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工程代号521 > 第3章 问题严重

工程代号521 第3章 问题严重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9:0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521工程的重点,当然是T**材料的合成,但是,合成T**所需的十余种原料,只有四五种可以在国内市场采购,其余六七种原料在国内根本找不到生产厂家,需要自行研制。尽管这种情况在科研立项时已经考虑到了,也许提出项目的有关人士把事情想的过于简单,对原料研制的技术难度估计不足,才导致了对原料研制进度要求过高。

实际上,试验三组负责研制的某种原料需要进行催化脱氢,二组负责研制的引发剂必须进行耦合反应,三组负责的课题则涉及羰基还原,这些工艺在当时面临的技术难度,即使跟合成T**的工艺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听了三位组长的详细汇报,陈耀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起了妻子范红英曾经说过的话,521工程从一开始就会面对巨大障碍,此话现在得到了印证。

但是,陈耀华是个勇于面对现实的人,他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尽管面临的困难让人倍感压力,但他并非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短暂的沮丧之后,这位521工程的实际掌舵人迅速打起精神,他告诫几位同事,正是因为存在这么多困难,国家才下达了这项科技攻关任务,要是前面的道路一马平川,哪里还有攻关的必要?

一组组长马学远认为,要是苏联专家不撤走,面临的困难也许会少些。

陈耀华不以为然,“那可不一定,据我所知,两位苏联专家只是合成T**的顾问,他们不管原料问题,因为他们也不懂原料合成,所以,原料研制最终也得靠我们自己。即使对于T**的合成,他们的意见仅能做参考,据了解,那两位所谓的专家,在他们国内根本接触不到合成T**的技术机密。其实,现在说这些都没有意义,521工程的成败,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

这就是陈耀华的态度,丢掉幻想,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陈耀华跟每个试验组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对他们面临的困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帮助各组制定试验方案和工作计划。

试验三组面临的脱氢催化问题,组长钱章良认为主要困难在于催化剂的制备、筛选和评价,陈耀华同意这种看法,他建议老钱抓紧时间把工作开展起来,并重点关注催化剂的效能,至于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不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可以放到以后慢慢考察。

试验二组的主要难题在于合成引发剂的耦合反应条件,当时这项研究在国内几乎无人涉足,欧美一些实验室在这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基础研究有不少论文可以参考,但很少见到应该研究方面的资料。跟孙良才做过深入探讨后,陈耀华建议他重点考察反应介质和温度压力的影响。

试验一组的羰基还原是课题组面临的最大问题,组长马学远尽管性格孤傲,平时一般不愿跟其他人讨论技术问题,现在遇到这样的困难,他不得不跟陈耀华敞开心扉,一番深入讨论后,他们达成共识,决定把试验重点放在还原剂的筛选和反应条件的探索,以期早日攻克这一难题。

找到了工作重点,等于抓住了主要矛盾,陈耀华要求各位项目负责人团结本组科研试验人员,尽最大可能吸收集体智慧,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成果。

陈耀华贵为521工程副总指挥,又是T**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但他并不是脱产干部,他本人还担任材料合成课题组的分项目负责人。

在原料研制期间,陈耀华负责的材料合成课题组并没有太多的事情,除了留下一两名技术人员做些前期准备,陈耀华把组里其他人员分派到另外三个课题组协助工作。作为T**项目的总负责人,他除了协调各分项目之间的关系,还要负责整个研究室的日常管理......

经过一年左右的紧张工作,负责原料研制的三个课题组陆续传来消息,陈耀华首先得到试验二组孙良才的报告,他们负责的引发剂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不仅解决了耦合反应的难题,还研制出了第一批引发剂样品。

十多天后,试验一组马学远向陈耀华报告,他们负责研制的一种主要原料,其中涉及的羰基还原已经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和还原剂,并打通了全流程。

唯独试验三组钱章良那里没有新的消息,在上次的联席会议上,老钱虽然也汇报了他们的试验进展,但离最终突破,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陈耀华知道试验三组的工作同样抓得很紧,但他们的科技攻关任务跟其他课题不太一样,他们负责研制的那种主要原料,需要一种脱氢催化剂,不仅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很麻烦,制作难度大,而且考察催化效能也比较费时间。陈耀华理解并尊重科研工作的内在规律,既不向一线科研人员施加过分的压力,也不干预具体工作。

但是,试验一组和二组取得重大进展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钱章良的耳朵里,尽管陈耀华从未崔问,老钱还是有些坐不住了,他跑到陈耀华办公室急切地问:“怎么,他们都出结果了?”

“什么结果?”陈耀华佯装不知地看着对方。

“听说小孙和老马他们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是这样吗?”

“你是说一组和二组的情况呀,他们在关键技术上确实取得了突破,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

“这么说来,他们已经到了山顶,可是我们还在半山腰呢。”

陈耀华笑着宽慰道:“你们负责的课题跟他们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不管到了山顶还是在半山腰,大家付出的劳动和智慧都不少。我知道你们的课题难度比较大,还需要你们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取得突破。”

恰在此时,试验三组的中年试验工老张,突然接到老家的电报,父亲病重,希望他回去探望。老张拿着电报和请假条去找三组组长钱章良,但三组负责研制的那种原料正处于试验的关键阶段,由于试验在连续运转的条件下进行,现在已经昼夜不停地运行了一千小时,如果因为老张回家探亲而停止试验,此前所做的工作将前功尽弃。

钱章良拿着电报看了看,见上面说的只是病重,而不是病危,他拒绝了老张的请假要求。

按照程序,职工请假先经组长审批,最后由研究室主任核准。如此正当的请假理由遭到拒绝,老张怒不可遏,他跟老钱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出,老张并不甘心,直接来到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陈耀华的办公室,进门便气呼呼地说:“陈书记,我找你有点事儿”。

“请问你是......?”

T**研究室才成立一年多点,陈耀华到任的时间更短一些,而且到任后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他对研究室的一百多号员工还没完全熟悉,见这位有些面熟的中年人站在跟前,他不免有些疑惑。

“我是三组的试验工。”老张把电报和请假条递过去,并向陈耀华说明了发生的一切。

弄清实际情况后,陈耀华觉得应该同意老张的请假要求,“老父亲病重,嗯,你这理由很充分,先回岗位工作吧,我跟你们组长沟通一下。”

拿起桌上的手摇式内部电话机,摇通了试验三组的电话,陈耀华向钱章良谈了他对老张请假的意见。

话音刚落,火爆脾气的钱章良便大声喊道:“陈书记,好人都让你当了,你准了老张的假,我们的试验还要不要继续进行?”

“老钱,人心都是肉长的,咱们将心比心,大家都有父母,人家老张的父亲病重,不让他回去探望,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呀!”

“我想问问,情理重要?还是工作重要?你知道我们的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把他放回家,试验任务催的那么急,眼下的工作怎么办?再说,老张的父亲只是病重,又不是病危,现在试验任务正处于关键阶段,我看他没有请假的必要!”

老钱毕业于一所综合大学的有机合成专业,资历跟陈耀华不相上下,在他面前说话一向直来直去。

陈耀华性格随和,跟同事们相处融洽,面对老钱的粗暴态度,他心平气和地说:“老钱,你这反对的理由有点牵强啊!人家老父亲病重,回去探望也属人之常情,难道还非要等到老人奄奄一息之时,回家见最后一面?”

“好好好,你菩萨心肠,我不近人情,行了吧?问题是老张休假后,我们人手不够,试验还怎么往下进行?”老钱没好气地回应道。

“这个问题我考虑过了,老张休假后,他的岗位我可以顶上,反正现阶段我们试验组的事情也不多,但你们的试验进度绝对不能耽误!”

钱章良没想到对方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以为自己听错了,“老陈你说什么呢?你一个身兼数职的研究室主任,跟我们的试验工人一起倒三班,那不是胡闹吗?”

陈耀华显得很坦然,“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老钱你忘了,咱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在实习期间不就跟试验工人一样三班倒,你说啥工作没干过?”

“哎哟!那都是快十年前的事了,哪能让你顶岗呀!”

“别想那么多,相信我,保证干的不比那些试验工差!”

陈耀华准备接替试验工老张,在他休假期间替他顶岗,研究室支部副书记白建新知道后,说啥也不同意,“陈书记,研究室的好多事情都需要你负责,哪能让你帮职工顶岗呀!真有需要也应该我去才对。”

“白书记,咱俩就别争了,我对试验岗位上的工作比你熟悉,年龄还比你小点,我去顶岗最合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