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大美宝鸡 > 第六十七篇 扶眉战役纪念馆

大美宝鸡 第六十七篇 扶眉战役纪念馆

作者:勤静忍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46: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扶眉战役纪念馆老人韩有顺穿着军装来到了扶眉战役纪念馆,他是在扶眉战役中幸存的老兵,走入景区大门首先看到的是纪念广场,在纪念广场的前面伫立着一座雕像,这座雕像是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军政首长雕塑,五个人分别是赵寿山、习某某、彭德怀、贺龙和张宗逊,在纪念广场的中央有一块纪念碑,纪念碑总高度23.07米,碑身高度19.49米,寓意着扶眉战役于1949年胜利告捷,纪念碑的正面镌刻着习某某同志1986年题写的

“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九个大字,在纪念广场四周的草坪上停放着装甲车、坦克、加农炮、加榴炮以及飞机,一辆辆军用机车向人们讲述着战争的残酷和幸福的来之不易。

老人韩有顺望着一辆辆军用机车瞬间热泪盈眶,他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了扶眉战役纪念馆,在纪念馆中他看到了一摞厚厚的日记本,这摞日记本每本厚约20公分,大小约64K,共有17本,计100多万字,是革命者姚德怀60多年来笔耕不辍记录保存下来的珍贵资料,这一本本纸业泛黄的战地日记记载着他在战争年代的点点滴滴,姚德怀,1926年出生于山西省沁水县上阁村,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后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军政治部宣传干事,自参加革命起,姚德怀一直坚持写日记,在当时频繁行军,战斗不断且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他把笔尖绑在蒿杆上当笔,把颜料泡在水里当墨,真实地记录了所在部队的每一天,行军、打仗、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关于西北战场最大的扶眉战役,姚德怀在他的日记里详实的记录了战役实况,并从个人角度对战役经过进行分析,日记中语言朴实无华,没有渲染和夸张,实实在在记录了在解放大西北的日子里那些血与火、光明与黑暗、苦难与辉煌的斗争生活,与此同时,日记的内容也深刻地反映了一位战士在战争中的思想变化和成长历程,特别是日记中一字一句,工工整整,书写规范的文字为他后来的工作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是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言语,现已成为纪念馆内珍贵的文献资料,于细微处见精神,姚德怀质朴的语言弥漫着岁月特有的韵味,他对日记的坚持与执着,让我们在追溯革命先辈足迹中有据可依,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模样。

之后他又看到了一个铝制剃须刀架盒,这个铝制剃须刀架盒并不起眼,但它的背后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1936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彭生,家在河北省张北县公会镇,属于大户人家,家境殷实,1947年农历四月,彭生结婚后在村里的私塾教书,他看到穷苦人家饱受地主阶级的欺凌,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便萌生了参军的念头,1948年2月,他毅然告别亲人,弃笔从戎,因为有文化,在部队任18兵团60军179师536团1营2连文书,1949年7月,扶眉战役打响了,在武功追歼逃敌时,他冲锋在前,奋勇杀敌,上级阵亡,下级带领,弹药用尽,刺刀上膛,这时负伤的彭生胳膊上缠着纱布,忍着伤痛仍冲锋在前,在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之际,一颗子弹穿过了彭生的胸膛,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扣动了扳机,时间仿佛静止了,又有一颗子弹穿过了他的头颅,鲜血夹杂着泪水模糊了他的脸庞,他想起了对妻子李静英的承诺,喃喃地说了一句;

“对不起,我回不去了。”就这样彭生牺牲了,他把自己19岁的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留给妻子李静英的只有这个小小的剃须刀架盒,没人的时候她就会拿出这个刀架盒轻轻地抚摸,将这份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2013年5月,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奔波千里,赶到了张北县,李静英老人非常激动,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招呼着大家,一阵寒暄过后,她说:“日子啊,过得太快了,一眼就看到了头,彭生已经为国牺牲了,这个刀架盒陪了我也60多年了,现在我也没有多少日子了,我想把刀架盒捐给纪念馆,我想彭生也一定会赞同的,也算此生我为彭生做的唯一一件,也是最后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说完老人的泪水顺着脸颊缓缓流下。

看完了铝制剃须刀架盒他走到了一封家书的前面,这封迟到的家书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家书背后的主人公是赵存仁,在扶眉战役中他任1兵团2军4师11团政治委员,1914年出生于山西省崞县,九一八事变后,他听到父亲被杀害,母亲气绝身亡的消息后,一心想着报仇,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后,他决定走上救国救民的革命大道,1949年6月12日,扶眉战役金渠围歼战打响了,赵存仁同志冲锋在前奋勇杀敌,两次负伤不下火线,最后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在赵存仁同志牺牲之际,师部捎来妻子林霞蘸着血泪写成的家书:存仁夫君,贵体近安,你我夫妻一别十二载,书信全无,我日夜在思念着你,我有满肚子的话想对你说,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难诉完,你参加这样的好军队我就放心了,咱家的仇就能报了,我能遇上这样的好政府,不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生活苦点没啥,只要能吃饱穿暖不受气就谢天谢地了,望你胜利归来相会在延安。

黎明已上识字班,孩子亲亲爸爸,祝你啥都胜利,妻,林霞,1949年4月18日。

都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然而这封蘸着血泪写成的家书,赵存仁同志却没能看上一眼,无法感受妻儿对他浓烈的思念之情,无法知道他所牵挂的一切,就这样这封迟到的家书成为战士永远的遗憾。

之后他看到了一支通体乌黑、锈迹斑斑的钢笔,它的主人是1兵团2军6师18团独立营营长栗政通,1937年,只有14岁的栗政通在父辈们的影响下毅然决然地入伍参军,临走前,父亲从衣兜里掏出一支钢笔递给他,并嘱咐他说:“既然你选择了革命这条路,不管以后有多么艰苦都要坚持,不管以后走到哪里,记得给家里来封信,别让我们惦记。”话音未落父亲的眼眶湿润了,告别了家人,14岁的栗政通怀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奔赴前线,每次战斗结束后,他总会拿出父亲赠送给他的那支钢笔在照片背后写下自己的心声:“这是我寸心的表白,当我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让这张被战争锻炼成的肖像随着你们漂泊吧!”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1949年6月,扶眉战役金渠围歼战打响了,栗营长带领战士们向马家山制高点发起连续冲击,越过河沟跨过塄坎冲上山坡,枪声如炒豆般响成一片,身旁不断有自己的战友倒下,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寸前进的道路上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栗营长没有丝毫畏惧,他脱下军装裹住机枪奋勇当先冲上马家山高地,丧心病狂的敌人见状后架起机关枪连续扫射,子弹密集的像雨点一样飞了过来,栗营长不幸中弹倒下了,他下意识地伸手去够自己的双腿,想要试一试是否还有知觉,能不能站起来继续战斗,但由于伤势过重,他的腹部以下已经血肉模糊了,多次挣扎爬起又多次倒下,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无力地从上衣兜里掏出那支钢笔和照片,交给战友花玉春,并嘱咐说:“你告诉李教导员,我不行了,现在我把这支队伍带的能打仗了,叫他好好领导光荣的完成战斗任务,我牺牲了不要紧,中国还有四万万五千万同胞,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就这样看着飘扬的战旗,年仅26岁的栗营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最后他看到了一副破旧的支前马鞍,这副支前马鞍的主人是运输队的副队长赵栋学,1949年7月,在扶眉战役中,赵栋学被任命为支前运输队的副队长,他赶着自家的牛车,拉着粮草和弹药穿行在枪林弹雨中,最心爱的老黄牛在运输途中累死后,他又推上独轮车,坚持把弹药运到前线,返回时还冒着危险驮回一名伤员,使其得到及时的救治,在攻克扶风县城的战斗中,赵栋学识大体,顾大局腾出家里的房子给解放军住,还让出自家的牛舍,使军马入槽,并将家中不多的粮食和饲料送给了部队。

1949年7月12日,是扶眉战役罗局阻击战打响的日子,战斗异常激烈,当时敌人看见我军截断了其西逃之路,狗急跳墙不停地发起疯狂的反攻,以密集的队形波浪般涌向解放军阵地,想从罗局镇撕开一个口子,掩护其主力向西溃逃,我军穿插敌后的4军10师、11师所部发出响亮的战斗口号:“寸土不让,堵住敌人就是胜利!”广大指战员斗志昂扬,气势如虹,展开了异常激烈的阻击战,这一天也是赵栋学最忙碌的一天,他牵着马整整驮了一天的辎重武器和弹药,哪里有枪声哪里就是他的目的地,往返无数次的奔波已累得人困马乏,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咬牙坚持,晚上他把马拉到马厩里,卸下马鞍,给马拌草喂料,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战斗任务,但是夜里11点左右,敌人又趁黑夜展开反扑,隆隆的炮声,哒哒的枪声,由远及近,由稀疏到稠密,一颗炮弹炸塌了马厩,马挣脱缰绳四处逃散,赵栋学听到炮声,立即跑到马厩旁,但心爱的马已经不见了,他傻了眼心里难受极了,就这样这匹消瘦勇敢的红鬃马和它的主人永别了,他抚摸着马鞍泪流满面,心里想等革命胜利了,我要给这匹战马报一功,让人们永远记住它怀念它。

老人韩有顺拿着烟酒和菊花来到了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在烈士陵园的前方是扶眉战役群雕,这座群雕真实的还原了我军指战员团结一致、前仆后继的战斗场景,而在扶眉战役群雕的下方是司令员王震题写的

“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八个大字,烈士墓区埋葬着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2160名,还有1000余人为无名烈士。

老人韩有顺走到一块墓碑前停下了脚步,他蹲下身子将菊花放在了墓碑前,这座墓埋葬的烈士是他在战争年代相识的一位老战友,他和这名老战友同生共死亲如兄弟,现在这名老战友已经牺牲了,而他也已经到了古稀之年,望着青翠的松柏他有很多话想对他说,渐渐地他陷入了自言自语的诉说中:“我又来看你了,这次来我特意带来了你喜欢的烟酒,记得在打响扶眉战役的前一天,你把自己的一件衣服给了我,我不停推辞但你还是固执的让我收下,我说我的衣服烂了还可以穿,不用总是穿你的衣服,你说你的衣服多着呢,知道我生在穷苦人家没吃没穿,我泪眼婆娑地紧紧抱了你一下,你拍拍我的肩膀说等革命胜利后,我们会有穿不完的衣服吃不完的食物。第二天扶眉战役打响了,你总是冲锋在前而我跟在你身后,你端着枪在前面扫射,一个又一个敌人倒下了,我听到枪炮声吓得浑身打颤,举起的枪总是打不准敌人,你退下来教我怎样精准地瞄准敌人,我学了半天终于掌握了诀窍,敌人刚一冒头我便扣动了扳机,只听见一声惨叫敌人后仰着身子倒下了,接着我又射出了第二颗子弹,子弹打中了敌人的腿部,敌人捂着伤口哇哇大叫了起来,我越打越兴奋又射出了第三颗子弹,子弹打在了土坎上并没有射中敌人,突然一个敌人将枪口对准了我,你大喊一声推开了我,等我反应过来你已经倒在了血泊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你的头颅,我哭喊着叫着你的名字,你从腰间取下手榴弹递给我,你说你已经不行了,让我拿着手榴弹与敌人血拼到底,我缓缓地放下你攥紧了手中的手榴弹,敌人看到我们这边没有动静便都走了过来,我带着满腔的怒火将手榴弹扔向了敌人,只听见一声巨响,手榴弹在瞬间炸开了花敌人也伤亡了许多,我拖着你的身子将你带到了战壕中,望着你紧闭的双眼我知道你已经牺牲了,但我不停地摇着你希望你还能活过来,战士们一个个拉住了我,我倚靠着他们的肩膀抽咽着哭了起来。今天我之所以来是因为今天是国庆节,今天是举国欢庆的日子,虽然你没有看到新中国,但你的精神是永存的,有无数的中华儿女缅怀着你,你与在这里沉睡的3000多名烈士一样平凡而伟大,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你安息吧,明年我还会来看你。”老人韩有顺点燃一支烟放在了墓碑上,然后他打开酒瓶将酒洒在了老战友的墓碑前,一名少先队员走过来搀扶起了他,他们一老一少相互攀谈着离开了扶眉战役纪念馆。

(完)           完稿于:2024.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