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55章 辅导课堂

雪视角 第55章 辅导课堂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鉴于本书读者行业水平参差不起,本章上雪贴心地给大家专门深入解释一下前文提到的一些行业术语和观点。

一、什么是北上资金?

“北”指的是沪深两市的股票,“南”指的是香港股票,这个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因此,北上资金就是指从香港股票中流入大陆股市的资金,同时内地的股票也有流入香港股市的资金,而这个资金被称为南下资金。

北上资金的构成前文也说了,基本都是外资,因为外资必须通过香港这条路流入内地,巴菲特他老人家也不例外,因为A股市场不允许外资直接参与。

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已经发展了上百年,所以国外有非常多的高级玩家,这些人操纵的资金被我们称为“聪明的钱”,因为他们好像每次都是大赚特赚后才撤场,因此“北上资金”的动向成了专业投资机构每个交易日必须关注的重点。

上雪不说你们也应该经常能在财经新闻里听到“今日北向资金净流入100亿元”这种表述,其实换成大白话就是“父老乡亲们!中国(香港)人和外国人今天又买了我们A股100亿元”。

二、短视化投资的弊端在哪里?

《雪视角》前文提到很多基金经理迫于短期KPI的压力频繁买卖股票,甚至风格漂移去追热点,想方设法提升短期也就吸引投资者入场,这究竟有什么不好?

肯定有读者会问:“这样挺好啊!我们就是想短期赚钱啊!而且如果强周期表现好,本来就应该去买一点啊!什么新能源、煤炭、有色、军工……没有必要死守阵地!眼睁睁看着别人赚钱不去捞一点岂不是很亏?不管这基金经理去不去追热门,只要能给我们基民赚钱就行!”

确实,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但是,上雪要告诉大家,短视追热点的基金有两个比较大的弊端。

第一,基金经理风格漂移。

在业内,如果一个行业主题的主动型基金经理风格漂移,就算其收益当年很高,也是会被全行业鄙视,他所管理的基金接下来会被非常多的大类资产配置专家、FOF基金或者私人银行的理财团队果断抛弃。

为什么?

因为这个基金经理做的事情大概率超出了他的能力圈。

假设某年A股表现不佳而港股表现很好,某公募明星基金经理迫于短期业绩的KPI压力,忍不住手贱去追了港股,但他之前没碰过港股,对港股的市场以及市场里的上市公司了解不深,所以他只能追热点,尤其是他想赚快钱缓解短期排名压力的时候,追热点几乎成了100%会发生的事情。

此时这位基金经理大概率买在了右侧,我们非常清楚,当股价处于右侧区间时,我们赚的就是市场情绪的钱,我们买入后股价到底能不能继续上涨,会随着市场情绪随机游走,总之不大受控制。

《雪视角》跟大家不断强调,赚钱一定要赚自己能力圈以内的钱,巴菲特也是一样的,巴菲特其实最擅长的就是成熟的消费股,什么可口可乐,喜诗糖果……总之就是有护城河的那些公司。

苹果刚开始就是个靠创新驱动的纯科技公司,但随着这家公司越来越像有护城河的消费股时,当其特征渐渐落入巴菲特能力圈范围之内时,老巴同志就出手了。

跟巴菲特一样,每个基金经理其实都有自己的能力圈,一般一个基金经理能把两个行业里30-50家公司及其产业链彻底搞懂都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何况这30-50家公司还在不断变化,国家经济和市场竞争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基金经理能每年跟上进度追踪就不错了。

某些行业背景出身的基金经理本身擅的就是特定行业的投资标的,比如萧大咖擅长消费,葛女神擅长医药,蔡某某擅长芯片,不管经济怎么变,他们都安心在自己熟悉的地上种菜,好好种,慢慢等着收获的季节来临,毕竟没有一个基金经理可以打满全场,投资讲究的就是春种与秋收。

但那些风格漂移的基金经理,更像是自己不好好种菜,嫌弃收成太慢而忍不住手痒去偷隔壁农户的鸡,你说你一个种菜的本来就不擅长偷东西,又不是职业小偷,偷到了算你本事,偷不到被人家农户家的看门狗咬了还得不偿失。

资本市场就是狼吃羊的故事,狼少羊多,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因为多数人赚不了少数人的钱,毕竟少数人没有那么多钱给多数人去赚。

基金经理相比于纯散户来说,更像是狼,尤其是在他们熟悉的领地里,他们的的确确就是狼,可以很轻松地吃到羊。

我们中的很多人之所以不自己炒股,而是把钱交基金经理打理,就是让这只狼去帮我们战斗的,或者说我们结成一个羊群,靠这只善战的狼保护着。

但风格漂移的基金经理,往往是那种自己不好好看羊,跑到别的狼的领地里偷羊的那只狼,它做的事情初衷或许是好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好的,但是这其中的风险根本不可控,而投资最忌讳的事情,恰恰就是“不可控”。

比如今年金融板块跌到底的时候,很多专业投资者都是逆向加仓的,要的就是低估区间的避险功能,等明年那些游资被热门板块伤透了心,自然就会往低估区间流。

这是我们低吸筹码的好时候,也是资产配置的惯用手段,但如果这个本来擅长金融板块的基金经理去追热点下半年买了新能源,买了煤炭,买了涨疯了的原油……我们还要它做啥?果断抛了,因为这个不可控的基金经理完全打乱了我们的计划!

我们春天种樱桃,夏天就能收获;冬天种白菜,春天就能收获;这是正向循环。

不要老是看人家樱桃丰收了我们跟风去种樱桃,结果因为季节错了种不出来血亏又看到人家种的白菜熟了,就跟着去种白菜,结果又是血亏。

说真的整个一年四季我们如果都在干这样的事儿我们能赚到钱那就是神话了。

所以大家记住,在对的季节做对的事情,守住能力圈,不要用真金白银去做冒险的事儿,也不要把自己的钱教给他们爱冒险的、不可控的人管理,即便这些人短期给我们赚钱了,长期下来赔钱的概率更大。

不安心种地搞小偷小摸,在道德层面我们称其为“人品不好”,在基金投资里我们称其为“风格漂移”。

第二、短视化投资会提升交易成本。

这里的成本其实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大家都知道每次买卖的手续费,第二个成本就是基于频繁操作丢失的收益。

比如某美股,上雪从2018年买入后就一直拿着不动,中间只要跌了就加仓,目前烦了3.5倍,年化收益超过50%,现在我也一直拿着没卖,因为没有严重高估。

但我一个朋友就不是这样,一直进进出出,频繁操作,中间还把卖股票的钱去买比特币和共同基金,折腾来折腾去,几年来年化收益平均只有8%,连标普500指数都没跑赢,中间还因为每次的卖出给美国政府交了不少的资本利得税。

其实即便是像我们在国内不交税,太过短视化投资结果往往都不好。

比如刚才说的那些基金经理,去追热点,让高估的股价更加高估,泡沫不停被吹大,市场上的投资者就越是会被吸引进来,但很可惜,后面进来的那些投资者是大多数,这大多数人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亏钱。

因为暴跌始于暴涨,防爆跌的有效手段就是防爆涨,如果一个东西正在暴涨,那未来等待你们的一定是暴跌。

天地万物,盈亏同源,哪有那种一直一直涨的好事儿。

所以太过短视化的投资,很可能当你们还没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暴跌了,尤其是后面追进去那大多数的投资者最惨,他们是买入的时候可能股价还能撑一段时间,甚至继续上涨,于是尝到甜头的他们就继续买,还让别人一起买,等到暴跌的时候他们兴致往往都没high够,而且也不相信会真的跌下来。

于是他们开始加仓,告诉自己每一次的下跌那都是机会,都是牛回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最后用真金白银投出了一个“倒微笑曲线”,呵呵,就是我们微笑的时候,嘴唇的形状倒过来,完美被套。

所以你们如果喜欢短视化的投资方式,你们得保证你们不是最后跟风买进去的那大部分人。

三、为什么说“高位被套”不是“价值投资”也不是“长期主义”?

因为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永远都是低估买进,高估卖出,你想想你都高位被套了,你能是低估的时候买进去的么?很显然你就是在一个超高估的价格进场,被套在了一个依然高估的半山腰上。

这个时候你如果没钱了(很大概率你没钱了),你要不割肉离场,要不就一直持有,忍着,用时间换空间,这种做法其实跟价值投资完全不沾边,因为高估的时候往往价值投资者已经减仓甚至完全清仓了。

这时有人会说我拿的住!我长期主义!

相信上雪,你们大多数人真的不会拿的住的,尤其是那种套了你们3年5年甚至8年的股票,只要一回本,很多人立刻就跑了,套的时间越久,他们回本后跑的就越快。

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亏损的忍受期越长,人们的内心就越会产生回本后立刻马上就要解脱的强需求,所以他们浪费的这些时间,不仅让他们拿不住,还不能给他们产生任何正收益,这与长期主义投资者的初衷又是背道而驰。

综上,“高位被套”不是“价值投资”也不是“长期主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