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工程代号521 > 第30章 不敢冒险

工程代号521 第30章 不敢冒险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9:0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521工程工业化试验按计划率先在试验三组如期展开,在项目负责人钱章良带领下,他们首先制备出了足够的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在M1号原料的生产过程中。

在一套催化脱氢试验装置中,从前天开始,仪表显示系统压力正在逐渐升高,当班技术人员采取一些措施后,系统压力得到暂时控制,过了三四个小时,压力再次上升,虽然升幅不大,但这种趋势令人感到不安。

组长钱章良知道消息后马上赶到现场,他仔细观察了试验装置运行情况,又详细查看了试验记录,然后询问有关技术人员,“除了发现系统压力上升,还有别的异常现象吗?”

“产出率也有一定程度下降。”

“哦----,”钱章良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问题,但他还不能肯定,“你们继续观察,详细记录,有什么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一旦压力失控,马上停车!”

试验装置继续运行了三十多个小时后,钱章良预料的情况果然出现了,系统压力上升到装置的耐压极限,当班技术人员和班长商议后,果断停止进料,除了冷却系统继续运转,其他部分立即停止运行。

出现这样的异常情况,不仅惊动了组长钱章良,就连研究室主任陈耀华也在第一时间赶到试验现场,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查找故障,有人怀疑管道堵塞,也有人认为系统中的泵阀出了问题。

“既然停车了,等系统彻底冷却下来,拆开几个关键部位看看,就啥都明白了。”跟老钱和几位技术人员商议后,陈耀华建议道。

过了一天,试验装置系统压力和温度全都降了下来,有关人员将其拆开,发现安放催化剂的部件几乎全部堵住了,当他们把部件拆下来仔细检查时,看见的情况令人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装填进去的不是颗粒状的催化剂吗?现在全都变成粉末了!”

“不用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明显是催化剂颗粒强度不够。”一位技术人员分析道。

“颗粒强度不够是必然的,否则不会出现粉碎现象,问题是小试期间从来没有这种情况,每批催化剂即使到了使用期限,从设备中取出来,颗粒破碎率也不超过百分之五。这才使用了一百多个小时,怎么就自动粉碎了呢?而且还这么厉害。”钱章良对出现的情况难以置信。

“工业化试验中,进料速度加快,物料气化后成为蒸汽,通过催化剂的流速和流量随之增加,这将对催化剂颗粒形成更大的气流冲击,从而对催化剂颗粒的强度提出更高要求。”陈耀华分析了更深层次的原因。

“嗯,可能这就是造成催化剂颗粒发生粉碎的主要原因。”包括老钱在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几乎一致赞同这种分析。

“但是,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521工程工业化试验正等着使用M1号原料,别说很难马上找到一种提高催化剂颗粒强度的方法,即使有这种方法,要想立即投入应用也不现实。”钱章良愁眉苦脸地说。

“是啊,远水难解近渴,即使找到提高颗粒强度的方法,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现在521工程工业化试验即将全面展开,如果因为M1号原料卡了脖子,对试验进度将产生重大影响。”陈耀华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现场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谁都知道,如果因为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对整个521工程造成不良影响,上级部门一旦追究,是要有人承担责任的!

考虑再三,陈耀华最终决定将试验三组的工作做如下调整:第一,为了不耽误M1号原料的生产,他建议重新装填催化剂,继续开展试验,但要把加料速率降低一半,如果仍然发现催化剂破损现象严重,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加料速率,总之,既不能耽误工业化试验条件的探索,也不能耽误M1号原料的生产;第二,如果精力允许,可以寻求增强催化剂颗粒强度的科学方法。

“如果这样,M1号原料的生产速度就会慢很多了。”钱章良非常遗憾地说。

“不怕慢就怕站,如果继续坚持原来的实验条件,结果还是造成堵塞,那就不如把速度降下来,要是催化剂在低速下既不发生破损,又能保持较长的使用期限,即使慢一点,起码不会耽误M1号原料的生产,总比完全停止好得多。”

“可以,我同意这个方案。”两权相害取其轻,M1号原料是T**的关键组分之一,这一方案虽然生产速度比较慢,但不至于彻底停摆,所以,老钱跟陈耀华迅速达成共识。

试验装置经过清理并重新装填催化剂,于第三天上午再次开车,按照事先预定的试验方案,把加料速度降低百分之五十以后,装置连续运转了四百余个小时,才再次出现系统压力逐渐升高的情况,这一现象直接证明了陈耀华的推测,即在大流量的原料蒸汽冲击下,原有的催化剂颗粒强度明显不足,降低加料速度,催化剂使用寿命随之延长,说明这一推测是正确的。

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接下来就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选择,要么在这一条件下继续试验,更换催化剂的频率就会相应增加,要么进一步降低加料速度,可以使催化剂寿命得到适当延长。

权衡一番后,陈耀华认为目前情况下,还是应该以加快M1号原料生产速度为重点,为了不至于让M1号原料生产遭受重大影响,现在已经降低了一半的生产速度,如果进一步降低,就会对整个521工程进度造成明显影响,那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情况。

“如果更换催化剂的频率加快,有可能增加M1号原料的生产成本。”钱章良提醒道。

“这个时候,最关键的问题恐怕是如何尽快完成工业化试验,原材料成本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上级要求咱们尽快实现产业化,因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许多领域正盼望T**密封材料早日投入实际应用。成本问题,包括所有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完善,可以放到以后 进行。”陈耀华是521工程副总指挥,他总是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

“如此一来,催化剂的用量就会增加不少,我们制备催化剂的现有人手恐怕忙不过来呀!”突然出现的情况,给老钱增加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这个好办,需要多少人,需要哪方面的人手,你提出来,我帮你解决。”

在陈耀华的全力支持下,比原计划推迟了半个月,试验三组总算完成了M1号原料的生产,与此同时,随着其他几种关键原料工业化试验装置相继投入运行,M2~M5号原料也陆续准备就绪,此后,由陈耀华亲自负责的T**材料合成工业化试验,即将投料试车。

为了稳妥,陈耀华跟几位助手商量后,决定开始几个批次的试验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因为大家对这套设备的性能并不了解,在进行正规试验之前,技术人员和试验工人都需要对设备性能有个熟悉过程。

经过一次空转试验和一次投料模拟(用水代替真实物料)试验后,大家基本熟悉了这套工业化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对设备管路进行一番吹扫烘干,接下来投入真实物料,首先验证了物料配比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取得的试验结果跟小试基本一致。

在考察温度压力和介质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时,陈耀华和他的助手们在设备上遇到了难题,那就是合成反应釜的密封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小试期间就遇到过,只不过陈耀华当时想了个临时性办法,用多层石棉板做密封垫圈,暂时应付过去了。

工业化试验中,设备体积扩大了数十倍,再用多层石棉板做垫圈,其密封效果和设备安全性能如何,谁也没有把握。

在跟助手们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陈耀华认为石棉板的强度和耐高温性能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石棉板和设备接触面之间,以及多层石棉板之间的密封效果不能令人放心。

材料合成过程中,系统承受着七八公斤压力,设备里面是二百多度的高温液体,一旦发生泄漏,完全可能对操作工人造成伤害,陈耀华深知,安全生产的红线是不能触碰的,所以,这个问题让他一时想不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主任,在小试期间,我记得是在石棉垫片之间刷一层胶黏物来解决密封问题,这里不能用同样的办法吗?”助手许巍提醒道。

“小试期间,设备尺寸不大,即使发生泄漏,也没有多大危险性,所以我敢冒险。实际上垫圈一次一换,也基本没有发生过泄漏。”

“现在也可以一次一换呀!”

“这没问题,但现在的设备尺寸大多了,里面的物料有几百公斤,一旦发生泄漏,情况将非常危险!在安全问题上,必须万无一失,所以,我也不敢轻易冒险呀!”

安全问题非常严肃,助手们也不敢随便提建议了。

一番思索后,陈耀华突然问道:“小试期间在实验室得到的性能比较好的T**材料样品,还有多少?”

合成试验组的日常管理由周玉明负责,他心里很有数,“几批样品加在一起,可能还有十来公斤。”

陈耀华兴致颇高地说:“大家想一想,是否可以将T**材料熔化,然后想办法将其涂布于石棉垫圈的表面,如果达到一定的厚度,又足够平滑,不就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