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78章 外来物

宋时明月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78章 外来物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0: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血儿赵山继承了母亲的语言天赋,自小会说多种语言T丝丽便被这个宝贝引去了全部精力,她亲自聘请老师教导目前,囚禁在藏书楼的阿拉伯奴隶知道眼前这个小孩将是开治城的领主后,他们将回国的希望全寄托在赵山身上,不遗余力的对他进行教导。

经过多种文化熏陶的赵山不免比别人多许多文化概念,小小的人他已经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狡猾,而赵兴几个儿子当中,赵风表面木讷,赵海老喜欢装成年人,喜欢学着父亲与兄长的模样,比较孤僻,赵云则是个傻大胆,自小被唐代传奇故事吸引的他唯一的心愿是长大后做一个类似空空儿的游侠,仗剑行天下。

与那几位兄长比较起来,似乎赵兴的聪明劲全被这名幼子继承了,他既会像长兄一样装憨厚,也会像赵海一样,做事特有主意,还能像赵云一样,做出一副蒙童冲动易怒的表情。多种情绪混合在一身的赵山最大的长处是情商特别高,无论阿拉伯人、以色列人还是宋人,都很喜欢这个人缘特别好的、安静不喜欢闹事的混血儿。

这次昌国有意来见识赵兴那座闻名天下的藏书楼,便是通过赵山实现的目的。刚才郑居中那番交谈,赵云没有领悟其中的意思,赵山听懂了,他若有所思的望着郑居中的背影。

昌国县主\现了赵山的异常,小人无论多聪明,毕竟阅历在那,而昌国自小在宫廷长大,什么样的诡计没见过,她才不会像郑居中那样,因为小看了两个小孩而放松了警惕心,把不该说的话都说出来。她连忙打岔:“小山儿,你没吃饱吗,怎么推的有气无力,用力点,再用力点。”

秋千架被荡了起来,越荡越高,赵云兴冲冲的欢呼叫道,赵山表面看也是一副欢喜模样,但昌国县主的眼珠滴溜溜乱转着,目光的焦点并不在她身上。

藏书楼前面响起了一片咯吱吱的笑声,是李清照的笑声,她领着苏遁的媳妇范惠,身后跟着她的跟屁虫赵婕,三五个黑人女童跟在身边,两名成年倭女提着裙角尾随。这一群人的形象纯粹是宋代纨绔子的样子,李清照怀中抱着一只形同大狗的猫,赵婕牵着一头形同牛犊的、一身白毛的巨型狗,一路走一路笑着。除此之外,两人身边也奔跑一群形状大小不一的猫狗,引得这一群人所到之处,人人侧目。

李清照看到昌国的秋千越荡越高,已经有了危险的兆头,她眼一瞪,赵云心虚,赶紧揪住了秋千架,赵山机灵,借这个机会,一扭身向藏书楼跑去,片刻间不见了影子。

等昌国公主跳下秋千架,她的脸色已经实,在此期间,随着秋千越荡越高,她已经有点后怕,但是为了让赵山、赵云没时间不思索,他只能频频呼喊,让两人不停手,此刻李清照的阻止对她来说时机恰好。

跳下秋千架,昌国擦着汗,扬着红扑扑的小脸,快乐的说:“清照,你们的日子天天是如此吗?”

范惠脸色一紧,李清照答的很快:“这又是什么日子,这又算什么日子…就是过年,阿翁许可人稍微放纵了几天,平常哪得空闲日日游乐。”

赵云没有听出昌国县主话中地陷阱。他脱口而出:“县主。宫中地日子是怎样地?”

范惠眼色一变。恨不得上去踩赵云两下子。赵婕插话地很快。她马上装出兴冲冲地样子。很好奇地追问:“我听说官家建成延福宫。延福宫地七宫三十二阁。叠石为山。凿池为海。简直不类尘境。妹妹在那样地宫殿群中玩耍。一定快乐吧?”

昌国眨了眨眼。顺竿爬:“妹妹若有心。不如我领你去宫中玩一玩。”

李清照回答地很快。她放下手中地大猫狗。猫一落地。立刻窜向场中骑马地苏遁。昌国被猫地可爱样所吸引。她伸手想摸。但猫一眨眼窜地没影。昌国无奈。伸手摸向了其它地猫。询问:“这是芝麻豹吧。昔日太师进贡宫中不少。可惜饲养不得法。纷纷死去。这几年太师送往宫中地珍奇玩物多了。却再也没见到如此可爱地猫狗…牵地可是雪狮子。宫中有一头金狮子。可惜垂垂老矣。

太师家中可有多余地。送给我几只玩玩如何?”

小孩子都这样。心思没有长性。刚才昌国用这一点吸引赵山地注意力。如今她也被李清照引开了心思。李清照趁昌国低下身去地时候。冲赵婕使了个眼色。范惠这时已经走到了赵云身边。狠狠一踩他地脚尖。嘴中说:“大男人凑在一群女人身边干什么。别处玩去。”

昌国手中逗弄着猫狗,不一会儿,她被一只袖珍狗所吸引,马上问:“这是什么品种?好可爱哟。”

李清照蹲下身子,边跟她逗弄小狗,边回答:“这是日本的吉娃娃,是阿翁从倭国买回来的,公主若喜欢,我送你一对。”

赵婕此时已经有所警惕,但她还是忍不住听说官家在假山石洞里都放上锦囊制作的水囊,以便让水囊蒸\水汽,在云霞蒸蔚当中,享受不为凡俗的天上人间。我苿莉园哪能跟官家的延福宫相比,秦少游叔叔常说,嫡父把这座园子弄得像座大军营,一点趣味都没有。”

昌国直起身来,带着沉思的表情说:“苿莉园的风景绝不类似皇宫,在来到这座园林之前,我从没想到天下还有这样的园林。”

看到李清照脸上笑嘻嘻,范惠面色紧张,赵婕眼珠乱转,昌国马上又补充:“论到奢华,论到园林建筑之精妙,之匠心独运,苿莉园远远不及延福宫,甚至不及蔡太师建了一半的西园。说起来,这座苿莉园实在没有什么出色的建筑,除了山前那座高的吓人的青瓦台塔楼,这园中只是大片的花园,外加少许亭台……

我想了半天,似乎只有青瓦台前的水榭与诗歌大道值得称

则寥寥。但这座园林胜在它的气氛,它总给人一种T \无需多,林木掩映下二三点缀而已,走累了就在路边躺椅上歇一歇,拿一本书,漫步小径,真人生一乐也。这种气氛,在皇宫中我简直不敢想象。”

给昌国县主这话做注解的是满院随意闲逛的读书人,赵兴这座城堡近乎于半开放的城堡,外人虽然难以进入,但一旦获准踏入其中,则可以随心所欲的在园中闲逛水榭前听一听常年不断的戏曲表演诗歌大道上临摹一下名家字帖桥,跨江来到这座藏书楼翻阅藏书。

就是什么不干,在这个园子里\呆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乎这才是这座园林最吸引人注意的地方,它那宽大的草坪,漫长的樱木花道,素馨花组成的花海,似乎处处是\呆的好地方,有不少文人学子滚倒在草丛中,枕着胳膊,这样无所事事的度过一整天。

这里也是读书的好地方,花木从中,有不少咏哦的声音,许多读书人手拿一本书,正在树下摇头晃脑,大声朗读,浑然之间,忘了天地存在。

这里似乎也是玩耍的地方,各种娱乐设施齐全,简直像一座大型游乐场,旋转木马上,滑梯上,鞍马架上,全是细细的小孩。

这里似乎也是约会的好地方,花径小路,时不时有牵着手偶偶交谈的恋人,草丛里还有滚倒的一双双男女……当然,那些女人多数是倭人,她们肩负给家人度种的使命,自然要抓紧时间,尽快完成任务。

赵兴这座园林占地很大,西园已经像一座小城镇,东岸城堡所在地,由于近几年的增加了许多附属设备,离城堡不远之处建了一所军营,里面驻扎着赵兴的卫队。而赵兴那座码头也向民间半开放,离码头不远便自然形成了由码头工人聚居的小村落……

论起来,城堡中的建筑实在乏善可陈,但正像昌国所说的,这座城堡里弥漫的那种轻松自在的休闲氛围,使得苿莉园成了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他们常常借着拜师的名义,在苿莉园附近住下来,白天来藏书楼读书城堡西墙楼附属的学堂听听课,但大多数时候则是漫步花间小路,读书思考。

昌国县主最先问的话其中隐含一个陷阱,身为臣子,是不能询问皇帝的居所的,这就像秦王问九鼎的份量一样,是不臣之心的证明。赵婕用两栋园林与附属的建筑\出质询,昌国给出的答案等于间接证实了赵兴这座城堡没有像皇宫一样奢华。

其实在宋代,把自己的房子修的比皇宫还华丽也不是大罪,蔡京这样做过,皇帝也没责怪,也没有大臣弹劾他不臣,在场的这些人反应完全是过度激烈了。

昌国县主刚才询问赵婕是否想入宫玩耍,这句话其实又是一个委婉的询问。宋代没有让命妇或\官宦子女入宫的习俗,这个习俗属于清代,她的询问,实际上是在问赵婕有没有嫁入宫中的念头。

李清照也装出一副好奇的样子,询问:“我听阿翁说,蔡京蔡太师的生活可奢华了,据说他喜欢吃鹌鹑羹和蟹黄包子,每吃一次鹌鹑羹,需要杀鹌鹑三百只;请人吃一次饭,仅蟹黄包子一项的花费,是一千三百贯钱(大约相当于当时五十户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

我还听说蔡大人家里按照专业人员的标准,养着无数女使,连专门负责切葱丝的女娘都有。嫡父说到这里,还叹息说:我家中每年接待学子数千,为供应读书人的饭食,厨房里炒菜的炉火一年四季不熄,但还没有到蔡大人那个地步……县主,你去蔡大人家吃过饭吗,蔡太师家中的伙食比我们如何?”

李清照这番话是弥补赵云刚才的过失,她现在装出一副好奇小妇人的模样,准备把话题引到探秘与新奇上,愣机灵,昌国虽然是同龄人中的翘楚,但李清照可是我们民族女性中的魁\,她这么一问,昌国倒是来了兴致,她情不自禁回答:“蔡太师讲究完美,凡是他看不上眼的,连历朝历代讲究节俭的帝王,他都会嗤之以鼻地斥之为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土得掉渣儿的意思)’。人常说蔡太师家里的伙食精细,我也曾听说你家里的伙食精细堪比蔡太师,但身临其境才知道,估计蔡太师来了你家,他要对自家厨子说一声:陋!”

停了一停,昌国竖起手指,盘点说:“不说别的,就说你家的水果,我从没想到天下还有这么多的水果,在冬季,我也曾吃上过水果,但宫中那些水果每年都是固定那几样,以前我常每年一到夏季,就盼着能吃上南洋贡来的水果,到了冬季,又盼望贡船驶入相国寺码头,现在想来,那时真是陋,天下间竟有这么多的水果,即便是冬天,也有百十种可吃的,真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你家的鱼也是一绝,有许多香料我闻所未闻,但你家随便一声吩咐,厨子就能把所需要的菜呈上来,据说光是一条鱼就有上百种做法,我猜你父亲的心思一定巧的惊人……”

话说到这,几个女孩提心吊胆的相互望了一眼,昌国不知道,继续兴冲冲的说下去:“我常听说太师大人是能吏,每到一处,百姓富足安乐,所以天下各州县听说太师到任,皆奔走相告。这种本事常人不见得有,无数名臣便是为地方琐事纠缠不休,以至于当政之后不再有诗文传世。

但太尉大人不一样,地方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还能兼顾军务,还能出书立说,我还听说太师还擅长谱曲,《西厢记》中很多曲调都是太尉亲手谱就,呀呀呀,许多人一辈子做成一件事,这心思已经够巧了。但太尉大人竟然在吃上也花了这么多心思,我猜,太尉大人睡觉的时候脑子也转个不停,否则,哪那么多精力琢磨出这许多花样来。”

昌国县主这评价很是

她不知道赵兴的来历,接受了大信息量轰炸的现代人)(古人一样每样事都亲自去实践的,他只要知道\展方向,给予专业人事以正确指点便已足够。

昌国公主的评价虽然中肯,但在她嘴中,赵兴现在已经沦为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开始把精力用在享受生活上,李清照打了个眼色,赵婕马上向昌国竭力推荐她家的小狗。此时,苏遁一催马,跳过马场跑到低矮的栏杆,催动着马匹,让**马用轻盈的小舞步行进到范惠身边,马身后还跟着一队大猫,一队藏獒,他兴奋的冲范惠嚷:父还留着我的小狗与小猫,快来见见,这是小时候陪我玩耍的阿黄阿红。”

范惠孩子脾气上来了,热烈响应:“这马跑起来的姿势真漂亮,我也骑骑,可以吗?”

昌国赶忙插话:“我也要!”

苏遁赶紧回答:“马厩里有几匹温顺的母马,正适合女人骑,我给你们牵来……”

此时,图书馆里赵山正在向源业平汇报:“袁叔叔,郑太宰要去昌国,我听说昌国还有一支影子部队在训练,不会有事吧?”

源业平回答:“没事,我们已经将他们移往周围小岛,郑居中一旦出了海,大海茫茫,海上的事我们说了算,他想去小岛上寻找,除非我们肯引路。”

赵山一愣神,指着外面的秋千架位郑居中怎么又回来了?”

郑居中赶到的时候,大家正准备离开秋千架去骑马场,昌国惊讶的问:“怎么,太宰,你没有提上款吗?”

郑居中懊恼的拱了拱手:“县主,票行今天倒是没放假,账目也让我查阅了,但要提款不行,他们说需要县主签署文书,这叫‘授信’,只有在授信过后,票行才给拨款。还说这是规矩。”

昌国遗憾的望了一眼骑马场,怏怏的回答:“如此,且随我来吧,诸位,我怕是今天玩耍不了,要回房去书写文书。”

藏书楼里,源业平跟赵山一人举着一架望远镜观察着公主这里的情况,源业平回答:“没事,郑居中走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要回来,他虽然是处理皇家事务的太宰,可以查阅官家的私产,但却提不出钱来,县主没给他相应的文书。”

赵山哦了一声会是借机把县主从她们身边引开吧?”

源业平嘿嘿一笑,还没有回答,赵山天真的问:“其实,嫡父何必这么紧张,县主要嫁入赵家也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姐姐不能嫁入皇宫,我知道那宫中可不好玩了,阿母常说大户人家规矩多,咱家的规矩已经够多了,皇宫里想必更令人头痛。”

源业平放下望远镜,没有回答小孩子的话。

湖洑山上,赵兴正带着官员们试用新枪,这是一种骑兵专用的马枪,可以骑在马上单手放枪,官员们把玩着这种枪支,大量挥霍着弹药。他们开枪虽多,猎物却不多,只有赵兴的收获勉强值得一看。

“不错”,赵兴放完了枪,抚摸着枪身赞叹:“这种枪已经足够了,有了这种枪,我想皇宋应该被推到了与它的创造相当的地位。”

赵兴的意思是说:创造力一旦被激\出来,那就像一块下坡的石头,会越滚越快。宋人的创造力原本就很旺盛,现在这种创造力被他激\出来,而后宋人凭借着这种创造力,取得了现在的地位,这是与宋人的国力相称的地位。凭借着这种枪支,赵兴有可能将宋朝的辉煌更往前推一步。

但遗憾的是,他部下的军队虽然掌握了火器,至今却缺乏大规模联合作战的经验。到目前为止,他所遭遇的都是些小规模交手,路支的规模稍大一点,但从没见过火器的波斯人被他的武器吓坏了,所以那场战斗并不能实现他练兵的目的。

而中国北方的敌人却不一样,他们可谓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最凶悍的军队,这群北方游牧人曾横扫了半个欧洲,半个阿拉伯世界,以及半个印度次大6,与这支蝗虫部队交手,赵兴还显得底气不足。

要知道,激怒的辽人与金人一战可以出动数十万骑兵,即使拥有了快枪,赵兴仍显得信心不足。

宗泽对空放了一枪,徒劳无益的想射下一只小鸟,他叹了口气,清醒的回答:“现在还不行,官家才折腾完毕,如今我皇宋外强中干,连朝廷百官的薪酬都要从地方事务局借支,在这种情况下,我以为守稳当前方是最佳……我们还需要一段时间筹集钱粮啊。这战争一旦打响,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此时,陕西的刘仲武凭借燧\火枪的威力,开始对吐蕃展开进攻,吐蕃赵怀德等人很乖顺,立刻表示投降,大胜的消息传到朝廷,朝廷决定调刘仲武去淮南西路,平定那里爆\的叛乱。

这场叛乱因花石纲而起,但朝廷真要剿灭叛乱,他们忘了近在咫尺有赵兴的军队,所以调刘仲武就任淮南西路镇抚使的目的不在于防贼,而在于防备赵兴再次“入京献俘”。为了防止刘仲武卖身投靠,他们还特地选了一名顶看不上赵兴的新党干将(也就是马屁精)高永年,出任淮南西路转运使,以牵制刘仲武。

糟糕的是,刘仲武刚走,吐蕃赵怀德等人再次叛乱,因此,大宋前期吐蕃战争所耗费的军费等于打水漂了。此举只验证了一条简单真理:一次不彻底的胜利比战败还糟糕。

也在这时间,渤海国突然大举向辽国反击,辽东平原被渤海人颠覆活动弄得焦头烂额,渤海国这次居然打的很顽强,面对辽国骑兵,他们军中一支神秘的火器部队展现出巨大的威力,一战全歼了辽东的临海军,就此,渤海国的势力扩张到了毗邻山海关的地盘,窥视辽国上京。(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