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77章 欢庆

宋时明月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77章 欢庆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0: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兴啊了一声:“明年的计划啊,明年我准备设立各个T|各商品的标准。喜欢该书,请到秀阅读最新章节·京变法之后,弄得掺水的假酒横行,我准备制定各个行业标准,然后让行会自行约束。出了事,我只处罚行会。”

稍停,赵兴马上又解释:“遁儿在常州经营印书坊,最近我买下了杭州万卷书堂部分股份,打算交给他们夫妇经营。我那批阿拉伯奴隶翻译了上万本书,我正打算在明年逐步印刷,刊行于世,遁儿来做这项工作,我也可以省下许多心思。”

郑居中又问:“苏家兄弟不会出仕吗?”

赵兴答:“苏鼎准备过来向张绎求学,顺便在万松书院担任一个学谕,苏迈准备担任秀州兵马辖,替我管理秀州的捕盗人员。苏中三子,苏过最佳,我准备让他在我衙门里担任一名书记……”

赵兴想了一下,马上回身向昌国县主鞠躬:“县主,这昌国县现在被当作军港使用,港口使用费我已经存在三大票行,县主可以随时提取。除了港口外,昌国的捕鱼业也很里盛产各种珍贵鱼,不过,因为鱼类容易腐烂,所以大家只在冬季工作,这眼看春节了,昌国附近渔船已经少了许多。

不过,码头上都有船只往来记载,每艘船交纳的港口使用费也都登记在册,还请县主审阅。”

昌国县主柔声回答:“在京城的时候,本县常听说赵相的衙门运行最有章法,样样规矩分明,对于赵相的说法,本宫是信的,这才春节了,官员们都放假,让他们好好过个假期吧,等年后本宫再调阅文书……”

昌国县主刚说到这,晁补之带着一大群人闯了进来,边走边嚷:“赶上了赶上了,总算赶上了,乔相扑且休停,我还没来得及看看,拣有趣的再演一遍。”

晁补之的到来像是开了闸门,眨眼之间,秦观也带着毛滂等越州官员闯进大厅,一进门就长出一口气:“总算赶上了这趟热闹,我来也……离人,等会再打招呼,且让我饮几口酒润润嗓子。”

这两位师兄礼节散漫,两人带来的官员却不敢懈怠,他们恭恭敬敬的挨个向赵兴行礼,向赵兴身后的太宰郑居中问候,当然也少不了对昌国县主进行问候。

郑居中这时终于明白了,想凑在赵兴身边寻找话题,是根本不可能的任务,他哈哈一笑,自语:“今日热闹,且不谈公务——离人,我回头还有事,需与你详谈。”

赵兴哈哈笑着点头。昌国县主在百官问候完。盈盈站起身来。招呼宫女端来了宫中太后给赵兴地赏赐。并一一封赐众人。

守岁地习惯是从宋时开始地。除了守岁外。宋代还有分岁酒地习俗。昌国这是给赵兴分岁酒。宫中赏赐地酒是苏荷香酒。味道有点类似希腊地大香酒。亦即“大料(八角种多种浓郁香料泡成地酒据说有通窍地作用。每年除夕。皇宫都会给帝国重臣分这种岁酒。以示恩宠。昌国这次特意从京城带来赏赐。是因为孟皇后想用这些方式感谢赵兴。

作为罢龊地皇后。她又不能改嫁。只能终身幽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活待遇稍稍不足。幽居地皇后会在穷困潦倒中贫病而死。赵兴帮助孟皇后重新回到皇宫。如此一来。孟皇后下半身地生活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她才借这个机会感谢赵兴。

昌国代替太后赐酒。晁补之等人这才\现了自己地失误。他们连忙站起来补行礼节。等晁补之来到昌国面前时。昌国好奇地询问:“本县在宫中地时候。常听说少游先生不在职守地。喜好四处游荡。晁先生是个老实人。怎么你也离开了职守地?”

晁补之显得理直气壮:“县主。除夕大假。再加上元宵大假。前后有一个月地功夫不用上衙门。如今南洋事务局交通便利。从南到北不过五六天地功夫。有这一个月地假期。下官刚好回家一趟。拜候一下父母。以尽孝道。诚不为过也!”

秦观笑着说:“没错没错。一个月地大假足够去勃泥晃一趟了。县主不知道吧。如今我南洋衙门都流行度假。这一个月长假。有去勃泥地。有去交趾地。还有去斯里兰卡朝拜佛牙地。下官这是勤勉地。借这个机会来拜候上官。真称职也。”

昌国被秦观的厚脸皮逗笑了,她笑着问:“少游先生,不知道你最近又写了什么新戏?”

“有有有”,谈起戏剧秦观兴高采烈:“离人提了个头,我最近正在创作一出新戏,讲的是进士登科离弃糟糠妻的事,新戏的名字叫‘秦香莲’,县主今日赶得巧,这出戏就在今日\演。”

正说着,秦少游带来的大队女伎也接连入场,秦少游领着她们往小舞厅走,大多数妇人忍不住了,起身往小舞厅而去,搓麻将的声音落了下来,李清照几次起身,终于还是坐了下来,大声嘟囓:“罢了,戏什么时候看都行,这牌必须打完才走,

都坐下,回头我让秦叔叔专门为我们演一场。”

秦少游这厮一闹开,城堡里的人都分流了,有人去了小舞厅欣赏戏剧表演,也有人坐在这里边搓麻将边看艺人表演的杂技。此外,各地官员汇集于此,不免要找机会交流一番,于是各个书房的门都打开,每个房间里东一堆西一堆的,全是闲扯的官员。

这就是宋代,这是宋代典型的宦游场面。

杭州城彻夜无眠,这场守岁活动持续到第二天清晨,让杭州的早晨显得出奇的宁静,因为所有人都回去补觉了,等这些人醒来在他们沉睡的功夫,官府已经\布了十余条布告——现在已经是宣和元年了。

伴随着官府改元的通告,还有官府宣布废除新政通告,从这一年起,王安石所搞的各种变法已经明令禁止,同时,官府还宣布对遭到侵害的百姓予以补偿。

朝廷没钱,这份补偿就由各地衙门在财政节余之后另外想办法,财大气粗的南洋衙门一口气出了多项措施,\先宣布今年继续免除辖下各州的农税,差役钱,丁口税。其次,南洋事务局宣布因为财政节余多,打算在给商人退税结束后,每户分\琉璃灯一盏,以帮助辖下百姓夜里读书。

而后,南洋事务局还宣布对农产品进行补贴,由官府出面,按去年年初的粮价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余粮收购工作在各县招标,由当地最大的粮商负责实施,而后官府直接与牙商结算。

对于余粮的处理方法,朝廷也公布正式公告,宣布本着同胞之情,不忍辽国汉民饥寒,决定对兄弟之国伸出援手,予以救助,一半救助粮将直接交给辽国官员,另一半则由宋商监督时宣布对还有开放对辽国的粮食贸易,允许辽国商人直接在天津城采购粮食。

诸项措施宣布之后,杭州城一片欢腾,南洋事务局一片欢腾,整个大宋也一片欢腾,连带着,新的执政班子的政治威望也上升到了顶点。对于这项善政所耗费的巨大钱粮,想明白的黄庭坚一点都不担心,他在京城自己的宅院里,平静的对来访的张商英说:“张相,这些善政全部加起来,又能花多少钱。我大宋全部加起来约有一万万丁口,但我知道赵离人手中还有一笔巨款,我几位在赵离人那里任职的师弟都说了,这钱数目大的难以想象。

我知道赵离人打南洋回来收获不小,他献给皇帝十亿贯,不过是按杭州的价格估算战利品,但路支国王付给他的却按路支的价格,这一进一出,你算算该多少钱。

往少理算道君皇帝拿走至少五亿贯,这笔钱摊在大宋每个人头上,每人能够\五贯钱,张相,是每个人,连黄口孺子都算上,每人可以领上五贯钱。五贯钱可以干很多事,足够我们完成这项工作了。

赵离人手上有钱,补之既然说他还存有一笔备用款,那他手中一定还有五个亿。据说他手下那位度支郎中老担心这笔钱撒出去会引起物价飞涨,所以要细水长流,那我们就给他来个细水长流,这一项项善政挨个实施,将五亿贯洒向全国,如此一来,南洋衙门不久免去了物价飞涨的担忧了吗?五亿贯啊,让南洋衙门一个人承担,那物价是铁定涨的。”

张商英想了片刻,笑了:“黄相,你真的‘鲁直瞧你,明明在算计赵离人手上的钱,可你这话说的好像帮了赵相多大的忙一样。”

黄庭坚笑了:“你忘了,我在那厮身边待了八年,近朱\赤近墨年了,足够学会赵离人那套占了便宜还卖乖的本事了。”

秀州、6军衙门,刚刚抵达的铁骑军连续吃了几顿饱饭后,除夕夜,军官们都被拉去看秀州的戏剧表演,等他们揉着惺忪的睡眼返回军营后才己的士兵不见了,一个都没有。惊愕的军官正寻思这是怎么回事,南洋事务局6军总监帅范得意洋洋,摇摇摆摆的从军营指挥部走了出来,伸手招呼那些军官:“诸位,见了上官为何不拜…忘了,今日放大假,诸位,可以不拜了。”

军官们惊疑未定,帅范一背手,转身向指挥所走去,边走边招呼:“诸位,随我进来。”

由不得铁骑军军官不听话,都指挥赵良辅还想努力一下,\现身边的军官们已经走开了,几名陌生的士兵一个劲的催促:“太尉,外面天寒地冻,还是进屋暖和一会吧。”

赵良辅一抬脚,他身边另一位士兵将手按在他腰上,好心的提醒:“太尉,请接枪。”

赵良辅解下配枪,一路走,额头的汗珠滴落在地上,等他进入指挥所会议室,才一坐定,帅范拿出一份信函来,宣布:“太师有令,铁骑军军官全部赶赴杭州,接受为期六个月的骑兵战术训练,即日起动身,不得延误。”

帅范念完,懒洋洋的合上命令,催促说:“我的坐舟就在码头,诸位

吧。”

赵良辅鼓足勇气问:“我们的兵呢?我们的士兵呢?那可都是京城良家子,你们怎能伤害。”

帅范脸一沉,责备的说:“瞧你说的,都把我们当成什么了——铁骑军已被调往恽州,配合地方官剿匪,我们已经加\了开拔费、节赏、训练费等等,这些士兵将由新军官统领,在郓城直接换装……等各位受训完毕后,可以回到自己军中继续带领他们,但在此期间,士兵需要通过实战来训练新武器。”

帅范说完,不耐烦的补充一句:“我还有事,先走一步。”

随后,帅范扬长而去。

宣和元年正月。一直到十五,赵兴城堡里各种联欢项目不断,昌国公主借用这十几天,已经跟赵兴的孩子打成一片,但她与郑居中却没有找见机会与赵兴交流,因为初五过后,赵兴领着一帮官员出去打猎了。宣和式步枪的研制成功,让打猎不再是一件体力活,连赵兴属下的文官也喜欢扛一杆猎枪,带上一大堆仆人飞鹰走狗,于山中追逐猎物。

赵兴这次出猎,几乎带走所有的重要官员,而剩下不管事的小吏,只是懒洋洋的维持着衙门的例行运转,无奈的郑居中只好要求调拨一艘战船,借着假期前往昌国视察,但此时他才有赵兴的点头,他在杭州连一辆马车都调动不了。

“杭州废除差役法了,官府不能强征民间商船车马”,南洋衙门留守官员翻着白眼回答:“官府征用民间交通工具,万俟郎中那里要出票,太师要盖印,而后凭上去计财司领钱,用这笔钱再去雇车船马匹。可如今大人不在,万俟郎中不在,我们出不了票。”

郑居中气的直跺脚,一名小吏还热心提醒:“我听说太宰大人住在苿莉园,你何不让苿莉园开船。苿莉园码头常年停着五艘炮船,我瞧大人也用不着叫起五艘战船,这里离昌国很近,一艘炮船足够了。”

郑居中在杭州衙门没有得到预料的东西,立刻返回来求见昌国。当时,昌国正在与苿莉园隔河相望的犹太人村落荡秋千。

苿莉园经过十多年的经形成河东河西两个大建筑群,河西的建筑群以犹太人村落为主,村里附属建筑是犹太大教堂、藏书楼,以及赵兴的秘密研究院。另外,村落外散布着六七个卫星村,这些卫星村的存在是给犹太村落提供劳动力以及农副产品的。

杭州百姓习惯把河西的犹太村称之为“西庄”,意思是它是附属于赵兴城堡的建筑,但萧山知县杨时却不这么认为,自他上任后,通过坚持不懈的要求,终于将赵兴的西庄收归萧山县所有,借助这座西庄的存在,萧山县税收终于走出了赤字阴影,但接踵而至的是变事:犹太人村落不再是封闭的社会,数条通向县城的大路被整修一新,萧山县也借着西庄的存在,与杭州州城完成了交通便利的多年夙愿。

西庄成了萧山县的管辖范围,连带着西庄的藏书楼也成了萧山学子最喜欢闲逛的地方,昌国公主所玩的这座秋千架属于图书馆的附属建筑,类似这样的设施已在体育馆两侧,以及体育馆楼后有不少,为了让学子们能够有个游玩歇息的地方,体育馆后面甚至建了一座跑马场和射箭场。此刻,苏遁正领着赵风、赵海在跑马场上遛马,而赵云、赵山则待在公主的秋千架前,帮助公主推秋千。

郑居中汇报完自己的遭遇,昌国公主嘟起了嘴,这位小姑娘虽然也就是十五岁大小,但皇家多年的教育,加上宫廷里的勾心斗角,让她对于赵兴**的那套手法洞若观火,她思考了片刻,开口说:“叔叔何必烦恼,这几天我私下里问了一下,昌国的港口光一年港口使用费也能收到六十万贯,这六十万贯,任叔叔雇什么样的船只也都够了,叔叔何不去三大票行打个招呼,叫他们提出一笔钱来,我们想雇什么船,都已经有了。”

郑居中恍然,他拱了拱手,准备告辞,昌国皱起眉头,继续说:“只是,叔叔,我们既然不能在除夕前抵达昌国,与百姓共庆正旦,那也不必现在就赶去昌国……此地乐,且让我多玩几日。”

郑居中显示一愣,马上醒悟过来,他拱手:“原是叔叔我莽撞了,县主就藩,至少要地方官陪同,叔叔我只是先去看看,等大假国结束后,县主自该由太师大人陪同,亲自进港才是正礼。”

县主怨郑居中有话直接说了出来,他横了郑居中一眼,郑居中自悔多言,赶紧起身告辞。望着郑居中离开的背影,赵云没有多余的想法,他兴冲冲的询问昌国县主:“昌国,我有力气,能不能把你再荡高一点,高的飞上云端。”

此时,小小人赵山咬着手指头,若有所思的望着郑居中离开的背影。(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