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62章 不要预测

雪视角 第62章 不要预测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章重点探讨下投资与投机,以及作为投资者,我们经常忍不住去做的事情:预测。

凯恩斯说,“投资是一种基于某种资产整个存续期对该资产的收益进行预期的活动……投机是一种预期市场心理的活动”。

格雷厄姆说:“投资是基于透彻的分析、保证本金安全以及满意的回报的行为。所有未能符合这些要求的行为均为投机。”

巴菲特说:“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你看的是资产——按我们的说法就是企业的状况。如果你是一个投机者,你主要预测的是股价会如何,而不是企业本身。”

虽然截至目前没有哪个纯投机者通过投机行为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但投机这种交易方式千百年来能存续至今,肯定是有它的独到之处,只不过这套科学可能要求我们更加精准地捕捉大众心理,或者将算法完善到一定程度。

《雪视角》之前提过,从股市里我们赚来的钱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股息红利;

第二层:公司本身的增长;

第三层:市场情绪

第一层收益任何人买入股票并持有到分红日都能获得,在此不做深入探讨。

第二层收益更多的是“投资者”所追求的。

第三层收益更多的是“投机者”所追求的。

不过大家如果把书读多一点,实践期再长一点,就会发现没必要将这二者做严格的分类。

就上雪个人而言,在一次完整的投资周期中,我往往先是投资者,然后会变成投机者,三层的钱我尽可能都赚。

当股价高估的时候我没有立刻清仓,而是分批止盈,到了止盈线我往往会先看看市场情绪,如果我认为股价依托于情绪往上的概率依旧很大,我会选择延后退出市场。

这里的判断其实也牵扯到胜率问题,提前退出,一定不会错,但延后退出,也未必一定就会错,只要我们某次投资已经达到了预期收益,只要我们判断未来往上概率依旧很大,我们就应当采用与市场共舞,边打边退的止盈方式。

在右侧的情绪驱动阶段,其实就跟公司本身的价值没太大关系了,因为往往这个时候一个东西它本身值多少钱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市场上疯狂的投资者此时觉得它值多少钱。

比如我投资某个板块给自己设定的收益率是15%,那么大盘超过15%的时候,我退出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继续等待,如果市场情绪依旧高涨,成交量巨大,每一周都在创新高,那么我很可能每涨5%就退出三分之一,单只股票的话这个比例当然会放大一些,可能是每涨8%退出三分之一,总之视市场情绪而定。

我其实建议大家把股市想象成战场,进场的时候我们肯定是先冒一个头,看看有没有敌情,准备好充足的弹药,然后小心试探敌人的位置,慢慢前进;撤退的时候也肯定是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边打边退,你以为敌人死光了,万一就是有没死的不知道从哪儿反手给你来一枪呢?

真上了战场,其实大多数人都会很小心,但去股市里拼杀他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大胆得很,以为很安全,一上来就冲进敌营里,把自己的子弹花花全打光,最后发现敌人源源不断,多如牛毛,于是只能吓得尿裤子外加任人宰割。

做投资,还是需要我们有点实战想象力的,如果我们不懂任何战略战术,心态又不好,就不会有多大赚钱的胜算。

股市一点都不比实际的战场仁慈,它连话都不用讲就能掏空你的家底,甚至掏空一些人对未来的希望。

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多学习,实践的时候倍加小心。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预测”。

很多人喜欢预测股价,这些人在财经社交网络上或者微信群里表现得异常活跃,有些人是股价涨了开心,有些人是股价跌了开心,但让他们最开心的事情是去猜明天的股价是涨了还是跌了。

这个市场非常复杂,复杂到它自己都预测不了自己明天的行为。

书中原话是:股票市场反映的是数百万投资者、交易员以及投机客做出的数亿决策。其中每一项决策都是参与者独立的决策,每个人都具有基于自己所掌握信息形成的对市场的独特观点。所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整个市场。但是,在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中,我们无法根据一个简单的个体调研去预测会发生什么,因为,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整体大于个体的总和。

巴菲特说:“我们一直认为,股市预测的唯一价值是让算命先生看起来还不错。”

喜欢预测的人会说:“我也不是真在预测,我就是觉得这样投资才有意思,不然每天多无聊啊……”

上雪确实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我们打算做一个专业投资人,学有所成之后我们大多数时间都会很无聊,毕竟低价买入后等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巴菲特每天有4个小时的时间看书看报纸,还有很多时间在网上打他的桥牌……

人无聊了总要找点事情干,但是听上雪一句话,你们去干什么都可以,就是别去预测明天股价的走势,甚至下周或者下个月的都不要去预测,因为这毫无意义。

你以为是玩,但其实你为了玩就老是忍不住去看盘,盘看得越多你就越容易手贱,就越容易开始各种骚操作抬高自己的交易成本。

就我自己而言,只有一种情况我会每天盯盘,就是股价已经离我的目标止盈点非常接近的时候,那时我会做一些市场情绪上的预测,计算一下概率和仓位,以此制定我的退出方案。

《雪视角》前文提过,大家格局要放大,如果公司股价已经来到了绝对低估区域,甚至是历史最低估,就不要在那10%的底部区间里斤斤计较,如果股价未来的合理估值是100元,现价是50元左右,那么你们的买入价究竟是52还是49真的没有多大差别。

看我的书看到这里的人其实道理全都懂,但大部分人实践起来就是要去计较,而且计较的同时还要不停的和别人讨论,每天都在心里预测一下价格,醒醒吧各位,你们的时间那么多不如去多看看行业研报和财务报告,前几章说的管理层讨论分析看了么?你购买的公司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和财务模式是什么?社融数据在哪里查你知道么?选养老大白马股的指标背得出来了么?

你们的精力应该花在这些地方,而不是自己给自己算命。

当你们发现自己又忍不住不停刷新股票软件,不停跟朋友预测价格走势的时候,你们就要赶紧停止这种耗时耗力又不产生任何收益的行为,去工作去读书哪怕是写投资笔记都可以,投资笔记至少可以帮助你记录你的言行是否一致。

总之你做什么都行,就是别傻傻地去预测短期市场走势,上雪告诉你,唯一确定性的预测就是:股价会持续波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