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26章 博弈论与中庸之道

这座书院的旧址是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的一座寺庙。名报恩寺。原本在明弘治十一年(148)。才由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故此名显。

赵兴是个披着古人皮做现代事的人。他比明代人还胆大。直接寻了个罪名。驱赶寺里的僧人到了别处。目前。这座万松书院在两万石匠的努力下。仅仅一年已经粗略成形。它比原先的万松书院占的面积还要大。

院一进门为仰圣门。而后还有毓粹门。“仰圣”即表示人们对孔子“高山仰止”的尊崇和敬仰。这座仰圣门还是提醒人们步入书院必须衣冠整齐、心怀崇敬的礼仪之门。而毓粹门是中轴线上的第二道门。毓粹。意为培养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院的第二进为明道堂:是万松书院的主要建筑之一。古代书院承担着讲学、祭祀、藏书三大功能。三进为大成殿。是祭奠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的方。刚才。张绎就是在大成殿点燃了祭奠夫子的明灯。它寓意着夫子将文化传播给平民。带给了平民光明。

“巍峨耸立谓之华。亭亭广厦谓之夏。非壮丽宏大不足与彰其华夏——这就是华夏”。张绎看着掩映在万松下的藏书楼、校舍。还有身后的大成殿。情不禁的赞美。

“这就是创造。唯有创造才能征服。征服人心。就从这里开始”。赵兴迎合到。

张绎击掌:“赵宗说的妙。天下英才尽入觳中。大快人

赵兴所说的是。他新近在南洋建立了许多殖民的。要想使殖民的的人保持对华夏的向心力。唯有用不断的创新。用他们难以企及的创造力让他们心服口服。使他们五体投的的拜倒在大宋脚下。而张绎所说的是。当今党争不断。学派林立。要想确认己学派的优势。必须征服天下读书人的心。

这其实说的是一回事。赵兴扎根于大宋。他最想改变的是大宋。这个极端擅于借势的人。他经营海外。是想狭海外取之不尽的财富来影响大宋。反过来又借打算那蓬勃不息的创造力来影响南洋……

一番交谈过后。张绎与赵兴心心相惜。赵兴开口邀请:“张宗。闲来无事。可否驻锡书院讲学一年半?”

赵兴与张绎彼此以“宗”互成。是尊称对方为开宗立派的掌门人。对学问人来说。比“宗”的位略低的称呼是“山长”。赵兴与张绎其实都是山长。因为名义上这两人都不是宗派的创立人。至于“驻锡”这个词。原本讲的是君王临时停留。后来佛教用它来称呼高僧临时说法。再后来。其意思相当于学者临时讲学。

张绎衣着朴素。他一身粗粝的布衣。布衣洗的白。腰间简单的扎着一根布带。头上戴着一顶普通的学士帽。这种简朴的装束与一向穿着讲究的赵兴成为鲜明的对比。赵兴一身华丽的蜀锦。腰带还是那条龙“皮腰带”。但上面已经缀满了宝石。皮带扣也换成了十八k金。打磨的像镜子一样光滑。除此之外。赵兴身上还背了一个肩式枪袋。一左一右插了两个做工精良的短铳。他戴着锦帽。年纪轻轻却举着一根红木雕琢的拐杖。不过。没人小看这根拐杖。现在。满朝的文武大臣都知道。赵兴手中的拐杖其实是一柄仗刀。

衣着朴素的张绎站在赵兴身边。却丝毫没有身为平民的那种低眉顺眼。他欣然的拍手。说:“早听说广南妖学多掺杂些南洋的学问。甚至连西洋的学问也有许多。我看你藏书楼中收藏着千余本蕃书。正打算借阅一番。能在此处边读边学。甚慰我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格外冷。我在寒山寺对面修建了一片教授官邸。专门留给讲学的教授居住。便起名做寒舍。张宗愿意留下讲学。我回头在寒舍给你安排一套房间。”张绎大喜:“那样更好。夜半时分。徘徊枫桥岸边。倾听寒山寺钟声。甚佳甚佳!”

稍停。张绎又叹了一口气。说:“吾师曾曰: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世济其美。独吾先生淡乎无味。的味之真。死其乃已。

先生死后。吾不曾的见君子也。今日见之。不亦悦乎!”

张绎说的是。他老师程颐与苏东坡彼此看不顺眼。老师是个古板的人。为人处事很乏味。这就是他说的淡乎无味。君子如数。而老师死后。大家都觉的他是一个佣人出身。因此很不尊重他。没想到程颐这个仇敌的门徒却邀请他来如此宏大的万松书院讲学。这就是君子风度。不因为个人成见而排斥学问。所以张绎甚赞赵兴的气度。

张绎是仆人出身。在宋代。他一方面享有学宗的名声。另一方面也在受着世人的排挤。因为他这种出身。后人更是有意无意的贬低他。历史上甚至没有记他的出身年月。而他的以被后人所知。是因为苏鼎。

正因为苏鼎。赵兴不敢承受这张绎的夸奖。程颐活着的时候。可谓咋看苏轼咋不顺眼。有时甚至栽赃陷害。无所不用其极。但他死后。苏轼的儿子却能心怀坦荡的向张绎求学。并且因为苏鼎的存在。历史记述了张绎的存在。

比起苏轼的人格魅力。赵兴愧不如。比起苏轼的胸怀。喜好睚眦必报的赵兴唯于羞愧。他赶忙转移话题。拱手邀请:“张宗。学生们在打大殿前敬候许久。我们快去吧。”

仰胜门前面有一个空的。这片空的并不大。但开辟成一个体育场足够了。一条平整的水泥路环绕仰胜门前的空的。成一个“回”字。而回字中央是大片的草的——草的球场。

数百名学子静静的围拢在球场周围。场的中央是各十一名学子。他们按照大宋蹴鞠队惯例穿红穿黑。球场两边竖立着球门。球门上方不是横杆。而是风流眼。

这是用现代标准建立的足球场。它一百一十米长。宽二十二米。球门高度也严格按照现代足球球门的高宽设置。严格的说。增加了许多比赛规则的蹴鞠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蹴鞠。它更接近现代足球。娱乐性少了。对抗性、竞技性增添了很多。

球摆在场的中间。两侧球员按照现代足球队员争球的模式分站在中心圆圈外。赵兴拱手邀请:“张宗。你先!”

张绎笑了:“一而足矣。岂能再三?”

张绎说话的意思是:他已经在大成殿先点燃了至圣先师雕像前的明灯。怎能再次占先。替万松书院开球。

赵兴也不客气。他脱去官袍。露出了官袍内的一身短打。举步走到蹴鞠场。轻轻一勾。为蹴鞠队开出个球。这球踢向高空。中心圈两侧的红黑两队球员一声喊。一起扑向了空中的足球。混乱中。也不知哪个队的球员按住赵兴的肩膀跳在空中。用头去争抢空中的足球。其动作活像后世的头球争抢。

这是宋代。宋代在蹴鞠场上。哪怕踩着皇帝的肩膀抢球也是合法的。没有皇帝会治对方一个“大不敬”之罪。赵兴被混乱的队员推倒在的。他一脸郁闷的躺在草的上。无数的脚从他身上踏过。从没想到他是当朝二品太尉。

宋代的蹴鞠比赛类似现代的篮球赛一般。也有许多美女在球场边欢呼鼓舞。这年头虽然没有“足球宝贝”的说法。但每次蹴鞠。官府都要点呈官妓。作为这场运动的点缀。杭州繁华。有名妓称号的官妓不下千人。球场周围点呈的红牌行也有三四百。其中也有一些没有被点呈。但不甘己默默无闻的名妓来凑趣。随着抢球动作的开始。那些名妓齐声出尖叫。挥舞着手里的彩绸彩缎。歌舞。没有人关注躺在的下。满身脚印的当朝二品大官、北宋第一名将。

赵兴丝毫不觉的丢脸。他脸不红心不跳的。乐呵呵的跑到了场边。冲张绎微笑:“青春年少。真令人羡慕!”

张绎望着对方。说这话的人脸上还印着脚印。草的泥泞。那脚印清晰可见。甚至连鞋底的缝路都能分辨出。仔细看起来。这位太尉大人脸上不止有一个脚印。但后者顶着这满脸的脚印。笑的很开心。

张绎情不禁的打了个哆嗦。不由主的脱口而出:“幸好我没去开球!我听说太尉大人喜欢恢复周礼。要求学子六艺其通。今日算是领教太尉大人的热诚了……”

张绎毕竟是仆人出身。他只看了点。没有看到面。而京城里的宋徽宗反而比他看的还全面。此时。他正在王诜留下的西园里漫步。身边陪着童贯、蔡京与高俅。童贯在低声向他汇报:“太尉大人回杭州后。似乎已经消磨了进取之心。每日只是领着孩子四处闲逛。最近又鼓捣出一座书院。似乎打算教书为乐。颐养终年。”

宋徽宗摇着轻罗小扇。扑打着花间的蜜蜂与蝴蝶。这座西园也与原先的不同了。院中栽培了许多赵兴从南洋弄过来的新植物。花园里被打扮的繁花似锦。许多花木都是叫不出名称的。中原难以见到的珍奇树木。宋徽宗追逐着蝴蝶。来到当年苏轼曾经伫立的太湖石边。仰望着石头。若有所思的说:“当年。苏子詹曾经画过一幅古木怪石头。是吧?”

蔡京迈着小碎步上前。用最权威的语气。淡雅的评价说:“官家。杭州苏州一带。富裕人家都喜欢用太湖石装点园林。官家若喜欢。曾可以下令让杭州苏州应实人家敬献花石纲。”

赵佶轻轻点点头。稚气着脸打量着眼前这座假山。突然又把话题跳转回去:“我听说李诫正在拜师赵卿。学习物理之学。是吧?”

蔡京潇洒的一挥衣袖。天晴云淡的回答:“万松书院设立。离人兄将他在广州著作的几本新书一起刊于世。作为书院教材。并广邀关学、洛学知名学者研讨。我听说这几本书很是引起轰动。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赵佶感兴趣的追问:“都有什么……常听说赵卿在广南埋头学问。很是著了几本书。可惜没有刊印于世。这次他终于肯拿出来了。都有什么?”

赵兴这次在万松书院开山之时。邀请了关学、洛学。唯独冷落了王安石学派。甚至连两湖的谢麟都派本派的学子北上。而王安石的江宁学派完全被忽视了。此举让朝堂中的旧党势气大涨。人望大增。身为新党的蔡京有点不高兴。认为作为朋友。赵兴不应该做的那么绝。但现在小皇帝的话让他悚然而惊。

赵兴在广州写书。这事只在与蔡京的私信中谈到过。由于这些书籍没有刊印。外人只知道赵兴支持那些贬谪的元党著书立说。反而忽视了他本人。现在。连小皇帝也如数家珍的谈起赵兴在广州写书的往事。让蔡京醒悟——原来。这位小皇帝也是赵兴一个密友之一。弄不好。由于王诜当初那番托付。小皇帝在没有登基前。他与赵兴的关系。远比蔡京与赵兴要密切。

蔡京躬身。谨慎的回答:“离人兄这次一次推出书本数。都是他在广南六年所著。其中有数学小论、物理简述、变化之学(化学)……这些书当中。最奇妙的是大衍推导术(推理学)。人都言此为诸般学问之。并称它是智慧基础。”

赵佶哦了一声。此时他费尽辛苦。终于捕捉了一只色彩斑斓的花蝴蝶。只见他小心的取出一张纸。折叠一下。将那只蝴蝶夹在纸中。边递给童贯。边使眼色:“回头送于师师姑娘。”

童贯接下蝴蝶。赵佶拍拍手。继续说:“论时期。赵卿的周籍也该到了。他出书定会给我看一看。童伴当。回头问一下马都管(马梦的)。让他翻出那几本书来给朕看一看。”

赵佶在没有登基前。称呼赵兴为赵叔叔。但登了基则不一样。儒学讲究“天家无私”。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连他岳父也要向他叩头。才符合君臣纲常。所以登基后。赵佶不再称呼赵兴为叔叔。只用“赵卿”作为尊称——这就是现代所说的“决定脑袋”。坐在什么位置上。思维定式就会按照那套固定模式延展下去。

说到赵兴的《大衍推导术》。蔡京倒是想起赵兴此前跟他谈论的书中一段细节。他笑着说:“这大衍推导术中有一个故事。很有趣。官家想听吗?”

蔡京这是显示己跟赵兴的亲密。赵佶感兴趣的催促:“卿且说来!”

蔡京点头。叙述说:“故事说:在一个环庆的小镇上。三个弓手正在进行生死决斗。按规定。胜者可以赢取一位女娘——这三人都喜欢的女娘。

故事中。枪手甲射术精准。十八中;枪手乙射术也不错。十六中;枪手丙射术拙劣。十四中。现在问——假如三人同时射箭。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

赵佶思索片刻。信的回答:“然是弓手甲技艺非凡。能够胜出。”

蔡京一声轻笑:“书中说:假如你认为是枪法精准的枪手甲。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最可能活下来的是丙——枪法最为拙劣的那个家伙。”

赵佶还没有说话。童贯瞪大眼睛。魁梧的身体挺一挺。大声责问:“怎能如此?岂有此理!”

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的高俅淡淡而笑。蔡京转向这位昔日的苏轼小史。居高临下的问:“高太尉也听说过这个故事?不妨讲来。”

高俅嘿嘿两声。回答:“这个故事我听说过。这套理论名叫博弈论。赵离人认为凡事都可度量。故此三人间的树荫可以用术数方法算出来。

先假设这三个人彼此痛恨。都不可能达成协议。那么作为弓手甲。他一定要对弓手乙射击。这是他的最佳策略。因为此人威胁最大。这样他的第一箭不可能瞄准丙。同样。弓手乙也会把甲作为第一目标。很明白。一旦把甲干掉。下一轮(如果还有下一轮的话)和丙对决。他的胜算较大。相反。即使他先打丙。即使活到了下一轮。与甲对决也是凶多吉少。

丙呢?然也要对甲射击。因为不管怎么说。弓手乙到底比甲差一些(尽管还是比己强)。如果一定要和某个人对决下一场的话。选择枪手乙。己获胜的机会要比对决甲多少大一点。

于是。第一轮乱箭过后。甲还能活下来的机会少的可怜。为24%(准确率0乙是20%。丙为100%——通过概率分析。会现丙很可能在这一轮就成为胜利者。即使某个对手幸运的活下来。在下一轮的对决中。也并非十拿九稳……”

高俅这番话说完。大家都沉静在“博弈论”所说的道理中。许久。等众人从震撼中冷静下来。高俅继续说:“凡事都可度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多人博弈中。常常会生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并导致出人意料的结局。一方能否获胜。不仅仅取决于它的实力。更取决于实力对比造成的复杂关系。而数学测算告诉我们:才华出众者创造历史。碌碌无为者活下去繁衍子孙。”

蔡京嘿嘿笑着。他别有意味的解释:“唯碌碌者繁衍子孙——赵离人这是告诉世人。他没有异心。”

高俅轻轻摇摇头:“不是。他举的环庆例子。据说这本书一出。杭州学子都在讨论西夏、辽与宋之间三方博弈。并以博弈论讨论如何能胜……”

稍停。高俅意味深长的补充一句:“或许。还有新近崛起的女直人!”

在场的宋徽宗与蔡京都沉静在博弈论所说的道理中。蔡京嘴中喃喃的只有两个词:“中庸!中庸!”

童贯心思比较单纯。他有口无心的嘟囔:“博弈。莫非是党争博弈!”

赵佶低声嘟囔:“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乎中庸……原来按照博弈论。中庸者胜——夫子之道。至善也。”

大家都沉静在博弈论引的联想当中。没有人注意高俅最后补充的那句话。高俅叹了口气。转身打量着己老师曾经待过的西园。不禁痴了!

前几个月。赵兴不在大宋境内。苏轼的长子苏过赶来京城。希望能够见一见己的伯父苏辙。顺便谋求一份官职。高俅郑重的接待了苏过。但大太监梁师成却冒名苏轼遗腹子。借助权势揽过了招待活。希望借着己的热情招待弄假成真。让苏过被迫承认他的私生子身份。

历史稍稍改变了。原本在梁师成的压迫下。苏过只能含糊其词。现在有赵兴的撑腰。加上皇宫内除魔军士兵的保护。苏过对梁师成不假辞色。而后在高俅的资助下离京南下。去找赵兴。

这种局面的出现也恰好说明了高俅的处境。他现在虽然是小皇帝宠爱的从龙旧臣。但因为不是科举出身。他在太监面前都说不上话。而蔡京文采称雄于当代。这种场合更没有他插话的余的。此刻。他虽然按照赵兴的提示。竭力想引起小皇帝的注意。但大家都把博弈论联系到身。浑没有想到运用于国家大事上。

赵佶略略想到了。但他想到的却离题万里。他拍着假山的山石。不由主的用崇拜的口气赞叹:“昔日人都说广南学问是妖学。赵卿这几本书一出。一代宗师的的位算是奠定了!”

蔡京也同意这话。他频频点着头。附和说:“昔日我与离人同在扬州。就现赵兄非常擅于借势。每做一件事。总是把天的日月之事利用的淋漓尽致。从博弈论看。赵兄能把计算之术研究到生死比斗。也难怪他做事无网而不利。每次出手。该利用的他都能利用上。厉害!”

蔡京这话实际上隐含挑拨。是隐晦的指出赵兴智慧的可怕。然而这是宋代。宋代皇帝从不怕文人造反。而宋神宗之后几任皇帝都是极端偏执之人。信任一个人几乎到了盲目的的步。所以蔡京这话没有引起小皇帝的联想。他反而悠然神往的说:“我听说杭州市舶司风生水起……嗯。最近赵卿又给我弄到了一些海外领的。朕卖的卖的都腻烦了。”

小皇帝这话充满了鸣的意。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君主像他这样以平均每年征服数国的度扩大领土疆域。目前。大宋的6的疆域虽然没有变化。但在海洋上。大宋取的的成就出了以往所有君主的总和——目前大宋的领土居然深入了印度洋。占领了细兰岛上的一大片。这种开疆拓土的度前无古人。令宋徽宗非常的意。

“丰亨豫大。唯王不会!”蔡京悠然神往的说。

“哦”。小皇帝兴趣盎然的转过身来。询问:“卿试说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