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11章 老生常谈

雪视角 第11章 老生常谈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章上雪要跟大家详细探讨的书是林奇与何天峰共同编写的《一本书看透价值投资》。

本书的两位作者从事股票投资近20年,并且是目前仍活跃在资产管理行业一线的资深人士。

《一本书看透价值投资》共分为五章,具体章节内容包括投资理论、投资方法、行业研究、公司案例分析和投资的思维。

其中第一章“投资理论”和第五章“投资的思维”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上雪先给大家把这两章的重点列出来仔细分析分析,第二章“投资方法”中涉及的财务知识相比于我们之前看过的前两本书更深一些,上雪放在之后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讲,至于第四章“行业研究”和“公司案例”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看,只不过里面有些研究因为是一两年前做出来的,与现实难免有些偏差,相当于看一份过去的研究报告,上雪建议大家可以挑自己有兴趣的行业看,研究行业,兴趣很重要,你要一个对医药行业感兴趣的研究员去研究养猪行业,他会非常痛苦。

本书里提及的很多干货其实都是前两本价值投资的书反复强调过的,虽然行文表述不是完全一致,但都体现了价值投资的核心思想,上雪本不想贴出来,但有时我发现如果在不同时候反复给大家强调一种投资理念,其实更有助于我们认同它。

价值投资这种投资理念活了90年的巴菲特认同,在中国资本市场摸爬滚打20年的资管大V认同,搞私募火出圈的基金经理认同,许多新进投资人在写投资笔记的时候也一样认同,既然一种投资理念可以获得不同国家不同市场不同年龄的投资人的一致认可,肯定是有其独到之处,科学之处与实用之处。

而且上雪认为投资理念本身比那些财务指标重要得多,它就跟一种信仰一样,我们信,我们就会用它管理我们今后的投资行为,严格约束自己,如果没有这样的信仰,我们财务学得再好,拿再多的金融财会类证书都没用,因为我们算对了估值还是不敢入,即便入了也拿不住。

书里说:

1、要投资,就要寻找伟大的公司,伟大的公司治理得好、诚信度高、信息披露好、财务状况好。

2、保值的好办法之一是把钱换成优质资产,让资产像印钞机一样去创造更多的钞票,实现保值、增值,相对来说,收益率更高、风险更低的资产是优质公司的股票。

3、大家不要看股价涨了就觉得公司好,看到股价跌了就觉得公司要破产,其实两者的关系并不大,甚至有时候完全是两码事。

4、衡量一家公司好不好,我们要看它的基本面,需要仔细衡量公司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的状况,看公司有没有在成长,有没有在提高竞争优势。如果公司变得越来越强,那股价跌了反倒是好事,因为这提供了“便宜买好货”的机会。

5、贪婪有两种:一种是明知道股价很贵了,但还是不卖,还想再等一等多赚点儿;另一种是明知道股价很便宜了,但还是不买,还想等到更便宜的价格。

6、股价贵了分批卖,尤其是特别贵的时候,一定要分批卖出。反过来,股价便宜了要分批买,特别便宜的时候一定要分批买。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能一把满仓抄底在最低点,或者能一把都卖在最高点。底部和顶部都是一个区域。在底部分批买入股票,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成本是低估的底部区间的平均价;贵了分批卖出股票,是为了保证自己在顶部区间的平均价上卖出。

7、做价值投资,很重要的是找到有深厚“护城河”的公司。怎么找呢?常用的一种测试办法是,如果产品提价了,顾客是否还会购买,不管情愿还是不情愿。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感觉到了一股又一股熟悉的味道?

投资要投伟大的有护城河的公司,股价跟公司不是一回事,买公司别只看公司好不好还要看你的买入价,低估了分批买,高估了分批卖,这是上雪之前在分析前两本书的时候就跟大家强调过的,这基本上就是价值投资最最最核心的理念了,其他所有的硬核指标分析与估值判断能力都是我们为了践行这一理念所用到的工具。

《一本书看透价值投资》这本书如果要跟我们强调的就是这些,那上雪看过就会呵呵一笑扔到一边,连分析都懒得给大家分析了,之所以把它写进《雪视角》,就证明这本书还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下面就是一些比较易于理解,但大家做投资的时候总是忽略的观点,非常实用。

1、投股票就是投公司,买股票就是买实业。持有股票,相当于持有一项实业资产。投资者要理解,投股票投的是公司,做的是公司股东,要坚持长期持有好公司,赚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

2、集中优势资金,分行业重仓持股。虽然要分散投资,但过于分散的资金不利于资金调配。我建议大家保持5~10只股票的配置,同时这些股票尽量来自不同的行业,这样才能降低“黑天鹅事件”的杀伤力。

3、为什么有些公司的业绩涨了,股价却不涨?答案可能是,你观察的时间太短了。

4、复利是把过去的盈利叠加到本金里,继续去滚动盈利。如果按照每年盈利20%的复利向上滚动,100万元的本金在10年后变成了619万元,在30年后变成了2.37亿元,大家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夸张并且匪夷所思的数字?投资中有一句话叫:“慢”就是“快”。这里的“慢”,不是真的慢,而是指每年的复利盈利为12%~20%。其实这个复合增速已经是“超级速度”了,只是大部分投资者都理解不了。

5、1万元的亏损所带来的心理痛苦,是1万元的盈利所带来的喜悦的两倍。投资者一旦有了这个心理根源,就会开始厌恶亏损,看到账户里的股票是亏损状态会异常难受,反倒是在“割肉”卖掉后觉得轻松了,转头就“选择性遗忘”了。为了躲避亏损,投资者想出了一个办法,美其名曰“止损”,其实是亏损后卖出。反复“止损”的结果却是产生了更大的亏损。

后续论点见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