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80章 那只狮子

雪视角 第80章 那只狮子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章我们继续接着研究《巴菲特之道》这本书,上回我们讲到了第6点——关于基金的短视化投资。

那些基金之所以不得不被迫短视化,就是因为广大投资者都很难拔出人性中那根深蒂固的刺——短视损失厌恶。

4、短视损失厌恶。

只要打开交易APP,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看到自己的持仓收益率是负的,这种观念负收益率一天两天没问题,他们很反感但是他们还能忍,一两个月或者三四个月就不行了,而几乎所有新手投资者都不能接受自己投资一年了收益率还是负的,他们把这种短期之内的负收益视作投资彻底失败的象征。

现实生活中,如果拿个基金经理一年之内让投资者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钱,哪怕亏损幅度连5%都没到,这个基金经理也一定会被基民在论坛里骂到死。

所以巴菲特从来不当基金经理,而费雪这种基金经理如果当我们大A的主动型基金经理,就他那三年跑输指数的收益,头一年都应该被炒鱿鱼了。

整个市场都很浮躁,不仅浮躁,还很可笑,借用书里的话就是:“是什么让我们大家都沉迷于猜对错的游戏,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它在投资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而投资世界是一个由冰冷的数字和数据主导的世界。当要做出投资决策时,我们的行为有时会变得飘忽不定,经常是相互矛盾,偶尔甚至是愚蠢。”

大多数人犯下了愚蠢的错误,原因还是归因于一点:损失厌恶。

这其实属于心理学领域的范畴,最早是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来的。

他们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人们对于同样数量的损失和盈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是盈利带来的喜悦的两倍到两倍半。

而在损失厌恶里,总是把我们拿捏得死死的玩意儿,就是短视损失厌恶。

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在1963年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悖论,他问一个同事是否愿意接受这样一个赌注:50%的机会去赢200美元,或50%的机会输掉100美元。

根据萨缪尔森的记忆,同事开始是拒绝,然后表示可以重新考虑,如果满足两个条件,他将乐于参加,首先,必须能玩够100次;其次,不以每一次的结果为决断,而以100次的整体结果作为决断。

萨缪尔森的同事愿意参与上述游戏有两个前提:增加游戏的时间长度,以及减少被迫看结果的频率。

大家仔细想想这个例子,如果我们有一半的机会可以赢200美元,一半的机会输掉100美元,若只能玩一次,结果是完全不确定的,但是随着我们玩的次数越来越多,很明显赢面也越来越大,因为赢的时候能够拿到的钱是输的时候的两倍。

所以这个游戏的数学期望E(P)=200*0.5 (-100)*0.5=50。

50>0,所以这个游戏只要玩得足够多次,天平是倒向我们这边的。

这个游戏可以给我们一个启发:如果我们已经按照正确的方法构建了投资组合,不要总是短期的去评估这个组合,其实就上雪个人而言,我认为评估一个组合是否成功的标准是至少要站在5年这个纬度的,也就是2020年建仓,至少要等到2025年的时候,组合显示的收益率才有意义。

最愚蠢的想法,就是要求每年、每半年、每个季度、每个季度甚至每周都要打败市场,这种想法很多投资者都有,就是因为这样的投资者很多,所以基金公司才被逼无奈地不得不按季度披露基金季报,但这种短期投资结果我们如果看得越重,就越是不容易获得长期的超额收益。

上雪自认为我与以前的不一样就是,以前的我会很在意短期的长跌幅,这种在意直接影响了我的判断和操作,导致原本设计好的策略被我频繁变更。

如今我还是会看这些短期的业绩报告,但我已经变得不那么在意了,除非卖出条件达到,否则我不会卖出。

因为我知道收益不是线性的,我也知道一项投资标的的全年涨幅其实只用一两个月就可以完成,这就导致我要忍受至少10个月的起起落落甚至跌跌不休,所以如果我总以那10个月的表现来判断我这项投资是否正确,会严重影响心情,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

一般而言,看投资结果的时间和频率越是频繁,亏损的次数也就越多,书中的作者发现:“当分析历史上的投资回报时,长期投资主要回报发生的月份只占所有月份的7%,也就是说,在余下93%的月份并无回报。如果你每天看一次,有一半的机会看到亏损,但如果你一个月看一次,这种亏损带来的心灵损伤将小很多。”

短视损失厌恶就是损失厌恶和频繁估值的结合体,既然损失厌恶是人性中很难拔掉的刺,我们就不要总以短期的投资回报来给自己的组合打分数。

泰勒和贝纳茨说:“损失厌恶是人类的本性,无法改变。但与此相反,查看投资净值的频率却是一个方式的选择,至少在原则的设定上是可以改变的。”

如果股市一年之内只开市一天,上雪相信市场上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能赚到钱,但这几乎不可能,所以我们还是要磨练自己的耐心。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史诗般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说:“天下勇士中,最为强大者莫过于两个——时间和耐心。”

当然,他是从军事角度说的这句话,但这对于我们投资者的启发同样很大,很简单,就这两个词,时间和耐心,简单到就像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做出的四周跳一样,但要我们实际做到却又如此困难,为了做出这个动作,我们大概率要摔无数个跟头,断很多根韧带,直到最后跟羽生结弦一样,身上已经没有一处没断过的韧带了,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上雪想给大家分享一个我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我在读者群也分享过,对我启发很大,希望对大家培养耐心有帮助。

我曾经到过非洲肯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那是地球上唯一一个拥有完整食物链的野生动的感悟栖息地。

我们这些游客坐在有防护措施的车里观赏着一望无际的角马和长颈鹿。

当然,令我们最兴奋的还是狮子。

有一天我们的车停在公路上,有一个同事用望远镜捕捉到了一只母狮子,它趴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因为它正在伏击一只小鹿。

小鹿是那么小,且它的位置离鹿群很远,孤零零的自己吃草,对周围的危险全无察觉。

我们都认为那只母狮子很快就会动手,因为它离那只小鹿并不远,按照我们对于狮子速度和攻击力的理解,它胜券在握。

但它就这么耐心的匍匐着,前进的速度令人窒息的慢,慢到我们很多人都放下了望远镜,慢到坚持到最后的我手都发酸,慢到有人直接想让司机把车开走看下一群狮子,但最后的结局车里的大多数人都想知道,所以我们都没走。

最终,母狮子终于出手了,它出手的时候离那只小鹿只有4步不到的距离,几乎是她一跃起,小鹿的脖颈就已经在她的口中了,近乎是一击必中。

那个场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哪怕是那么近那么确定的目标,母狮子都能如此沉得住气,它近乎就是用耐心将胜率从75%提高到了100%。

这个经历给了我投资生涯很大的启示,每次我频繁去看自己组合的涨跌幅,心想着算了算了,这钱干脆不挣了,太磨人了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那只母狮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