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312章 生就一双点金手

得韩忠彦提醒,宋徽宗转脸望着赵兴,遗憾的补充:“朕刚才提到广东,又想起了朕曾许赵卿的----南洋!我大宋现在需要南洋,南洋事务离不开赵卿,东南财赋离不开赵卿,赵卿也有意南下,可广东局面毕竟太小,赵卿不如再选一个地方,朕属立杭州,卿待在杭州家乡,以便朕时时垂询,如何?”

说到杭州,赵兴突然想起朱这个人物,按时间推测,朱这名大商人此刻正在讨好童贯。童贯带朱入京后,徽宗特地为朱设立“东南应奉局”,以搜刮花石纲,结果让朱有了“东南王”的绰号,后来,更是激起了方腊在杭州附近发动起义,占据杭州作为自己的伪京。

既然宋徽宗能够破例设置“东南应奉局”这个新衙门,也该为赵兴设立一个,论宠幸,赵兴以为自己现在可比朱强,他是以实力拥戴端王上位的,功莫大于拥立,此时,他不提要求,满大宋谁有资格提要求?

赵兴带着悠然神往、带着恋恋不舍,带着割肉的神情回忆说:“广东原来是穷荒之地,经过我数年的治理,可算是富甲天下,我在广州可置办了一份大宅院,就这么邹然离开广东,啧啧,舍不得啊!

不过,陛下刚才既然开口了,我就勉为其难----在广州,我常常感觉到广州的海贸事务已经受到种种局限,譬如广州,白人蕃商喜欢去广州市舶司交易,而阿拉伯蕃商喜欢去泉州,可广州、泉州都路途遥遥,货物想要转运到内陆,极不方便,我建议朝廷再开几个市舶司,比如让杭州开埠,此外。我大宋应该设立南洋事务局,彻底定下一个长久之策,以便经营南洋。

杭州处于大运河始端,陛下这个建议不错,南方事务局应该设在杭州,统管泉州、明州、杭州、广州市舶事宜。如此一来。朝廷可以统治整个南方的海贸事业,而海贸所获得的银钱收入,也可以就近、尽快的押解入京。

同时,在杭州开埠也有另一个好处,军事上好。我这几日翻阅了唐时攻高丽的战役,发现高宗最后攻灭了高丽,是因为有水军支援,而唐太宗,隋炀帝之所以屡发高丽失败。皆因为没有水军参与。究其原因,陆路运动补给,长路漫漫。运一斤粮草上了前线,光民夫自己吃也要吃一半,甚至七成。而水军则不同,三十多人驾一艘小船,就可以运送二十料粮草,如此一来,为前线军士提供补给,便变的方便。

如今,我大宋面对辽国也呈现这样的局面。臣在密州时,曾试探过辽国临海军的实力,发现辽国船队不堪一战,若我大宋再开北方事务局,以密州、登州为基地,秘密发展水军,如此一来,可以制压辽国北方水军,一旦我宋军北伐。则可以运送奇兵,直入临海军,而后再通过水陆输送粮草,耗费既低,所需人力也小,而且便捷快速。

除此之外,我大宋设立南方事务局,北方事务局,可以将天下市舶司统合起来。只通过两个部门处理那些庞杂事宜。借助海贸丰厚的利益,以培植水军。如此做上十年,等我大宋统合了整个南洋,以南洋的财力支持北方发展火器与水军,十年积累,一旦爆发,恢复幽燕,想来不远。”

宋徽宗听地激动,曾布带着回忆的神情插嘴:“臣也曾担任枢密使,闲时也曾浏览过唐时讨伐高丽的战事,果如赵大人所说,唐高宗灭高丽之时,却有水军参战,只是臣没有想到,胜利的关键居然在这水军身上。”

赵兴点头:“广州蕃人曾经写说,大宋的京师汴梁城是一座浮在水上的城市,大运河地便利使南北护路都通过水运,汇集到这座天下之都,如今,更增添了海陆的货物。然,最近黄河北流开始枯竭,运河开始淤塞,使得我大宋货物流转不畅。

臣在环庆地时候。曾经观察过环庆当地地情景。发现环庆与西夏百年战争。致使当地树木砍伐一空。没有了树木庞大地根系紧固土壤。大雨一下。雨水冲刷泥土。带着巨量地泥沙进入黄河。使得河水越发浑浊。

臣所忧心地是。流北水河虽然枯竭。但汴河一带水量还充足。据臣观察。由于黄河泥沙太多。官府每年加固堤坝。已经使堤坝高于汴梁城墙。前几年天气连年大旱。使得汴梁河道水量不丰。但去年流北水河重新有水。这说明雨水已经丰富起来。万一今年暴雨。汴河之水陡然加多。我汴梁城该怎么办。实在值得忧心。”

说军事。两位宰相没资格插嘴。但赵兴一说起黄河水位。两位宰相陡然紧张起来。汴梁城一直是一座悬挂在黄河水面下地城市。赵兴虽然说地含糊。但两位宰相想到黄河决口。淹没这座京城。禁不止冷汗直下。韩忠彦失态地将砚台打落在地上。紧张地自语:“如今正是春季……”

赵兴接着补充:“臣以为。与西夏虽然议和。但朝廷每年拨付陕西地茶马钱不能停。该改拨付树苗补贴。臣曾在环庆大力倡种植苹果树。这树木好。它质脆易碎。夏人用它做攻城梯。一块石就能砸得粉碎。用它做旋风炮。枝干无法承受弓弦之力。而我大宋却可以用它来做箭杆、手撑。另一方面。还可以用来固定陕西地泥土。

除此之外。北方苦寒。夏人与辽人都嗜酒如命。用苹果酿成地酒可以向夏人换马换牛换羊。以此来充实我大宋地国力。臣以为。我们应该赶快做出补救措施。让陕西广种树林。尤其要在北方推广苹果树。如此。方能恢复汴梁这座水上城市地活力。只要京师恢复了水上城市地活力。我大宋再大力发展海军。每发展一年。就将辽国与西夏甩脱一年。拉大两国国力地差距。等十年后。辽国、西夏已经腐朽不堪。伐辽指日可待。”

小皇帝赶紧盯着曾布与韩忠彦。吩咐:“今日所议。二卿尽快整理出奏章。以便……”

赵兴插嘴,打断皇帝的话:“军国大事。岂能透露于外?”

这话韩忠彦不懂,曾布懂,他曾经担任枢密使,知道赵兴刚才说的话,其实是一副完整的攻辽与讨伐西夏地战略计划,而这份计划落在奏章上,惯例是要刊登在朝廷邸报上的,令天下官员阅读的。辽国人只需要弄一份邸报回去,赵兴地攻辽计划就全盘曝光了。他赶紧看着韩忠彦。等候韩忠彦的回答。

韩忠彦沉吟片刻,反问:“陛下说的是南方事务局、北方事务局事宜,还是黄河的事?”

韩忠彦的意思是说。朝廷突兀的要设立一个新官僚机构,不跟朝廷大臣,告诉他们这样做地原因,就颁布实施,这违背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惯例---也就是现在的“共和思想”。

“都不能说”,赵兴赶紧补充:“黄河河岸,一半在我,一半在辽,若是辽国人知道了。以扒开黄河威胁我等,则我大宋做事,免不了要投鼠忌器----以水为兵,历朝历代不乏先例,大家可要警惕。”

韩忠彦立刻站起身来,建议:“马上派出察访使,沿黄河察访。此外,便以恩赏之名,依旧向陕西拨付茶药钱。就说陛下怜陕西连年战争,民众穷困,特意拨出内币,帮陕西百姓恢复生机----只是朝廷刚缓了一口气,又要增加支出,不知道赵大人的南方事务局能为大宋增加多少财赋?”

赵兴断然的回答:“若朝廷开设南方事务局,铸钱一项,广南大理一地能够达到每年三百万贯,市舶司一块。有望达到每年两千万贯。再加上茶税、盐税。仅南方事务局,每年力可上交四千万贯。”

韩忠彦摇头:“我听说广南除了铸造铜钱外。还铸造银钱、金钱,这三百万贯,若只是铜钱,还不够,还要加上两百万贯银钱,至于金币,则多少不限,如何?”

赵兴咬咬牙,回答:“可!”

韩忠彦又加上一句:“近日朝廷正在讨论海外贸易领,官家拟把勃泥、麻逸规划我朝,麻逸更名为吕宋,勃泥更名为金宋,以纪念两地规划,但我听说此两地肥沃,原本你计划给两地设立的财赋目标是每年一百五十万贯,若把这两地都划归南洋事务局管辖,再加上你弄的十多个海外贸易领,你交纳的赋税是否能再增加两成?”

赵兴上报的额度是四千万贯,增加两层,就接近了五千万贯,但小皇帝仍不甘心,他插了句嘴:“两成太少,我以为总额达到六千万贯,是可以预期地,赵卿以为如何?”

赵兴现在明白了,小皇帝叫他来禁中赐宴,是当着两名丞相商量他今后工作地安置,可六千万贯在他看来也不算多,等他把印度与阿拉伯市场开发完毕,他估计,海贸这块年收入怎么也要上亿贯,这是他根据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与贸易额测算出来地保守数字。

但他不能答应的太痛快,所以他苦着脸,低声嘟囔,嘟囔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屋内的几人听见:“可怜我广州的房子,那可是我花了三十万贯,动用了三万真腊石匠,花了五年的工夫才盖好的华美大屋,美央仑央……”

韩忠彦板起脸来,故意装没听见,曾布老好人一个,和稀泥说:“离人这么心疼,那座房子一定漂亮,若你一时半时脱手不了,我做主,请广东官府予以寄售----三十万贯,小钱儿,你若答应六千万贯的财税额,便是朝廷花三十万贯买下你的房子,朝廷也不亏。”

小皇帝纯粹是玩闹心性,他听了赵兴地话,兴致勃勃的拐了思路,问赵兴:“那房子花了三十万贯,什么房子花这么多钱,说来听听?”

赵兴乐得小皇帝离题万里的闲扯,他赶忙搬起指头,兴致勃勃的说:“陛下,您知道臣不耐酷热,而广州冬天温度适宜,夏天则令人难以忍受,所以臣修的房子,地板下全部埋设了铜管。要活水流动不息,以带走房间燥热之气,此外,海风吹拂下,广南的冬天比较湿冷,故此臣地板下的铜管冬天要通热水。夏天则引冷泉灌入。

这水要川流不息,所以笔洗用风车带动水力,还要加修热水房,以便在冬季加热……光是这项费用,便花了臣十余万贯。

陛下还该知道,臣喜欢海外奇花异草,妻妾们在广州闲的没事,也喜欢养花自娱……”

小皇帝不顾两位宰相的白眼,拍着手说:“我知道。我知道,当年你在环庆推广草木皆兵计划,全亏你这喜欢花草地性格。你来信中还常说植物改变世界,我大宋的茶叶、桑婵,为我大宋换来了数之不尽地财富,而南洋的香料输入也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此外,占城稻、棉花、麻薯,这些东西的输入使我大宋食有谷穿有衣,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乃之教化之功,故此为政者第一要务当是使治下百姓衣食充足。生活无忧,故此,赵卿派出数拨人手远赴海外,搜寻海外物种,期望能与我大宋有益,卿且说说,卿的花园里都种着什么奇异妙绝。”

赵佶所说的“奇异妙绝”是赵兴家出产地四种颜料地称呼,身为绘画大师地赵佶对赵兴家出产的四种颜料非常欣赏,不自觉地用“奇异妙绝”这个名称称呼赵兴家的奇花异草。

原本韩忠彦脸上的神情很不屑。很不耐烦,听到小皇帝这话,他离座而起,拱手郑重说:“老臣为陛下贺,为苍生贺---我虽然不赞成广东妖学,但却对陛下刚才说的话深有戚戚焉。占城稻、棉花、麻薯,这些东西的输入使我大宋食有谷穿有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乃之教化之功,赵大人那学说无论怎么妖异。只此一句。便令我大宋老儒羞惭。老臣也当在此羞惭。”

小皇帝地思绪又被韩忠彦这么一说,岔的更远。他转脸看着韩忠彦,温和的问:“赵卿在南方,推崇知行合一,推崇立身立德立言,新解君子六艺,那种说法虽然怪异,但我却知道,广东指射之地,原本人口只有一百七十万左右。赵卿两人期间,人口却翻到了三百万,仅靠自然生育,达不到如此效果,此非知行合一之功焉?

我知道,这几年赵卿地学说,在京城遭非议很多,但先皇之所以纵容赵卿网罗贬官,在广南开宗立派,还是因为赵卿那句话说的有理:让数字说话。

广南丁口增加,财赋增长,庶民喜乐富足,广南士兵替朕平定南洋,所向无敌,这不是新学派的功劳,还能是谁的功劳?”

曾布刚才直懊恼,眼见得小皇帝与赵兴说话透着亲热,两人经常谈到私信的交往,这拍马屁的活竟然让一向耿直的韩忠彦抢先了,实在不应该啊,这会儿,他终于找到插话的机会,笑着讨好说:“草木皆可驱之为兵,我猜无论赵大人推出什么主张都无所谓,关键还是赵大人手腕高明,方法巧妙。”

说到手腕高明,方法巧妙,赵佶的思绪又被拉了回来,他若有所思地说:“赵卿前几天跟我谈到一些推行新法的方法,两位爱卿若有暇,咱不妨讨论一下……”

讨论新法,韩忠彦不喜欢听,他急忙把话题拉回原处,启奏说:“陛下,如此便以明诏发布诏命,诏设立南洋事务局,北方事务局,如何?”

小皇帝欣喜的点头:“赵卿手下那个壮汉帅范帅子廉,朕非常喜欢,这几日怎么不见他?”

赵兴苦笑了一下,回答:“京城有二百万人口,想在二百万人里找出帅子廉,太难。这厮从没上过京城,入城的时候发誓要一日看尽汴梁花,现在不知混到哪个花街柳巷里,臣也不知他的行踪。”

小皇帝回答:“朕拟派帅子廉镇守河东路,替朕守好北大门,爱卿可愿割爱?”

赵兴拱手称是,小皇帝接着说:“如此一来,北方事务局的人选也定了,卿以为范锷如何?”

赵兴点头:“范锷甚妥!”

小皇帝继续问:“朕前日下诏,诏李之仪入翰林院,近日获悉,李之仪辞不就,并上请求告老。这个人,朕拟将之放在密州市舶司,可惜……且先如此,诏令南方事务局由赵卿任提举,并统领大宋南洋水师……”

赵兴赶忙纠正:“不是南洋水师,是南海舰队,驻锚地设在广州。分辖杭州分舰队、泉州、明州、广州四大分舰队,外加远洋第一舰队,第二、第三舰队。”

赵佶笑着看着赵兴,调笑说:“爱卿这次可算交底,原来广州有三支舰队,除了广州水师外,爱卿还能拿出船来组织远洋第一、第二、第三舰队,这些船也是效用吗?”

小皇帝最后的一句话显然是替赵兴掩饰,没有枢密院的许可,私自组建军队,这可是谋逆大罪。但在场的两位宰相都知道,小皇帝在身为端王地时候,连端州封地都是委托赵兴照料的,两人之间私信来往不断,小皇帝这样给赵兴开脱,在场的两位宰相哪怕捏着鼻子,也得认账。

果然,赵兴顺势说:“那些效用船队,要通归朝廷养活,实在耗费巨大,臣将之变为武装商船,既可以载运货物,也可以替朝廷储存一批熟练水手,我建议,朝廷今后也仿造这项措施,继续采取半兵半商的方式,扶持水军势力。”

小皇帝也爽快,坦率的承认了那些效用船与他多少有关系,他回答:“朕既然做了天下,今后封地的产出便不用水师贩运,只是水师的运力闲置也是空耗钱粮,卿以为该怎么办?”

“出租----”,赵兴面不改色的回答:“远洋贩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要有船只,其次要拥有海图,再次,要拥有一批熟练地水手。船人人都买得起,但水手人不见得能找地上,况且经营一艘远洋船,也是件麻烦的事。臣在广州地时候,试图把远洋船与海商分割出来,组建船行。这些船行靠出租船的舱位来养活自己,而海商则委托船行运送货物,以此获得利益。

现在,这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学习一项专业知识,有可能要耗费终生的精力,臣以为今后的世界,唯有专业才能优秀。船行与商行分开后,船行只管维持航线,商行只管选购货物,二者分工越来越细,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强。水军最后也要走这条路,暂时,水军的舱位要带满大炮与火药,而平常巡航的时候,无需全副装备,这样,它的部分舱位就闲置下来。

臣在广州是这样做的,通过海军衙门向船行交付任务,由船行负责组织货源,等货物装满战船的空余舱位后,战船执行自己的巡航任务,一边护送商队前往目的地,在目的地交卸货物后,重新获得补给,继续航行……

众所周知,海贸是利润丰厚的,我大宋海商平均的利润率在七十倍,低于七十倍的生意,海商是不肯做的,他们嫌麻烦。所以帮助海商运送货物,护卫海商的船只安全通过海盗丛生的海域,也是一项有着丰厚收益的事情,臣就是用这种办法,慢慢的将船队与商行剥离开,将那些船队改装成武装商船,为我大宋所用……”

赵兴详细解释了如何护航,如何定点贩运,如何巡航,曾布找准备好了恭维的话,等赵兴话音一落,他就抢先恭维:“人都说赵离人生就一双点金手,能够点石成金。我知道养水军耗费糜巨,但我还知道密州、广州的水军超编严重,他们不仅不要朝廷花钱,反而争抢巡航任务,经赵离人这一点拨,我可算明白其中的生金手段,高明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