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34章 伯克希尔

雪视角 第34章 伯克希尔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巴菲特遇上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之后,学习的当然不仅是大学里的那些知识,巴菲特把老师手里的股票都研究了一遍,发现一家保险公司GEICO很有投资价值,他做了一堆研究后写了一篇报道,说GEICO的股价在5年之后有望翻倍。

巴菲特不仅自己二话不说就重仓持有GEICO的股票,还教唆身边各种亲戚朋友多买GEICO,见到人就推销,有些疯魔,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巴菲特不靠谱,甚至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也并不认为GEICO当时的股价多有吸引力。

在这里上雪要给大家普及一下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捡烟蒂理念。

大家都知道别人抽完的烟扔在地上肯定很不值钱,这个时候我们把这个便宜到几乎不要钱的东西捡起来,就是投资学里的“捡烟蒂”。

格雷厄姆喜欢在市场上找寻那种股价跌破净资产的公司,也就是把这个公司的各项资产(如办公大楼、桌子、电脑等)拆开来卖掉,都比买入价格高,这个投资就可以做,而且肯定要做。

举个例子。

我们去买一台手机,假设它的新机售价是3000元,我们买过来用就是消费,不是投资。

但如果这台手机的市场报价突然变成了200元,我们把手机的各个组件全部拆开来分别卖出去,价格都不只200元的时候,你说我们买不买呢?

当然买,因为这是白捡钱的机会!

巴菲特一开始也是跟着老师一起捡烟蒂,觉得这个投资理念没毛病,但市场上这种烟蒂落地的机会比较少,而且往往便宜到“烟蒂价格”的公司,是优秀公司的概率也不是特别高,巴菲特年轻那会儿科技不发达,没有互联网,所以得知公司内在个资产价值的机会不多。

再加上“捡烟蒂”的投资理念其实对投资人的资产清算能力要求很高,如果不是一个资产清算大师,烟蒂可不敢随便捡,免得捡起来不是烟蒂而是一颗不定时炸弹。

而且巴菲特发现,很多优秀的公司,往往价格一直被高估,很少有低估的时候,所以对于特别优秀的公司,价格只要回归合理就可以立刻买进,如果一直等,那会错过很多机会。

于是巴菲特坚持自己,还是一直非常看好GEICO保险,他还告诉老师,只要这家公司可以快速成长,那么买入价格就算不太低,也没啥关系。

GEICO保险算是巴菲特未来投资模式的一个启蒙,大家看到这里,有没有意识到巴菲特与保险公司的关系?

巴菲特目前创立并自己管理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本质上就是一家保险公司!

在此引用百度的解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由沃伦·巴菲特(WarrenBuffett)创建于1956年,是一家主营保险业务,在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商业活动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业务是以直接的保险金和再保险金额为基础财产及灾害保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设有许多分公司,其中包括:GEICO公司,是美国第六大汽车保险公司;General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险公司之一。

巴菲特的投资都是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完成的,但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保险,我们一起想想,保险公司是干什么的?

是不是免费拿了我们的钱,然后也不怎么给利息,承诺当我们哪天遭遇了不幸,赔我们一笔钱的公司?

这样理解大体没错吧?

我们每年交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都不要求保险公司给利息,那么保险公司其实就可以每年免费拿一笔又一笔稳定的钱去搞事情,尤其是这一笔又一笔的钱不仅年限长,还没成本。

人家商业银行拿我们的钱好歹还给个活期存款利息,但是保险公司可是白拿的,别的险种我们先不提,单单是养老保险,我们只要交了一笔就年年都会交,一交就是三十年,不退休还根本用不到。

年限这么长,这么稳定,成本这么低廉的“保费”就这么被保险公司拿走了,如果这个保险公司的掌舵者是巴菲特这样的股神,随便搞搞投资,你说能不有钱么?

当时年轻的巴菲特就搞明白了我们这里说的,保险公司就是收取客户的保险金,然后进行投资,增值后保障客户的利益,说白了就是拿别人的钱免费用,保险公司的这种商业模式对巴菲特而言吸引力太大了,他甚至认为GEICO是一家永远不赔钱的公司。

上雪可以断言,如果巴菲特不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掌舵者,他一定不是股神,或者说他肯定不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因为巴菲特其实人生中也选错过不少公司,他其实买过的企业有三四百家,但最后获得巨大成功的,让大家耳熟能详的,也就十来家。

并不是说这十来家公司的收益把那几百家公司的亏损都掩盖了起来,而是巴菲特在其他公司里很难亏损出局,他的保险公司给他提供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就足以让他可以犯比较多的错误。

上雪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如果巴菲特看准了一家公司A,他100块买进去,买了100股,结果被证明判断失误,买高了,公司A的股价在巴菲特买入后跌了20%,变成80元每股。

很多人这个时候就慌了,但巴菲特不会,因为他手上有保险公司白拿来的现金,源源不断的现金,于是他很淡定地在下跌后买了80000股,100比上80000,也就是1:800,之前他第一次判断错误的那个买入行为是不是就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买入80000股后,巴菲特的持有成本基本就是80元每股。

这个时候只要股价往上反弹一点点,变成82元或者83元,巴菲特就可以立刻解套,结束这次失败的交易不亏钱走人。

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巴菲特可以不断犯错;

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巴菲特注定了在投资上很难赔钱,他的很多投资,其实都是只输时间不输钱。

只要不输钱,伯克希尔的股价就可以一直一直涨,以至于涨到现在43万美金一股,折合人民币275万,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就算把家当全卖了都买不起伯克希尔的一股股票。

这就是上雪在《投行之路》里说的,金钱有一种逆天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降低风险。

这也是为何上雪要在《雪视角》花大篇幅跟大家反复强调,永远不要满仓,留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这个比例最好在40%左右,因为这40%的现金在关键时候可以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普通人,我们虽然没有办法拥有一家保险公司,但是我们也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个现金流就是我们的工资,所以其实巴菲特的模式我们是完全可以模仿的,只要我们懂得如何投资,就可以把每月到手的现金流的威力通过时间这个放大器,释放出来。

当然,上雪知道让大家留有40%的现金对于那些只有几百、几千或者几万块去投资的小伙伴而言几乎没用,因为当我们没钱的时候,我们总是想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哪个股票或者基金好就满仓砸进去赌收益,毕竟赌输了也就亏这么点钱,可一旦赌赢了就是十几万甚至上百万了。

有这种心理非常常见,上雪也不打算继续对这些小伙伴进行毫无效果的规劝。

无论我怎么劝,他们都会去赌。

你们去吧,上雪是真心希望你们能赢,满仓的情况下大赢一把,把摩托车开回家。

但是当你们有几十几百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时候,记住上雪说的,40%的现金比例。

没有这样的现金比例,一次大的回撤你就毫无还手之力,复利的魔力也就无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得江山易,守江山难。

切记。

后续论点见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