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82章 如何选人

雪视角 第82章 如何选人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成功基于三个支柱:

“首先,公司的各个子公司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向上供给奥马哈总部。这些现金来源于公司旗下巨大的保险业务运作的浮存金,以及那些全资拥有的非金融子公司的运营盈利。

其次,巴菲特作为资本的配置者,将这些现金进行再投资,投资于那些能产生更多现金的机会。于是更多的现金反过来给了他更多的再投资的可能,如此循环往复。

最后一个支柱是去中心化。每一个子公司都有各自富有才华的管理团队负责日常工作,不需要巴菲特操心。这背后的益处在于,可以让巴菲特集中100%的精力,专注于资本配置的工作,这正是他天才所在之处。

巴菲特的管理宣言可以总结为:“聘请最好的管理团队,别再为管理操心。”

今天,伯克希尔旗下拥有80多个子公司,超过27万名员工,但公司总部仅有23名员工。”

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够专业,那么就要借助专家的力量,这个时候我们的主要工作不是做事,而是挑选出优秀的专家。

这个理论似乎对普通非创业者而言受益不大,因为不是谁手上都有一家或者多家公司需要管理,但是如果我们购买股票或者基金,我们就要对公司管理层或者基金经理进行评估。

按照巴菲特的方法,评估管理层需要做到三点:管理层是否理性、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我们在研究《巴菲特的投资组合》那本书的时候,书里对这三点没有展开,所以很多人感觉还是很抽象,幸运的是,这本《巴菲特的投资之道》给了我们答案。

“1、管理层是否理性

你无需盯着股市或宏观经济大势,取而代之的是关注你的现金。公司管理层如何将盈利再投资,将决定你是否能取得足够的回报。密切关注管理层的行为,如果企业产生的现金多于其维持运转所需,这就是你想要的企业。一个理性的管理层只会将钱投资于那些产出更高回报的项目上,如果找不到回报大于成本的项目,理性的管理层会将资金还给股东,通过提高分红或回购股份的形式。非理性的管理层则四处寻找花钱之道,而不考虑将多余的资金还给投资人,他们最终会陷入低效投资的陷阱来。

2、管理层对股东是否坦诚

尽管你可能没有机会与公司CEO面对面谈话,但你可以通过他们与股东的交流得到相关信息。公司管理层是否以一种你能明白的方式,报告每一个部门的运营情况?他们是否开诚布公地面对失败,就像宣扬成功一样?最为重要的是,管理层是否公开承诺,公司的重要目标是将股东利益最大化?

3、管理层能否抗拒惯性驱使

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会使管理层陷入非理性行动,并置股东利益于不顾,这种力量就是惯性驱使。像旅鼠一样随大流,他们的行为逻辑就是觉得大家都这么干,一定是对的。对于管理层竞争力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他们能否独立思考,避免从众效应。”

这三段话上雪给大家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1、管理层最好给我们带回来现金,带回来的现金下一年得投在高回报的项目上,否则就吐出来给我们股东大家分了,又找不到高投资回报的项目又吝啬的总是把钱攥在手里的管理层,踢了吧。

2、公司怎么运营的管理层必须在报告里说清楚,做错了就做错了,做错了就要承认,之前吹过的牛逼最好兑现。

3、管理层应该好好专注主业。比如一家做玻璃的企业,别看到人家搞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直播带货自己就也去插一脚,要独立思考,追热点是绝症。

这三点要求上雪认为是最基本的,如果某家公司的管理层做不到,那这家公司股票我们真的不要碰了,掌舵的人都不靠谱,我们还指望船能远航?

这个道理套在“如何挑选基金经理”身上也是适用的。

主动型基金经理就是一支基金的管理人,比如我们可以定期看到基金业绩报告和基金经理给全体基民的信,大家最好把信里的策略和投资理念存下来,然后密切跟踪基金经理接下来的几年有没有真的按他说的策略走,还是说动不动就心痒去追了热点;再比如当市场上的价格都贵得要死了,这些基金经理肯不肯赎回股票给基民分红。

市场上的良心基金老将也不少,如果我们找到了靠谱的人,最好就完全相信他,不要去用一两年的业绩衡量这个人的投资能力,至少给他三五年。

在这里上雪需要纠正一些投资者的认知,我们只有自己干干得没有别人好,我们才需要雇人帮我们干。

比如我们没有大量的时间每天研究股票,我们身旁也没有一支专业的投研团队,我们也没有任何渠道去上市公司调研,就算我们有时间有渠道有资源,但是我们的心态非常不好,根本就不适合自己去炒股,这个时候我们才会选择一个靠谱的基金经理,让他帮我们挑选股票。

买什么,何时买,何时卖,买多少,卖多少,怎么买,怎么卖……这些都是基金经理的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他,就要相信他,不然当初就不要选他,我们如果把买基金当成结婚,我们的选择会谨慎很多。

总有些人,自己水平就是半桶水,买了主动型基金又不相信人家基金经理,很多时候人家用了半年时间在低吸筹码,慢慢建仓,埋伏往后两三年的行情,结果我们怪人家这半年不仅没赚钱还亏钱,这怪谁?

如果有人总是觉得自己买的基金经理调仓换股的方法是脑子被驴踢了,那说明这个人的脑子至少也被骡子踢了,你们可以质问他:

基金经理水平那么菜你当初咋选的?

如果人家牛你怎么又不相信了?

你当初选人家是不是看上了人家过去三五年的业绩?

那怎么自己买了就不肯再给人家三五年的时间?

你这么牛你完全可以自己构建股票组合,根本没必要买主动型基金,买了,就要承认自己技不如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