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46章 失败并购

雪视角 第46章 失败并购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我们发现公司管理者不称职,没有代表股东利益的时候,巴菲特的做法是让董事会定期对CEO进行评估,而且评估的时候CEO不能在场。

巴菲特说:“如果你们找到了一流的首席执行官,他不一定要是全球最好的,只要是一流的就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通过让首席执行官向其他首席执行官们请教或者寻求董事会的建议,你可以把一个5分的首席执行官变成5.5分的。但依据我的经验,要把5分的变成8分的可就难了,你还不如把这个5分的开掉,让他去做其他事情,然后直接去物色一个8分的。”

优秀的CEO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发生冲突很常见。

比如CEO要求高薪水,但股东往往不想给CEO这么高的薪水;

比如CEO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个人舞台秀,收购并购和参加大型会议都是个人作秀现场,很多打着战略规划的收购其实都很失败,往往这些收购并没有为股东赚到实际的利益。

上雪给大家举几个非常典型的,打着战略规划旗号进行的失败收购案。

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希望利用雅虎的搜索技术为淘宝带来更大的流量。但实际上,雅虎的搜索技术不但没有为阿里带来收益,反而还每年向阿里要5000万美金的技术使用费,于是,2013年,雅虎中国停止运营。

2013年阿里收购天天动听,这个是当时在国内拥有2亿活跃用户的音乐播放类APP,2016年“天天动听”正式更名为“阿里星球”,同年10月1日起,天天动听停止服务,12月13日,阿里星球在新版软件更新中提到,将于近期全面停止音乐服务。

2014年,阿里收购豌豆荚,在那个苹果云服务在中国地区还不完善的时期、在那个许多人还用电脑下载apk导入手机的年代,豌豆荚是一个刚需型的手机助手,其收录的不重复应用与游戏超过100万,累计用户破千万,结果2016年被阿里并入移动事业群,从此销声匿迹。

2015年,阿里收购优酷土豆,当时优酷网和土豆网为中国排名第一、第二的视频网站,阿里把老大老二同时收入囊中被业界成为互联网第一并购案。结果收了之后各种人事调整对公司业务层面影响很大,以至于在影视剧版权争夺领域优酷土豆总是满人半拍,最终逐渐衰落。

当然,上雪并不是针对阿里,阿里也投资成功了很多案例,比如说众安、趣店、百世物流、药明康德,还有新能源的大佬宁德时代……

但是刚才那些失败的收购案例,真的是很可惜,完全是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的典型代表,这其中跟管理层的运营能力多多少少也脱不开关系。

只不过家大业大的阿里输得起这样的错误,毕竟阿里系公司还有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网络、口碑、饿了么、阿里音乐、钉钉、阿里体育等,对外投资的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寒武纪、滴滴和小鹏汽车等至少20多个独角兽企业,阿里系的独角兽企业无论是总估值还是数量都是BAT中最高的,所以被阿里收购也不一定是坏事。

只不过,阿里的CEO肯定不是每次收购都为股东赚钱了,而且在每一次的收购案尘埃落定之前,势必多多少少会与董事会意见不一,与股东意见不一。

巴菲特认为,董事会要能站在股东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保持独立性,同时也要兼顾CEO的面子和情绪,更重要的是兼顾公司的长远发展,毕竟愚蠢收购往往会让股东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这里上雪要给大家提一个醒,不要总被市场上那些兼并收购的新闻带节奏,总觉得一家公司并购另一家公司一定对两家公司都是利好,现实根本不是这样。

收购的风险要远远大于收益,很多公司原本没问题,问题都是收购以后产生的,成功的收购案占比非常少,转换成二级市场投资学范畴也就是所谓的胜率,A公司收购B公司,1加1大于2的概率非常小,往往收购完成后给投资者留下的都是巨大的坑。

有些企业奄奄一息,不被收购就是等死,主动去求人家收购就是找死,不幸的是,很多时候找死比等死死得更快更很难看,但大多数投资者没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上雪要强调,当我们看到什么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战略并购这种字眼的新闻时,我们要警惕,要保持理性,要客观分析,独立思考,谨慎行事。

以下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公司治理部分的其他干货汇总:

1、把分散的股东聚集到一起(开股东会做决策)始终是个问题,因为他们的目的和做事方式千差万别。

2、良好的公司治理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公司处于转型期或者出现危机时。

3、我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公司的治理规范,目的是帮助公司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而不是让公司在未来的五年里股价能够上涨,但目前大部分商学院研究的都是后者。

4、罗伯特·博森(RobertPozen)的研究也表明,对于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来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研究去找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是得不偿失的。

5、董事会的做事方式应该是公开透明的,而且要对自己做的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才是董事会的最佳运作之道。

6、如果股东们提出的建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大多数董事会和高管团队都会表示欢迎,而且会本着为股东谋求最大利益的原则,谨慎地采取必要的行动。当董事会和管理层跟成熟的股东们携手合作时,每个人都会是赢家。

7、巴菲特:作为一名股东,我只关心董事会是否能做好两件事情。一是找到一名一流的经理人,二是在这名一流经理人自身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以何种方式予以干涉。

应该有一种更好的机制,但我也不确定它是什么样的。不管怎样,都应该有一种更好的机制,让董事会能够站在股东的角度上做出一些重要的决策,因为有时候首席执行官的考量跟股东们的考量并不相同,即便这位首席执行官是一流的。这些考量可能是经济层面的,也可能是非经济层面的。

理想的机制应该是这样的:董事会能够做出独立判断,但在方式方法上又不会让首席执行官难看,不至于导致首席执行官被迫辞职或者在自己的团队面前丢脸。如果有人想聊聊这个话题,我很欢迎。

8、巴菲特:我想说很多愚蠢的收购都是以战略规划的名义完成的。如果一个董事会通过非常复杂的过程详细审阅了一份战略规划,我就会变得非常谨慎,因为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这样的:他们对这个规划投了支持票,然后管理层就去收购了,出现问题后,管理层就会跑回来说“可是我们是依据战略规划做的啊”。

9、巴菲特:我们可不是那么看自己的。我们会说我们试图买进的业务不仅要有出色的经济状况、要由诚实能干的人经营,而且价格也要公道。我们购买的股票非常有限,可以说我们的投资非常聚焦。但在我们的投资策略中,关系根本就不是主要考虑因素。

10、我们的投资金额通常比较大,因为我们有很多钱。我们购买的股票种类非常有限,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方面,而且我们会持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也逐渐会认识公司里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