展。已经演化成一种成熟地武器;同等数量地火枪兵。完全可以对抗相同数目地骑兵。甚至一倍骑兵……

正是这种预测让赵佶看到了夺取幽燕地希望。

大宋什么多。人多钱多。

有钱可以多造枪。有人可以多拉兵。

训练一名熟练地弓箭手需要三到五年,而训练一名火枪手只需三个月,这种前景令赵佶兴奋不已。他转向曾布,和蔼的问:“曾卿,你同乡曾公亮曾编撰武经七,其中也描述过火器,曾卿也担任过枢密使,不知是否了解火器。”

曾布嘿嘿一笑,答:“陛下,曾公亮乃泉州晋江人,臣为南丰人,我二人并不是同乡。而《武经七》也不是一个人编撰的,故此,臣对火器不很了解。

不过,当初密州梨花枪入京的时候,臣曾观赏过,发现它与《武经七》上记载的一种火器很相似,中记载的那种火器名叫雷火鞭,目前我禁军中也有少量装备,它与广南火器的区别在火药配方。赵离人鼓捣出的火枪威力十倍于梨花枪,军器监曾经下令赵离人敬献新式火药,但赵离人拒不交纳,说此物乃民间商家的祖传密艺,我朝不与民争利,所以他不能催逼。此外,他还提到:火药配方交与朝廷,怕朝廷又写入中令人观看,或者贩售给敌国,后来,果然有环庆私自贩售火器给西夏人地事,军器监再不敢索要了。

我听说。赵离人在广南专门置火器局在一座孤岛上,四周由水军密切看管,那里出产四种炸药,一种是开山修路用的泥土炸药,威力强大;另一种是做烟花爆竹用的;还有军中常用的毒火球火药。再就是广南火枪中用的颗粒状黑火药。

就因为赵离人不愿交出火药配方,所以军中推行新式火枪不甚积极。后来军器监也曾密制过黑火药,可惜威力总不如广南火药,或许这里真有祖传秘法----臣因那场争议才知道,这火枪威力虽大,没了匹配的火药,也就是一根烧火棍。”

曾布没有学过化学,他随口谈到黑火药,却并不知道化学上对“黑火药”的定名是非常严格的,即使硫、硝、木炭各组分完全一样。只要其中三者比例稍有不同,哪怕出来地东西依旧是黑色依旧能燃烧爆炸,但它已经不叫“黑火药”了。

科学是严谨地。譬如“生理盐水”,唯有含盐量在0.9%地盐水才能被称之为“生理盐水”,不是这个浓度的盐水,即使它除盐与水外不含其他物质,也不能称之为“生理盐水”。

再譬如:五水硫酸铜被称之为胆矾,呈蓝色;碱式硫酸铜也是硫酸铜结晶,但它特指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得,颜色是绿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武经七上记载地三种火药配方。都不是“黑火药”。而军器监仿制的火药,也不是黑火药。

赵佶沉默片刻,扭捏地说:“朕这就下诏:传赵兴入京奏对。各位爱卿,到时一定劝说赵卿以国事为重,最好把火药配方交给朝廷。”

群臣听了这话,一起皱眉---赵老虎地便宜不好占,迄今为止,辽国人、西夏人、大理人、交趾人巷战他便宜,有的人都把国家丢了。章最好。只是丢了官,狼狈出京,可性命还在。官家让我们开口,容易吗?

此时,身在黄河口的赵兴并不知道朝廷中有人算计他,他正在仔细观察朝堂大人所议论的“雷火鞭”。

这是一种鞭形兵器,形状类似十八般兵器中的钢鞭,不过这鞭中心有个洞,鞭柄处有一个放火捻的孔。使用的时候。用一根火绳点燃鞭柄处的药捻,药捻引燃鞭身内藏的火药。火药焰流喷出,发出巨大地声响,所以称之为“雷火鞭”。

“不知道往里头塞上我们的火药,会怎么样?”赵兴耍完一趟雷火鞭,若有所思的说。

“一定炸膛”,帅范毫不客气地回答:“这雷火鞭中塞的火药是军器监研究出的配方,成分里掺有铁砂子、砒霜、狼毒、黄蜡、巴豆、清油、沥青等等。它没有爆炸威力,所以内膛壁光不光滑无所谓,是否有沙眼孔洞完全没关系。

但咱们的火枪,因为使用的炸药不一样,加工精度要求很高,你现在往里头装我们的火药,铁定是会把这根雷火鞭变为铁烙锥《武经总要》对类似手榴弹状投掷炸弹的称呼,后来日本沿袭此一称呼称之为焙烙)。”

赵兴掂着手中滚烫的雷火鞭,冲曹煜笑着说:“我手中也有一部《武经七》,可惜我从没有看完。当初是嫌它整本没有分段与标点,看起来眼晕,所以扫了几眼就扔到了一边。后来,这部新重新加注标点与段落后,我又太忙,一直没时间静下心来查翻这本。

好笑我当初寻找火器原型,首先想到的是西夏铜手铳,却不知道我宋军中也装备了这种类似铜手铳地火器……嗯哪,原来在密州的时候,我就纳闷,梨花枪上为什么要铸几个形同竹节的凸起,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军器监的人在不自觉的仿制雷火鞭做出的鞭节……”

这雷火鞭是捧日军与拱圣军带来的,宋辽会谈结束后,赵兴席卷着武清县的家当缓缓退向了黄河北岸。因为天寒地冻,黄河上已经结冰,赵兴便提前退回顺保寨,而由萧氏兄弟领着武清县百姓继续迁往黄河入海口。登岸后,赵兴又在顺保寨遇到了带领拱圣、捧日两支禁军抵达的曹煜。

曹煜纳闷地指点了一下雷火鞭,反问:“离人,这雷火鞭可是钢铁铸造,你说火药能让它炸膛,我不信,不如你装填上火药让我试试。这黑火药是什么东西。我又不是没见过,从小到大,我过新年的时候都是玩爆竹长大的,它能够炸裂这么厚的铁壁----试试,你给我试试。”

这根雷火鞭中间的枪口非常细,细的类似于现代的小口径步枪。它地外观仿造传统的兵器铁鞭----就是年画上门神尉迟恭手里拿地短鞭,长不过四十厘米,鞭身铸了几个骨节,粗大地鞭柄上有一个孔洞,是为火捻留的。

这根铁鞭没有配备通条,所以无法做到夯实火药,好在大宋火药地配方里原本有铁砂存在,所以这根雷火鞭,与其说是现代手枪地始祖。不如说是现代烟花的始祖。因为装入的是“火药”不是“炸药”,所以无所谓是否需要夯实填料。

刚才演示时,赵兴看到。雷火鞭的前主人是用一个类似鹤嘴兽的漏斗装置,往鞭里填满“宋代火药”,火药填装到枪口满溢为止,而后,那名禁军用手指在枪口按压火药……这也算是夯实火药。

药捻点着后,由于火药是从鞭身后部向枪口燃烧,积累的火药压力到了枪口喷射而出,被加热成铁汁的铁砂通过枪口喷射而出,同时发出雷鸣般的响声。被这种雷火鞭打中的人铁定会变成满脸麻子,但真要细究起来,受到地伤害却并不严重,如果遇到骑兵冲击,对冲击的“止动效果”也不如真正的火枪。

赵兴掂了掂雷火鞭,顺嘴问:“我地火药发射时,后座力不容小觑,做成直线模样,恐怕不容易握持----这也就是军器监火药威力小。才方便握在手里。

但我的火枪不一样。曹管军,我军中使用的不是火药是炸药,类别有三种,现在火枪采用最廉价的黑炸药,但这种炸药已经经过处理,枪管里最多装填一钱的料,如果将黑炸药装到枪口,我估计,人的力量是握不住鞭柄的。

除了黑炸药外。我在火炮里还使用了另一种发射药包……此战。我还没有使用上第四代炮弹,那炮弹里装填的爆炸药更加猛烈。你说要装填炸药试验一下……

嗯,可以将鞭身半埋在地中,试验一下炸药的威力。不过,一次爆炸确实炸不毁这么厚地铁管壁,但金属跟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疲劳强度,反复多次使用后,铁定要从它的薄弱处断裂。曹管军,你真要试验吗。你确定?”

赵兴之所以如此郑重询问,是因为在禁军当中,雷火鞭属于这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唯有几个将领持有。这根雷火鞭的价值,比一套步人甲的造价还要高,而赵兴推测的试验结果是雷火鞭损坏,他担心曹煜事后没法交代,所以才反复寻求确认。

曹煜眼睛转向了赵兴的腰间,赵兴的腰上别着三支手铳,这种手铳是仿制西班牙燧发手枪地模型,不过装饰更为华丽。它秉承了宋代追求浮华的风格,红木枪身上雕刻了精致而华美的唐代飞天图,枪管则按照西洋风格铸刻上两名大天使。

燧发枪的点火处铸造了一个恶魔图像,恶魔张开的嘴刚好是燧轮引火池。枪柄是用白色象牙镶嵌,象牙上的雕刻充满了以色列的风格----按现代的话说,也就是非洲大草原的风格,粗犷、古朴,而又典雅华丽。

曹煜眨巴眨巴眼,流着口水说:“说实话,我昔日便以为这雷火鞭是了不得地武器,但我在南岸观看你们与契丹人大战,相比朱雀军手中地武器,这雷火鞭不值得一提。

你腰中的雷铳不贵?我看你地士兵每人都配有长短武器各一柄,士兵身上的手铳我不稀罕,我看中你腰上别的家伙,这玩意精致……我看你的仆人身上都挂着六七支,想必这玩意也不十分稀罕,你把身上的雷铳给我,我把我身上的雷火鞭给你,咱们彼此换换,如何?”

曹煜说这话的表情活像一个期盼得到大人奖赏的孩子,赵兴微微一笑,随手从身上解下两支手铳,顺便将通条与火药囊一并递给曹煜,嘴里解释:“其实雷铳(手铳)这东西没用。为将者,如果需要拿起这东西战斗,那他最先应该用这个东西冲自己脑袋开一枪----仗已经打到这份上,让敌人冲到了身边,作为将领是失败的。

拿去,我很好奇:拥有雷火鞭、铁烙锥、霹雳火球、梨花枪的捧日、拱圣两军。具体战斗力如何?……便用这两支手铳检验一下,也值了。”

曹煜带着拱圣与捧日两军逼上顺保寨的时候,他虽然没有想到解除赵兴的武装,但自忖大军在手的曹煜未尝不想着为自己争夺更多地话语权,所以这场比赛也牵扯双方力量的对比,话语权的争夺。

帅范斜眼迎看着曹煜,不怀好意的补充:“曹管军,我家赵大人一向有收藏战利品的癖好,他身上这三支枪可是各有来历。送给你那两支,其上的象牙手柄都是从占婆与大理王宫缴获地,那红木枪身是取下两国国王王座的扶手制成的。这玩意价值可不轻,曹大人须得好好珍惜。”

帅范在这里一冷言冷语,赵兴已在旁边指挥士兵填装火药。这次填装的是黑火药,士兵们在地上挖了个坑,将雷火鞭装入竹管中,半埋在地下,填涂充实后,开始点燃药捻。

轰隆一声响,大地似乎颤抖了一下。一块不明物体嗖的一声擦着赵兴耳边飞过,赵兴身后一名侍从轻轻哼了一声,伴随着他的哼声,这名侍从身上的铁甲发出叮的一声脆响,侍从身体晃了晃,而后好奇的摸摸身子,欣喜若狂地呼喊:“没事,我竟然活着,我没事。这,简直太离奇了,今日真是好运。”

硝烟散尽,赵兴等人望向雷火鞭埋放的地面,地面出现一个浅坑,那雷火鞭已经不存在了。

刚才击中侍从的是雷火鞭鞭身地一块残片,它几乎有三分之一鞭身那么大,但飞跃了十几米的空间后,估计一层纱都能挡住它----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竟然被黑火药炸毁了枪管?!”赵兴难以置信的望着爆炸后的浅坑。喃喃自语:“这。也未免太离谱了!”

帅范用“事后诸葛亮”的腔调说:“我早知道如此!刚才发射雷火鞭的时候,我发现鞭身冷热不匀。骨节粗大处温度较低,而管壁薄弱处,鞭身滚烫---我们军中的手雷不是也这样铸造的吗,通过铁壁厚度地不同,让爆炸造成更多的碎片----我现在知道了,为什么枪管连外壁都要光滑。”

赵兴看了一眼曹煜,曹煜得到提醒,连忙低头看了看手中刚从赵兴手里搜刮到的两支手铳,他摸了摸枪管上的雕像,心有余悸的问:“若有一日,这雷铳枪管炸膛了,是不是也如雷火鞭一样?”

赵兴漫不经心的点点头:“我知道此战过后,军器监会仿制广南火枪,这技术我可以给他们,但曹大人一定把今日所见告诉军器监的人。告诫他们:千万不要画蛇添足,枪管外面一定不要另加雕饰,尤其是篆刻什么东西,美则美矣,对手持的人最危险。”

曹煜捧着赵兴的两支火枪,活像捧着两块火炭,赵兴摇头一笑,轻声地补充:“不过,我这两支手铳你不用担心,黑火药的威力不大,只要枪管加工精细,铁质均匀,没有沙眼,膛壁光滑,这枪管还炸不了。”

曹煜眼珠转了转,试探的问:“我府内有家将三百……听赵兄这么一说,恐怕军器监做出来的雷铳不能尽如人意,不知在下可否从赵兄那里买三百支手铳,以装备庄丁家将?”

帅范斜着眼睛插嘴:“火药这么大威力的东西,维护起来很麻烦,非受过专业训练不可,这也是我们不怕辽兵缴获的原因。

火药容易受潮,存放起来需要格外当心。火药一旦板结,要重新粉碎可以小心,但粉碎有技巧,弄不好就成了自杀,我家大人就是卖给你火枪,你那些家丁、家将不受训练,恐怕也玩不转。”

重新见面后,赵兴与帅范一直用“管军”的头衔称呼曹煜,这是一种官场称谓,意味着这段时间来,赵兴与曹煜之间的距离非但没有拉近,反而渐其疏远。

而帅范称呼赵兴为“我家大人”,这实际上是一种汉唐称呼,帅范在这里自居为赵兴的属臣。

这种称呼是不符合宋代体制地,曹煜每听到一次这种称呼,都要微微皱一下眉头。但他转念一想,帅范以一个白身追随赵兴辗转扬州环庆,最后又奔赴岭南荒蛮之地,虽然帅范现在已经取得了协助攻灭大理地功劳,官职上已经升任到了五品知州,但此人一直处于赵兴阴影下,也难怪他以赵兴的家臣自居。

回想起来,“帅”这个姓氏以前在中原是不存在地,帅范的出现很突兀,此人的出生笼罩在一团迷雾当中,若不是他跟苏轼相识,并由苏轼介绍给赵兴,也许帅范此生都要在市井度过。

宋代虽然不是门阀社会,但在这个宗法社会里,家族的支持对个人发展很重要,帅范则是一个例外,此人就像无根之萍一样,身后没有任何宗族的支持,他的成功在宋代也是个特例,也难怪他口口声声以赵兴的属臣自居。

而赵兴此人,现在看来,似乎类似于股市上最兴旺的权威增涨股,新皇赵佶在潜坻的时候,他的封地是由赵兴照料与经营的,两人关系不是一般的密切,几乎每个月都有信来往。新皇登基,赵兴又很突兀的出现在黄河口,带领大军隐隐威逼汴梁。与此同时,新皇借助赵兴的兵势,干掉了反对自己登基的强势宰相章,随后赵兴莫名其妙的跟辽国人打了一仗,这场战争,在曹煜看来,似乎掩饰的目的非常浓厚,他确信赵兴找辽国人的茬,是想掩饰自己威胁帝京的本意。

功莫大于拥立,赵兴的所作所为,在朝堂大臣看来,他是在与新皇遥相呼应,这样一位能臣,又属于小皇帝的亲信,而现在的左相曾布右相韩忠彦已经年龄大了,今后的时代,想不属于赵兴都难。

这样一支权力发展股,别说帅范了,连曹煜也有心讨好,便是蒋之奇,在谈判期间虽然很不满赵兴的跋扈与专断,但这位御史头领还是忍下去了这口气……

连一向以找茬为职业的蒋之奇都如此乖顺,曹煜完全理解帅范的卖身投靠,他眼睛眨了眨,忽然间泛起一个念头,望了望身边的张敦礼,讪笑着扬了扬手中的手铳----曹煜将之称为“雷铳”:“赵大人,赵兄,听说你有四个孩子,一个女儿。

想如今,大人怎么说也走上了统兵之途,不知是否有意往簪缨世家上发展,我曹氏……外加张氏,愿意与赵大人联姻,赵兄不拘哪个孩子,不拘男女,可愿与我将门结亲?”

ps:月初,大章求票了,恳请读者投票支持,多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