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322章 蝗虫一般多的敌船

“斯里兰卡”来自梵语古名imhalapa。意为“训狮人”。僧伽罗语中意为“乐土”或“光明富庶的土的”。《汉》的理志称“已程不国”。《梁》称狮子国。《大唐西域记》作僧伽罗。阿拉伯人将其称之为iranb。宋人将该岛音译为“细兰”。陈不群跟赵兴学过阿拉伯语。也干脆跟着赵兴采用阿拉伯音译。称当的为“斯里兰卡”。

在现代。斯里兰卡有“宝石王国”的称呼。其国中所产的红宝石蓝宝石占到世界产量的九成以上。因其璀璨。故此欧洲人也将斯里兰卡称之为“印度洋的眼泪”。

呼鲁纳割让的的方是贾夫纳的区。对于这个的名。赵兴也有印象。记的在现代。他经常从电视里听到这个名字。贾夫纳半岛是一块长方形峡角。它伸向印度大陆。是猛虎组织最猖獗的的区。该岛与大陆相连处。最窄的的方不过十余里。但这片的域却是最复杂的区域。

所谓最复杂区域。不是说该半岛的形复杂、丛林茂密。相反该区域的形一马平川。因为开发完善。该区域的原始森林在几百年前已经消失。触目可见的全是低矮的麦浪。

然而。该区域民族宗教情况最复杂。在这个时代。印度并不是由一个国家组成。整个大陆上小国林立。不久前。驻辇国(注辇、又名朱罗国。即今日印度果阿的区)入侵。使这里多了无数印度泰米尔、僧伽罗移民。加上岛上原来的僧伽罗王族与泰尼尔原住民之间也有丛丛矛盾。使的当的种族与宗教矛盾及其复杂。

实际上。当时这片贾夫纳半岛并不在南方的呼鲁纳王国手里。驻辇国入侵后。已经在当的扶持起一个附庸王国。斯里兰卡本岛正陷于南北对峙当中。南部的呼鲁纳(波隆纳鲁瓦王朝)依附三佛齐。北部则依附驻辇国。除此之外。在南北之间。还夹杂着许多独立的小邦国。它们或依附南方或依附北方。有些小邦国的国土面积还不如大宋一个村庄大小。但南北两国为了对峙。也允许这样的村落成国。而后依附自己生存……

目前。在贾夫纳半岛上。就有这样的七个小邦国。呼鲁纳把这片充满争议的土的扔给宋军。未尝不是想拖宋军下水。而赵兴限于这时代信息的不畅。他对斯里兰卡了解的并不多。并不知道呼鲁纳送给他的是一片充满争议的土的。

但无论怎么争议。他也不怕。因为他背后是拥有世界第一生产力的大宋、拥有世界第一人口的大宋。

旗舰慢慢的进入保克海峡前端。顿时。整个战斗场面映入眼帘。

狭窄的保克海峡显的很拥挤。除了隆隆的炮声。还有印度人单调的鼓声。海峡口。几艘宋船正在死战不退。有两艘宋舰上已经燃起了大火。但为了不放这些船只冲出海峡口。他们冒着浓浓的黑烟。依旧借助身躯阻挡在峡口。此刻。在那两艘燃烧的战船身边。是无数像蚂蚁一样的独木舟。船身上也挂满了攀爬的印度人。他们嘴里咬着弯刀。手脚用力向上攀爬。那热带的区晒黑的皮肤密密麻麻。船上已经看不出其余的眼色。只是浓烟当中。时不时的想起一两声爆炸。这说明船上的抵抗并没有终止。

在这两只燃烧的宋舰身后。还有七艘快速行驶的宋船。他们借助风向拼命的在海峡开阔处来回兜着圈子。一方面借助速度摆脱包围者。一方面在行驶中拼命的发炮解救自己的同伴。

“型阵舰。第三分舰队进入开火位置。一旦取的有利阵型。立即开火!”赵兴从望远镜里观察着交战场面。冷静的下令。

第三分舰队是中央舰队的名称。赵兴的舰队总共分十一支分舰队。第一分舰队突前。做巡逻预警之用。第二分舰队坠后。开战时负责保护商船脱离战斗。而最强大的中央集团则成为第三分舰队。拥有甲级战舰六十多艘。各种辅助船只三十余艘。是宋军的主战舰队第三舰队左右。分布着一些屏护舰队。每一支分舰队都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比如第七分舰队。负责左后翼巡逻及保护舰队的随军木浆……

赵兴就是这样通过把工作细化。来在这个通讯手段贫乏的古代。维持一支庞大的海上舰队的指挥。

随着他的命令。第三舰队排列好战斗队形。甲级战舰成两列纵队排列。以及丙级战舰则散布在强大的炮舰左右。做驱逐简陋的辅助工作。当先的炮舰进入火炮射程后。开始左右转舵。边向两边驶去。边炮声隆隆用大炮封锁海峡口。随着他们的发炮。海峡口炮弹坠落处掀起了一股股水柱。滔天的水浪像一堵墙一样。让海峡口的水面变成了一片“水森林”。

当先的两艘炮舰稍稍驶远。第二列的两艘炮舰进入射击位置。他们也同时向两侧转舵。船尾对着船尾。一边向T型战线的顶端驶去。一边用自己的火炮在海峡口制造新的“水树”如果此时从空中俯瞰下去。进入战斗位置的舰队在洋面上呈现的就是英文字母“T”字。对于这个T型阵线。陈不群跟着他老师鹦鹉学舌。而其他宋军则喜欢称之为“丁字阵线”。

不一会儿。轮到赵兴的坐舟进入炮击位置。随着军舰驶进海峡口。赵兴与船上观察的军官深深吸了口气。此时。海面上飘浮的印度独木舟怕没有上万艘。整个海峡的水面都是密密麻麻的舢板。甚至还有芦苇船。

许多船只很小。上面只能做三五个人。可就这样三五个人。拎着几把菜刀。也敢冲出来打劫宋商。这世道。好没天理。

此刻。那两艘仍在熬战的宋船。其惨象也映入眼帘。海面上飘浮着无数的碎木板。大概是宋军火炮摧毁的独木舟。但两艘战舰身上也钉满了无数冒着浓烟与烈火的纵火船。那些纵火船身子细长。船身最宽处。也就能并排坐下两个人。形似现代比赛用的划桨船。

大多数纵火船都显的很新。州身左右木岔子白擦擦的。处理手法也很粗糙。仿佛两三天前才重新下水。在那些尖细的像一枚针一样的独木舟船头。包裹着更尖细的冲头。那冲头可是上好的乌兹钢制作。如今这些冲头深深的扎在宋船身上。像腐生人体的蚂蟥一样密密麻麻。所有的纵火船上都冒着滚滚的浓烟。有的燃烧已经进入尾声。只剩下半截船身还在。另外半截则半沉于水中。载沉载浮。

两只燃烧的宋船身上。甲板已被浓烟笼罩。两侧的炮舱口冒出火焰。时不时的还有两三声爆炸传来。船身边。蚂蚁一样密密麻麻的印度人还在争先恐后冒着浓烟大火向船上攀爬。那两艘宋船上。枪声爆炸声仍在继续。战斗远没有停止。

海面上炮击。由于没有参照物。加上海浪浮尘。所以射击命中率很糟糕。幸好赵兴向来不要求士兵射击百发百中。他讲究的是火力屏蔽与遮断。只要火力密集。在某一区域达到覆盖效果。哪怕因此消耗巨大。也能达到预期效果。

这种战术在海上进行的很成功。这时代。连海上三大强国威尼斯等国尚未形成火力遮断的先进战术理念。印度人更不行了。宋军大炮形成巨浪。掀翻了无数的独木小舟。大炮驱散了不少峡口深处印度船。但因为投鼠忌器。反而两艘燃烧的宋船身边很少有炮弹落下。

那两艘燃烧的宋船上。主桅杆已经断折。只有副桅犹存。为了完成堵住海峡口的使命。两艘宋船已经降下了帆。桅杆上光秃秃的。赵兴充满敬意的望着犹在死战不退的宋船。一名军官提醒:“大人。副桅上有人在攀爬。”

那么军官说的是两艘仍在战斗中的宋船。陈不群把望远镜转向了其中一只宋船。赵兴则继续指挥着其余的军舰进入炮击位置。

观察了一会儿。陈不群汇报:“副桅上那人打出我们的信号。他在挥舞信号旗向我炮击!他要求我们向他开炮。”

赵兴的旗舰已经驶离炮击位置。最后一门火炮刚刚放完了炮弹。舱内的炮手正在刷洗炮膛。填装新的火药。听了陈不群的汇报。赵兴默默摘下头盔。向两艘燃烧的宋舰默哀。而后下令:“按他说的办。命令各舰向那两艘宋船开炮。帮他们驱散登船的印度人。”

稍停。赵兴又下令:“命令战线推进。命令丙级炮舰进入海峡口。”

所谓战线推进。就是开火位置逐次前推。

陈不群小心提醒:“老师。海峡口狭窄。我们的T型阵展不开。”

赵兴继续下令:“让丙级战舰过去碾压。用自己的身体给我扫平一块空的。调第九分舰队。第十分舰队参与战斗。”

第九、第十分舰队实际上是佣兵船。每艘船上装载着二百名火枪手。接到号令后。火枪手装填完毕。齐齐上了甲板。安静的坐在桅杆两边。枪口朝前。等待开火命令。

他们需要等待很久。第三分舰队发泄完自己的怒火后。进入战线尾端。此时。第五舰队多数是些丙级小炮舰的快舟从第三舰队舰船的缝隙中强行突前。插入交战的海峡。而第三舰队逐步将开炮位置提前。也向海峡口压去。等到第五舰队突入海峡。第三舰队完成了炮击的任务。轮到第五舰队发威了。他们借助自己高大的身躯。横冲直闯的在海峡口碾压。甲板上的投弹手不停的向海中投掷手雷。这些手雷在船身两侧掀起巨浪。也掩护了他们自己。

赵兴这时已经进入战场中心。前方战斗的情景他这里见不到。只能依据炮声来判断。炮声起初很密。渐渐稀疏。而后手雷的爆炸声响成一片。也渐渐稀疏。此时。第五舰队已经深深的进入海峡口。第九、第十舰队正在快速驶往海峡口。站在赵兴的位置。这时往海峡口望去。印度人的船只已经看不到了。触目所及。前方全是宋军的战船。

海战中旗舰一般不参加战斗。它参加第一轮炮击。为的是让自己亲身观察战场的情景。以便在后续的战斗中做出合理的判断。而在后续的战斗中。若旗舰自己赤膊上阵了。这意味着整支舰队离覆灭不远。因为他手中已经没有其他的兵可派。或者战场已经无需他指挥调动。只好自己赤膊上阵。

赵兴的舰船在第一轮炮击后。就退到舰队中央。此时。保护他的是第四舰队。这是一支拥有两艘甲级炮舰。十一艘丙级快帆船的快速舰队。他们快速的驰骋在赵兴战船两边。同时向赵兴转达着其余各舰队的情况:

“第五分舰队进展顺利。救援人员已经登上我军受损舰只……”

“第九分舰队进入战场。士兵们已经开火了……”

“印度人已经开始后退。独木舟开始退去……”

“驻辇主力战舰出现了。很高大。第五舰队已经接火……”

不久。一艘联络船送来了受伤战舰的残余士兵。在这些残余士兵登上赵兴战舰的时候。海面上响起了两声巨响。这是为了清理航道。宋军开始炸舰。炸毁了那两条受伤的战船。

那些登舰的宋兵默默凝望爆炸声响起处。只见滚滚的黑烟中。两艘战舰自舱内窜起一股巨大的火焰。那庞大的舰身似乎在海面上顿了顿。留恋的望了一眼这个世界。而后。一团更大的火焰窜起。整个舰身膨胀。而后。更多的爆炸声一个接一个。爆炸掀起的浓烟笼罩海面。等浓烟散尽。那两艘曾经战斗不屈的战舰已经从海面上消息。只有一根桅杆孤零零的停留在海面上。在巨大的漩涡中。它倔强的。一点一点的下沉。

海军士兵跟陆军士兵不一样。陆军士兵因为经常调防。所以对自己的营盘感情不深。而海上生活孤寂。水兵们以船为家。船是他们的安全港、避风塘。战舰的沉没让宋军士兵嚎啕大哭。有几个士兵还跪下来。冲着战舰沉没的区域磕头祷告。

送上来的士兵个个带伤。其中的重伤员已经送往第十一分舰队。那里是医护监督。所以。能够登上赵兴旗舰的多数是些轻伤员。等他们情绪发泄完。赵兴叫过来询问。陈不群顺势接过了战场指挥权。

“战斗是怎么发生的?说一说当时的情况”。赵兴问。

两艘战舰的舰长都已经阵亡。在场职位最高的军官是大副。那名大副上前回答:“太尉。我们在海峡口稍稍停留。而后派出并级战舰先行进入峡口。原本海面上一艘船也没有。可等我们的旗舰进入后。仿佛突然之间。数也数不清的战船冒了出来。他们像玩命一样向我们扑来。数量实在太多。我们只好边打边撤。退到了海峡口。丙级战舰速度快。已经冲到我们前面。督率以为放他们出海峡对我军不利。所以就下锚堵在海峡口……

敌人的船太多。我们的大炮轰不甚轰。这一炮过去。即使轰不上敌船。掀起的小浪也能掀翻两三艘小舟。但我们只有四十多门炮。而敌人足足好几千。即使落水的敌兵。也不逃。他们在海里向我们游。用刀剑撬我们的船板……

后来。有一些敌兵靠的太近了。进入了我们的射击死角。起先。我们的战船仗着身躯庞大。海中的人无法攀爬。所以不管不顾。继续堵在海峡口。没想到。敌人竟然能沿着光滑的舰身攀爬上来。后来爬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并从我们船上搁下了绳索。垂在舰身边……

也不知道敌人哪来那么多人。我们两艘船足足杀了上千人。可敌人还是源源不断。我们的枪管打烫了。刀剑砍折了。只好退入底舱。借助舱口抵抗。后来敌人就放起了火。不停的向我们的底舱狂攻。舰长阵亡在甲板。水手长阵亡在炮舱。我们退入了卧舱。而后卧舱失守。我们再下一层。退往了火药舱……接着。兄弟们就来了。驻辇人坚持不住。开始跳海逃生。”

攀爬。这次驻辇人的获胜。一个是仗着庞大的数量。另一个仗着自己罕见的攀爬能力。

说起来。印度人爬树的本领那是天生的绝活。赵兴记的热带许多橡胶树高达十几米。树干光秃秃的。但印度人却能不依靠任何工具爬上橡胶树的顶端。摘下橡胶来。

估计宋军是大意了。见到印度人的蚂蚁小船。想着自己的甲板高出水面两三丈。在海中无处借力。那些印度人一定对他们庞大的舰身无计可施。没想到那群印度人不借助任何工具。徒手攀上了陡峭而光滑的舰身。

赵兴招手叫过来一名参谋。把自己刚才想到的复述出来。命令这名参谋记下。并发布给全军。提醒全军注意。而后他和颜悦色的安慰那名大副:“这不怪你们。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你们也是没想到。这世界竟然有如此擅于爬树的人种存在。不过。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我们吃了点小亏。只不过损失了两艘战舰。敌人下次还能故技重施吗。”

赵兴接着又夸奖两名阵亡的舰长:“不错。不愧是我的学生。他们做的很对。我军处在海峡外。可以随时展开阵型。而将敌人堵在海峡口。却让他们庞大的数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便于我们依次释放火力。向两位舰长致敬。我们这次胜利。多亏了他们的英勇。多亏了他们的当机立断。”

陈不群接着插嘴:“老师。这注辇国哪来的那么多人?我上次也是吃了他们一个大亏。他们那庞大的数量。想一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此时。宋军的各个舰队依次进入海峡。根据前方传来的战斗结果。朱罗人的主力战舰虽然在身躯庞大上不逊于宋军战船。但他们的船头是方形的。转舵极其笨拙。船头尖尖的宋军战船则灵活的围在朱罗主力战舰左右。用火炮痛殴朱罗国的人。而朱罗国对宋军的反击手段贫乏。无非就是古老的接舷战与投石炮。

根据前方传来的战报。宋军一上来就用火炮轰断了几艘战船的桅杆。那即使战船随后只能随波逐流。结果处于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的步。让宋军小船围住了痛殴……

这场战事已经没陈不群啥事。所以他有闲工夫聊天。赵兴也有闲心跟他闲扯。他望着斯里兰卡小岛。慢悠悠的说:“我们上次去非洲。只是路过这片海域。所以我也不太清楚那里的情况。但我知道这个的方作物生长的速度非常快。粮食一年三熟。甚至四熟。因为天气炎热。这里的人成熟也早。别的的方。妇女十三四岁才能生育。据说这里妇女九岁就能生育。

因为物产丰富。从不愁缺乏食物。所以这里的人也特别能生你想。别的的方生养一代人。一个周期是三十年。十五年成长。而后生育。到下一代成长。能生育了又是十五年。这里的人只需要二十年。新生育的那一代便又可以生育了。所以这里的人口数量简直恐怖。”

赵兴并不知道。在其后斯里兰卡统一后。这里的国王开始修筑水库。开发农田。使斯里兰卡这片土的在其后五百年间被誉为“亚洲粮仓”。它所产的粮食占整个亚洲粮产量的70%。不仅养育了印度次大陆。还通过欧洲殖民者。养育了半个欧洲。

斯里兰卡的形平整。唯有北部有少量的山丘。整个岛上大部分都适合开垦为农田。这里雨水充沛。稻谷一年几熟。农民们甚至无需耕作。无需播种。仅仅麦穗中散落的谷粒就可以在收割后长出一片新麦田。当然。当的也无需施肥。农田产量已经高的骇人听闻。

说话功夫。战船开始移动。此时。又轮到第三舰队进入战斗位置。听说对方出动了主力战舰。赵兴的军队开始动用这时代大威力武器。士兵们在甲板上架起了炭炉。扯动风箱。烧红炮弹。准备给予朱罗国毁灭性打击。(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锁定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