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工程代号521 > 第34章 辗转奔波

工程代号521 第34章 辗转奔波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9:0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三个相距遥远的地方做实验,除了场地建设,差旅费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开销,陈耀华希望上级机构追加一些项目经费,但遭到了拒绝。

“这项试验也是521工程的任务之一,要想完成这些任务,没有经费怎么开展试验?”陈耀华争辩道。

“你们的工业化试验装置已经开始正常运转,每天都有产品生产出来,据说还形成了一定的销售规模,既然如此,这部分经费应该可以自行解决。现在是困难时期,资金紧张,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追加经费的事请免开尊口。”

“可是财务制度那么严,你们每年的审计又抠得很紧,这些经费跟原材料消耗不属于同一财务科目,基层财务没法入账呀!领导,你们能不能下个文件?专门就这件事做个说明。”那个年代,各种“运动”接连不断,陈耀华可不想为这件事惹火烧身担责任。

“这倒可以。”

陈耀华将部里出具的红头文件交给天晨材料研究院财务处,总算为在外地进行T**材料抗老化性能试验找到了经费来源,这让他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他此前很担心经费没有着落,事情就难办了。

即将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陈耀华必须打头阵,他把研究室的日常管理交代给支部副书记老白,又把合成试验组的工作向周玉明做了交代,然后带着分析测试中心组长汪继明,还有从其他试验组抽调的许巍等四名技术人员,准备向选定的三个目的地出发。

三月底四月初,高寒地区还处于一片冰天雪地之中,陈耀华跟几位同事商量后,决定第一站先去海南。

从北到南,马不停蹄转了三次车,途径七八个省份,行程近三千公里,用了四天四夜,终于抵达雷州半岛的最南端,然后渡过琼州海峡,再经过十多小时的颠簸,当陈耀华一行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他们离开单位的第七天了!

陈耀华拿出上级机构和天晨材料研究院开具的介绍信,对方热情接待了他们。当时,一个地方企业的厂长见到部级机构的介绍信,就像见到尚方宝剑一样,对方不仅让陈耀华一行参观厂区和车间,还委派一名副厂长做他们的向导,带着他们在附近的旅馆住下来。

旅途劳顿,人困马乏,稍事休息后,陈耀华跟汪继明商量,想从对方单位的仓库借一间房子。

“省厅的人打电话,说你们要在这里做实验,一间房子怎么够呀?”

陈耀华解释道:“这个实验其实很简单,只需把我们研制的材料暴露于你们当地这种自然环境中,一定时间之后,再拿回去测试其各项性能的变化情况就可以了。”

“这么简单呀!”对方感到出乎预料,“如果这样的话,你们把样品放在这里,我们可以派人帮忙照看,你们就不必留人值守了,到了规定的时间,我们把样品给你们邮寄过去不就行了吗?”

陈耀华跟汪继明商量后说道:“谢谢你们的好意!就按你们的建议,我们平时不留人值守,请你们帮忙照看一眼,到了规定的时间,还是我们派人过来取吧。”

对方当然尊重客人的决定,陈耀华一行把样品陈列于一只专用容器中,他们向对方做了一些交代,只在那里停留一天就离开了。

返回雷州半岛后,陈耀华一行决定一鼓作气,直奔青海高原,从湛江到西宁,倒了四次车,行程四千多公里,辗转多处,终于找到那家接洽他们的单位。

大西北人的豪爽令人感动,当对方看了陈耀华出示的介绍信,大手一挥,“你们说吧,需要我们怎么配合?”

陈耀华非常感动,“其实不需要你们做什么,只需给我们准备一间房子,用于存放我们的物品就可以了。”

“这很简单,上面给我们打电话,好一番布置,我还以为很复杂呢,原来只需要一间房子,这根本不叫个事儿嘛!”

这家隶属于青海燃化厅的企业,马上腾出一间化验室,厂长亲自把钥匙交给陈耀华,“陈主任,你看这间房子怎么样?是否符合你们的要求?”

“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需要,非常感谢!”

在高原地区做耐候性试验,目的在于检验T**材料在高紫外线辐射和干燥空气环境下,各项性能指标的变化情况,虽然试验也不复杂,但需要每天将材料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为了避免尘土和雨露对材料的侵蚀,夜晚和雨天需要将样品转入室内存放。

操作虽然简单,毕竟需要每天将样品搬进搬出,而且天长日久,所以,这里不能像在海南那样将事情委托给当地企业照看,陈耀华跟汪继明商量后,决定留人值守。

如果只是为了每天将样品搬进搬出,派个试验工人完全可以胜任,但汪继明认为,值守的人还应该每天对样品表面的变化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这就要求值守人员不仅要有工作责任心,还要具备试验观察能力。

“既然费这么大的事进行这项试验,就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你说吧,让谁留下来比较合适?”事关分析测试和T**材料的性能评价,陈耀华充分尊重汪继明的意见。

“这里的条件很艰苦,谁愿意留下来啊!”汪继明害怕得罪人,不愿意指名道姓说出他心目中的人选。

“你只需说出谁最合适,剩下的事情交给我去办。”这是陈耀华的一贯风格,最难处理的问题,总是由他亲自解决。

汪继明想了想,“咱们此行,除了你和我,还跟来了几名技术人员,但来自试验一二三组的技术人员对T**材料一点也不熟悉,来自我们分析测试中心的林慧欣是名女同志,让个女孩子单独留下来值守,显然不合适,咱们也不放心。”

陈耀华摆了摆手,“你就直说,让许巍留下来最合适,不就得了嘛!”

汪继明腼腆地一笑,“这话我没法说呀!”

“有什么没法说的?跑这么远,费这么大劲,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工作!好吧,我去跟许巍谈。”

许巍似乎有所预感,当他知道领导意图后,显得非常冷静,只是淡淡地说:“我一个单身汉,在哪儿工作都无所谓,虽然这里的条件很艰苦,但当地人都能过,我也没有什么无法忍受的。只是,主任,你知道的......”

“怎么吞吞吐吐的?有话直接说出来,我知道什么?”

“主任,你知道我跟小娟......”许巍欲言又止。

“你跟小娟怎么啦?听说不是正在相处吗?”

“确实正在相处,我们好不容易有了一些了解,如果我留在这里值守一年半年,再见面时,恐怕我们又会变得陌生了!”许巍是陈耀华的助手之一,说话一向比较直接。

“看你说的,我能让你在这里值守一年半年吗?最多一两个月,就会有人来接替你!许巍,希望你能理解我们的安排,试验一二三组跟来的技术人员不熟悉T**材料性能,测试中心的小林又是个女同志,单独留在这里不合适,我们也是通过多方考虑,才决定让你留下来值守一段时间。放心吧,我一定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

一切布置妥当之后,汪继明向许巍交代了注意事项,陈耀华一行于第三天告别接洽单位,离开了实验现场。

仅仅去了海南和青海两个极端环境试验场所,当陈耀华一行回到天晨材料研究院时,就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因为即将进入夏季,他们决定入冬后再去黑龙江进行T**材料在高寒地区的耐候性试验。

上班后,陈耀华要通了纺织厂织布二车间的电话,他想在电话里把许巍的情况向小娟通报一下,谁知通话效果非常差,双方都很难听清楚通话内容,实在没有办法,陈耀华请小娟在她方便的时候来一趟T**研究室,有些情况需要当面向她说明。

隔了两天,小娟趁下夜班的机会,于上午八点多到达陈耀华办公室,进门便问:“陈主任,请问许巍他有什么事吗?”

“小娟同志,你请坐!许巍啥事也没有,他非常好。”

“哦,那你要跟我说什么呢?”小娟在对面坐下来。

“是这样,因为工作需要,许巍在外地出差,他可能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回来。”陈耀华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因为工作需要,这很正常嘛!每个人都应该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小娟是车间团支部书记,她非常理解这样的事。

“你们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些了解,许巍又要跟你分开一个多月,你不会对他有意见吧?”

“哪能有意见啊!这不是工作需要吗?主任放心,这点觉悟我还是有的。”

“那就好。这是许巍这段时间的通信地址,你可以给他写信。”陈耀华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片递给小娟。

“好,谢谢陈主任的关心!”小娟接过纸片,转身走了。

......

521工程工业化试验装置已经正常运转了半年之久,在验证并修改了各种工艺条件后,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就项目本身而言,完全可以结题了。但试验装置一直处于连续运转的状态,每个岗位的操作工都熟练掌握了操作技术,各试验组的技术人员现在无需跟班走了,他们整天处于一种放松状态。陈耀华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存在的,毕竟需要完成的工作还有很多。

跟几位组长商量后,陈耀华认为接下来有几方面工作需要完成或继续开展,第一,521工程工业化试验项目的总结报告,包括用户意见的反馈与收集,还有成果的鉴定准备;第二,T**品种型号的多样化计划;第三,探索几种关键原料和T**材料的高效化和清洁环保化生产技术;第四,521工程的产业化实施计划。

陈耀华的工作安排,让几位组长感到惊讶,“照你这么说,521工程离结束还早着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