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49章 良好心态

雪视角 第49章 良好心态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4、会计与纳税。

关于公司的业绩,巴菲特说很多人更愿意相信被操控之后的收入,也不愿相信真实的收入。

但是财务造假这事儿其实是避免不了的,比如全球有影响力的会计师事务所联合起来欺骗投资者,又比如会计准则制定得根本不合理,我们投资者在短时间内也是没办法的,除非丑闻被抖出,或者对相应的财务操纵问题立法。

书里用一句话抨击这种社会现象:要想得到一份更好的财务报告,并不需要审计行业付出多大的努力。可是,他们没能尽到自己的职责,事实上,他们成了同谋。要净化整个系统非常困难,因为不再有好人和坏人了,六大事务所联手就可以决定一切。

拉里·坎宁安说,“审计行业本可以好好听听巴菲特开出的富有希望的处方。相反,就在这个研讨会召开的1996年,会计舞弊正在安然、环球电讯、奎斯特和世界通信等公司上演。这些事件以及其他类似事件曝光后,安达信倒闭,萨班斯法案重新规定了审计职能的架构,审计委员会重新获得了对审计人员施加影响的权力,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也正式成立。”

作为投资者,我们也不要对此过于悲观,因为虽然很多财务造假问题我们无法提前预知,但大家要相信纸最终保不住火的,“扇贝跑了”和“仓库被烧”这种借口用不了几次就会被大众的舆论推到风口浪尖。

当然,我们如果随便在资本市场上重仓某家公司,一定不买到财务造假的公司的概率就跟我们出门笃定天一定不会下雨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小概率事件依然存在,就看它发不发生在我们身上而已。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专业知识先手动避一下雷,比如别身家性命都压在一家公司身上,多投几家,人家巴菲特就算搞聚焦投资人家也同时重仓很多家上市公司,而不是孤注一掷。

还有就是上雪之前教过大家,如果公司账上的经营性现金流很多,多到完全能够覆盖短期负债的,且喜欢给股东现金分红的公司,基本上财务造假的可能性不大。

巴菲特的公司财务处理能力很强,因为他们其实是在用一级市场的思维去做二级市场。

比如巴菲特经常买公司买到控股,甚至全资收购,因此他有权力要求公司对他完全开放财务账簿,有时候他甚至自己派团队进场,依据所有的会计凭证把账重新做一遍。

上雪之前跟大家说过,巴菲特其实是一个企业家,他一直在用企业家思维,用一级市场的思维去投资,巴菲特买了公司很多情况下买了就不卖,刚开始他喜欢学老师格雷厄姆那样捡烟蒂,但后来他也喜欢溢价买入成长型的好公司。

之前我们说过,收购某家公司时支付的溢价,也就是高出公司账面净资产的部分,就是商誉,巴菲特认为他之所以愿意溢价收购,就是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如果一家公司未来有很好的成长性,那么商誉部分应该永远都不需要减值或者摊销才对。

巴菲特认为商誉在未来几年内摊销的会计准则基本就是扯淡,因为好公司会越来越好,所以好公司的价格在未来只会越来越贵,对应的商誉金额也应该越来越高。

巴菲特虽然是财务高手,但他也觉得有些公司的财务报表造得一手好假,连他都看不出来,但是即便是市场偶有这种造假公司,巴菲特也依旧会依据财务报表来评判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因为大部分的公司还是不造假的。

巴菲特也因此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甚至有时候连人家工厂都不看,只看报表就决定了是否投资一家公司。

所以大家还是要端正心态,当我们在投资市场上被造假公司坑得血本无归的时候,首先不应该怪人家财务造假,而应该怪我们怎么水平那么菜,竟然没看出人家财务造假;怪就怪怎么当初我们如此贪婪,为了暴富满仓全押在一只股票上,若非如此我们根本不可能血本无归,怪就怪我们当初的投资策略太过激进。

当初你有多贪婪,现在你就有多恐惧,大家记住这句话。

其实这个道理放到婚恋市场上也是同样适用。

渣男和绿茶就跟那些喜欢财务造假的公司一样,一直存在,但如果你老遇到渣男或者绿茶,那可能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巴菲特在看财报时有一个指标他觉得没什么用,这个指标就是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衡量的是公司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换一个说法,每股收益就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公司的股本总数,也就是我们普通股股东,每持有1股公司股票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者承担的企业净亏损究竟是多少。

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和投资风险的一个指标。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每股收益还挺有用?

但其实这个指标是一个“打包的东西”,如果一个做药品的企业今年突然卖了一栋楼,或者卖了一个厂房,也能给公司赚钱,这部分卖楼的钱会被计入最后的利润里面,但你说卖一栋楼能体现一家制药公司什么竞争力?毕竟卖楼跟药品生产八竿子打不着。

所以巴菲特一般不会去看公司每股收益这个指标,他喜欢看企业单个业务的盈利水平,这个在招股说明书里面都有,会按公司主要业务进行收入和利润的拆分。

用巴菲特自己的话说,他看的是公司每个业务单元的经营业绩。

上雪提醒下投资市场的新手小白,别一上来就盯着人家企业每股收益和市盈率看,有时候这些指标会误导大家,很多公司调节财报的时候基本都会在每股收益上动手脚,但是单个业务线可调整的空间非常有限,所以巴菲特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还是别偷懒,投资前好好翻翻人家季报年报看一下各个业务模块,尤其是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巴菲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投资心态,他不喜欢频繁交易,他买入的所有公司,在他把钱付出去的前一刻,他的心态都是一样的。

这种心态就是:即便交易所关门,股市从此不开了,股票也不在公开市场上流通了,我巴菲特也不怕,因为我认为公司未来给我赚回来的现金流就能够让我收回投资并同时赚很多钱。

巴菲特这样的思路就是典型的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思路。

比如今日资本的徐新,网易当时都跌到几毛钱了,都面临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了,她作为投资人都没有卖,同时她投资京东1000万美元,赚了150倍也没有卖,直至后来京东上市,徐新也是因为基金到期,需要对付所以对京东进行了少量减持,大部分钱还是继续留在京东里面。

这样的投资思路其实就是企业家思维,徐新很大程度上已经把网易和京东当作自己的企业去看待了,就如同高瓴资本的张磊对待腾讯和美团一样。

想当年腾讯出了一个不知道如何实现盈利的QQ之外,什么都没有,是张磊伸出援手拉了腾讯一把,后来腾讯股价飞涨,飞涨到连马化腾都减持了,张磊还是依然不卖。

其实在资本市场,大家找到一个好企业真的不难,很多人都能找到,也很多人都愿意在低点买入,难就难在长期持有。

究竟什么样的心态有助于我们长期持有?

很简单,买入之前你就问自己:

如果我买入后明天交易所就倒闭了,我的股权不能在公开市场上流通了,我还愿不愿意买?

我买的究竟是股票还是一个生意?

上雪敢打包票,如果我们觉得我们买的是股票,那我们大概率是拿不住的,即便在左侧区间,明知道这公司股价被低估,稍有风吹草动,市场上多几个鬼故事我们就赶紧跑了。

只有我们非常清楚我们买的是一个生意的时候,我们才愿意拿出更多的耐心,长期持有。

最后,上雪用巴菲特的原话来给《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本书的分析做一个结尾:

巴菲特:“在我的记忆中,在过去的15年里,我们从来没在分析报告中提过每股收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都要求我们在五年财务概要中标明每股收益。但鉴于你提到的那些原因,有很多人关注这个数字,但我觉得这个数字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了,你还不如去看每个业务单元的经营业绩,那些数字可比每股收益有用多了。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来没在公司的年报中用过每股收益这个字眼。

不管我们买什么,无论是可口可乐、吉列,还是任何其他公司的股票,我们的心态都是一样的:如果交易所关门歇业,就像1914年那样,我们依然愿意持有这些股票。如果交易所关门后我们就不愿意拥有此业务了,那么在交易所正常营业时我们也不会愿意拥有。

尽管如此,流动性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相对温和的加分项,它不是减分项。对于伯克希尔的股东来说,它还是加分项。但如果流动性成了伯克希尔股东很大的加分项,那他们肯定不适合做我们的股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